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

搜索文档
拟重组!微创医疗心律管理业务
思宇MedTech· 2025-07-18 14:22
招商通知: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2025年7月16日, 微创医疗 发布《有关建议策略重组心律管理业务的不具约束力建议》的公告。根据该建议,微创医疗计划将 其CRM业务与微创心通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2160)的业务进行合并 。 重组背景 微创医疗 是一家领先的医疗器械集团,业务涵盖心血管介入、骨科医疗器械、CRM、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手术机器人等多个 领域。其CRM业务专注于研发、制造及销售用于诊断、治疗及管理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产品,包括 起搏器、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产品 。微 创心通则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的经导管解决方案。 重组理由 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 :通过合并CRM业务和微创心通的业务,形成一个强大的心脏病产品平台,提供从CRM的起搏器、除颤器到结构性心脏病的全面产品 组合。 目前,该重组建议尚不具约束力,且未构成任何具约束力的要约、协议或承诺。 # 关于微创医疗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共享国际营销及销售渠道 :合并后可进一步共享及统筹全球市场资源,产生协同效应,扩大合作,建立更强的全球市场据点和影响力。 扩大业务规模及增 ...
微创医疗自救,重组旗下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7-17 21:34
公司动态 - 微创医疗公告考虑重组集团心律管理(CRM)业务 拟将其并入微创心通 [1] - 二级市场反应积极 微创医疗股价涨6 59%至9 22港元/股 心通医疗股价涨7 21%至1 19港元/股 [1] - 微创医疗为国内头部高端医疗器械产销商 旗下业务板块包括微创心通和心律管理 [1] - 微创心通主营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产品 如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系列 2021年2月在港交所上市 [1] - 心律管理业务由微创医疗收购而来 目前由CRM Cayman运营 微创医疗持股50 13% [2] - 合并理由包括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 共享国际销售渠道 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更易获国际资本市场认可 [2] 财务数据 - 微创心律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 8亿美元 2 2亿美元 2 05亿美元 同期亏损0 52亿美元 0 89亿美元 1 23亿美元 [5] - 微创医疗2024年营收10 31亿美元 同比增长8 5% 净亏损2 68亿美元 亏损收窄58 6% [5] - 微创医疗2024年获得1 5亿美元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 同时签订对赌协议要求2024-2026年业绩达标 [5] 历史背景 - 微创心律2021年C轮融资与投资者约定2025年7月17日前完成上市 否则面临1 5亿美元赎回风险 [3] - 微创医疗自2019年起陆续分拆5家子公司上市 包括心脉医疗 心通医疗 微创机器人 微创脑科学 微电生理 [3] - 微创心律2023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尚未成功上市 [4]
心通医疗重组:微创医疗在豪赌中寻求自我救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8:02
公司重组策略 - 心通医疗-B收到控股股东微创医疗关于心律管理业务(CRM)与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合并的建议 旨在形成心脏病产品平台 提供从起搏器 除颤器到TAVI LAA等全面产品组合 [1] - 业务合并策略理据包括建立多元化产品平台 共享国际营销渠道 提升全球市场开发能力及资本市场认可度 [1] - 合并后平台将覆盖结构性心脏病与节律管理 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提升资产辨识度吸引专注心血管赛道的长线资本 [2] 公司财务表现 - 心通医疗市值从上市初529亿港元跌至约60亿港元 跌幅超90% [4] - 2018-2020年前7个月累计亏损约4亿元 2024年营收3.62亿元同比增长7.54% 净亏损4944.6万元同比收窄89.51% [4] - 微创医疗2020-2023年累计亏损18.11亿美元(约131亿元人民币) 四年亏损加研发投入共计232.4亿元 [5] - 微创医疗2024年目标收入100亿元 亏损20亿元 2025年目标打平 此后以20%净利率实现500亿元收入100亿元利润 [6] 行业市场前景 - 2019年中国TAVI市场规模3.92亿元 预计以53.1%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25年50.557亿元 [9] - 2019年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3630万人 预计2025年增至4020万人 [8] - TAVI手术相比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等优势 手术时间通常1-2小时 [8] 战略协同效应 - 合并可共享微创已建立的欧洲销售网络 实现"一平台多产品"出海 降低渠道重复投入 [2] - 心通医疗有望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改善毛利率 [6] - 合并实体或成为微创系心血管领域唯一上市平台 后续可能注入冠脉药物球囊 神经介入等关联资产 [6] 潜在挑战 - 业务整合面临技术 渠道 管理融合难题 需平衡CRM业务扭亏与TAVI产能扩张的投入分配 [7][10] - 中国TAVI市场面临集采风险 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8] - 交易设计需公平评估CRM业务价值 避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7]
微创医疗(00853)拟策略重组CRM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22:55
