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罩体

搜索文档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江苏金坛的他们这么说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3
中创新航 - 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世界第四,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 [1] - 2018年刘静瑜出任董事长后,公司从磷酸铁锂电池转向三元锂电池,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领域,2019年营收达26.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3] - 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已建立常州、厦门、成都等国内多个产业基地 [3] - 通过并购苏奥传感布局上游,苏奥传感专注汽车传感器和热管理系统,有助于提升电池智能化和安全 [4] - 公司成立乘用车、商用车、储能及船舶四个事业部,向矩阵式组织转型 [5] - 计划2025年在快充、续航、固态电池技术上突破,目标未来3-5年电池装车量跻身全球前三 [6] - 已与丰田、大众、福特等国际车企达成合作,2024年与阳光电源签署欧洲最大储能项目(4.4吉瓦时) [6] - 葡萄牙电芯工厂总投资20亿欧元(约152亿元),预计2028年完工,泰国模组Pack工厂已批产交付 [6] 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 - 研究所聚焦合成生物底层技术(高通量合成、人工基因组设计)和蛋白生化研发产业化 [8] - 自主研发合成仪国产化率超90%,自动化高通量DNA合成平台年产能100亿碱基 [8] - 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学国际标准,推动ISO/TC 276等国际标准体系衔接 [9] - 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2023年3位博士生参与"双岗互聘",2024年9名本科生联合培养 [11] - 合成生物学兼具创新与绿色特性,可赋能下游企业绿色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2] 常友科技 - 2024年营收10.50亿元(同比+20.53%),净利润1.05亿元(同比+27.39%) [14] - 增长驱动因素:陆上风电发展带动风电机组罩体收入增35.88%,大兆瓦叶片需求推动夹芯材料收入增7.35%,成本优化使综合毛利率增1.17个百分点 [15][16] - 国内风电新增装机79.82吉瓦(同比+6%),公司在金风科技等7家头部整机制造商供应链中 [17][18]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08项专利(25项发明专利),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9][20] - 未来目标成为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者,布局海外市场应对行业季节性挑战 [19][20]
常友科技:公司多元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19:1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多元化进程稳步推进 布局轨道交通 航空等新领域 但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规模仍较小 [1] - 2025年将继续加强核心技术优势 开拓复合材料制品下游应用新领域 目标成为国内外知名复合材料整体应用服务提供商 [1] - 主营业务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品 轻量化夹芯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风电机组罩体 风电轻量化夹芯材料制品 罩体模具 轨道交通车辆部件等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 50亿元 同比增长20 53% 归母净利润1 05亿元 同比增长27 3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 01亿元 同比增长20 48% 归母净利润1101 00万元 同比增长19 91% [1] - 在风电产业链价格承压背景下 通过内部管理提升 成本优化等措施 风电机组罩体毛利率同比小幅增长 风电轻量化夹芯材料毛利率基本持平 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1 17个百分点 [3] 行业动态 - 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9 82GW 同比增长6% 其中陆上风电75 79GW 海上风电4 04GW [2] -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520 68GW 同比增长18% 陆上风电479 41GW 海上风电41 27GW [2] - 2024年全国风电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6% 平均利用率95 9% [2] 公司竞争优势 - 国内风电机组罩体领域第一梯队企业 行业地位领先 [2] - 生产基地布局全国 包括江苏常州 河北 内蒙古 湖南 云南 四川 甘肃 广西 黑龙江等地 可降低运输成本 缩短供货周期 提高客户协同能力 [2] - 坚持自主创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取得108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25项 [3]
常友科技(301557)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8:22
公司基本情况 - 2025年5月12日15:00 - 17:00,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刘文叶、董事会秘书唐娜等 [2] 业务与产品 - 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多行业,公司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品等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有风电相关制品及轨道交通车辆部件,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2][3] - 公司系国内风电机组罩体领域第一梯队企业,在多地设生产基地,与多家国内主要风机整机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并获众多荣誉称号 [10][11] 财务与盈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20.53%,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27.39%;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20.48%,净利润1101.00万元,同比增长19.91% [6] -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1.17个百分点,风电机组罩体毛利率同比小幅增长,风电轻量化夹芯材料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9] 专利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10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项 [5] 发展规划 - 公司暂无回购或增持计划,将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业绩 [4] - 公司将加强核心技术优势,拓展产品种类和下游应用领域,向科技型企业转变,力争成为复合材料整体应用服务提供商 [6][7][8][9] 行业情况 - 2024年国内风电行业发展良好,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9.82GW,同比增长6%,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平均利用率95.9%;公开市场新增风电招标容量192.58GW,同比增长79.54% [7] - 预计2025年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达640GW,新增装机容量120GW [7] 信息披露 - 2024年公司新领域布局初期,相关业务收入规模小,暂未详细披露;若达披露标准,将及时履行义务 [7]
叩响上市之门,常友科技开启“乘风破浪”
华尔街见闻· 2025-03-05 19:09
公司上市及募资用途 - 公司于3月4日登陆创业板,募资投向包括风电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扩建、轻量化复合材料部件生产线扩建、研发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1] - 上市后表现受期待,行业高景气度及公司研发实力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2] - 公司产品包括风电机组罩体、风电轻量化夹芯材料、轨道交通车辆部件,处于产业链中游 [4] 核心产品及市场表现 - 风电机组罩体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4.23亿元、4.37亿元和2.29亿元,占比分别为57.73%、50.69%和51.51% [6] - 机舱罩市占率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7.63%、33.67%和23.53% [8] - 2024年上半年机舱罩销量、单价分别为1863套、9.76万元/套,同比增长41.67%、1.48%;导流罩销量、单价分别为1792套、2.62万元/套,同比增长37.32%、7.56% [18] 技术创新及轻量化材料发展 - 公司自主研发纤维泡沫复合成型、预埋件一体成型工装结构设计、自动化玻璃纤维模具成型、轻量化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 [10] - 轻量化夹芯材料制品收入从2021年1.71亿元增长至2023年4.37亿元,增长率155.56% [12] -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0套风电机舱罩、导流罩和年产1000台模块化机舱罩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3.5万立方PET结构芯材和1000套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内外饰件 [13] 行业前景及下游需求 - 2024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520.68GW,同比增长18%,新增装机容量79.34GW [14] - 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10GW至120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4GW至17GW [16][17] - 主要客户如远景能源、运达股份、东方电气等加速布局海上风电,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风道研究提升产品竞争力 [17]
两度停牌!两只新股大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3-04 12:36
A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互现,板块和个股分化 [1][2] - 航空、通用机械、电器仪表、运输设备、软件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 [2] - 石油、酿酒、煤炭等板块走低 [2] 新股表现 - 两只新股上市,盘中均大幅上涨且两度触及临停 [2][3] - 常友科技盘中涨幅一度超过350%,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品、轻量化夹芯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领域 [4] - 汇通控股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20%,从事汽车造型部件和汽车声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等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一级配套合作关系 [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整体走低,恒生指数盘中跌幅一度逼近2% [6] - 港股汽车股集体重挫,吉利汽车一度跌超10%,比亚迪股份一度跌超8%,小鹏汽车-W、长城汽车、理想汽车-W等跟跌 [6] - 乐普生物-B盘中一度跌逾17%,因主动撤回候选药物MRG003的新药上市申请并计划重新提交 [7][8] 日本股市表现 - 日本股市走低,日经225指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5%,创近半年新低 [9] - 日经225指数成份股中,SEVEN&I领跌,盘中一度跌逾11%,古河电气工业、藤仓等跌幅居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