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产品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新华网· 2025-08-12 20:37
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最新一代技术,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出拳速度更快、力道更大、动作更丝滑 [1] - 星海图新款机器人通过自研端到端模型实现从图像、自然语言指令到全身23个自由度关节的执行和控制 [3] - 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包括六维力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视觉产品等,使人形机器人更加"类人" [3] 政策推动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2024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 - 政策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实现从稳定行走到动态奔跑等关键技术能力的跨越 [4] - 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 [4] 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步伐加快,从技术原型展示转向小批量交付,市场需求从概念验证转向实际采购 [4] -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认为其发展空间将远超工业机器人 [6]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在国内多家新能源车厂积累近20个月实训经验,20台即将批量进入东风柳汽工厂 [6] 应用场景 - 工业场景中可完成分拣、搬运等任务,目前平均生产效率相当于人的30%至40%,预计2027年提升至80% [6] - 家庭场景中长期目标是实现对话、遛狗、取快递等简单交互陪伴,5到10年后可实现做家务、做饭、搀扶老人 [9] -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已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用于足球赛事和教育普及,为家庭场景应用积累技术支撑 [6] 发展前景 - 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达约10万亿元级别 [8] - 3至5年内特定场景和产品形态会逐渐成熟,5至10年后出现具备泛化能力和大规模商用的人形机器人 [11] - 10至15年后人形机器人将对社会形态产生很大影响 [11] 技术挑战 - 人形机器人由本体、"小脑"和"大脑"构成,目前"大脑"是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 [11] - 产品软硬件复杂度高、成本高,需通过供应链国产化和规模化量产降本 [11] - 建议采取"以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提升"的发展路线,探索租赁服务等商业模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