公司战略重组 - 公司正考虑将CRM业务与微创心通(02160)的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合并 以推动内部资源整合及提升竞争力[1] - 合并旨在打造多元化心脏病产品平台 涵盖CRM业务的起搏器 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 以及结构性心脏病业务的TAVI LAA TMV TTV等产品[2] - 合并后将形成覆盖结构性心脏病和CRM解决方案的全面产品组合 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独特定位[2] 业务协同效应 - 合并可共享全球营销渠道 统筹市场资源 扩大现有合作的广度与深度[2] - 通过互补协同效应 预计将提升合并后业务的收益 盈利能力及现金流[2] - 统一财务管理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及集资能力[2] 业务板块介绍 - CRM业务专注于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产品 包括起搏器 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1]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专注于经导管解决方案的研发及商业化 致力于为结构性心脏病提供先进治疗方案[1] - 公司业务板块还包括心血管介入 骨科医疗器械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 神经介入 手术机器人等[1] 市场影响 - 合并有助于公司在全球市场建立更强大的据点及影响力 扩大产品覆盖医院及患者范围[2] - 多元化产品平台将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对两项业务价值及增长潜力的认可[2]
微创医疗(00853.HK)正考虑一项策略重组集团CRM业务的建议
格隆汇· 2025-07-16 22:53
公司战略重组 - 公司正考虑一项不具约束力的策略重组建议 旨在整合CRM业务与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创造长远价值 [1] - 重组涉及微创心通(02160 HK) 该公司为微创医疗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创新解决方案的研发及商业化 [1][2] 业务板块整合 - CRM业务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心脏节律管理(CRM)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起搏器 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等 [1]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通过微创心通开展 专注于经导管解决方案的研发及商业化 为结构性心脏病提供先进治疗方案 [2] 公司背景 - 微创医疗(00853 HK)为开曼群岛注册的医疗器械集团 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业务涵盖心血管介入 骨科医疗器械 CRM等八大领域 [1] - 公司专注于全球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 制造及销售 各业务分部包括神经介入 手术机器人等多元化布局 [1]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品驰医疗: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脑起搏器
新华社· 2025-07-11 15:04
公司发展历程 - 2000年王忠诚院士提出研发国产脑起搏器的设想,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3][4] - 2008年品驰医疗注册成立 [5] - 2009年脑起搏器投入临床试验 [6] - 2013年获国家药监局产品注册证正式上市,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7][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攻克可充电技术、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等核心技术 [9] - 解决电极导线在高场强MRI下射频致热难题,研发全球领先解决方案 [11] - 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馈通连接器,打破进口依赖并实现对外供应 [9] - "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0] 市场地位与产品线 - 脑起搏器占中国市场份额超50%,累计造福数万名患者 [10] - 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四个系列主流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 [10] - 核心产品线包括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等,均已进军海外市场 [13][14] 产学研协同模式 - 与清华大学合作基础理论研究,与北京天坛医院等临床机构联合开发 [11] - 共建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12] - 推动国内神经调控行业从模仿跟随转向自主创新,带动十余家相关企业发展 [12] 国际化布局 - 2016年脑起搏器获欧盟CE认证,进入欧洲、亚洲、南美洲市场 [13] - 2023年迷走神经刺激器完成拉丁美洲首例海外植入 [13] - 计划结合神经调控技术与中医疗法,打造中国特色医疗解决方案 [14]
“太湖水”交融“天山雪”硕果累累
苏州日报· 2025-07-07 08:41
苏州援疆工作概况 - 苏州自2010年起对口支援霍尔果斯、巩留和阿图什,通过产业、医疗、文旅等多领域合作提升当地民生 [1] - 6月29日苏州队足球赛吸引新疆阿图什市数千名少数民族球迷通过直播同步观赛 [1] - 张家港投入735万元援疆资金支持巩留县24个科技创新项目,带动企业配套投入1620万元 [1] - 苏州干部学院援疆名师工作室在霍尔果斯市委党校揭牌,拓展干部培训合作 [1] 产业援疆项目 - 霍尔果斯市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获评自治区优秀援疆创业项目,采用能源互联网思路整合传统与新能源 [2] - 苏州工作组创新"工作组+开发公司"模式,与苏新公司协同吸引一批重点项目落地霍尔果斯 [2] - 援疆创业孵化中心获自治区"天山奖",已入驻400多家企业,推动外贸与跨境电商发展 [2] - 霍尔果斯从内陆城市转型为"一带一路"桥头堡,苏州助力其产业发展 [2] 医疗援疆成果 - 张家港援疆专家李海刚团队完成巩留县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为71岁多病基础老人 [3] - 手术采用局麻微创技术,起搏器仅胶囊大小(2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3][4] - 援建数字血管造影介入手术室投用后,累计完成200余例心脏介入手术 [4] 文旅产业融合 - 昆山援疆工作组打造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商铺从2020年30家增至2024年246家 [5] - 2024年阿孜汗村集体收入达140万元,村民转型为商户,实现"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 [5] - 围绕"糖包子"无花果开发文创产品,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带动采摘体验与民宿经济 [5] - 昆山与阿图什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如"石榴籽"夏令营促进民族团结 [6]
