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酶Q10
icon
搜索文档
目标5亿!华润双鹤合成生物大动作
华润双鹤战略布局 - 公司拟设立华润双鹤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目标募集规模5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及子公司出资不超过8700万元人民币,占比不超过17.40% [2] - 合成生物是公司战略方向之一,已建立"研发+中试+产业化"三级体系,并在呼和浩特市设立合成生物产业化平台 [2] - 基金设立旨在优化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布局,促进创新孵化、技术合作及商业化权益获取 [2] 公司财务与并购动态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0.79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 [3] - 2022年斥资5亿元并购神舟生物作为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基地,2023年成立华润双鹤合成生物研究院并建设中试基地 [4] 技术能力与产业进展 - 小试平台完成构建,具备分子改造、高通量筛选、菌种验证、酶工程等核心能力 [6] - 重点推动中试发酵车间建设,强化中试转化能力 [6] - 神舟生物为全球第二大辅酶Q10原料供应商,市占率30% [7] - 合成生物学方向聚焦大健康产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品种竞争力 [7]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SynBioCon 2025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9] - 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对接 [9][17][29] - 大会展示多项科技成果,如功能糖制备、微藻基硒蛋白合成、萜类化合物生物制造、人源化胶原蛋白设计等 [40][41][42] 行业技术前沿 - 专题论坛涵盖绿色化工材料、AI赋能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等领域,涉及聚酰胺单体生物制造、非粮秸秆糖应用、益生菌研究等 [26][34][35][36] - 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案例将在论坛中推广,包括数据驱动蛋白工程、工业生物过程智能制造等 [32][33]
新和成,两大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8-10 00:05
黑龙江新和成项目公示 - 公司计划在黑龙江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A9、A10及功能发酵制品项目,形成5000吨/年A10产能、6000吨/年A9产能及其他多种功能发酵产品产能[3] - 公司同时规划A18、A20及异酸项目,将采用生物发酵法共线生产1000吨/年A18、3000吨/年A20和10000吨/年异酸产品,预计投资8316万元[4]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为浙江新和成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维生素C、辅酶Q10等产品,业务涵盖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原料药领域[4] 新和成业绩与投资 - 公司实现营收216亿元,净利润58.69亿元,业绩表现突出[5] - 公司计划投资1.08亿元建设年产17000吨合成香料、8209吨3-甲基-3-丁烯-1-醇和5650吨异戊烯醛项目[5]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SynBioCon 2025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行,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9] - 大会将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多项同期活动[9][10][11] - 会议日程包括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AI赋能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等核心内容[10][11]
黑龙江新和成两大发酵项目公示,布局哪些产品?
黑龙江新和成项目进展 - 黑龙江新和成两个发酵项目近期在相关网站公示 [2] - A9、A10及功能发酵制品项目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通过改造现有厂房和设备 新增5000吨/年A10产能、6000吨/年A9产能 以及多种功能发酵制品产能(如10吨/年BC、10吨/年LC等) [3] - A18、A20及异酸项目为改扩建项目 利用现有厂房及装置 采用生物发酵法共线生产1000吨/年A18、3000吨/年A20和10000吨/年异酸 预计投资8316万元 [4] - 公司以玉米为原料 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维生素C、辅酶Q10等产品 业务涵盖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原料药等领域 [4] 新和成业绩与投资动态 - 公司营收达216亿元 净利润58.69亿元 表现亮眼 [5] - 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年产17000吨合成香料、8209吨3-甲基-3-丁烯-1-醇、5650吨异戊烯醛项目 [5]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 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等议题 [9] - 大会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活动 [9][10][11] -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将在大会期间发布 [12]
金达威子公司与艾贝德共设合资公司 推动纳米晶生产技术应用
智通财经· 2025-08-04 16:37
