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诸多全球前沿医疗创新成果将集中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20:48
中新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过去数年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见证了中国医疗创新生态的蓬勃 活力。第八届进博会即将开幕。爱德华生命科学(简称:爱德华)日本及亚太地区全球副总裁韦恩·马科维 茨( Wayne Markowitz)31日对记者表示,进博会是全球创新成果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更是爱德华 深化本土布局、携手共赢的核心纽带。借助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开放平台,爱德华将引入更多全球前沿创 新成果,并推动其向临床价值的加速转化,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在本届进博会上,诺和诺德打造了首个聚焦肥胖症健康管理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轻盈小屋"。体验者 可通过AI视觉识别互动技术在屏幕中看见"变胖的自己",结合相应的科普知识及健康风险提示,唤醒公 众对肥胖症的重视;"科学治疗"部分包括医院与零售两大场景,旨在展示"院店协同"新模式,助力打通 肥胖症院内外管理闭环,提升肥胖症管理的便利性、科学性与依从性。 本届进博会上,"司美格鲁肽家族"多款明星产品将携新进展亮相。诺和盈®(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 的GLP-1RA周制剂)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批新增慢性肾脏病 (CKD)适应证 ...
跨国企业董事长:借进博会强化全球创新资源协同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4:57
据悉,除了"进博宝宝",首展的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作为肿瘤放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备 受关注。它摒弃了传统粒子治疗系统的庞大结构,将传统治疗室的面积从120平方米缩小到30平方米, 高度从3层楼降为1层,无需新建院区,可安装在医院的现有空间。这将大幅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实现 在现有医疗空间内的快速部署。陈玉卿介绍:"该产品已于今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我们正积极推 进其在中国落地。" 陈玉卿指出,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不仅为全球创新成果提供了集中展示的窗口,更 通过集聚国内国际资源,形成强大的产业联动和创新辐射效应。在服务中国患者的同时,复星医药积极 将中国市场的创新成果反哺全球市场,共促开放创新。 中新网上海10月30日电 记者30日获悉,进博会的"全勤生"复星医药将在第八届进博会上集中展示全球 领先的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及国际合作成果。 "进博会备受全球瞩目,作为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一直将进 博会作为展示公司全球创新成果与推进业务合作的重要舞台。"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30日对记者表 示,"过去的7年来,复星医药持续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实 ...
中国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 带给跨国企业面向未来的更优选择
人民日报· 2025-10-22 09:05
全球创新场 - 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新品首发、技术首试和模式创新的首选地,在华布局转向中高附加值产业并加速设立研发中心等高端项目 [2] - 瑞士罗氏集团于今年5月投资20.4亿元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以加强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 [2] - 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在上海的普陀工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3%,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 [3] - 西门子股份公司与上海临港共建数据跨境与国际碳足迹认证交换服务平台,工程师可在几秒内生成高可靠性操作代码 [3] -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指出“在中国创新、向世界部署”的模式成为趋势,中国正在加速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工厂 [2] 制度型开放 - 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获批设立,成为今年首家在华获批的外资独资券商及首家日资独资券商 [4] - 中国在2021年和2024年两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面清零,并在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试点开放 [4] - 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企业直观医疗在上海投入使用的总部产业基地是其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 [4] - 直观医疗用于肺癌早期精准诊断的操作系统于去年7月上市,中国成为该系统在亚太地区的首个上市国家 [4] - 日本野村控股株式会社认为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持续向外国公司和投资者敞开大门 [6] 消费新图景 - 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近30年,今年二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约3%,公司持续看好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无限潜力 [7] - 瑞士诺华公司提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案,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上海2030行动计划》 [7] - 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表示看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爱上运动,政府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对公司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8] -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新加入上海市咨会,公司董事会主席为充分感受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而提前一周抵达上海 [8]
带给跨国企业面向未来的更优选择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 来自17个国家的多领域跨国企业齐聚上海,其集体选择反映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中国市场全球价值的认可 [1] 全球创新场 - 跨国企业认为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全球创新场”,是中国市场新品首发、技术首试和模式创新的首选地 [2] - 韩国SK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横跨能源、化工、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多个赛道,正在加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 [2] - 瑞士罗氏集团于今年5月投资20.4亿元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加强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 [2] -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观察到“在中国创新、向世界部署”的模式成为趋势,中国正在加速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工厂” [2] - 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在中国拥有两家“灯塔工厂”,上海普陀工厂利用人工智能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3%,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 [3] - 西门子与上海临港共建“数据跨境与国际碳足迹认证交换服务平台”,工程师可在几秒内生成高可靠性操作代码 [3] 制度型开放 - 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获批设立,成为今年首家在华获批的外资独资券商和首家日资独资券商 [5] - 