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信基带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华力创通: 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及采取填补措施和相关主体承诺(修订稿)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20:43
核心观点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测算对2024-2025年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包括三种净利润变动情景(下降20%、持平、增长20%)下的每股收益变化 [2][3][4] - 发行价格假设为14.52元/股(不低于2025年6月18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发行数量上限为2,548.21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30%)[2]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4,296.39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4,958.56万元,2025年测算基于此数据调整 [2][3] 财务指标影响 - **情形一(净利润下降20%)**:2025年归母净利润-17,155.67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2588元/股,扣非后-0.2708元/股 [3][4] - **情形二(净利润持平)**:2025年归母净利润-14,296.3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2157元/股,扣非后-0.2257元/股 [4] - **情形三(净利润增长20%)**:2025年归母净利润-11,437.11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726元/股,扣非后-0.1806元/股 [4] 业务与市场储备 - **技术储备**:公司在卫星导航、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拥有完整技术链,包括北斗芯片、板卡、终端及天通卫星通信基带芯片 [5] - **市场储备**:物联网设备卫星通信需求增长,低轨通信卫星发展带动下游市场空间,公司瞄准商业航天机遇 [5][6] 填补回报措施 - **资金管理**:加速募投项目实施,规范募集资金使用,严格执行《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 [6][8] - **分红机制**: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5-2027年)》,强化投资者回报 [8][9] - **公司治理**: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决策效率,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9] - **人才与经营**:加强预算与成本管理,引进专业化人才梯队,提升综合竞争力 [9] 相关主体承诺 - **实际控制人承诺**:若填补回报措施未履行导致损失,将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10] - **董事及高管承诺**:不损害公司利益,薪酬与填补措施挂钩,违反承诺将承担法律责任 [10][11]
国家队华大北斗冲刺“港股空间定位服务第一股”
和讯财经· 2025-06-12 18:44
公司概况 -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成为"港股空间定位服务第一股",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平安证券(香港)[1] -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在导航定位芯片设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低功耗技术、高集成度一体化SoC设计技术等优势[1] - 公司为央企背景、国资为主的企业,股东阵容豪华,战略股东国资占比近70%,投资方包括比亚迪、格力、TCL、中电、中船、上汽、江铃、中金、招银、鼎晖、德国博世等[2] 业务与技术 - 公司身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朝阳产业,技术能赋能消费电子、交通、低空经济、环境监测预警等多个领域[4] - 公司标准精度芯片及模块销量从2022年的340万件增长至2024年的1090万件,高精度芯片及模块销量从200万件增长至510万件[6] - 以GNSS芯片及模块出货量计,公司为全球第六大和中国第二大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4.8%;以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GNSS芯片及模块出货量计,公司为全球第四大和中国最大全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10.5%[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和8.4亿元,2023年收入同比减少7.57%[6] - 公司2022至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9261.2万元、2.89亿元和1.4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5.23亿元[7] - 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的12%下降至2024年的9.8%,GNSS芯片相关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但占营收七成以上的综合芯片业务毛利率仅3%[7] 行业前景 - 中国北斗空间定位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达到9540亿元,2023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14.5%,北斗芯片及模块出货量预计达8.26亿颗,复合年增长率16.2%[5] -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60颗卫星,与GPS等其他系统形成互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5] - 消费电子设备更新换代、汽车智能化、低空经济发展将为GNSS空间定位服务市场需求提供增长动力[4] 竞争与挑战 - 国产芯片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如纳芯微连续亏损2年且毛利率三年内减少20%,中芯国际也面临毛利率下降[9]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升级实现GNSS产品和解决方案迭代,提高高毛利率GNSS产品(如高精度芯片、车载前装行业芯片)的收入占比[9]
