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药

搜索文档
百奥泰上半年预亏1.1至1.4亿元 股东近期拟减持
经济观察网· 2025-07-29 18:57
7月29日,科创板创新药企业百奥泰(688177.SH)发布半年报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亏损1.1亿元至 1.4亿元,百奥泰主要销售开发新一代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 疾病、眼科等疾病。 据百奥泰2024年年报,公司已有4款产品获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包括:格乐立(阿达 木单抗)、普贝希(贝伐珠单抗)、施瑞立(托珠单抗)和贝塔宁(枸橼酸倍维巴肽);2款产品获FDA(美国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EMA(欧洲药品管理局)上市批准:TOFIDENCE(托珠单抗)和Avzivi(贝伐珠单抗); 1款产品获ANVISA(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上市批准:Bevyx(贝伐珠单抗)。 3月5日,公司公告称,收到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刘翠华,独立董事汪建平的辞职报告,均因个人原 因。其中,刘翠华曾在美国辉瑞担任科学家,后在MomentaPharma、Acebright、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 苏州康宁杰瑞、深圳海普瑞(002399)药业等公司担任要职。2018年3月加入百奥泰后任副总裁、 SVP(高级副总裁)、副总经理等职务。 4月23日晚间,百奥泰发布公告称,股东新余启恒因 ...
387亿美元!罗氏上半年业绩亮眼
国际金融报· 2025-07-25 14: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09.44亿瑞士法郎(约387亿美元),同比增长7%(按固定汇率计算)[1] - 中国市场收入增长9%至17亿瑞士法郎,表现强劲[1] - 制药业务营收239.85亿瑞士法郎(约2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 诊断业务收入69.59亿瑞士法郎(约87亿美元),同比持平[1] - 上半年研发投入66.7亿瑞士法郎(约83亿美元),同比下降10%[1] 核心产品表现 - 五大核心产品矩阵(乳腺癌、食物过敏、A型血友病、眼病及多发性硬化症)贡献106亿瑞士法郎销售额[1] - 肿瘤业务营收78.27亿瑞士法郎(9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 - 血液业务营收43.2亿瑞士法郎(54亿美元),同比大增19%[3] - 神经科学业务营收48.72亿瑞士法郎(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 眼科业务支柱产品Vabysmo销售额20.67亿瑞士法郎(约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4] - 免疫业务营收33.21亿瑞士法郎(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细分领域动态 肿瘤领域 - 阿替利珠单抗、帕妥珠单抗、Phesgo三款产品销售额最高[2] - Phesgo是唯一呈现增长趋势的产品[2] - 帕妥珠单抗欧美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挤压市场,上半年收入16.13亿瑞士法郎(约20.16亿美元),下降12%[2] 血液领域 - CD79b ADC药物Polivy、CD3/CD20双抗Columvi和Lunsumio实现强劲增长[3] - Polivy联合Lunsumio二线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I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3] 神经科学领域 - Ocrevus贡献主要销售额35.06亿瑞士法郎(43.8亿美元),是公司销量最高产品[3] - 罕见病DMD产品Elevidys同比增长316%,但因安全问题暂停发货[3] 免疫领域 - 食物过敏药物Xolair实现34%增长,上半年销售额14.45亿瑞士法郎(约18.1亿美元)[4] - Xolair将在明年面临生物类似药竞争[4] 研发战略调整 - 公司放弃TIGIT靶点,转向通用CAR-T、ADC和小分子KRAS G12D等领域[1] - 在血液瘤TCE方面不断取得进展[1]
景泽生物递表港交所:首款产品商业化在即 连续两年出现净亏损
贝壳财经· 2025-07-01 17:14
公司概况 - 景泽生物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赛道,拥有8个候选药物 [2][4]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净亏损,分别为2.46亿元和2.43亿元 [9] 产品管线 - 8款候选药物中,3款处于后期研发阶段,1款已获批上市,1款提交NDA,1款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4] - 核心产品JZB30(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冻干粉针剂)已获NDA批准,预计2026年商业化 [4][5] - 另一核心产品JZB05(抗VEGF眼内注射液)对标阿柏西普(2024年销售额95亿美元),已完成I期临床并进入III期,预计2026年下半年提交NDA [5][6] -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JZB33于2025年6月提交NDA [7] 商业化进展 - 与中国上市公司达成营销战略合作,借助其生殖领域销售渠道推进JZB30商业化 [7] - 与南京健友合作授权JZB33专有技术,拓展美国市场 [7] - 预计2026年首款产品商业化后将产生收入 [3][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银行结余6858.6万元,2025年4月降至2708万元 [9] - 流动负债净值从2024年末增至2025年4月的14.01亿元 [9]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024年末分别为5.7%和5.5%,同比下降 [9] 市场竞争 - JZB30面临6款已上市生物药和4款临床阶段生物类似药竞争 [7] - JZB05和JZB33可能遭遇中国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激烈竞争 [8] 上市计划 - 曾计划登陆A股科创板,2021年启动辅导但未完成,尚无拟定时间表 [10]
