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不差钱的大模型公司才敢IPO
投中网· 2025-08-01 14:38
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 - 大模型公司从两年前的资本追捧转向业务收缩和联创出走阶段,行业热度明显下滑[5] - DeepSeek爆火后进一步挤压其他大模型创业公司生存空间,连其R2发布进度也落后预期[5] - 当前行业焦点转向"大模型第一股"争夺战,主要竞争者包括MiniMax和智谱两家头部企业[6][12] MiniMax近期动态 - 7月28日WAIC大会上被投资人预测可能成为"中国基础大模型公司上市第一股"[6] - 创始人闫俊杰在WAIC主论坛作为唯二演讲嘉宾亮相,并与黄仁勋单独会面两小时引发关注[7] - 最新一轮融资近3亿美元,投后估值超40亿美元(约287亿元人民币)[8] - 6月初被曝赴港上市计划,同期密集发布开源模型MiniMax-M1等系列产品[8] - 2024年先后发布abab 6/6.5系列模型、视频生成大模型abab-video-1和音乐模型abab-music-1[25] 上市竞争态势 - 智谱4月已在北京证监局备案,计划2025年10月完成A股上市辅导[12] - MiniMax内部上市准备工作进度与智谱相当,但信息披露策略更保守[13] - 两家公司上市地点选择存在"烟雾弹":智谱从A股转向港股传闻,MiniMax从港股转向A股传闻[14] - 行业普遍认为港股将成为两家公司首选上市地,时间点可能非常接近[14] 上市动机分析 - 头部公司现金储备充足:智谱累计融资超160亿人民币,MiniMax账上有超四年现金储备[14][15] - 二级市场"第一股"标签可带来高溢价和市场地位,如上纬新材15交易日获10倍涨幅案例[17] - 参考AI芯片领域寒武纪案例,先发上市企业可获得显著竞争优势[19] - 行业窗口期有限,投资人预判"国内大模型只能上一两家,绝大部分都要死的"[19] 公司背景与业务 - MiniMax成立于2021年底,创始人闫俊杰曾任商汤集团副总裁,技术路线为"模应一体"[22][24] - C端产品包括星野/Talkie、海螺AI等,覆盖内容创作、智能助手及娱乐应用领域[25] - 2024年技术发布密集:开源文本模型MiniMax-01系列、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等[26] - 与智谱形成差异化定位:MiniMax侧重C端市场,被看作中国版xAI;智谱对标OpenAI主攻B端[27] 行业发展趋势 - 百川智能设2025年10亿营收上市目标,阶跃星辰今年营收预计突破10亿,Kimi也筹备上市[20] - 行业进入快速去泡沫阶段,估值普遍下降,上市成为确立市场地位关键手段[17] - 参考AI 1.0时代CV四小龙竞争史,商汤通过"流血上市"夺得"AI第一股"头衔[18]
超千万元算力补贴,北京16条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新京报· 2025-07-18 22:19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北京市出台16条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重点解决多方面问题 包括"首用免费"支持政策和超千万元算力补贴 [1] 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提升 - 重点提升高质量行业数据供给能力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数据采集 汇聚 清洗 标注等工作 推动形成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2] - 实施"首用免费"支持政策 鼓励工业数据参与模型训练 形成"供得出 流得动 用得好"的数据供给能力 [2] - 通过数据要素示范奖励政策 对工业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给予资金支持 [2] - 重点提升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 培育头部行业大模型和通用智能体 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算力补贴 [2] - 支持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 对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的通用智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算力补贴 [2] 模型应用服务能力提升 - 支持企业搭建行业仿真验证平台 对市级产业创新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3] - 支持企业建设模型安全靶场 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智能产品产能提升 - 在单机装备层面 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装备研发设计水平 [3] - 在产线层面 支持企业搭建AI PC AI手机 AI眼镜 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中试平台和柔性生产线 [3] - 在工厂层面 支持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 5G等技术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 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3] 复合型人才培养 - 重点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 支持设立"AI+工业"阶梯式课程体系 [4] -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培训 [4]
激活产业活力,布局未来发展!上海“软信新政”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7-07 19:24
行业概况 - 上海软信业已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未来发展优势的重要力量 [1] - 2024年1-5月上海软信业营收总规模超6900亿元 同比增长20.4% 高于全国14.3%的平均增速 [3] - 上海15个区软信业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其中杨浦 普陀增速达25%和22.6% 金山 松江 青浦 奉贤增速分别达646.9% 45.5% 38.9%和47.4% [3] - 上海软信业企业数量超1.6万家 其中规上企业数量超3200家 [4] 政策支持措施 - 《若干措施》提出17条具体举措 涵盖激发企业活力 人工智能赋能 新动能培育和降本减负四个方面 [3] - 建立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 对优质企业 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分别给予500万-3000万 30万-50万不等的奖励 [4][5] -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提供单户上限3000万元的融资担保 支持"无缝续贷"和并购重组 [5] - 降低用人成本 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引才 育才 用才支持 纳入市级人才租房补贴范围 [7] 人工智能应用激励 - 通过"算力券"降低模型调用和部署成本 对优质项目给予不超过30%-50%的资金补助 [8][9] - 支持大模型在工业 金融等行业的深度应用 发展通用智能体和AI化软件 [8][9] - 仪电集团1-5月智算云板块收入5.24亿元 同比增长198% [8] - 支持云服务商发展模型即服务能力 鼓励行业模型研发与应用 [9] 新动能培育 - 支持"智改数转" 对智能化技改项目给予最高50%资金补助 [11] - 开展数字新技术攻关 培育未来网络生态 包括5G增强 6G 卫星互联网等 [11] - 激活数据要素产业 推动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区块链应用和语料风险投资 [12] - 探索成立10亿元规模的智算产业基金 打造"投算联动"新模式 [11] 企业案例 - 合合信息获得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 享受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 [6] - 仪电集团计划扩大国产化替代市场份额 对接政务 医疗 金融等重要领域 [10] - 仪电集团将成立CVC产业基金 围绕智算云体系开展战略性投资 [11]
北京AI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未来扶持力度更大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6-17 12:55
政策支持 - 北京将对符合条件的通用智能体运营服务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1] - 支持举措包括按调用算力成本进行补贴 [2] - 目标是通过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1] 技术创新方向 - 重点支持智源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具身智能、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 [1] - 加快培育光计算芯片、类脑智能等颠覆性技术 [1] - 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1][2] 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已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1] - 计划开发部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模型 [1] - 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 [1] 产业生态建设 - 推进数据和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深度赋能 [2] -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直投力度 [2] - 依托国家级人工智能学院培养青年人才 [2] 国际影响力 - 持续打造全球"开源之都" [1][2] - 加强国际人工智能安全对话及科研合作 [2] - 推动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 [2] 产业规模 -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2] - 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2] - 企业数量和核心产业规模均占全国一半 [2]
北京:推动信息软件企业发展行业模型能力 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
快讯· 2025-04-08 21:58
智通财经4月8日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深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机制,组织信息软件企业、大 模型厂商与金融、能源、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行业龙头用户结成伙伴,合作形成行业大模型落地 的标杆示范典型案例,通过"首方案"支持,对解决方案中非硬件部分采购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 励。支持创新主体开发跨领域、多任务、自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对已取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上线 批号、首次在各类应用商店上架的通用智能体,优先协调算力保障,并对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 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举办"创客北京"AI智能体专题赛,对获奖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并向市 区两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荐。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 议、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草案制定,为智能体在异构系统环境中的零障碍部署提供标准指导。 北京:推动信息软件企业发展行业模型能力 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