华力创通(300045)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2025-05-13 17:58
行业与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同行业整体业绩承压,多数公司营收及净利润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亿,同比下降22.93% [2][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37亿元,净利润为 - 1736.36万元 [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因部分项目产品交付时间推迟、周期延长 [5] 业务布局与发展规划 民品业务 - 在应急、汽车、交通安全监测、水利等多领域拓展,2025年坚持“产业 + 产品”路线,构建货架产品体系,提升民品产值比例 [6][7] 卫星通信领域 - 研制的卫星通信基带芯片已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拓展在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 [3] - 构建“芯片 + 模块 + 终端 + 平台 + 系统解决方案”产业格局,2024年推出多模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HTD2010和多模卫星移动通信终端SOC芯片HTD3010 [7] 无人系统领域 - 规划并迭代研制系列化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集群等产品,拥有全过程能力和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平台 [5][6][8] 低空经济与航天领域 - 低空经济领域专注特种级与工业级无人机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航天领域着手研制基于抗辐照模组的星载计算处理设备 [9] 仿真测试业务领域 - 多款航空电子产品性能跃升,完成ARINC818总线系列核心产品硬件平台统型设计,单通道传输速率提升至40Gbps;ARINC664终端板卡速率升级至千兆;ARINC664交换机速率由百兆提升至千兆 [10] - 民机仿真测试台通过局方MOC4适航审定,投身多项民航飞机仿真测试试验台项目,启动低空飞行器eVTOL仿真测试台建设工作 [11] 雷达信号处理业务 - 涉足星载领域,产品搭载于低轨卫星,市场竞争压力较低,基于地面武器装备信号处理产品技术积累,星载设备具有低成本、响应迅速等优势 [12] 公司应对措施与战略意义 供应链管理 - 采购管理建立质量体系控制文件及商务部流程规范;生产管理依靠ERP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全过程管理与监控;质量管理执行GJB9001C标准等程序和规定 [6] 投资活动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驱动增长,增加竞争力,应对行业风险 [6] 市场推广 - 针对侦扰捕无人机,跟踪低空经济领域趋势与需求,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优化升级产品 [9]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平衡 - 重视研发投入巩固行业地位,依托军民结合和消费电子合作扩大市场边界,关注新兴领域,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 [14] 引入战略投资者 - 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巩固“芯片 + 模块 + 终端 + 平台 + 系统解决方案”产业格局,发行对象暂未确定 [14] 行业前景与挑战 - 受国产化替代、技术融合等因素推动,行业保持较高增速,民用市场拓展与新质装备需求带来机会,但订单释放节奏、市场竞争加剧等带来挑战 [5] - 政策、市场、技术层面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但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研发投入高且不确定、国际环境变化等风险 [13]
华力创通(300045)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2025-05-07 18:18
行业与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同行业整体业绩承压,多数公司营收及净利润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亿,同比下降22.93% [2][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37,304,928.23元,净利润为 - 17,363,634.83元 [4] - 2025年一季度部分项目产品交付推迟致营收同比下降,军工电子行业预计“十四五”年均增速约9% [5] 收入下降原因与业务布局 - 2024年公司收入下降因部分项目产品交付推迟、周期延长 [3] - 卫星通信领域,基带芯片已用于消费电子,正拓展在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 [3] - 民品业务在应急、汽车等多领域拓展,2025年坚持“产业 + 产品”路线,提升民品产值比例 [6][7] 供应链与投资管理 - 采购管理建立质量体系控制文件和流程规范,生产靠ERP系统管理监控,质量执行GJB9001C标准 [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驱动增长 [6] 卫星通信与无人系统业务 - 卫星通信构建“芯片 + 模块 + 终端 + 平台 + 系统解决方案”格局,2024年推出多款芯片,低轨产品研制推进 [7] - 无人系统专注特种级与工业级无人机,拥有全过程能力和自主研发平台,小型侦扰捕无人机入选2024年北京市军民融合重点产品 [5][6][9] - 多旋翼无人机集群及复合翼无人机有技术优势,未来针对智慧蓝军等领域推广 [8] 各业务领域进展与优势 - 机电仿真测试领域,多款航空电子产品性能跃升,民机仿真测试台通过适航审定,启动低空飞行器仿真测试台建设 [10][11] - 雷达信号处理业务涉足星载领域,行业竞争压力低,公司产品有低成本、响应迅速优势 [11]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行业前景广阔,政策、市场、技术层面有支撑,但面临竞争、研发投入和国际环境风险 [12] - 抓住低空经济机遇,专注无人机产品,为其提供解决方案;航天领域着手研制星载计算处理设备 [10] - 已组建海外销售团队,建设英文官网,与海外市场沟通有成果 [13] - 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形成良性循环,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巩固卫星应用产业格局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