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科学与健康|新目标!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研制再突破
新华社· 2025-08-15 22:33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进展 - 我国成功完成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这是继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后的又一重要突破 [2] -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采用"两次发射、环月对接"方案 需两枚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与新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3] 现役火箭能力分析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6吨 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大幅降低 无法满足27吨需求 [3]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 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同样不足 [3]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8吨 虽能执行无人深空探测任务 但距离载人登月需求差距较大 [3]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技术特点 - 长征十号为三级火箭 直径5米 最大高度92.5米 捆绑两个助推器 用于载人登月任务 [7] - 长征十号甲为两级火箭 直径5米 最大高度67米 一子级可回收重复使用 用于空间站任务 [7] - 采用先进传感器网络和智能飞行控制算法 实现故障检测和任务重构 [7] 载人登月技术要求 - 需具备极高可靠性与安全性 要求冗余设计 逃逸系统和智慧化故障诊断能力 [4] - 需实现高精度发射与入轨 确保两枚火箭在严格时序内发射并精准入轨 [5] - 需兼顾多任务构型适应性 包括登月任务构型和空间站运营的无助推器构型 [5]
火箭上的“小洞洞”是什么?专家为你解答
新华社· 2025-05-02 00:01
火箭排焰口设计 - 火箭级间段的"小洞洞"专业名称为排焰口,主要用于排出火箭发动机点火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多出现在多级火箭的级间段 [1] - 排焰口在火箭热分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上面级发动机启动后产生的燃气流冲刷下面级,推动两级解锁分离,排焰口和导流锥结构用于应对高温高压燃气 [3] - 早期火箭如长征二号丙和长征三号甲系列采用杆系结构排焰设计,确保火焰顺畅排出 [3] 火箭排焰口技术演进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因载人需求对承载系数要求更高,改用栅格孔排焰设计 [3] - 新一代运载火箭如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采用冷分离方式,无需设置排焰口 [3] - 排焰口设计从杆系结构向更小甚至无孔方向变革,反映火箭技术进步 [3][4] 排焰口的功能意义 - 排焰口虽小但至关重要,是火箭热分离过程中保障结构安全的关键设计 [3] - 排焰口设计需兼顾火箭结构强度与发动机性能,技术方案随火箭发展持续优化 [3] - 排焰口的设计变化见证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迭代升级 [4]
大国工匠 | 刘争:把每一个零部件做到极致 一如既往争下去!
央视网· 2025-04-29 11:57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刘争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与航天产业融合,解决航天零部件加工难题,带领团队取得诸多成果,体现航天人拼搏精神 [1][7] 刘争个人信息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主任工艺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艺师 [3][7] -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军工人”“数控专家”等称号 [1][9]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受柳百成院士话语指引投身航天制造 [9][11]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情况 - 我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是全球最安全载人火箭 [4] - 外表无变化但一直在升级,每个零部件追求极致以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3] 刘争工作成果 - 开发自动测量补偿加工方案,使我国首次实现运载火箭大型整体壳段壁厚百分之百合格,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22][24] - 带领团队实现中国首个面对称异型航天器100%五轴数控加工、攻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喷管内壁加工难题等 [28] - 承担国家部委等重大课题37项,获得12项国家专利 [28] 刘争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式 - 火箭薄壁精准加工是制约生产效率和精度的难题,传统加工需人工测量和补偿 [13][16] - 进行十几种装夹方案、上百次实验,失败后通过打篮球解压,最终成功开发自动测量补偿方案 [18][20][22] 刘争的新研发 - 研发新一代加工装备移动加工机器人,将改变航天大型部件加工难题 [26] 刘争代表的航天人精神 - “争”体现工作状态和航天人精神,梦想是星辰大海,要一如既往地拼搏 [30]
中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长二F可靠性评估值升至0.9905
新京报· 2025-04-24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4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值高,研制团队有多项技术突破,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可靠性,国产化率攀升,后续将继续以每年两发频率执行任务并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空间站常态化运营 [1][2] 火箭性能 - 长二F火箭是中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可靠性评估值提升至0.9905,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 [1] 技术突破 - 火箭研制团队首次研制成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初步建成第一个故障检测仿真实验室 [1] - 首次研制成功大容量实时逃逸遥测系统和兼具气动整流与逃逸功能的智能整流罩 [1] 设计思想与措施 - 长二F火箭采用“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设计思想,广泛采用冗余设计和裕度设计,提高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 [1] 产品筛选 - 每批原材料和元器件入厂后需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性能指标须在“安全包络线”内,稍有偏离即被淘汰 [2] - 产品筛选时工程师主动“掐头去尾”,仅保留性能数据集中在80%区间的产品 [2] 后续计划 - 随着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长二F火箭将继续以每年两发的频率执行发射任务 [2] - 型号队伍将围绕信息化、数字化的工具和手段提升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空间站常态化运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