深圳脑机接口技术有新进展 首例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的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患者脑中
深圳商报· 2025-07-07 00:54
医疗技术进展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完成深圳首例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的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32岁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1] - 新型脑起搏器具备蓝牙可感知功能,可实时获取患者脑部电生理数据,磁共振兼容特性允许患者在开机状态下进行磁共振检查[1] - 该技术由清华大学与品驰医疗联合研发,2022年起深圳二院联合国内5家顶级医院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6] 帕金森病现状 -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40岁以下患者占比达10%[2] - 青年型帕金森病诱因包括遗传、化学药品、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习惯如精神紧张、饮酒、油炸食品摄入等[2] - 深圳二院功能神经科自2011年起已为500多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疗法[4] 手术技术创新 - 术中运用机器人、O臂三维成像设备和AO脑深部电信号记录仪三大技术,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实时监测能力[6] - 机器人辅助确保电极植入精度,O臂实现术中实时三维成像,电信号记录仪可监测脑深部核团活动[6] - 采用术中唤醒技术测试电极效果,患者在全麻唤醒状态下完成歌唱测试[1][6] 医保政策支持 - 深圳市自2014年起将脑深部电刺激术纳入医保目录,报销比例达90%[4] - 深圳二院成立全国首个多学科整合功能神经科,涵盖神经内外科、电生理、心理评估等专业团队[4] - 2023年6月医院设立脑机接口临床评估与转化中心,首批患者已入住[4] 患者案例 - 32岁患者嘉宝接受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术,术后一个月将进行设备参数调试[6][7] - 另一例患者阿乐2019年接受同类手术后运动能力基本恢复,现就职于社区残联[3] - 青年患者群体存在对脑起搏器手术认知不足现象,部分患者担心术后成为"机器人"[3]
重大进展!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最新规划:2026年让盲人重获光明,2028年让全体人类变AI【附脑机接口行业前景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27
Neuralink最新研究成果及规划 - 核心突破为植入式N1芯片,硬币大小,支持无线充电,通过1024个电极实时捕捉大脑神经信号并转化为数字指令 [2] - 目前7名受试者(4名脊髓损伤、3名渐冻症)平均每周使用超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可实现意念操控机械手、玩电子游戏等 [2] - 2025年目标:言语皮层植入解码"意图言语";2026年电极数量提升至3000个;2027年实现多设备同时植入;2028年电极超2.5万个并探索与AI深度融合 [3] - 长期规划包括"盲视"项目(2026年帮助失明者)、全脑接口(数十万通道)、控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3] 脑机接口行业概况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12亿美元增至2023年20亿美元,CAGR超13%,预计2029年达76.3亿美元 [6][7] - 技术应用覆盖医疗(瘫痪/神经疾病治疗)、科技(人机交互)、娱乐(沉浸式体验)三大领域 [4][6]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突破百亿元,老龄化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基数大驱动需求 [10] 中国脑机接口企业进展 - 头部企业临床注册情况:品驰医疗(侵入式脑起搏器)、脑虎科技(医用级BCI)、博睿康(临床手术案例)、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等 [10] - 海天智能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被工信部认定为首台核心技术装备 [10] - 行业技术突破方向:提升大脑认知理解能力,推动人机融合与机器人控制效率 [12]
[6月27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医药回低估了么;港股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6-27 21:59
市场整体表现 - 大盘整体波动不大 收盘维持在4 9星水平 [1] - 沪深300等大盘股微跌 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中小盘股微涨 [2] - 银行指数和消费行业下跌 科技和医药板块整体上涨 [3][4] - 港股市场波动较小 科技指数略微上涨 [5][6] 医药行业分析 - 港股医药行业经历回调 目前处于正常估值水平 [6][31] - 医药行业包含三个主要子行业:医疗(含服务和器械)、生物科技(含基因诊断和疫苗)、创新药 [6][7] - 港股医药指数分类:恒生医疗保健(类似A股医药)、恒生生物科技、港股通创新药 [14] - 2023-2024年上半年医药盈利增速放缓导致指数大跌 2024年四季度起盈利恢复带动估值提升 [23]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科技指数2021-2022年大跌60% 2024年盈利恢复增长带动估值提升 [20][22] - 恒生指数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长16% 呈现业绩复苏与估值提升双击效应 [24] - 港股科技和医药指数短期上涨后均回归正常估值 距离低估不远 [31][32] - 沪港深红利低波动指数因今日下跌重回低估区域 [34] 估值数据摘要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9 62 市净率2 61 股息率1 38% [37]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市盈率30 22 市净率2 92 股息率0 87% [37]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盈率31 17 市净率3 46 [37]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0 83 市净率3 35 股息率0 62% [38] A股与港股比较 - A股业绩复苏晚于港股 一季度盈利增长幅度较小 [27][28] - 长期来看A股与港股回报率相近 但涨跌阶段存在差异 [30] - 港股行业主题品种波动剧烈 单个行业配置建议控制在15%-2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