合资公司设立 - 金达威全资子公司金达威药业与艾贝德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金达威(内蒙古)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1] - 合资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托县工业园区 [1] 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 合资公司将纳米晶生产技术应用于辅酶Q10、虾青素、姜黄素、槲皮素等产品 [1] - 该技术可显著提高相关产品的吸收速度和吸收效率 [1] 市场拓展与竞争力 - 纳米晶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1] - 有利于公司业务在全球市场的拓展 [1] - 技术应用领域涵盖人类及宠物营养健康 [1]
行业周报:中餐精细化管理释放利润弹性,经济结构变革为技术学校带来机遇-20250803
开源证券· 2025-08-03 22:47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2] 核心观点 - 中餐精细化管理释放利润弹性,经济结构变革为技术驱动带来新机遇[1] - 职业教育顺应社会趋势向新而变,再生行业景气度延续[4]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稳健增长,跨境进口品牌具备竞争优势[6] 出行旅游 - 暑运民航客运量创新高,7月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3%至7120万人次,但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滑7.5%至840元[3][15] - 航司实行以价换量策略,国际航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15][58] 潮玩与教育 - 量子之歌全资收购Letsvan,推出新IP"SIINONO"拉动名创优品单日销售额环比上涨31.3%[3][17] - 中国东方教育2025H1净利润同比增长45%-50%,新增高中生源班学费6万+且招生增长100%+[21][22] - 好未来FY2026Q1收入同比增长38.8%,净利润31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4.4%[24][28] 大众中餐 - 小菜园2025H1净利润3.6-3.8亿元,同比提升28.6%-35.7%[30][33] - 绿茶集团2025H1净利润2.3-2.37亿元,同比提升32%-36%,门店网络持续扩张[32][33] 营养保健食品 - 中国营养保健品进口金额16年复合增长率20.21%,2024年达77.53亿美元[35][37] - 跨境进口保健品规避"蓝帽子"壁垒,试错周期≤30天,心脑血管品类占比21.4%[43][44] - 体重管理、骨骼健康、睡眠管理细分赛道崛起,睡眠管理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增长55.8%[52][53] 市场表现 - A股社服板块本周跑赢沪深300指数1.85pct,旅游、检测类领涨[68][69] - 港股消费者服务板块本周跑输恒生指数0.45pct,餐饮、教育类涨幅靠前[85][96] 推荐标的 - 旅游:长白山;教育:好未来、科德教育;餐饮:特海国际、米奥会展[7] - 受益标的包括蜜雪集团、泡泡玛特、美团-W等[7]
行业周报:“体重管理年”关注减脂健康饮食,AI赋能赤子城科技中报亮眼-20250727
开源证券· 2025-07-27 22: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将带来客流增长和旅游市场国际化,减脂健康饮食、AI+社交、健康食品等领域发展潜力大,本周A股社服板块跑赢大盘,港股消费者服务板块跑输大盘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出行旅游 - 海南自贸港封关定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实施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包括更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通行措施和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15] - 封关政策明确海南加工增值基地定位,为重点产业集群提供一流税收环境,后续将加快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进景区景点升级,国际旅客高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4][17] 减脂饮食 - 减脂、控糖等健康理念推动绿色饮食市场扩容,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超8000亿元,全谷物等成消费热点 [20] - 肥胖和糖尿病人群催生对低糖、低脂、高纤食品需求,中国体重管理市场预计2027年达926亿美元,代餐市场渗透率提升 [23] - 2025年3月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计划,减重经济裂变为多领域产业生态,2024年中国玉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2100亿元,同比增长14.3%,受益标的为十月稻田 [25][27] AI+社交 - 赤子城科技2025H1总收入预期31.35 - 32.1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8.0% - 41.5%,社交业务和创新业务表现亮眼 [28] - 社交业务多产品矩阵发展,SUGO、TopTop、HeeSay等产品排名靠前,在多个市场有适配性,创新业务中精品游戏盈利转正,社交电商平台荷尔健康快速发展 [31] 美丽 - 中国亚健康人群超5.6亿人,保健品是亚健康调理重要手段,64%的养生人群会购买保健品,功能性保健品需求攀升 [33] - 2024年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规模达1915亿美元,2019 - 2024年CAGR达5.4%,中国健康保健食品市场2024年规模达2602亿元,预计2024 - 2027年CAGR达6%,中国保健食品人均消费金额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37] - 