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馒头

搜索文档
赵露思直播引爆“野性消费”:一场与资本对抗的意外走红
搜狐财经· 2025-08-12 03:31
赵露思直播现象的商业影响 - 非商业化直播创造了惊人的商业奇迹 随口推荐的葛根粉卖空七年库存 一句"竹荪炖汤好喝"让农民直播间爆单到凌晨四点 小狗的宠物服饰被抢购一空 [1] - 穿着居家服啃蚕豆的随意分享让泸州机场特产销量暴涨300% [3] - 开创"反策划式营销" 重塑娱乐圈流量变现逻辑 [4] 消费者行为与信任机制 - 网友整理的"赵露思同款清单"显示其带货密码在于毫无修饰的真实感 [4] -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报告显示92%的观众更相信明星私下使用的平价产品 [4] - 红绳捆扎的竹荪包装袋与普通农家无异 推荐红糖馒头时特意强调"村里阿姨手工制作" [4] 娱乐行业劳动关系变革 - 与银河酷娱公开决裂后 采用"用流量反制资本"的方式反抗 [3] -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转型助农主播可能援引《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主张解约 [6] - 带火的竹荪、葛根等农产品背后是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形成政企联动效应 [6] 行业模式创新 - "越不想赚钱越能赚钱"的悖论成为当代娱乐圈戏剧性现象 [3] - 无意间开创的"反策划式营销"正在改变传统明星带货模式 [4] - "半退圈"直播开辟新战场 可能预示新生代艺人反抗新模式 [6]
重庆市北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602批次食品安全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4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5 15:07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北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抽检25类食品共602批次,其中合格样品590批次,不合格样品12批次,不合格率为1.99% [3] - 不合格产品涉及食用农产品(如红薯、芒果)、餐饮食品(如馒头)等类别,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食品添加剂(糖精钠、甜蜜素)超标 [3][5] - 监管部门已依法启动查处程序,要求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并整改 [3] 不合格产品详情 - **农药残留问题**: - 6批次红薯检出氯氟氰菊酯超标(0.036mg/kg至0.19mg/kg,标准值≤0.01mg/kg) [3] - 1批次芒果检出戊唑醇(0.22mg/kg,标准值≤0.05mg/kg)和吡唑醚菌酯(0.17mg/kg,标准值≤0.05mg/kg)超标 [5] - **食品添加剂问题**: - 5批次馒头检出甜蜜素(0.0186g/kg至2.04g/kg,标准为不得使用) [5] - 1批次馒头同时检出糖精钠(0.0553g/kg)和甜蜜素(1.43g/kg)超标 [3] 涉及企业及处理措施 - 不合格产品涉及北碚区百加乐副食店、赖二生活超市、商社新世纪百货北碚一店等10家零售及餐饮单位 [3][5] - 检验机构包括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和成都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3][5]
靠卖丸子年入百亿,预制菜之王,拿下10万家餐饮店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26
公司概况 - 安井食品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产品覆盖速冻火锅料、面米制品、预制菜等,市场渗透率达97%地级市,每10包速冻食品中有6包来自安井 [2] - 2024年营收151.27亿元,净利润14.85亿元,连续四年稳居行业规模、利润、增速第一 [2][18] - 拥有12大生产基地,经销商网络密度堪比快消巨头,服务超10万家餐饮店及商超渠道 [2][8] 业务发展策略 - 早期通过火锅丸子错位竞争,采取"农贸市场包围城市"策略切入下沉市场 [8] - 2018年确立"三剑合璧"战略,形成速冻火锅料、面米制品、预制菜三大产品线 [12] - 采用"销地产"模式降低物流成本至3%(行业平均5%),并通过并购布局上游原料基地 [8][12] 预制菜业务突破 - 2020年预制菜业务爆发,推出"安井小厨"(B端为主)和"冻品先生"(C端为主)双品牌,产品包括酸菜鱼、宫保鸡丁等 [14] - 预制菜收入占比从2022年24.9%提升至2024年30.2%,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 [21] - 通过"并购+代工"快速扩充产品矩阵,2020-2023年营收从69.7亿元增至140.5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16][18] 国际化布局 - 2024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通过"A+H"双平台加速海外扩张 [3][23] - 境外收入从2021年3522万元增至2024年1.