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据集
搜索文档
广东出台AI赋能制造业行动方案 “三券齐发”支持措施破解企业“用不起、不会用”难题
证券时报· 2025-10-22 01:24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制造业数智化改造升级,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1] - 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 [1] 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 - 以“百行千模”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培育具备跨模态数据处理能力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 [2] - 支持建设高质量的行业通识和行业专识数据集,构建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数据等工业知识语料库,并将其纳入重点项目支持范围 [2] 创新政策支持工具 - “模型券”“算力券”“训力券”三券齐发,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服务,通过省市合力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2] - 支持工具旨在破解中小企业“用不起、不会用”的难题,通过精准补贴加速AI技术在生产场景的规模化渗透 [2] 推动规模化应用与试点 - 建立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诊断—改造—推广”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地市行”活动,编制应用指引和典型案例集 [3] -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征集遴选省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标杆项目 [3] - 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提速推进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3] 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 - 加快构建覆盖技术验证、平台创新、成果转化与要素保障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4] - 载体建设方面,推动深圳、东莞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推动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 [4] - 要素保障上,依托省市专项资金和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提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融资服务,用好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引进和培育人才 [4]
东营软件园已聚集软件信息等领域企业300余家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23:50
园区概况与定位 - 东营软件园是东营市第一家培育发展软件信息产业的专业园区,旨在通过提供创业空间、共享设施、政策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降低创业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 园区已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30项 [3] - 目前园区已聚集软件信息等领域企业300余家,年产值超50亿元 [3] 孵化服务与运营成果 - 园区组建了由8名成功企业家、1名法律顾问、12名行业专家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指导 [4] - 投资400余万元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改造升级,获批4A级省级新型数据中心,已为1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算力保障 [4] - 开发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累计服务园区企业员工2000余人,发布惠企政策及通知100余条 [4] - 2024年,10家在孵企业累计获得融资3000余万元,15家企业完成专精特新专板入板 [4] 未来发展战略与方向 - 园区正按照新管理办法申报标准级孵化器,并计划争创卓越级孵化器 [5] - 确定“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应用为核心发展方向,立足石油化工、装备等本地产业优势,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5] - 创新孵化模式,探索“反向孵化”和“深度孵化”,以AI应用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产业需求清单,实现由被动孵化向主动孵化转型 [5] - 强化要素支撑,包括引进AI复合型人才、探索设立早期孵化基金、搭建AI公共算力中心和行业数据集等专业平台 [6]
国家级AI开源开放平台“焕新社区”启动 中兴通讯作为首批共建单位开源11项成果
新浪财经· 2025-07-30 15:25
行业动态 - 国家级AI开源开放平台"焕新社区"正式启动 由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指导、中国移动牵头运营[1] - 平台开放算力集群、共享模型资源、搭建开发社区 降低AI技术应用门槛[1] - 旨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人工智能生态[1] 公司贡献 - 中兴通讯作为首批共建单位 一次性开源11项核心技术成果[1] - 开源成果包括6个自研大模型及5个行业数据集[1] - 数据集覆盖通信、数学、Code、视觉识别等关键领域[1]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印发
机器人圈· 2025-05-28 18:37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 核心观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1][2] 数据治理与模型训练 - 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数据集,对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给予奖励支持 [2] - 搭建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开源数据集和数据治理工具集,支持标准化机构制定行业数据标准 [2] - 支持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数据沙盒制度,首次使用沙盒训练的企业可获免费服务 [2] 行业大模型与智能体 - 支持开发行业大模型,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打造通用智能体,对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智能体按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制定标准化通信协议,形成混合智能应用范式,适配行业广的协议将在京津冀推广 [3] 企业技术中心与仿真验证 -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搭建实验场景,优先推荐成效显著的市级中心为国家级中心 [4] - 研发工业仿真软件,搭建通用仿真平台,对承担重点任务的平台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4] 智能安全与装备升级 - 建设模型安全靶场,对行业影响力大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 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对示范性新装备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智能产品与人才培养 - 支持建设中试平台和智能产品柔性生产线,最高5000万元支持 [6] - 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实训基地,开展AI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培训 [6] 金融服务与案例推广 - 创新"AI智造贷"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 [7] - 征集并宣传标杆案例,建立宣传网络平台促进经验交流 [7]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行业竞争加剧 [9]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加剧,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0]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承压,但AI融合带来机遇 [10]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热点,微纳感知、人机协同等技术受关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