景泽生物赴港IPO:单药获批、多管线押注,已连续两年亏损
贝壳财经· 2025-07-01 16:17
公司概况 - 景泽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2014年 [2]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公司是中国辅助生殖和眼科领域临床阶段大分子药物研发领先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国元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研发管线 - 公司目前有8个候选药物,仅一款辅助生殖治疗产品JZB30获批 [3] - JZB30(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冻干粉针剂)于2025年4月获批,对标进口药果纳芬水针剂型 [3] - JZB33是果纳芬水针剂型的生物类似药,已完成生物等效性研究并提交NDA [4] - 眼科核心产品JZB05(抗VEGF眼内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进入Ⅲ期临床,预计2026年下半年提交NDA [4] 财务状况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2.46亿元和2.43亿元 [5] - 同期研发开支分别为1.22亿元和1.33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59万元,流动负债净额达13.25亿元 [5] - 按2024年平均现金消耗水平,现有资金仅能维持5个月运营 [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2018年至2023年完成pre-轮至C+轮融资,C+轮投后估值30.9亿元,募资总额9.27亿元 [5] - 募资主要用于建设生产设施、产品研发和日常经营 [5] - 此次上市募资计划用于推进多个管线的临床试验和开发生产 [5] 商业模式与挑战 - 研发高度依赖第三方CRO和代工生产,存在交付和合规风险 [6] - 计划与国内知名药企合作分销JZB30,并与南京健友合作开拓美国市场 [6] - 未来计划组建商务团队开拓市场,但覆盖全国主要生殖中心和医院存在不确定性 [7] - 公司高度依赖候选药物的成功,临床开发过程漫长且结果不确定 [7] 行业竞争 - 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激烈,候选药物商业化后将面临与生物药物及其他辅助生殖和眼科药物的激烈竞争 [7] - 公司需将研发管线转化为商业化产品以实现扭亏为盈 [8]
景泽生物冲刺港交所:专注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IPO前估值超3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28 09:39
公司概况 - 景泽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两大赛道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2014年 [1]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公司是中国企业中辅助生殖和眼科领域获得最多处于临床阶段大分子药物的公司之一 [1][3] - 公司已累计完成9.27亿元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30.9亿元 [4] 核心产品进展 - 辅助生殖领域核心产品JZB30(rhFSH冻干粉针剂型)已正式获批商业化 [3] - 辅助生殖领域主要产品JZB33(rhFSH水针剂型)已提交NDA [3] - 眼科领域核心产品JZB05(抗VEGF眼内注射液)正在中国大陆40余家中心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3] 产品对标与市场情况 - JZB30是对标全球促排卵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进口产品粉针剂型果纳芬®开发的生物类似药 [4] - JZB05是对标全球销售额最高的眼科药物阿柏西普(艾力雅®)开发的生物类似药,该药物2024年销售额达95亿美元 [4]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核心产品开发、关键产品JZB32的临床试验、其他产品开发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4]
复宏汉霖(02696):产品布局全球市场,创新管线具备FIC潜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7 17: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14][15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复宏汉霖是国内领先生物科技公司,产品布局全球市场,创新管线具备FIC潜力,多款产品已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看好其创新管线布局和上涨空间 [4][7][8][14] 各部分总结 公司简介 -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早期专注生物类似药研发,现为国际化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产品覆盖肿瘤等领域 [20] - 2014 - 2025年公司多款产品获NMPA临床实验许可、上市申请受理及批准上市,部分产品达成海外商业化合作 [20][21][23] - 