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
搜索文档
固高科技:公司在过往经营中常年保持约营收20%的研发投入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40
公司研发投入 - 公司常年保持约20%的营收作为研发投入 [2] - 研发重点集中在运动控制、伺服、通信与感知等核心技术迭代 [2] - 研发同时面向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拓展 [2] 行业发展趋势 - 制造业环境逐渐迈入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制造为核心结构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2] - 发展趋势预计将持续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2] - 行业出现了以微纳精度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高端装备 [2] 公司未来战略 - 公司预计在未来三五年内仍将维持较高的研发强度 [2] - 战略目标是把握半导体/泛半导体装备、高端机床等领域的机遇 [2] - 技术产品持续演进过程是公司与同业未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2]
调研速递|固高科技接受前海铂悦等16家机构调研 聚焦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发展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5 04:39
机器人业务 - 公司长期专注运动控制核心技术 机器人是典型应用领域 将跟进客户需求发掘高价值场景实现商业闭环 [1] - 运控 伺服 驱控一体类产品在机器人领域营收约1000-2000万元 主要来自工业与物流类机器人 [1] 半导体设备业务 - 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技术门槛高 公司十余年前已布局 从功率半导体后封装加工设备切入 积累了应用案例与信任度 [1] - 该领域营收占比约14% 后道设备推进较快 前道设备因客户认证周期长与生态门槛高而落地迟缓 [1] 数控机床业务 - 中高端数控机床对控制系统要求高 目前主要供给来自国际同行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高速高精领域 [1] - 该领域营收占比超30% 近两年在微米级精度与五轴联动加工领域有突破 运动控制系统已与国际高端系统直接竞争 [1] 战略规划 - 未来三五年重点跟进半导体设备与中高端数控领域 因市场需求大竞争格局好商业闭环通畅 [1] - 机器人领域先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前沿 再为潜在商业场景做能力建设 [1] 研发投入 - 公司常年保持约营收20%的研发投入 重点在运动控制与伺服核心技术迭代及应用拓展 [1] - 未来三五年维持较高研发强度 以把握半导体装备与高端机床等领域机遇实现长期成长 [1]
固高科技(301510) - 301510固高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04:24
机器人领域业务 - 机器人领域当前营收约1000-2000万元人民币 主要来自工业和物流机器人 [3] - 公司运控 伺服 驱控一体类产品已应用于工业 协作 服务 六关节 并联 人形 轮足等多类型机器人 [3] - 将重点关注机器人高价值商业场景挖掘 并保持技术前沿跟踪与能力建设 [4] 半导体设备领域布局 - 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约14% [3] - 已布局超10年 从功率半导体后道设备切入(金线键合机 固晶机 划片机 贴装设备) [3] - 后道设备实现批量落地 前道设备因认证周期长和生态门槛高推进较缓 [3] 数控业务战略定位 - 数控机床与工业激光设备领域营收占比超30% [4] - 聚焦微米级精度和五轴联动高端机床市场 与国际同行直接竞争 [4] - 中高端数控系统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具备较高技术门槛和商业回报 [4] 研发投入与战略重点 - 研发投入持续保持约营收20%比例 [4] - 重点投入运动控制 伺服 通信与感知技术迭代及高端装备应用拓展 [4] - 未来3-5年将维持高研发强度 重点跟进半导体设备与高端机床领域机遇 [5] 整体战略方向 - 半导体设备与中高端数控领域为未来3-5年重点发展方向 [4] - 机器人领域将保持技术跟踪与场景探索 [4] - 核心竞争优势集中于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 [4]
中金:工控板块整体增长呈现弱复苏态势 出海节奏进一步加快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5:40
行业整体表现 - 1H25工控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3.1% 毛利率约28.1% 相较于2024年整体平稳 [1] - 1H25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同比上升0.52% 其中OEM市场同比上升1.98% 项目型市场同比下滑0.31% [1] - 市场整体呈现弱复苏状态 处于主动去库阶段 库存水平已回归正常 [2] 国产化进程 - 本土品牌凭借较强产品力和性价比持续加速国产替代 [1] - 1H25国产品牌表现良好 整体优于外资品牌 汇川技术收入增长强劲且核心产品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2] - 信捷电气小型PLC同比增长11.7% 雷赛智能伺服板块同比增长31.1% 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 [2] 海外拓展 - 企业海外订单增速明显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1][3] - 通过设立分公司和提升海外产能等方式 加快布局东南亚、印度、中东、俄罗斯、南美等自动化需求旺盛的新兴市场 [1][3] - 海外高毛利率业务推动企业通过结构性措施加速出海 [3] 新兴业务领域 - 1H25相关公司AIDC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海内外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推动服务器电源、不间断电源等形成显著业绩贡献 [4] - 企业加大无框力矩电机、编码器、灵巧手等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投入 融入具身智能与AI大模型进行未来布局 [4] 重点公司 - AIDC领域涉及麦格米特(002851 SZ)、科华数据(002335 SZ)、科士达(002518 SZ)等公司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涉及汇川技术(300124 SZ)、伟创电气(688698 SH)、雷赛智能(002979 SZ)、信捷电气(603416 SZ)等公司 [5]
