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柏西普
icon
搜索文档
眼科创新药企拨康视云今起招股,千万级BD难掩研发高增压力
格隆汇· 2025-07-04 09:25
港股创新药板块回暖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显现回暖迹象 拨康视云计划于7月3日在港交所挂牌(股票代码2592) [1] - 公司IPO发行约6058万股 定价每股10.10港元 目标筹集资金主要用于两款核心眼科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 [1] - 上市前已获得鼎晖 建银国际 远大医药等知名投资机构重金押注 [1]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已建立八种候选药物组成的创新管线 其中四款处于临床阶段 四款处于临床前阶段 [2] - 核心产品CBT-001针对翼状胬肉 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靶向治疗药物 已完成全球患者入组 [3] - CBT-001采用多激酶抑制剂机制 旨在通过非侵入治疗阻断疾病进展 减少手术需求 [4] - 另一核心产品CBT-009专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 是唯一采用非水性制剂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4] - CBT-009已于2023年初完成早期临床试验 2024年向美国药监局提交临床申请 [5] - 同步布局多元研发管线 包括CBT-006(干眼症)和CBT-004(血管化睑裂斑) 均具同类首创潜力 [5] 财务表现与商业化挑战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美元 0美元及1000万美元 2024年首次产生收入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683.8万美元 -1.29亿美元及-0.99亿美元 亏损同比收窄 [6] - 2024年收入主要源自授权予参天的CBT-001管线许可协议 尚无商业化产品 [6] - 公司四次递表港交所 直到2025年创新药周期拐点到来才通过聆讯 [7]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529万美元 -2749.2万美元及-3794.6万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7.54% [14]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账上现金3486.2万美元 贸易应付约476.6万美元 [14]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CBT-001定价参照再生元阿柏西普 美国 中国价格分别为600美元 6000元 [11] - CBT-009定价比兴齐眼药的阿托品滴眼液贵50% 年治疗费用达5437元 [11] - 翼状胬肉预期诊疗率在美国和中国分别只有3% 0.6% [12] - 青少年近视药物领域面临激烈竞争 国内有超过15款同类在研药物 [13] - 国际竞品如Ryjunea已率先上市 具有三年保质期等实用优势 [13] 行业趋势与资本环境 - 港股创新药公司股价回调但IPO热潮未停 显示资金仍在涌入该赛道 [9] - 投资人既怕错过"神药"机会 又担心公司光有研发计划缺乏商业化能力 [9] - 创新药企需在商业策略与研发实力间找到平衡点 加速核心产品上市 [15] - 建议探索医保或援助计划 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分担风险 [15]
景泽生物递表港交所:首款产品商业化在即 连续两年出现净亏损
贝壳财经· 2025-07-01 17:14
公司概况 - 景泽生物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赛道,拥有8个候选药物 [2][4]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净亏损,分别为2.46亿元和2.43亿元 [9] 产品管线 - 8款候选药物中,3款处于后期研发阶段,1款已获批上市,1款提交NDA,1款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4] - 核心产品JZB30(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冻干粉针剂)已获NDA批准,预计2026年商业化 [4][5] - 另一核心产品JZB05(抗VEGF眼内注射液)对标阿柏西普(2024年销售额95亿美元),已完成I期临床并进入III期,预计2026年下半年提交NDA [5][6] -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JZB33于2025年6月提交NDA [7] 商业化进展 - 与中国上市公司达成营销战略合作,借助其生殖领域销售渠道推进JZB30商业化 [7] - 与南京健友合作授权JZB33专有技术,拓展美国市场 [7] - 预计2026年首款产品商业化后将产生收入 [3][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银行结余6858.6万元,2025年4月降至2708万元 [9] - 流动负债净值从2024年末增至2025年4月的14.01亿元 [9]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024年末分别为5.7%和5.5%,同比下降 [9] 市场竞争 - JZB30面临6款已上市生物药和4款临床阶段生物类似药竞争 [7] - JZB05和JZB33可能遭遇中国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激烈竞争 [8] 上市计划 - 曾计划登陆A股科创板,2021年启动辅导但未完成,尚无拟定时间表 [10]
眼科药物进入长效疗法竞争,中国企业上牌桌
新浪财经· 2025-06-19 14:28
眼底治疗市场变革 - 眼底治疗市场正经历技术、价格和渠道三维驱动的变革,从红海竞争走向价值重构 [1] - 双靶点药物(法瑞西单抗)、长效制剂(布西珠单抗)和基因疗法(如AAV载体药物)推动治疗周期从"月注射"延至"季度注射" [1] - 医保政策助推市场增量持续释放,创新企业有望占据制高点 [1] 传统药物市场格局变化 - 诺华雷珠单抗销售增速从20%-30%降至2024年的1.37%,市场份额受仿制药(齐鲁制药、华东医药)冲击 [4] - 康弘康柏西普2024年同比增速达17.53%,价格降至初上市的50%以下,市场份额反超雷珠单抗 [5] - 拜耳阿柏西普2024年销售额超9亿元,仿制药(齐鲁制药、欧康维视等)加剧竞争 [7] 新药竞争态势 - 罗氏法瑞西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额超40亿美元,国内纳入医保后价格从9000元降至3608元,预计快速放量 [8][10] - 诺华布西珠单抗凭借26kDa超小分子结构实现快速渗透和长效作用,2025年国内获批 [12][14] - 长效药物如拜耳8mg阿柏西普(每4个月注射)和罗氏Susvimo(每9个月注射)重塑治疗标准 [12] 中国药企创新进展 - 信达生物IBI302(VEGFR-CR1双靶药)2期临床显示Q12W给药间隔优于阿柏西普(Q8W),黄斑萎缩新发比例下降40% [16] - 荣昌生物RC28(VEGF/FGF双靶点)3期临床针对DME和AMD适应症,计划2025-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17] - 恒瑞医药HR19034(抗VEGF双抗)进入临床3期,靶向双表位抑制新生血管 [17] 基因疗法发展 - 全球80多款眼科基因疗法在研,艾伯维ABBV-RGX-314临床2期显示抗VEGF注射需求降低97% [18][19] - 国内近10条基因治疗管线进入临床,湿性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焦点领域 [20] - 眼科基因疗法因免疫豁免特性和单基因突变优势,有望解决频繁注射难题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