公司已有六款产品国内获批上市,四款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国内通过自有团队和借助复星医药渠道推进商业化 [25] - 公司聚焦肿瘤领域,拥有全面在研产品布局和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管线涵盖超10款大分子创新药和10款生物类似药 [26] 创新药—创新 + 国际化加速推进 HLX43(PD - L1 ADC) - HLX43可结合PD - L1抗原靶点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具有良好安全性,已开展多项二期临床试验 [34][39] - 全球尚未有PD - L1 ADC产品获批上市,HLX43为全球第二款、国内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PD - L1的ADC产品,竞争格局良好 [39] - 2025年ASCO年会公布其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NSCLC和TSCC患者人群中疗效和安全性优秀,未来有望获潜在授权机会 [4][49] HLX22(HER2单抗) - HLX22靶向HER2 domain IV不同表位,与曲妥珠单抗联用可提高HER2内吞,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 [5][53] - 2024年ESMO GI发布其二期临床数据,显示可提高HER2阳性G/GEJ患者一线治疗生存期和抗肿瘤反应,安全性良好 [57] - 2025年ASCO年会公布其II期研究更新结果和III期临床研究设计,有望改变一线胃癌标准治疗 [59] 汉斯状 - PD - 1单抗具备广谱性,国内已有12款获批上市,欧美市场部分国产产品获FDA批准 [65][67] - 汉斯状已有多个适应症获NMPA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ES - SCLC的PD - 1单抗,海外已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6][76] - 随着适应症获批,汉斯状国内销售额快速放量,公司聚焦差异化适应症布局,在研适应症若获批有望拓展市场空间 [6][84] 生物类似药—丰富的产品组合 商业化生物类似药持续放量 - 公司有四款自主研发生物类似药国内获批上市,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24年已上市生物类似药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 [88][92] - 汉曲优为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国内外获批上市,海外销售额有望增长,公司通过License - in模式拓展乳腺癌领域布局 [97][108][110] - 汉利康为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国内首仿且市场地位领先,已授予四家国际公司海外商业化权益 [114][121] 在研生物类似药管线布局全球市场 - 公司多款生物类似药处于临床阶段,HLX14和HLX11上市申请已获FDA和EMA受理,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 [122][123] - HLX14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欧美获批,HLX11有望成为欧美首个获批的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123][144] 盈利预测 - 生物类似药国内销售主要来自利妥昔单抗等,海外有望放量,后期管线产品获批将提升海外业务收入占比 [146] - 创新药汉斯状销售额快速增长,差异化适应症布局若成功获批将拓展市场空间,创新管线推进和BD合作机会将贡献收入 [148]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9.6亿元、63.6亿元和7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亿元、9.0亿元和11.4亿元 [8][14][148] 估值 - 目前公司股价对应4倍25年PS以及4倍26年PS,港股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11倍25年PS以及8倍26年PS,公司估值具备吸引力 [14][150] - 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71.0港元,对应40%上涨空间 [14][150] 催化剂 - 创新药方面,HLX43和HLX22临床数据积极及潜在BD合作机会、斯鲁利单抗获批适应症增加和国内销售放量是催化剂 [17] - 生物类似药方面,HLX14和HLX11海外成功获批上市、海外合作伙伴商业化进程加速是催化剂 [17]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Recommends Market Approval of AVT06, Alvotech's Proposed Biosimilar to Eylea® (aflibercept)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23 16:00
核心观点 -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对Alvotech的AVT06生物类似药给予积极评价 推荐批准该药物在欧洲经济区上市 [1] - AVT06是Eylea®(阿柏西普2mg)的生物类似药 用于治疗多种眼部疾病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4] - 2024年Eylea®全球销售额达90亿美元 其中欧洲市场占比三分之一 [5] - Alvotech负责AVT06的研发和商业供应 Advanz Pharma负责注册并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拥有独家商业化权利 [5] 产品研发进展 - 2024年1月AVT06在湿性AMD患者中的确认性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证明与参照药Eylea®具有治疗等效性 [6] - 公司同时开发AVT29(Eylea® HD 8mg剂量的生物类似药) Advanz已获得两款候选药物在相同区域的经销权 [7] 公司合作与商业化 - Alvotech专注于生物类似药开发 目前管线包含8个公开候选药物 覆盖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11][12] - 公司建立了全球商业化合作伙伴网络 包括梯瓦制药(美国)、STADA(欧盟)、富士制药(日本)等 [12] - Advanz Pharma专注于专科药、医院用药和罕见病药物 在欧洲、加拿大等市场拥有直接商业布局 [13] 产品机制 - AVT06是一种重组融合蛋白 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血管新生和血管通透性 [8]
