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扶手
搜索文档
直击进博会|专访宜家中国副总裁阮林娟:加码低价策略,并不意味着持续走低价路线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22:54
参展概况与品牌定位 - 公司连续第八年参与进博会,并以新启用的品牌定位“家 给生活更多”作为参展主题 [1] - 公司展出满足本土消费需求的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构筑更可持续、更高品质的家居生活 [1] - “生长+”战略的核心是长期保持“家居生活专家”的优势,帮助中国消费者将家居生活洞察转化为解决方案 [1] 本土化战略深化 - 公司与华建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为“好房子”标准下的住宅业务提供多元化家居产品和全屋设计服务 [2] - 公司推出适老化产品,围绕“银发族”日常起居等场景,通过防滑扶手、升降边桌等设计提升安全性与便利性 [2] - 渠道建设加速本土化,除自有线上平台外,于今年8月在京东开设旗舰店,并在深圳、北京探索小型门店模式 [2] - 小型门店模式根据消费者生活需求和当地社区需求进行产品调整,使每家门店呈现不同特色,例如200平方米门店与2000平方米门店货品可能不同 [3] 产品价格策略 - 公司宣布将于2026财年投入1.6亿元,推出超150款更低价格产品,再度加码低价策略 [3] - 低价策略并非持续走低价格路线,而是回归公司理念,旨在以可负担的价格服务消费者,并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考虑价格、质量和可持续性 [4] - 公司每年通过实地探访获取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未来将持续拓展全渠道生态系统布局,丰富数字化触点以符合消费者购物习惯 [4]
把中国市场当成“健身房” 外企在进博会“卷”起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11-08 21:48
中国市场环境对外企的影响 - 中国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被视为外企的健身房 必须持续参与竞争以保持竞争力 [1] - 市场竞争推动外企加快创新步伐 丰富产品布局 以适配中国市场需求 [1] - 本土客户对速度和性价比的高要求 促使企业将成本考量深度融入创新环节 驱动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1]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消费趋势不断细化 懒人经济与健康需求并存 情绪价值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2] - 针对预制菜需求 研发微波自排气袋 通过特殊PE膜和单向阀门设计 保障便利并消除加热安全顾虑 [2] - 通过包装设计挖掘情绪价值 如可撕开分区的瓜子包装和可卷撕的薯片包装 解决收纳问题并增添乐趣 [2] - 预制菜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 行业将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比堂食更稳定的品质 规范化是必然趋势 [3] 健康与环保议题 - 全民健康意识提升 健康与环保成为企业核心命题 无抗食品概念日益普及 [4] - 推出全程无抗生鲜鸡产品 并采用环保包装 包装盒为可回收纸质材料 实现纸塑分离 [4] - 该款环保包装较传统方案减塑60% 减碳约30%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简洁化设计 [4] - 环保包装研发难度大 例如盖膜融合11层材料以分别承担阻水、阻氧等功能 [4] 银发经济与市场机遇 - 银发族的居家需求受到关注 包括对储物便利性、空间安全性和情感归属感的明确诉求 [5] - 针对银发族需求 推出防滑扶手、分层收纳、升降边桌等设计 优化生活动线并提升安全性 [5] - 借助进博会溢出效应 2022年首发的电动沙发在2025财年销售近5万件 占沙发品类全年销售额的26.96% [5] - 公司已成为上海市适老化改造平台服务商 并视与中国同行为与未来同行 [5]
今年我省预计有6万户银龄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居家“小改造”撬动养老“大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7-28 08:04
政策支持与市场扩容 - 江苏省适老用品补贴目录从三大类28项扩展至七大类68项,大幅拓宽老年人选择范围[2] - 年底前全省每个县(市、区)将建成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提升改造意愿[2] - 连云港通过企业监管与比价机制,助听器价格降低3000元,体现普惠性[2] 改造进展与需求激发 - 上半年常州1500多户、镇江丹阳160多户、连云港348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3] - 丹阳"流动宣传车"撬动超600份订单,其中160户已完成改造[6] - 江苏盛通健康公司"淘老汇"平台覆盖全国65个城市,线下合作门店达7000家[6] 补贴机制与政企协作 - 适老化改造补贴比例从50%-80%下调至30%,但最高补贴金额从3000元跃升至1.5万元[4] - 常州市创新使用"适老化展车"进社区宣传,显著提升政策知晓度[5] - 江苏盛通健康公司去年适老化设施集采服务超6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亿元[6] 行业挑战与创新实践 - 80岁以上老人补贴比例下降导致部分改造计划搁置,需探索多元化保障机制[7] - 老年人对智能监测等新型适老产品认知不足,存在数字操作门槛[8] - 多地培育"社区银发顾问"队伍,通过主动上门服务提升信任基础[8] 市场潜力与产业升级 - 适老化改造从"老年人不接受"转向"设施进家庭",市场活力显著增强[6] - 新兴涉老产业需长效政策支持如金融、税收优惠以解决回报慢问题[7] - 江苏"焕新"行动覆盖6万户家庭,正培育养老产业新赛道[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