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8% [25] - 已在英国收购功夫食品70%股权,并在越南建设生产基地,覆盖欧洲及东南亚市场 [23][25] 核心竞争优势 - 研发端建立两大重点实验室,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保障品质领先 [18] - 渠道端采用"贴身助理"模式深度服务经销商,强化终端掌控力 [10] - 战略端持续前瞻性布局,从火锅料、预制菜到海外市场均率先卡位 [28]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1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8 14:33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本期抽检涉及27大类1133批次食品,合格1100批次,不合格33批次,不合格率2.91% [3] - 不合格产品包括新鲜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0.131g/kg,超标162%)、牛奶木瓜(噻虫胺0.022mg/kg超标120%,乙酰甲胺磷0.028mg/kg超标40%)等 [3][4] - 餐饮具问题突出,6批次存在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或大肠菌群不合格,如翔安区三六八海鲜餐馆的碗检出大肠菌群 [4][6][12] 不合格项目分布 - 农药残留占比最高(18批次),涉及噻虫胺(生姜2.8mg/kg超标13倍)、氧乐果(牛奶蜜枣0.044mg/kg超标120%)等 [4][7][16][17] - 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7批次,如红糖馒头含糖精钠0.242g/kg和甜蜜素0.968g/kg [4][15] - 重金属超标3批次,包括老姜铅含量9.72mg/kg(超标47.6倍) [7][16][23] 涉事企业类型 - 个体工商户占比最高(12家),如海沧区陈国强生活超市销售的甜椒噻虫胺超标6.8倍 [8][16][25] - 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问题3起,包括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采购的生姜噻虫胺超标 [7][20][26] - 连锁商超5家涉事,如厦门百世缤纷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木瓜A噻虫嗪超标2.6倍 [14][24][27] 检验机构与复检机制 - 厦门海关技术中心承担最多检测任务(11批次),包括初检和复检 [3][4][11] - 7批次启动复检程序,如好易多商业的甜豆吡唑醚菌酯复检仍超标21.5倍 [4][7] - 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度高,普识检测、华测检测等共完成14批次检测 [5][8][13]
海底捞背后的预制菜巨头,一年狂揽百亿
36氪· 2025-03-09 22:17
文章核心观点 安井食品作为预制菜行业头部企业,凭借预制菜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但2024年预制菜业务增速大幅下降,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供给过剩、客户采购预算压缩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预制菜态度发生变化,不过行业从业者仍在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残酷 [4][13][23] 安井食品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安井是冷冻食品三巨头中的“后起之秀”,靠推出各类火锅丸子突围,通过大量经销商从农贸市场、餐饮店铺货,并为经销商配备业务员谈合作,对经销商有严格销售指标规定 [6] - 2020 - 2022年安井营收从69.65亿元增长至121.8亿元,预制菜业务营收由6.73亿元涨至30.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1.97%,2023年上半年预制菜业务首次超越火锅料板块成第一大营收板块 [7] - 安井采取并购、贴牌生产模式构建预制菜产品矩阵,如“冻品先生”有38种品类,部分预制菜因生产工艺流程不同依靠其他工厂生产线 [8][9] - 2023年安井在中国速冻菜肴制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9%,营收140.5亿,A股市值一度超680亿元,如今下滑至77亿元 [10] 预制菜行业B端市场现状 - 国内80%预制菜主要销售给B端,曾是稳固好生意,但2024年上半年安井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增速仅0.40%,行业面临卖不动挑战 [12][13] - 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入局者增加导致供给过剩,主要客户一二线城市餐饮企业经营面临挑战、采购预算压缩,且餐饮企业议价权大,行业处于买方市场 [13] - 预制菜产品单价下滑,如安井主营速冻菜肴制品平均售价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0.7元/千克下滑到2024年同期的17.9元/千克,预制菜是低毛利生意,头部企业近两年毛利集中在10%左右 [15][16] 安井食品预制菜业务现状 - 2024年前9个月安井预制菜营收保持在33亿元左右规模,“冻品先生”客户包括团餐、互联网大厂食堂等,部分预制菜销量表现较好 [18] 预制菜行业C端市场现状 - 消费者对线下餐饮店预制菜接受度降低,餐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向顾客展示无预制菜,而电商、商超、便利店等渠道预制菜用户接受度更高、销量更好,部分企业开始加码C端布局 [20][21] - 国内预制菜C端渗透率低,中餐品类丰富、地方菜肴特色各异,且预制菜高油高盐高添加剂,大规模获消费者认可存在挑战 [21] 预制菜行业企业数量变化 - 2023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达4239家,同比增长744.42%,2024年全年注册量首次破万家,同比增加147.8%至10661家,近六成企业于1年内成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