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核心技术

搜索文档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52
科技创新战略定位 - 创新被定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和第一动力[1] -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要素[1] - 科技创新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与民族兴衰直接关联[2] 国际科技竞争格局 - 前沿技术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涵盖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六大领域[2] - 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2] - 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基础研究的突破具有决定性作用[2] 国内科技发展路径 -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为新动力源[2] - 历史沿革显示科技创新战略持续升级:从"向科学进军"到"创新驱动发展"再到"建设科技强国"[2] - 当前阶段亟需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资源驱动减弱的发展瓶颈[2] 核心技术攻关部署 - 关键核心技术被定义为"国之重器",其自主可控关乎国家经济安全[3] - 技术攻关聚焦四大方向: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3] - 实施路径强调全链条布局,涵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三位一体[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科技成果转化表现为新产业催生和传统产业深度转型[3] - 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3] - 构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转化基础设施,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通道[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科技创新通过赋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六大领域支撑产业升级[3] -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3] - 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攻关模式正在形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
新华社· 2025-06-06 11:16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 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1][2] - 要求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攻关,瞄准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明确核心技术突破口[3] -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3] 院士制度改革 - 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注重重大科学研究和国家工程中的贡献,防止增选不正之风[4] - 加强院士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责任,鼓励专注科研,排除非学术干扰[4] 资源节约工作 - 推进能源、水、粮食、土地等资源高效利用,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2][5] - 重点抓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5] - 建立市场化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重点产业能耗、水耗标准[5]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试点需审慎推进,坚持同地同权同责,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交易[6] - 严守土地公有制和耕地红线,合理规划土地用途[6][7] 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 强化县域医疗资源统筹,优化乡村医疗资源配置[7] -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和疾病防控能力[7]
期待更多“鸿蒙时刻”(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09
国产操作系统突破 - 华为发布两款全新鸿蒙电脑 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从内核层自主可控的重要突破 [1] - 全球操作系统市场高度集中 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在PC领域合计市占率接近90% 国产系统面临研发周期长和产业体系不成熟等挑战 [1] - 国内科技界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到"好用"转变 部分产品已展现较强竞争力 [1] 科技领域逆袭案例 - 鸿蒙系统成长为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阿里云"飞天"系统实现百万级服务器协同 [2] - 太钢突破0.02毫米"手撕钢"技术 显示面板产业市占率从依赖进口提升至全球超70% [2] - 国产基因测序仪和RV减速器以超高性价比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2] 核心技术攻关经验 - 5G发展初期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组 [3] - 国产大飞机研制中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协同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3] - 需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创新活力支撑关键技术突破 [3] 自主创新长期路径 - 实现自主可控需长期积累 明确方向后后发可先至 [3] - 从基础研究到企业实践 创新已深度融入产业生态 [3] - 保持战略定力 预期将出现更多"鸿蒙时刻"和技术逆袭 [1][3]
最高检: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
快讯· 2025-05-04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检察机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数同比上升,最高检指导多地办理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分组1 - 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高新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 [1] - 最高检指导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办理涉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动力电池等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北京专家联谊会换届,詹启敏当选新一届理事长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11:4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9日北京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换届后联谊会在人员结构、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新发展 [1] 分组1:换届选举情况 - 4月29日北京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詹启敏当选理事长,邵峰、时松海等当选副理事长 [1] 分组2:会员情况 - 换届后会员达千余人,汇聚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等优秀人才代表,人选结构优化,行业分布均衡,代表性和覆盖面提升 [1] - 联谊会设置8个分会,由70名院士领衔,各分会会长均由院士担任 [2] - 联谊会注重吸纳高层次青年人才,40岁左右人才约占三分之一,近六成会员来自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会员主要来自教育、科技等单位 [3] 分组3:后续计划 - 换届完成后联谊会将围绕国家战略等,依托分会举办高端论坛等活动,形成首都高层次专家核心IP [4] - 联谊会将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密切与会员交流,将更多高层次人才团结在党周围 [4] - 联谊会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资源供需库,加强资源双向筛选匹配 [4] - 联谊会将建立鉴才选才和成果识别发掘机制,发挥院士专家导师作用,发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识别挖掘青年领军人才科技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