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虹电视
icon
搜索文档
直击股东大会 | 四川长虹称将正视复杂的外部宏观环境及高度“内卷”的市场竞争态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20:0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6 91亿元,同比增长6 4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 04亿元,同比增长2 30% [1]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68 37亿元,同比增长12 89%,归母净利润3 45亿元,同比增长96 68% [6] - 全年现金分红总额4 6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65 62% [6] 业务板块表现 - 家电业务2024年营收450 92亿元,同比增长15 29%,占总营收43 49% [5] - 电视业务收入约160 37亿元,同比增长10 27% [5] - AI TV产品Q10T MAX搭载"沧海智能体",引领智能视听新时代 [5] 战略与竞争力提升 - 以市场及用户为导向,通过优化产品、强化品牌、拓展渠道提升竞争力 [1][2] - 抓住"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推动核心产业市场需求回暖 [3] - 云帆AI大模型成为四川省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平台 [5] - 海外加强渠道开拓,推动国内外业务协同 [5]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拟以2 5亿至5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14元/股 [6] -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 50元(含税) [6] 行业环境与挑战 - 面临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及高度"内卷"的市场竞争态势 [1][3] - 需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坚持"抓机遇、强根基、促创新"方针 [1][5] -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较弱背景下,高比例分红引发资本配置优先级疑问 [6]
从全国第1到为小米代工:“中国彩电大王”没落了吗?
创业邦· 2025-05-29 18:34
核心观点 - 长虹从军工企业转型为家电巨头,曾是中国彩电市场的绝对领导者,但近年来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跌出前四 [3][6][9][11] - 公司在技术路线选择(押注等离子)和商业策略(垄断显像管)上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市场地位下滑 [16][18][19][21] - 区域位置劣势(位于西部三线城市)加剧了竞争压力,影响了供应链和技术研发能力 [22][23] - 虽然消费级家电业务下滑,但公司已转型为多元化科技集团,在多个B端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和市场份额 [25][27][28][30][32] 公司历史与转型 - 前身为军工企业(国营780厂),1972年响应国家政策转型民用电子产品 [5][7] - 1985年引进日本松下生产线,成为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 [6] - 1994年上市,1998年以650亿市值成为A股第一家电股王 [9][11] - 从单一电视厂商发展为横跨智慧家居、数字产业、特种装备等领域的科技集团 [25][27] 市场表现变化 - 1990年代巅峰期:1990年销量107万台登顶,1997年市占率35%(每三台电视一台长虹) [9] - 2024年现状:全球电视出货量前五无长虹,中国市场份额跌出前四(与康佳、海尔合计市占13.8%) [11][12] - 当前市值460亿,远低于同行(美的6000亿、格力2600亿) [12] 关键失误分析 **技术路线失误** - 投资40亿押注等离子技术,累计亏损超20亿,错失液晶电视爆发期 [18] - 对比:1993年曾成功自建先进生产线推出"红太阳一族"系列 [16] **商业策略失误** - 1998年高价垄断70%显像管产能,遭遇需求下滑导致库存积压 [19][21] - 美国市场拓展失败,被APEX拖欠4.63亿美元货款,2004年巨亏36.81亿 [21] 区域劣势影响 - 主要竞争对手均位于沿海发达城市(青岛、北京、深圳等),长虹地处绵阳面临供应链和人才劣势 [23] - 后期将海外基地迁至广东中山以改善区位劣势 [23] 当前业务结构 **消费端业务** - 2024年电视总销量1630万台(含代工),收入160.37亿(同比增10.27%) [25] - 海外营收占比35%,空调出口增58%,冰箱非洲市占第一 [27] **B端科技业务** - 长虹华意:全球冰箱压缩机第一,年销8425万台(市占1/3) [28] - 长虹电源:C919飞机电池供应商,打破磁浮列车电源技术垄断 [30] - 红星电子:氧化铍陶瓷市占80%,配套航空航天 [30] - 爱联科技:全国无线连接模组出货量领先 [32] - 拥有7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7]
从全国第1到为小米代工:“中国彩电大王”没落了吗?