绿叶制药(02186.HK)6月12日收盘上涨9.46%,成交11.48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6-12 16:39
股价表现 - 6月12日绿叶制药股价上涨9.46%至3.82港元/股 成交量3.07亿股 成交额11.48亿港元 振幅13.75%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78.97%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60.83%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21.47%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0.61亿元 同比减少1.33% 归母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减少11.4% [1] - 毛利率66.72% 资产负债率46.8% [1]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平均值4.2倍 中值6.01倍 [2] - 绿叶制药市盈率25.76倍 行业排名第53位 显著高于同业公司如大健康国际0.56倍 金斯瑞生物科技1.6倍等 [2] 业务布局 - 专注肿瘤科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及消化代谢四大治疗领域 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 [3] - 中国销售网络覆盖30个省级区域 通过1780家经销商进入19330多家医院 包括87%三级医院和66%二级医院 [3] 研发能力 - 研发团队824人 含73名博士和438名硕士 拥有中国239项专利和海外612项专利 [3] - 在研产品42种 中国30种(12种肿瘤科 12种中枢神经系统) 海外12种 [3] - 四大化学药技术平台和三大生物药技术平台支撑研发体系 [3]
Alvotech(ALVO)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1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预计营收6 - 7亿美元,EBITDA在2 - 2.8亿美元之间,较2024年的1.08亿美元EBITDA大幅增长 [5][17][18] - 2028年公司预计营收达15亿美元,产品收入贡献8 - 8.5亿美元,里程碑收入贡献2 - 3亿美元,EBITDA利润率达40 - 45% [19] - 2025 - 2028年公司预计累计获得10亿美元里程碑收入 [21] - 2025年公司预计资本支出6000 - 7000万美元,未来三年预计每年资本支出2500万美元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目前公司有两款全球商业化产品,未来六个月有三个主要获批产品待上市,2027 - 2028年还有多个产品计划推出 [11][20] - 公司预计2028年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80 - 85%,里程碑收入占20 - 25% [1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产品在全球近25个国家销售,在90个国家有19个合作伙伴 [7][44] - 2025年预计生物类似药Humira市场转化率达50%,公司预计在Basmone和Emera产品上占据低两位数市场份额 [49][50] - Stellara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公司在欧洲和日本市场表现良好,预计到2026年继续增长,2028年生物类似药Humira和Stellara仍将贡献30 - 35%的营收 [50][51][5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的差异化因素包括研发与制造的紧密整合、定制化平台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 [3][4] - 未来12 - 18个月公司的重点是扩大已上市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确保三个主要获批产品的成功上市以及整合瑞典的研发业务 [7][8]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包括28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资产,重点关注Hylia、Symphony、Symphony ARIA、Entyvio和Hialeah高剂量等产品 [11][12] - 公司选择生物类似药的策略是考虑分子大小、开发途径和技术能力,优先选择有合理规模和明确途径的药物 [34][35] - 公司通过与各市场最佳商业伙伴合作的模式销售产品,这种模式有助于建立差异化的研发项目并实现自我资金支持 [28][29][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生物类似药市场正走向成熟,目前仍有大量已过专利期的生物药未推出类似药,未来临床阶段的生物药也提供了长期增长机会 [24][25][26] - 公司认为自身在生物类似药市场处于有利地位,凭借研发管线、集成平台、执行团队和独特的运营模式,有望实现增长 [27][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收购Xbrain部分业务,支付2100万美元,获得资产Cimzia,增强了免疫学研发管线 [13] - 公司生物类似药Humira因独特的高浓度、无柠檬酸盐、无刺痛和可互换性等特点,尽管上市较晚,但仍获得12个月的独家经营权,有助于赢得私人标签协议 [37][38] - 公司认为未来生物类似药开发成本的降低可能使低于10亿美元的生物资产也有开发项目 [47] - IRA政策可能会对生物类似药市场产生影响,可能会使一些小公司减少研发投入,为大公司提供有限竞争机会 [58][59] - 冰岛的低关税税率和公司合同的结构使公司预计关税对其影响极小 [64][65][6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的关键差异化因素是什么 - 公司的关键差异化因素包括研发与制造的紧密整合、定制化平台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 [3][4] 问题: 未来12 - 18个月公司的执行重点是什么 - 公司的执行重点是扩大已上市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确保三个主要获批产品的成功上市以及整合瑞典的研发业务 [7][8] 问题: 公司的研发管线有哪些亮点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包括28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资产,重点关注Hylia、Symphony、Symphony ARIA、Entyvio和Hialeah高剂量等产品 [11][12] 问题: 公司提高2025年业绩指引的原因是什么 - 公司收购Xbrain获得资产Cimzia,预计会有合作和里程碑收入,同时多个项目取得进展,因此提高了业绩指引 [13][14][15] 问题: 公司2028年的目标是什么 - 公司预计2028年营收达15亿美元,产品收入贡献8 - 8.5亿美元,里程碑收入贡献2 - 3亿美元,EBITDA利润率达40 - 45% [19] 问题: 公司如何看待生物类似药市场的发展 - 生物类似药市场正走向成熟,目前仍有大量已过专利期的生物药未推出类似药,未来临床阶段的生物药也提供了长期增长机会,公司认为自身在该市场处于有利地位 [24][25][26][27][28] 问题: 公司选择生物类似药的策略是什么 - 公司考虑分子大小、开发途径和技术能力,优先选择有合理规模和明确途径的药物 [34][35] 问题: 公司如何获得生物类似药Humira的私人标签协议 - 公司的生物类似药Humira具有独特的高浓度、无柠檬酸盐、无刺痛和可互换性等特点,尽管上市较晚,但仍获得12个月的独家经营权,有助于赢得私人标签协议 [37][38] 问题: 公司如何看待生物类似药的盈利能力 - 公司通过与商业伙伴合作的模式销售产品,预计未来推出的医疗福利产品可能更具盈利能力 [41][42][43] 问题: 公司如何制定不同市场的战略 - 公司认为自身机会是全球性的,在90个国家有19个合作伙伴,各市场利润率因国家和ASP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都盈利 [44][45] 问题: 公司认为理想的市场规模是多少 - 公司认为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是合理的,但开发成本的降低可能使低于10亿美元的生物资产也有开发项目 [47] 问题: 公司如何看待生物类似药Humira和Stellara市场的发展 - 2025年预计生物类似药Humira市场转化率达50%,公司预计在Basmone和Emera产品上占据低两位数市场份额;Stellara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公司在欧洲和日本市场表现良好,预计到2026年继续增长,2028年生物类似药Humira和Stellara仍将贡献30 - 35%的营收 [49][50][51][52] 问题: 公司如何看待不同细分市场的可持续性 - 公司认为生物类似药可以跨治疗领域开发,不认为特定治疗领域会限制其发展 [55] 问题: IRA政策对生物类似药市场有何影响 - IRA政策可能会使一些小公司减少研发投入,为大公司提供有限竞争机会 [58][59] 问题: 关税对公司有何影响 - 冰岛的低关税税率和公司合同的结构使公司预计关税对其影响极小 [64][65][66]
72岁印度女富豪:从酿啤酒到做“假药”
搜狐财经· 2025-06-07 14:36
公司发展历程 - 基兰·玛兹穆德-肖1978年在印度班加罗尔创立百康 最初生产发酵酶制剂 后转型为仿制药巨头 [2][3] - 2000年公司开始生产胰岛素 成为印度首家研发人源胰岛素的企业 四年内实现技术突破 [6][11]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9亿美元 子公司百康生物制药贡献55%营收 专注生物类似药领域 [8] 商业模式与产品 - 核心业务为生物类似药 已推出9款产品 其中7款获美国上市许可 包括仿制修美乐和赫赛汀的产品 [9] - 通过Syngene子公司提供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8] - 计划2024年推出仿制艾力雅的生物类似药 未来18个月拟分拆百康生物制药独立上市 [11] 行业格局与竞争优势 - 全球生物制剂市场规模达3240亿美元(2023年) 118种药物专利将在2035年前到期 [6][8] - 生物类似药自2015年为美国节省360亿美元医疗支出 公司在新兴市场份额高达80% [8][10]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山德士(100亿美元营收)、三星生物制剂(32亿美元)和Celltrion(25亿美元) [10] 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 - 采用酵母菌生产胰岛素 成本低于西方药企大肠杆菌工艺 [6] - 在印度和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 降低生产成本但面临美国25%关税风险 [10] - 计划2030年前每年在欧美推出一款新药 包括GLP-1生物类似药 [1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最初学习啤酒酿造 因性别歧视转行 将发酵技术应用于制药领域 [3] - 以32亿美元身家位列全球白手起家女性富豪前列 公司市值反映其商业成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