汇川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基于行业的定制化和多产品解决方案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7:48
核心竞争力 - 核心竞争力在于基于行业的定制化和多产品解决方案 [1] - 通过组织和营销策略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在战略客户管理上明确五大目标规划 [1] - 变频器 伺服等核心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1] - 面向国际品牌的竞争策略取得良好成效 [1]
汇川技术(300124):2Q25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持续多极化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27 08:41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 [1] - 1H25净利润30.05亿元,同比增长39.89% [1] - 1H25扣非净利润26.71亿元,同比增长29.15% [1] - 2Q25收入115.31亿元,同比增长18.99% [1] - 2Q25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长25.91% [1] - 2Q25扣非净利润14.38亿元,同比增长12.59% [1] 分业务表现 - 1H25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0%,工控业务增长17%,电梯业务下滑1% [2] - 2Q25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0%,工控业务增长7%,电梯业务下滑3% [2] - 通用自动化业务中1H25变频器增长8%,伺服增长23%,PLC&HMI增长30%,工业机器人增长3% [2] - 2Q25通用自动化业务变频器下滑11%,伺服增长16%,PLC&HMI增长23%,工业机器人无增长 [2] 汽车业务发展 - 混动及纯电车型SOP放量推动汽车业务高增长 [2] - 客户结构多元化及海外车企订单快速增长 [2] - 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客户新增30余个定点项目,海外客户新增5个定点项目 [2] 工控业务进展 - 重点把握锂电、物流、机床、包装、空压机等高景气度行业机遇 [2] - 通过多产品组合销售实现气动、视觉、高效电机等产品高速增长 [2] 国际化业务拓展 - 1H25海外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收入6.4% [3] - 行业线+区域线模式在越南、中东、泰国等区域取得快速销售收入增长 [3] - 在空压机、测试台等行业与头部客户建立合作并获得批量订单 [3] 人形机器人布局 - 推进低压伺服、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等产品进入开发阶段 [3] - 持续优化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并完成送样工作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净利润预测54.38亿元,2026年66.41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35.6倍,2026年29.2倍 [4] - 目标价75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37.2倍,2026年30.4倍 [4]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4.4%上涨空间 [4]
汇川技术(300124):工控需求复苏,新能源汽车业务维持高速增长
国金证券· 2025-08-26 10: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工控主业稳健,新能源汽车业务维持高速增长,长期通过拓品类、国际化、数字化、能源管理及具身智能等战略布局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5] - 1H25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1%,Q2业绩略超预期 [2] - 通用自动化业务受益于行业需求复苏及公司竞争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业务受益于国内外需求双轮驱动及规模优势扩大 [3][4] 业绩简评 - 1H25实现营收205.1亿元,同比+26.7%,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40.1%,扣非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29.1% [2] - 1H25毛利率30.2%,同比-1.5pct,经营性现金流30.2亿元,同比+65% [2] - Q2实现营收115.3亿元,同比+19.0%,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25.9%,扣非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12.8% [2] - Q2毛利率29.6%,同比-0.2pct [2] 经营分析 - 通用自动化业务:25H1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17%,毛利率44.5%,同比+0.7pct;伺服/低压变频器/小型PLC/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分别为32%/22%/7%/8%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25H1实现营收90亿元,同比+50%;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定子市场份额分别为10.1%/7.1%/11.3%;联合动力净利润5.5亿元,净利率6% [4] - 电梯业务:25H1实现营收23亿元,同比-1%;行业产量同比-6%,降幅收窄;加速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4] - 