新浪财经· 2025-05-27 19:24
公司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演变 - 近期新闻显示,小米空调的实际生产商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表明长虹为其他品牌提供代工服务 [2] - 长虹电视业务在2024年累计生产约1654万台,销售约1630万台,实现收入约160.37亿元,同比增长约10.27% [45] - 2024年长虹海外市场贡献了35%的营收,空调出口暴增58%,冰箱在非洲市占率第一,独立品牌CHiQ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7] 电视业务历史与现状 - 长虹彩电曾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一,1997年市场占有率高达35% [8] - 根据洛图科技报告,2024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3596万台,长虹与康佳、海尔三大品牌合并出货量约495万台,合并市占率13.8%,已跌出前四 [10][11] - 全球电视市场方面,2024年出货量达2.08亿台,前五名中国品牌包括海信、TCL、小米,长虹未进入前五 [10] 技术发展路径与关键决策 - 长虹于1985年引进日本松下自动化彩电生产线,成为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 [6] - 在显示技术迭代中,长虹押注等离子技术,先后投资40亿元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但等离子面板业务累计亏损超20亿元,并错失了液晶电视市场爆发的机会 [22][23][24] - 公司早期通过自行设计建成更先进生产线,推出"红太阳一族"系列产品 [18] 资本市场表现 - 四川长虹于1994年3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8] - 1998年公司市值突破650亿元,登顶当时A股市值股王,是唯一登顶A股市值股王的家电企业 [10] - 目前公司市值约460亿元,与美的集团(6000亿元)、格力电器(2600亿元)等家电企业存在差距 [11] 多元化业务布局与核心技术 - 长虹已发展成为横跨智慧家居、数字产业、特种装备、绿色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科技集团,拥有7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7] - 长虹华意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一的冰箱(柜)压缩机企业,年卖出8425万台压缩机,每三台智能冰箱就有一台使用其压缩机 [48] - 长虹电源是中国最大航空电源提供商,为C919飞机研制主/APU蓄电池组,并是国内高速磁浮领域锂电池系统唯一供应商 [50] - 爱联科技是中国最大无线连接模块提供商,年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 [52] - 长虹华丰实现了10Gbps/25Gbps/32Gbps高速背板连接器的量产和国产替代 [52]
绵阳不光有长虹(600839.SH),这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4-21 19:18
城市科技产业基础 - 绵阳在国防军工、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积淀了丰富的科技硬实力 [1] - 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推动大量国防军工、能源重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入川 中物院、气动中心、航发624所等国家级机构落地绵阳 [5] - 城市拥有毫米级地表沉降探测能力的"绵阳星座"卫星系统 为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提供支撑 [1]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铝盖板玻璃应用于全球25%的手机(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使用) [1] - 四川长虹自主研发全球首台-180℃超低温冰箱 可实现30至60年生物细胞长期保存 [6] - 长虹首创X射线Flash放疗设备 将传统一个月放疗疗程缩短至数次 单次治疗时间1秒 预计年内完成临床试验 [6] 产业链发展现状 - 四川长虹从军工企业成长为综合型千亿跨国集团 产业覆盖智能家电、核心部件、ICT服务、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11] - 华尔科技实现从硅砂到晶硅再到芯片封装的完整产业链 芯片封装流程从原本数天至十余天缩短至最快24小时 客户包括戴森等国际高端品牌 [11] 产业竞争力评价 - 绵阳在核技术、激光技术、机器人技术及芯片材料等多个高精尖领域全面布局 产业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具竞争力 [11] - 城市被认定为机器人、人工智能、核医学等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头 科技潜力被严重低估 [11] - 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和科技支点 绵阳有能力在各种局势下支撑国家发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