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输氢管道
icon
搜索文档
金洲管道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58.72% 发展机器人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5 08:17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8.91%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591.77万元,同比增长58.72%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31.79亿元,同比下降6.73% [1] - 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9374.51万元,同比下降23.75%,但较半年报降幅大幅收窄 [1] 业务发展与战略举措 - 9月22日成立墨脱分公司,有望提升业务发展能力和整体经营业绩 [1] - 2025年三季度设立金洲天创机器人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着力发展机器人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合资旨在结合天创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技术与公司深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共同打造产品以提高附加值 [2] 氢能管道业务进展 - 2025年3月完成输氢管道产品试制,并通过钢铁研究总院氢相容性试验 [1] - 10月份完成达茂旗至包头市区20公里氢气长输管道工程 [1] - 正跟进乌兰察布至京津冀项目("西氢东送")、海泰康保至曹妃甸等项目 [1] 传统管道业务项目 - 围绕油气与LNG储运网络建设,对接南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工程、山东烟台至济南LNG长输管道项目以及中俄蒙"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在建与储备项目 [1] - 持续优化高钢级、厚壁与大口径长输管道的材料体系、焊接工艺、防腐体系与质量控制 [1] - 在产线组织、交付排程与技术服务方面完善方案,以提升复杂工况与大工程履约能力 [1] 行业与经营状况 - 尽管第三季度行业仍在进行深度调整,但公司经营拐点显现 [2]
14项氢能领域标准拟立项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39
行业标准制定计划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征求意见通知,总计项目1200余项,包括801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403项标准修订计划以及64项外文版翻译计划 [1] - 计划旨在提升能源行业标准立项工作的计划性和导向性,相关单位及个人可就标准立项必要性、可行性及名称和范围的科学性提出意见 [1] 氢能领域标准项目 - 氢能标准项目有14项,完成年限均设定在2027年 [1] - 14项氢能标准涵盖绿色氢氨醇系统规划设计、承压设备密封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工程设计概算、后评价、竣工图文件编制、碳足迹核算等多个环节 [2] - 标准项目同时包括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质子交换膜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测试方法、安全技术导则以及输氢管道安全规范等 [2]
挂牌港股︱副会长单位俊瑞集团旗下凌迈输氢管道敲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26 09:41
公司上市事件 - 内蒙古四川商会副会长单位俊瑞集团子公司凌迈输氢管道有限公司于5月24日在香港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挂牌代码为HK32186 [3] - 公司董事长田生军及商会党支部书记蔡东等高层领导出席敲钟仪式,田生军代表集团敲钟并致辞,蔡东接受授牌 [2] - 此次挂牌被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跨越,标志着新征程的起点 [5][10]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深耕绿氢能源全产业链,专注于输氢管道主业 [5] - 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总部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积极响应国家氢能产业规划布局 [5] - 核心战略路径为"西氢东输、北氢南下、海氢上岸",深度参与"全国氢能一张网"建设 [7] - 经营范围涵盖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建设工程施工及燃气经营等 [5] 技术成果与行业影响 - 公司累计获得17项专利成果,包括5项软件著作权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管道全流程 [5] - 通过香港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加速跨区域资本整合与技术落地,规范运营以降低绿氢输送成本 [7] - 以"西氢东输"管道为骨干,同步推进新疆境内支线网络建设,打造贯通东西的绿氢输送"大动脉" [5]
5000公里输氢管道规划倒逼标准体系完善
势银能链· 2025-05-14 11:56
绿氢储运技术发展现状 - 管道输氢技术具有运输成本低、能耗小、运量大且稳定等特点 可实现氢能的连续性、规模化、长距离输送 [2] - 截至2024年 我国已建成纯氢管道总长度约150km 掺氢管道总长超过500km 2030年规划建成各类输氢管道超5000km [2] - 2024年以来 我国输氢管道国标及团标相继批复发布 多个配套团标进入公开意见征询阶段 [2] 2024年中国输氢管道项目进展 - 深能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光伏制氢项目输氢管道工程 氢量5000Nm/h 于2024年11月正式开工 [4] - 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工程 全长1132km 经过4个省(市、自治区)30个县(市、区) 设置10座站场、50座阀室 [4] - 山东潍坊市高新区宝通街次高压输氢管道工程 全国首条按照城镇燃气工程批准建设的城镇氢气输送管道 全长5.2公里 设计年输氢能力3万吨 [4] - 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 国内首条具备掺氢输送能力的长距离高压管道 总投资9.1亿元 全长258公里 最大输气能力12亿立方米/年 [4] - 张家口康保-曹妃甸输氢管道 目前世界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绿氢管道 全长972.7公里 最大年输量约130万吨绿氢 [4] 2024年中国输氢管道标准进展 - 《氢气长输管道管材评价规程》由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共同起草 已进入公开意见征求阶段 [4] - 《输氢管道泄漏检测导则》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起草 已进入公开意见征求阶段 [4] - 《氢气输送工业管道技术规程》填补我国氢能源工业管道输送环节的标准空白 [4] - 《氢气储输管道用钢管国家标准》是国内首个氢气储输管道用钢管国家标准 [5]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中国输氢管道项目仍处于示范初期 已建成管道总长较短 缺少国家层面统筹规划 [5] - 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实际项目建设仍依赖国外标准 氢气与管材相容性问题未完全解决 关键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 [5] - 未来需以示范项目为试验田 同步推动标准制定与技术攻关 在管材相容性、精密设备国产化等核心环节实现破局 [6]
