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搜索文档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齐鲁晚报· 2025-05-08 05:07
2024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概况 - 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 停招专业点2220个 撤销专业点1428个 [2] - 新增专业点中工学占比最高达940个 理工农医类专业共新增1195个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65% [2]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1个专业点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5% 涉及6所"双一流"高校和85所非"双一流"高校 [2] - 数字经济专业新增76个专业点 涉及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2] - 智能建造等5个专业新增数量均超过30个 [3] - 教育部同步更新本科专业目录 增列29种新专业 低空技术与工程成为增设高校最多的新专业 [3] 山东省高校专业调整特点 -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其中8所高校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4][5] - 山东新增专业中数字经济涉及7所高校 人工智能等三个专业各涉及5所高校 [5] - 山东已有43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 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5] - 山东新增专业中34个专业名称带"智能"或"智慧"字样 [5] - 山东两所高校将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修业年限从五年调整为四年 [6] 全国高校学制调整趋势 - 全国49所高校将部分五年制专业调整为四年制 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 [6] - 部分高校将建筑学从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 包括东北大学等知名院校 [6] - 教育部明确支持高校调整专业修业年限 作为专业改造的重要内容 [6] - 学制调整原因包括稳定学生就读意愿 但需平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7]
就业率0%,“天坑”专业被淘汰
虎嗅APP· 2025-04-29 22:0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 - 我国2868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占比高达95.9%,专业设置需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4] - 部分专业因与区域发展错位导致毕业去向落实率跌至0%,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本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5] - 2024年全国新增1232个特设专业点,工学类占比58.2%,山东(125个)、河南、江苏、广东新增数量领先[7][8] 区域特色专业布局 - 山东新增专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优势产业",如临沂大学新增数字经济等7个新兴专业[9][10] - 陕西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全国首批7所),四川大学首创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专业,均瞄准地方战略产业[11] - 安徽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设置智能车辆工程等专业,河南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专业254个[10][13] 高校专业调整实践案例 - 北京交通大学新增11个特设专业居全国之首,全部为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专业[14][15] - 临沂大学形成9个应用型专业群(占71.9%),毕业生留"临"率超3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16] - 南昌大学关停33个低效专业,经济管理学院仅保留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实现资源聚焦[16] 专业匹配机制建设 - 5个试点省市中:黑龙江专业调整比例达29.3%,浙江推动省域高校专业调整比例31.4%,陕西支撑重点产业专业数量增长19%[13]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100%匹配,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7] - 教育部要求建立重点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专业、限制撤销专业"三张清单",以就业质量倒逼专业优化[17]
就业率0%,“天坑”专业被淘汰
虎嗅· 2025-04-28 13:55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 - 全国2868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占比高达95.9%,专业设置需重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 - 2024年全国新增1232个特设专业点,工学类占比58.2%,山东(125个)、河南、江苏、广东新增数量领先[6][8] - 特设专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如山东新增专业覆盖"十强优势产业"中的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等领域[10][12] 专业设置改革试点进展 - 黑龙江等5省市试点打造172个跨校特色专业集群,陕西直接支撑重点产业的专业数量增长19%[16][17] - 重庆建立专业支撑度评估体系,黑龙江专业调整比例达29.3%,河南超常布局254个新兴交叉专业[17] - 教育部将全国推广专业匹配度提升工作,此前已通过政策文件强调区域适配度要求[18][19][20] 高校专业调整典型案例 - 北京交通大学新增11个特设专业居全国之首,临沂大学等地方高校新增8个专业并列第一[21][22] - 临沂大学71.9%专业为应用型,毕业生留本地率超3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23][24] - 职业院校先行示范: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重点产业100%匹配,建立精准对接机制[24][25][27] 新兴专业布局方向 - 陕西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全国7所高校首批设立,响应低空经济战略需求[15] - 四川大学首创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专业,支撑碳中和目标及传统产业转型[15][6] - 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成为多省市重点布局方向,单省份新增数量最高达8个[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