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键核心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陈吉宁为吕西林、马大为颁发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22
科技创新战略方向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激活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3] - 深化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 加速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9] - 探索保税研发 离岸孵化 跨境技术交易等开放创新功能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9] 科技攻关与产业培育 - 动态推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探索 技术收敛 技术迭代[8] -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模式 推广攻关成果验证和产品应用[9] - 加快打造概念验证中心 高质量孵化器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8] 科技人才发展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广揽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学家[10] -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 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国之能[10] - 开展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联合培训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机制[10] 科技体制改革 - 完善以项目经理人为主责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10] - 发展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0] - 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提升中试熟化平台服务能级[10] 科技奖励成果 - 2024年度授奖206项(人) 含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1] - 5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 30项获技术发明奖 97项获科技进步奖[11] - 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11]
2024年以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探获煤炭24.84亿吨
大众日报· 2025-08-20 09:37
地质勘探成果 - 新发现矿产14处 探获煤炭24.84亿吨(相当于全国年产量的一半)[1] - 实施46个气田项目 年产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1] - 开展10余个盐穴储能项目[1] 科技创新体系 - 评选出6大领域14项关键核心技术(地质找矿/清洁能源勘查利用/深地探测/海洋地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生态修复)[1] - 推动解决37个"卡脖子"难题 42项成果达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1] - 实施局重点科研项目29项 队院差异化发展科研专项55项[1] 科研平台与成果转化 - 加强29个科创平台建设 形成多领域创新矩阵[2] - 153项发明专利和22项标准规范落地[2] - 6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产业发展 在盐穴储能/磁悬浮热泵/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领域形成特色品牌[2] 技术认可与模式创新 - 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 - 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地质+"模式日益成熟[2]
去年以来省煤田地质局探获煤炭24.84亿吨
大众日报· 2025-08-20 09:00
核心发现与产量 - 探获煤炭资源24.84亿吨 占全国年产量50% [1][2] - 实施46个气田项目 年产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 [2] - 开展10余个盐穴储能项目 支撑能源安全与转型 [2] 科技创新成果 - 运用14项领先技术 新发现矿产14处 [2] - 推动解决37个"卡脖子"难题 42项成果达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 [2] - 首批评选6大领域14项关键核心技术 包括地质找矿与清洁能源勘查 [2] - 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153项发明专利落地 [3] - 形成6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 [3] 平台建设与技术应用 - 加强29个科创平台建设 覆盖地质找矿与生态修复等多领域 [3] - 在盐穴储能 磁悬浮热泵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领域形成特色品牌 [3] - 关键核心技术经济可行性好 推广价值高 成功应用于多个案例 [2]
最高检: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
快讯· 2025-05-04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检察机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数同比上升,最高检指导多地办理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分组1 - 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高新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 [1] - 最高检指导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办理涉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动力电池等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北京专家联谊会换届,詹启敏当选新一届理事长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11:4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9日北京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换届后联谊会在人员结构、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新发展 [1] 分组1:换届选举情况 - 4月29日北京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詹启敏当选理事长,邵峰、时松海等当选副理事长 [1] 分组2:会员情况 - 换届后会员达千余人,汇聚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等优秀人才代表,人选结构优化,行业分布均衡,代表性和覆盖面提升 [1] - 联谊会设置8个分会,由70名院士领衔,各分会会长均由院士担任 [2] - 联谊会注重吸纳高层次青年人才,40岁左右人才约占三分之一,近六成会员来自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会员主要来自教育、科技等单位 [3] 分组3:后续计划 - 换届完成后联谊会将围绕国家战略等,依托分会举办高端论坛等活动,形成首都高层次专家核心IP [4] - 联谊会将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密切与会员交流,将更多高层次人才团结在党周围 [4] - 联谊会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资源供需库,加强资源双向筛选匹配 [4] - 联谊会将建立鉴才选才和成果识别发掘机制,发挥院士专家导师作用,发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识别挖掘青年领军人才科技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