2025年中国输氢管道工程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输氢管道总长度及发展趋势研判:前景可期,长距离纯氢管道规模化应用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1 10:03
行业概述 - 管道输氢是目前唯一具备大规模、长距离经济运输能力的技术路径,能有效解决绿氢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时空错配问题[1] - 输氢管道工程核心在于构建从制氢工厂到氢气站或最终用户的管道网络,氢气以气态形式输送,技术类似天然气输送方式[2] - 管道输氢相比其他运输方式更适合长距离、大规模氢气调配,具有较低能耗、较高运输效率与安全性,长期运营成本可控[3] 技术对比 - 管道输氢在运输效率、成本、适用场景等方面显著优于气态拖车、液态槽车等其他运输方式,初始投资高但运营成本低[4] - 纯氢管道建设呈现"短距先行、长距突破、规模跃升"特征,新建管道向长距离(1145km)、大管径(813mm)、高压(7.2MPa)方向发展[15] - 掺氢管道发展呈现"多元化探索、梯度化推进"特征,当前项目主要采用中小管径(150-457mm)和中低压(0.4-6.3MPa)设计[16] 政策支持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能源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地位[6] - 地方层面,内蒙古、北京等十余省市推出专项政策,财政补贴最高达500万元,推动示范项目和跨区域管网规划[6] - 国家能源局出台《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及试点指导意见,为产业规范化发展筑牢制度根基[6] 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3月,我国在建及规划输氢管道项目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包括全球首个万吨级纯氢输送示范工程[1] - 氢气运输成本约占终端用氢成本的30%-40%,构建管道输氢体系被视为实现氢能经济性突破的战略选择[10] - 8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中石化京蒙管道(设计能力10万吨/年)、康保-曹妃甸管道(155万吨/年)等[12] 产业链格局 - 产业链已形成"上游材料设备-中游工程建设-下游应用服务"协同发展格局,涵盖钢材、防腐涂层、压缩机等关键设备[8] - 行业呈现"多主体参与、差异化竞争"格局,包括央企工程集团、专业油气管道企业、工程设计院所和新兴科技企业[19] - 能源建设央企提供全国性方案,专业管道企业主导长距离项目,科技创新企业专注材料与监测技术突破[21] 发展趋势 - 未来五年技术迭代将驱动纯氢管道单位造价从2000-3000万元/公里降至1500万元/公里以下[25] - 天然气掺氢(10%-20%)将成为重要过渡方案,预计到2035年占据氢能输送总量40%以上[26] - 输氢管道将与海上风电、光伏制氢等场景深度融合,形成"制-储-输-用"一体化氢能网络[27]
研判2025!中国输氢管道行业政策、发展现状、市场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政策协同区域互联,国内输氢管道进入规模化建设新阶段[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7 09:12
氢能运输瓶颈与管道输氢的核心作用 - 高昂运输成本是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管道输氢是实现降本增效的核心突破口 [1] - 管道输氢网络是解决绿氢消纳难题和实现可再生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 [1][13] - 截至2025年3月国内实质性进展的输氢管道总长度超7000公里,氢能储运体系加速向管网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1][13] 输氢管道技术路线与对比 - 技术路线分为纯氢管道和天然气掺氢管道两大类,细分高压与低压输送方式 [3] - 低压氢气管道因技术成熟度高、成本较低成为主流选择,高压及掺氢管道仍处示范阶段需解决氢脆等技术问题 [3] - 管道运输单位成本可降至0.3元/公斤·百公里,显著优于液氢槽车运输的8-10元/公斤 [6][7] 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 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出台氢能专项规划,27个省份将管道输氢技术列为重点发展任务 [1][13] - 地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最高500万元)、示范项目和跨区域管网规划推动建设,如榆林、大连等地 [8][9] - 国家能源局出台《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9] 中国氢能及输氢管道行业发展现状 - 2018-2023年氢气产量从2100万吨增至35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9.14%,2024年预计达3695万吨 [10] - 2060年氢能需求量预计突破1.3亿吨,占据终端能源消费重要战略地位 [11] - 国内8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中石化京蒙管道(1145公里)、康保—曹妃甸管道(155万吨/年)等 [15][16] 输氢管道项目特征与技术进步 - 新建管道向长距离(1145公里)、大管径(813mm)、高压(6.3-7.2MPa)方向发展,输送能力显著提升 [18] - 纯氢管道呈现"短距先行、长距突破、规模跃升"特征,掺氢管道形成"点状突破、链式延伸"态势 [18][19] - 掺氢管道技术参数以中小管径(150-457mm)和中低压(0.4-6.3MPa)为主,输送能力梯度分布 [19][20] 行业竞争格局与企业布局 - 市场形成"国家队主导、民企突破、外资补充"格局,中石化、国家管网、中石油占据75%份额 [22][24] - 中石化凭借加氢站网络和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占42%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如苏州氢创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2][26] - 外资企业如西门子在高端市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尤其在智能监测系统和高压储氢装备领域 [22] 未来发展趋势 - 以"长输干线+区域网络+工业专线"为主线构建氢能运输网络,2030年预计建成1万公里以上输氢管道 [27][28] - 技术向高压化(10MPa+)、复合化(碳纤维增强管材)、智能化(数字孪生+AI预警)升级 [29] - 商业模式将出现"管输服务收费""氢能贸易枢纽"等创新形式,氢-电-化工多能耦合增强经济性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