2025Q1/2025Q2天猫+京东+抖音西式保健市场规模分别为209/232亿元,yoy+21.6%/+7.4%,辅酶Q10市场规模分别为4.6/5.4亿元,yoy+14%/+1%,金达威自有品牌Doctor's best收入增长,2025Q2线上市占率达4% [41][42] 出行数据跟踪 航空 - 本周(7.20 - 7.26)全国日均客运执行航班量16954架次,较2024年同期+4%,环比-0.7%,国内客运日均执行航班量14630架次,较2024年同期+3%,环比-0.6%,7月国内航班同比+2%,国际客运日均执行航班量1974次,环比持平,恢复至2019年同期88%,7月国际航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89% [50] 访港数据追踪 - 本周(7.19 - 7.25)内地访客总入境人次达82.95万人,环比-4.5%,全球访客总入境人次(除内地外)19.18万人,环比-1.2%,内地访客日均人数较2024年日均+16.4%,全球访客日均人数(除内地外)较2024年日均+5.5% [54] 行业行情回顾 A股行业跟踪 - 本周(7.21 - 7.25)社会服务指数+2.30%,跑赢沪深300指数0.61pct,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2025年初至今社会服务行业指数+8.99%,强于沪深300指数的+4.89%,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 [60] A股社服标的表现 - 本周(7.21 - 7.25)A股涨幅前十名以旅游、检测类为主,涨幅前三名分别为西藏旅游、科锐国际、实朴检测,涨幅后三名分别为兰生股份、国义招标、曲江文旅 [65] - 净流入额前三名分别为凯撒旅业、西藏旅游、创业黑马,净流入额后三名为兰生股份、豆神教育、信测标准 [65] 港股行业跟踪 - 本周(7.21 - 7.25)港股消费者服务指数+1.67%,跑输恒生指数0.60pct,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2025年初至今消费者服务行业指数-6.51%,弱于恒生指数的+26.56%,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0 [78] 港股消费者服务标的表现 - 本周(7.21 - 7.25)港股教育类涨幅靠前,涨幅前三名分别为华夏控股、中国中免、东方甄选,涨幅后三名分别为奈雪的茶、金界控股、绿茶集团 [84] 推荐标的 - 旅游:长白山 [7] - 教育:好未来、科德教育 [7] - 餐饮/会展:特海国际、米奥会展 [7] - 美护:科思股份、水羊股份、康冠科技、倍加洁 [7] 受益标的 - 餐饮:蜜雪集团、古茗、小菜园、绿茶集团 [7] - IP:泡泡玛特、布鲁可、华立科技、青木科技 [7] - 美护:毛戈平、上美股份、若羽臣、巨子生物、爱美客、四环医药 [7] - 新消费:美图、赤子城科技 [7] - 运动:力盛体育 [7] - 即时零售:美团 - W、顺丰同城 [7] - 眼镜:博士眼镜、佳禾智能、亿道信息 [7] - 旅游:西域旅游、九华旅游、同程旅行、携程集团 - S [7] - 教育:中国东方教育 [7]
金达威,净利预增70%~100%!以合成生物布局新产品
公司业绩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21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70%~100%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2.2亿元~2.59亿元,同比增长70%~100% [1] - 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0.42元/股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辅酶Q10、维生素A及国内保健品业务销售增长 [1]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要从事营养保健食品原料、终端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保健食品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主要在境内,出口比例较高 [3] - 保健食品终端产品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主要在境外,境内通过跨境电商销售,增长态势明显 [3] 原料领域布局 - 以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技术,规模化生产辅酶Q10、NMN、NADH、维生素K2、纳豆激酶、PQQ、DHA、ARA等产品 [4] - 利用合成生物学布局新产品,如虾青素、藻油EPA、肌醇、泛酸钙、生物代糖系列等 [4] - 化学合成原料产品主要为维生素A、维生素D3等,同时生产医药原料如吡喹酮、丙氨酰谷氨酰胺等 [4] - 辅酶Q10市占率全球第一,具备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 [4] - 通过研发和技改降低虾青素、DHA、EPA等产品的生产成本 [4] 保健食品终端领域 - 拥有Doctor's Best、Zipfizz两大品牌,自有生产工厂VB提供胶囊、片剂和粉剂的生产加工服务 [5] - 覆盖保健食品上游原料供应、中游制剂生产、下游品牌运营及渠道布局,是全产业链公司 [5] - 未来将进一步打通上下游、境内外,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5] 国内保健品业务策略 - 根据行业特性、市场需求及品牌定位,制定产品策略和供应链保障 [6] - 利用数据驱动与迭代升级,打造大单品或市场爆款产品 [6]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8] - 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和机遇 [8]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活动 [8][9]
含辅酶Q10、虾青素等!浙江医药子公司年产1400吨生物发酵类系列产品及配套建设项目
