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键核心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新观察|院士眼中的创新关键词——“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三
科技日报· 2025-11-04 15:40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重点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 作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打头阵。《建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让站在科技前沿的两院院士们深感责任 重大,使命光荣。 多位院士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未来5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科技 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对科技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要锚定这些关键方向,做优科技的"供给侧", 贴近创新的"需求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喷薄而出。 勇闯科学"无人区" 月球上的水从何而来?外太阳系的物质能否穿越亿万里来到我们身边?嫦娥六号月壤为解开这些谜题提 供了关键线索。 10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发现罕见陨石撞击残留 物,不仅证实了小行星碎片能够从太阳系外围"长途跋涉"至内太阳系,也为解释月球上水的来源开辟了 新思路。 这是我国基础研究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数据显示, ...
释放“第一动力” 澎湃发展动能
辽宁日报· 2025-09-20 09:00
科技创新战略与投入 -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24.3%,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7.2%,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676.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24%创十年来新高 [2] - 制定《辽宁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2023年达到6.9%,居全国第十二位 [6] - “十四五”期间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5094万元;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21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29亿元 [7]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辽宁辽河实验室开发WEI软件及算法,提升涂胶显影机台设备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可控性 [1] - 沈阳中科新宇空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攻克堆叠式柔性太阳翼新技术,成果大批量应用于千帆星座重大项目 [1] - 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方向取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船、国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等一批大国重器 [7] 创新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 - 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材料、辽河、滨海、黄海4个辽宁实验室,已集聚科研人员725人,建设研发应用平台10个,实施自主科研项目72项 [4] - 投入13.2亿元开展“大连先进光源”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工作,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成功实现1百万赫兹重复频率电子束流的稳定贯通实验 [4] - 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沈抚科创园“两城一园”,全部开城(园)运行 [3]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速19.7%突破1.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速38.4%达到3.96万家 [10] - 在全国率先布局建设省级中试基地53个,形成全覆盖的中试公共服务网络,各类载体达到396家,培育在孵企业4863家 [11] - 建设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入库成果4.5万项、技术需求4000项,链接416家科技服务机构、34家基金风投机构 [11] 区域创新合作与影响力 - 沈阳、大连连续4年进入全球科技城市集群百强 [2] - 将作为主宾省深度参与2025浦江创新论坛,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举办辽宁分论坛暨东北亚技术合作交流大会 [12] - 主动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与苏州、太行、崖州湾等国家实验室合作推进辽宁基地建设,并完成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4]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陈吉宁为吕西林、马大为颁发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22
科技创新战略方向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激活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3] - 深化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 加速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9] - 探索保税研发 离岸孵化 跨境技术交易等开放创新功能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9] 科技攻关与产业培育 - 动态推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探索 技术收敛 技术迭代[8] -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模式 推广攻关成果验证和产品应用[9] - 加快打造概念验证中心 高质量孵化器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8] 科技人才发展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广揽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学家[10] -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 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国之能[10] - 开展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联合培训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机制[10] 科技体制改革 - 完善以项目经理人为主责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10] - 发展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0] - 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提升中试熟化平台服务能级[10] 科技奖励成果 - 2024年度授奖206项(人) 含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1] - 5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 30项获技术发明奖 97项获科技进步奖[11] - 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11]
2024年以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探获煤炭24.84亿吨
大众日报· 2025-08-20 09:37
地质勘探成果 - 新发现矿产14处 探获煤炭24.84亿吨(相当于全国年产量的一半)[1] - 实施46个气田项目 年产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1] - 开展10余个盐穴储能项目[1] 科技创新体系 - 评选出6大领域14项关键核心技术(地质找矿/清洁能源勘查利用/深地探测/海洋地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生态修复)[1] - 推动解决37个"卡脖子"难题 42项成果达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1] - 实施局重点科研项目29项 队院差异化发展科研专项55项[1] 科研平台与成果转化 - 加强29个科创平台建设 形成多领域创新矩阵[2] - 153项发明专利和22项标准规范落地[2] - 6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产业发展 在盐穴储能/磁悬浮热泵/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领域形成特色品牌[2] 技术认可与模式创新 - 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 - 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地质+"模式日益成熟[2]
去年以来省煤田地质局探获煤炭24.84亿吨
大众日报· 2025-08-20 09:00
核心发现与产量 - 探获煤炭资源24.84亿吨 占全国年产量50% [1][2] - 实施46个气田项目 年产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 [2] - 开展10余个盐穴储能项目 支撑能源安全与转型 [2] 科技创新成果 - 运用14项领先技术 新发现矿产14处 [2] - 推动解决37个"卡脖子"难题 42项成果达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 [2] - 首批评选6大领域14项关键核心技术 包括地质找矿与清洁能源勘查 [2] - 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153项发明专利落地 [3] - 形成6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 [3] 平台建设与技术应用 - 加强29个科创平台建设 覆盖地质找矿与生态修复等多领域 [3] - 在盐穴储能 磁悬浮热泵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领域形成特色品牌 [3] - 关键核心技术经济可行性好 推广价值高 成功应用于多个案例 [2]
最高检: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
快讯· 2025-05-04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检察机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数同比上升,最高检指导多地办理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分组1 - 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高新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 [1] - 最高检指导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办理涉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动力电池等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北京专家联谊会换届,詹启敏当选新一届理事长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11:4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9日北京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换届后联谊会在人员结构、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新发展 [1] 分组1:换届选举情况 - 4月29日北京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詹启敏当选理事长,邵峰、时松海等当选副理事长 [1] 分组2:会员情况 - 换届后会员达千余人,汇聚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等优秀人才代表,人选结构优化,行业分布均衡,代表性和覆盖面提升 [1] - 联谊会设置8个分会,由70名院士领衔,各分会会长均由院士担任 [2] - 联谊会注重吸纳高层次青年人才,40岁左右人才约占三分之一,近六成会员来自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会员主要来自教育、科技等单位 [3] 分组3:后续计划 - 换届完成后联谊会将围绕国家战略等,依托分会举办高端论坛等活动,形成首都高层次专家核心IP [4] - 联谊会将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密切与会员交流,将更多高层次人才团结在党周围 [4] - 联谊会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资源供需库,加强资源双向筛选匹配 [4] - 联谊会将建立鉴才选才和成果识别发掘机制,发挥院士专家导师作用,发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识别挖掘青年领军人才科技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