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技术
搜索文档
光启技术三季度营收增长56.5% 前三季度收入已超去年全年
新华财经· 2025-10-23 10:51
核心经营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56.5% [2] - 第三季度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25.28% [2]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5.96亿元,同比增长25.76%,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2]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长12.81%,达到去年全年的93% [2] 订单与存货状况 - 截至三季度末存货合计4.73亿元,同比增长114.61%,主要为交付任务备产备料 [2] - 今年发布三份批产订单公告,金额接近26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25.04亿元的历史峰值 [2] - 下半年两份订单金额合计17.94亿元,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交付 [2] 新业务拓展 - 超材料技术赋能无人机已小批量试产,进入测试开发阶段,计划2025年完成产品定型,2026年启动量产 [3] - 公司检测方案应用于华为鸿蒙智行享界S9T,助其获得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 [3]
光启技术携手上下游企业,成立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无人机蜂群创新分会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17:17
联盟成立与战略意义 - 光启技术携手创益通、科比特、天穹动力等无人机头部企业及中国电科十所、九洲电器等上下游单位,正式成立“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无人机蜂群创新分会” [1] - 该分会标志着超材料七大能力平台赋能无人机蜂群的重大应用场景落地,是联盟推动超材料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1] - 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成立于2012年,由光启联合华为、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发起,聚焦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生态构建 [1] 技术赋能与产业痛点 - 光启技术已在三季度全面启动对无人机整机制造的全维度数字化平台赋能,核心为“人、机、料、法、环、测”,构建端到端管控体系 [2] - 数字化平台向前延伸至供应商资质审核与零部件质量溯源,向后覆盖生产工艺合规监管与成品检测数据归档,实现全环节数字化经营 [2] - 低空经济正以年均两位数增速爆发式增长,但单一无人机存在覆盖范围窄、协同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弱等短板 [2] - 无人机蜂群技术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其核心优势在于多机自主决策与全场景协同作业,但高昂的制造成本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挑战 [2] 发展愿景与生态构建 - 无人机蜂群被视为一种联网式的群体智慧,将重塑低空经济的底层逻辑 [3] - 创新分会旨在培育深度融合超材料技术、数字化制造与场景运营的产业生态,通过聚集行业资源、绑定产业链上下游来凝聚行业力量 [3] - 该合作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旨在共同推进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3]
调研速递|光启技术接受申万宏源等125家机构调研 披露多项关键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9 14:55
公司调研活动概述 - 9月18日公司在顺德709基地接待125位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特定对象调研 董事长刘若鹏博士和董事会秘书周建林参与接待 围绕发展历程、技术应用、合作项目及未来规划进行深入交流[1] 历史贡献与技术成果 - 公司回顾中国航空航天尖端装备从90多年前依赖进口海外老旧机型到如今实现自主研发并持续迭代的发展历程[2] - 公司以上游原材料为起点打造以超材料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平台 包括6000项专利和728.8亩产业基地 克服技术与量产瓶颈助力装备跨代升级[2] 民用领域合作进展 - 公司与华为在智能汽车检测领域合作 打造覆盖全尺寸全频段的测试环境 通过航空航天级紧缩场和高精度多维度转台模拟真实通信场景[3] - 依托超1万个角度的信号验证为华为智能汽车提供整车通信性能验证 使其获得全球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3] 超材料技术优势 - 超材料是通过微观设计与制造实现宏观材料结构超性能的新技术 产业化是逆向设计过程需从应用需求出发设计材料及工艺制备方法与专用设备[4] - 从微观编辑到批量生产各环节均是非标定制化的 规模化生产考验企业自主设计制造及垂直穿透能力 成为公司最具不可替代性且附加值较高的环节[4] 量产技术升级 - 量产技术2.0孵化周期约10个月 在控制资本开支前提下实现产能柔性扩张[5] - 通过工艺升级与流程优化涵盖上下游160余项工艺改进 不同生产环节效率提升超30% 预计年底完成第一阶段升级目标 明年半年度实现全体系技术迭代[5]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来自尖端装备渗透率持续提升 产品在装备体系价值占比跃升形成可持续增量空间[6] - 超材料技术应用场景横向拓展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市场化竞争壁垒强化 全产业链布局与规模化生产优势进一步体现[6] - 公司无人机已完成外场试飞测试各项性能指标达标 进入试生产阶段 未来将依托超材料核心技术打造覆盖相关领域的体系[6]
光启技术(002625) - 002625光启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4:22
技术能力与产业化成果 - 拥有6000项专利、728.8亩产业基地、55.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16台定制专用设备、8646套特种专用工装、161款自研定制材料 [3] - 建立7.74亿字设计技术文档数据库、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11.72万张设计图纸、1331.08万行设计源代码、54.50万个仿真模型、7979.93万条目标特性曲线大数据库、219.58万幅实测成像图 [3] - 量产技术2.0涵盖160余项工艺改进 生产环节效率提升超30% [6][7] - 超材料产业化采用逆向设计模式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定制化开发 [5] 产品应用与市场拓展 - 助力航空航天装备实现YS性能、超音速巡航、全新组网能力、电子对抗和超机动能力的跨代升级 [3] - 为HW智能汽车提供全尺寸全频段测试 通过超1万个角度信号验证 获全球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 [4] - 无人机已完成外场试飞和极端环境测试 进入试生产阶段 [7] - 技术应用横向拓展至智能汽车、消费电子、通信检测领域 [4][5] 战略发展与行业壁垒 - 通过量产技术2.0实现轻量化扩产 在同等投资下优化产出效率 [6] - 超材料生产环节因非标属性成为高附加值环节 打破微笑曲线理论 [5] - 增长来自尖端装备渗透率提升、技术场景横向拓展和市场化竞争壁垒强化 [7] - 打造覆盖设计-制造-量产-场景化赋能的全产业链无人机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