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搜索文档
科技新观察|院士眼中的创新关键词——“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三
科技日报· 2025-11-04 15:4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将科技创新置于引领地位,旨在通过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发展新质生产力 [1] 基础研究部署 - 规划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需显著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并加大长期稳定支持 [3]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4] - 有建议提出应划拨10%至20%的基础研究经费设立稳定支持资金,专项用于鼓励对重大科学问题的长期探索,并推行“一所两制”为部分科研人员提供长期稳定支持 [4] - 需营造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环境,授权部分科研机构开展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给予其在选题、立项方面的自主权 [5][6]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十四五”时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33家,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车、量子技术等领域掌握大量关键核心技术专利 [7] - 规划建议要求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8] -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需提升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链主央企作用,并注重构建数据生态等“软生态”的搭建 [9]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从摸清原理、提升工艺、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发力,尤其要注重技术源头的原理研究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 [11][12] - “十四五”以来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12] - 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在于中试阶段,规划建议针对性提出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试验平台 [12] - 建议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完善容错机制,并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联合体的机制 [13]
【科技日报】院士眼中的创新关键词
科技日报· 2025-11-04 11:02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重点突出了科技创新的 引领作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打头阵。《建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让站在科技前沿的两院院士们深感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多位院士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未来5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对科技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要锚定这些关键方向,做优科技的"供给 侧",贴近创新的"需求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喷薄而出。 关键词:抓基础 勇闯科学"无人区" 月球上的水从何而来?外太阳系的物质能否穿越亿万里来到我们身边?嫦娥六号月壤为解开这些谜 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10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发现罕见陨石撞击 残留物,不仅证实了小行星碎片能够从太阳系外围"长途跋涉"至内太阳系,也为解释月球上水的来源开 辟了新思路。 这是我国基础研究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博士后的“金点子”加速落地
科技日报· 2025-10-29 08:47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杨峰说,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后期他们还考虑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进一 步推动成果"落地生金"。 记者了解到,本届揭榜领题赛项中,总计发布技术需求766项,报名揭榜方案894个。针对产业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共性难题,大赛设置7个赛道,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 "从参赛到现在,短短5个月,我们已经与企业达成了技术委托开发合作意向,即将获得100万元的 投资。"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现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杨峰告诉记者,研究成果转化如 此顺利,令团队喜出望外。 10月26日到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泉州举行,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8006个博 士后项目(方案)报名。这些项目中,成功转化的成果数量十分可观。仅就泉州晋江一地,晋江市市长 王明元透露,晋江企业发出71项关键技术需求,其中61项成功揭榜,揭榜率超过85%。 "大赛搭建的校企交流桥梁,是我们成功转化的有力推手。"杨峰道出转化"秘方"。 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如何成功走上"生产线",创造社会经济价值?这是一项难题。缺少转化经验、 不了解市场需求、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