蟹棒

搜索文档
200亿,大学老师辞职卖鱼丸,又去IPO了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公司发展历程 - 安井食品于2001年由前大学教师刘鸣鸣创立,最初以速冻鱼丸、馒头等产品切入市场,避开三全、思念主导的汤圆水饺赛道,选择细分品类和下沉渠道 [7] - 2007年抓住火锅餐饮风口,主攻标准化火锅料产品,采用"一县一商"经销商策略,与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合作实现规模弯道超车 [9] - 2017年在A股上市时年营收34.84亿元,2024年营收达151.27亿元,净利润从2.02亿元增长至14.85亿元,8年间业绩实现质的飞跃 [3] - 2018年提前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收购新宏业、新柳伍等企业切入小龙虾、酸菜鱼等品类 [9] - 2024年7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厦门第二家"A+H"上市公司,首日市值约200亿港元 [3]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速冻食品企业,市场份额6.6%,在速冻调制食品细分市场以13.8%的份额排名第一,是第二名五倍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7%至151.27亿元,但净利润仅微增0.46%至14.85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3%至3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0.01%至3.95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13]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31.4%逐年下滑至7.7%,净利润增速从61.44%骤降至0.47% [13] 竞争环境与战略调整 - 面临新品牌涌入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鱼糜、肉制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挤压利润空间 [14] - 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公司产品创新相对滞后影响市场竞争力 [14] - 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销售渠道(电商、连锁餐饮合作)、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应对挑战 [14] - 计划将港股募集资金重点投入东南亚市场拓展,瞄准印尼、马来西亚等火锅需求旺盛地区 [15] 厦门企业IPO动态 - 2024年以来厦门企业掀起港股上市潮,包括燕之屋(国内首家燕窝上市公司)、吉宏股份(厦门首家"A+H"企业)、容大科技等 [17] - 目前厦门已有超20家港股上市公司,如美图公司、建发系企业、青瓷游戏等 [17] - 多家厦门企业正在冲刺港股IPO,包括白鸽在线(数字科技)、海辰储能(估值300亿元)、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片龙头)等 [18] - 厦门正布局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19]
靠卖丸子年入百亿,预制菜之王,拿下10万家餐饮店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26
公司概况 - 安井食品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产品覆盖速冻火锅料、面米制品、预制菜等,市场渗透率达97%地级市,每10包速冻食品中有6包来自安井 [2] - 2024年营收151.27亿元,净利润14.85亿元,连续四年稳居行业规模、利润、增速第一 [2][18] - 拥有12大生产基地,经销商网络密度堪比快消巨头,服务超10万家餐饮店及商超渠道 [2][8] 业务发展策略 - 早期通过火锅丸子错位竞争,采取"农贸市场包围城市"策略切入下沉市场 [8] - 2018年确立"三剑合璧"战略,形成速冻火锅料、面米制品、预制菜三大产品线 [12] - 采用"销地产"模式降低物流成本至3%(行业平均5%),并通过并购布局上游原料基地 [8][12] 预制菜业务突破 - 2020年预制菜业务爆发,推出"安井小厨"(B端为主)和"冻品先生"(C端为主)双品牌,产品包括酸菜鱼、宫保鸡丁等 [14] - 预制菜收入占比从2022年24.9%提升至2024年30.2%,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 [21] - 通过"并购+代工"快速扩充产品矩阵,2020-2023年营收从69.7亿元增至140.5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16][18] 国际化布局 - 2024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通过"A+H"双平台加速海外扩张 [3][23] - 境外收入从2021年3522万元增至2024年1.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8% [25] - 已在英国收购功夫食品70%股权,并在越南建设生产基地,覆盖欧洲及东南亚市场 [23][25] 核心竞争优势 - 研发端建立两大重点实验室,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保障品质领先 [18] - 渠道端采用"贴身助理"模式深度服务经销商,强化终端掌控力 [10] - 战略端持续前瞻性布局,从火锅料、预制菜到海外市场均率先卡位 [28]
海底捞背后的预制菜巨头,一年狂揽百亿
36氪· 2025-03-09 22:17
文章核心观点 安井食品作为预制菜行业头部企业,凭借预制菜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但2024年预制菜业务增速大幅下降,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供给过剩、客户采购预算压缩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预制菜态度发生变化,不过行业从业者仍在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残酷 [4][13][23] 安井食品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安井是冷冻食品三巨头中的“后起之秀”,靠推出各类火锅丸子突围,通过大量经销商从农贸市场、餐饮店铺货,并为经销商配备业务员谈合作,对经销商有严格销售指标规定 [6] - 2020 - 2022年安井营收从69.65亿元增长至121.8亿元,预制菜业务营收由6.73亿元涨至30.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1.97%,2023年上半年预制菜业务首次超越火锅料板块成第一大营收板块 [7] - 安井采取并购、贴牌生产模式构建预制菜产品矩阵,如“冻品先生”有38种品类,部分预制菜因生产工艺流程不同依靠其他工厂生产线 [8][9] - 2023年安井在中国速冻菜肴制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9%,营收140.5亿,A股市值一度超680亿元,如今下滑至77亿元 [10] 预制菜行业B端市场现状 - 国内80%预制菜主要销售给B端,曾是稳固好生意,但2024年上半年安井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增速仅0.40%,行业面临卖不动挑战 [12][13] - 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入局者增加导致供给过剩,主要客户一二线城市餐饮企业经营面临挑战、采购预算压缩,且餐饮企业议价权大,行业处于买方市场 [13] - 预制菜产品单价下滑,如安井主营速冻菜肴制品平均售价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0.7元/千克下滑到2024年同期的17.9元/千克,预制菜是低毛利生意,头部企业近两年毛利集中在10%左右 [15][16] 安井食品预制菜业务现状 - 2024年前9个月安井预制菜营收保持在33亿元左右规模,“冻品先生”客户包括团餐、互联网大厂食堂等,部分预制菜销量表现较好 [18] 预制菜行业C端市场现状 - 消费者对线下餐饮店预制菜接受度降低,餐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向顾客展示无预制菜,而电商、商超、便利店等渠道预制菜用户接受度更高、销量更好,部分企业开始加码C端布局 [20][21] - 国内预制菜C端渗透率低,中餐品类丰富、地方菜肴特色各异,且预制菜高油高盐高添加剂,大规模获消费者认可存在挑战 [21] 预制菜行业企业数量变化 - 2023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达4239家,同比增长744.42%,2024年全年注册量首次破万家,同比增加147.8%至10661家,近六成企业于1年内成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