国际化业务:25H1海外营收13.2亿元,同比+39%,毛利率35.3%,同比+3.3pct;突破韩国、越南头部客户重大项目 [4] - 具身智能业务:低压高功率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及关节模组等产品进入开发阶段,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完成送样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8亿元/67.7亿元/81.1亿元,同比+28%/23%/20% [5] - 现价对应PE为35倍/29倍/24倍 [5] - 预计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2.81亿元/565.57亿元/690.59亿元,同比+24.95%/22.20%/22.10% [8] - 预计25-27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2.033元/2.510元/3.010元 [8] - 预计25-27年ROE(归属母公司摊薄)分别为17.22%/18.51%/19.21% [8] 行业与市场数据 - 25H1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94万辆,同比+40%,其中内销/出口分别为588万辆/106万辆,同比+36%/75% [4] - 25H1 OEM市场规模同比+2% [3] - 25H1国内电梯产量同比-6%,降幅相比24年(-8%)收窄 [4]
麦格米特20250716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麦格米特,另外还有两家未提及名称的优秀公司[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结构**:公司业务多元,主要有电源业务(工业用电源和显示电源)、自动化类产品(伺服、变频、PLC 等)、自动化整机设备(焊机、采油设备和工业微波等)、家电类业务(卫浴和变频家电控制器等)、新能源车和轨交相关的三电系统控制及线束等领域[3] 2. **细分赛道表现**:在各细分赛道表现优异,工业用电源领域技术强大且全品类领先,自动化产品、家电业务、新能源车及轨交领域竞争力较高[4] 3. **业绩波动原因**:业绩波动主要受新能源车领域影响,2018 年前后北汽新能源发展及公司战略收缩业务所致,剔除该因素其他业务过去六年稳健增长[5] 4. **报表质量体现**:经营效率高,人均销售额和周转效率维持高位,细分赛道增长和行业地位前列,与下游标杆客户合作密切,促使收入快速发展[7] 5. **技术积淀影响**:技术积淀对未来发展重要,长期技术投入使许多产品进入放量周期,如 AI 电源现阶段盈利能力和放量预期高[8] 6. **技术层面优势**:管理层多来自华为,董事长技术出身,支持技术人才,参股小而美企业,与多体系建立供应链合作,以技术为积淀培育小企业作为收入补充[9][10] 7. **AI 电源领域发展**:是英伟达官宣合作的中国大陆唯一电源企业,英伟达新 GPU 芯片发布及功率提升,公司有产品积淀和冲击行业地位潜力,短期内可贡献收入利润,底层驱动是芯片额定功率递增和单机功率增加[11] 8. **业务扩展方式**:通过卡位优势先做产品与客户合作,满足需求提升单客户价值量,单点突破向多品类扩充,AI 电源与传统业务互补推动整体业务发展[12] 9. **未来发展预期**:市场对未来发展预期乐观,主业稳健提供估值基础,新业务带来利润增量,中美关系修复和英伟达业务发展将助推公司成长[2][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除麦格米特外,还有两家因市场布局、供给端实力和自身质地等因素被推荐的优秀公司,三家共同构成海外链核心推荐名单[14]
伟创电气接待20家机构调研,包括中金公司、富国基金、华泰证券等
金融界· 2025-06-16 22:46
公司战略与业务展望 - 公司依据"全品类出击、全领域覆盖""进军大平原业务""高效协同,完善品类"三大战略完善产品结构,打造变频器、伺服和PLC全套解决方案 [2] - 持续拓展重工、轻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培育可持续增长新引擎 [2] - 关注工业自动化行业新技术新趋势,推进数字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2] - 深化高端装备、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高景气领域布局,开拓新利润增长点 [7] 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 - 提供旋转关节模组、直线关节模组、空心杯电机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灵巧手动力解决方案等关键部件 [3] - 融合机电一体化创新技术及AI智能软件算法 [3] - 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创新产品 [3] - 合资设立依智灵巧整合资源扩大经营效益 [4] 海外业务发展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9,919.79万元,同比增长28.74% [5] - 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大国际市场推广力度 [5] -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善产品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 [5] 市场份额提升因素 - 技术创新与产品性能优化实现降本和差异化 [6] - 宏观政策带动行业需求恢复,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提升 [6] - "区域+行业""经销+直销"营销模式聚焦战略行业 [6] - 业务结构调整从单一变频器向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拓展 [6] - 品牌优势助力市场竞争 [6] 进口替代优势 - 凭借快速响应、更优成本、定制化服务等本土化优势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 [6] - 研发、营销和供应链紧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 [6] 数字能源业务 - 实施"多元化构建智慧能源新生态"战略 [7] - 产品涵盖户储、工商储能逆变器、锂电池检测设备、充放电设备、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7] - 目前销售逆变器、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储能设备等产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