浙江可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年产1400吨生物发酵类系列产品及配套建设项目 - 项目调整内容:取消原审批的污染较重的利福系列半合成原料药,新增泛酸钙、PQQ、去甲金霉素等全过程发酵类产品 [1] - 生产线配置:建设一条丙类(发酵工序)和一条甲类(提取工序)密闭式生产线,配备发酵设备、全自动高压板框设备等先进生产设备 [1][2] - 产品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1400吨/年发酵类产品产能,包括辅酶Q10(80吨/年)、虾青素(100吨/年)、泛酸钙(1090吨/年)、β-胡萝卜素(60吨/年)、番茄红素(3吨/年)、PQQ(7吨/年)、去甲金霉素(60吨/年) [2]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亿元至7.2亿元,同比增长90.28%-128.33%;扣非净利润5.9亿元至7.08亿元,同比增长86.27%-123.53% [2] - 业绩驱动因素:生命营养品板块主导产品市场需求与销售价格同比增长,带动销售收入增长 [3]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 - 会议主题: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和机遇 [4] - 参会方:国际领先企业、产业化专家、政府、园区、资本、协会等,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AI赋能创新 [4] - 议程亮点: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20+行业领袖参与) [5] - 专题论坛包括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 [5] - 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5]
1540家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 超四成预喜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20
业绩预告与预喜情况 - 截至7月18日,A股154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674家预喜,预喜比例43.77%,其中略增57家、扭亏193家、续盈6家、预增418家 [1] - 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分化 [1] 机构调研关注焦点 - 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时重点关注盈利改善措施、未来业绩增长点及产品涨价情况 [1] - 恩捷股份提出四项盈利改善措施:全球产能布局与海外市场拓展、优化产品结构(如提高涂布膜占比)、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提升产能利用率 [1] - 联检科技未来业绩增长点包括:聚焦高附加值新兴领域、外延并购协同效应、国际化布局深化、数字化与AI技术应用 [2] - 广信科技绝缘纤维材料及制品价格整体上涨,原因包括下游需求旺盛、直销客户占比提高、高单价产品销售占比提升,2025年框架合同单价同比上涨 [2] 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金达威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21亿至2.6亿元,同比增长70%-100%,主要因辅酶Q10、维生素A及国内保健品销售增长 [3] - 建投能源预计上半年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53.39%,得益于煤炭价格下行、电热营销优化、燃料采购管理及融资成本降低 [3] - 神通科技上半年营收8.16亿元(同比+22.46%),净利润6427.8万元(同比+111.09%),因客户订单放量及毛利率提升 [4] 业绩下滑与应对措施 - 中盐化工上半年营收59.98亿元(同比-5.76%),净利润5271.55万元(同比-88.04%),主因纯碱价格下滑,公司将深化降本增效与市场结构调整 [4] 半年报披露时间表 - 沃华医药、瑞鹄模具等公司将于7月22日披露半年报,飞龙股份7月23日披露,国际实业、大湖股份等7月25日披露 [5]
202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全景洞察报告: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与消费行为
搜狐财经· 2025-07-20 20:02
行业概览 - 保健品定义为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无危害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需经审批并实施备案和注册双轨制管理[10][11] - 中国规定保健品功能声称有27种,需基于科学研究并通过监管部门审批[10][15] - 行业监管采用原料目录制,使用目录内原料仅需备案,目录外原料需注册,备案制占比70.19%[15][17] 市场需求 - 主要消费群体为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中国老龄人口超2.3亿,亚健康人口超5.68亿[10][22] - 2024年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规模达1,915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602亿元(约365亿美元),全球第二大市场[10][35][37] - 行业未来增速6%,人均消费25美元/年,显著低于日韩等国家[10][37] 竞争格局 - 相关企业超820万家,2024年新增183.7万家,已注册/备案产品32,882个,国产占比99.05%[10] - 头部品牌如汤臣倍健毛利率达60-70%,行业平均毛利率30-40%,进口产品份额提升至19.3%[10][15] - 电商渠道占比48.02%,淘宝/天猫市占率42%,替代直销成为主流渠道[10] 产品与消费 - 口服美容品类占主导地位,体重管理、运动营养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10] - 中年人为消费主力,线上用户呈现年轻化、下沉化趋势,500-1000元价位产品畅销[2][10] - 消费者更关注功能与成分,偏好口感好的新颖剂型,购买决策受他人推荐影响显著[2][10] 政策环境 - 2025年出台多项政策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功能声称和标识管理[16][18] - 政策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细分化发展,完善原料目录和备案制度[17][18] - 近年持续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等乱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