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和2024年两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面“清零” [5] - 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企业直观医疗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实现在中国生产 [5] - 日本野村控股认为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持续向外国公司和投资者敞开大门 [6] -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认为上海发布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将助力外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AI+制造”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 [6] 消费新图景 - 中国消费市场出现健康消费、银发经济、美丽经济等新热点,消费质与量同步提升为各国企业带来机遇 [7] - 欧莱雅集团过去近30年持续看好中国经济,今年二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约3% [7] - 瑞士诺华公司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科研、生产等多方位投入,加速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引进和应用 [7] - 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爱上运动及政府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 [8] -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新加入上海市咨会,其董事会主席认为中国发展具有强劲脉动 [8]
中国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 带给跨国企业面向未来的更优选择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1
全球创新场 - 跨国企业将中国视为新品首发、技术首试和模式创新的首选地,在华布局转向中高附加值产业并加速设立研发中心等高端项目 [1] - 韩国SK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横跨能源、化工、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正在加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 [1] - 瑞士罗氏集团于今年5月投资20.4亿元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加强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 [1] -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指出“在中国创新、向世界部署”的模式成为趋势,中国正在加速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工厂” [1] - 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在上海的工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3%,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 [2] 制度型开放 - 中国于2021年和2024年两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并在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试点开放 [2] -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旗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获批设立,成为今年首家在华获批的外资独资券商 [2] - 中国通过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等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 [2] - 西门子股份公司与上海临港共建“数据跨境与国际碳足迹认证交换服务平台”,使工程师可在几秒内生成高可靠性操作代码 [2] 行业投资与布局 - 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企业直观医疗在上海建立了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实现在中国生产 [3] -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作为新成员加入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5] - 日本野村控股株式会社认为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持续向外国公司和投资者敞开大门 [4] -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认为上海发布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和“AI+制造”战略将助力外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4] 消费市场机遇 - 欧莱雅集团过去近30年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尽管市场有起伏,但今年二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了约3% [4] - 中国消费市场涌现健康消费、银发经济、美丽经济、文旅商体展融合等新热点,为各国企业带来机遇 [4] - 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爱上运动,政府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 [5] - 瑞士诺华公司提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案,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5]
建发致新(301584.SZ):目前没有医用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研发储备和投资计划
格隆汇· 2025-10-20 15:03
公司业务角色 - 公司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产品经营活动中承担分销商角色 [1] - 该产品品牌系海外Intuitive Surgical, Inc.所有并非公司研发和生产 [1] 公司研发与投资计划 - 公司目前没有医用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研发储备 [1] - 公司目前没有医用机器人方面的投资计划 [1]
建发致新:公司目前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产品经营活动中,承担分销商角色,该产品并非公司研发和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1:51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产品经营活动中承担分销商角色 [1] - 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系统产品品牌系海外Intuitive Surgical Inc所有并非公司研发和生产 [1] 公司研发与投资规划 - 公司目前没有医用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研发储备 [1] - 公司目前没有医用机器人方面的投资计划 [1]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创新引领,稳拓全球,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新浪财经· 2025-10-18 10:06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协办 [1] - 申能集团作为全球合作伙伴,在专场分论坛上围绕“全球变革中的上海行动与多元协同”等议题进行讨论 [1] 中国创新药行业趋势 - 近十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实现质的飞跃,研发数量占比从2014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30%,接近美国的35% [3] - 中国创新药在研数量达到全球的30%左右,居全球第二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创新高达600多亿美元,交易规模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 [3] 复星医药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约50亿元人民币,占制药整体收入的近17% [3] - 公司构建了覆盖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基金孵化与产业投资的创新体系 [3] - 自2019年以来,已有12款创新药品上市,今年上半年新增上市4款创新产品5个适应症 [3] - 公司聚焦肿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并在抗体、ADC、细胞治疗及小分子等技术平台持续投入 [3] 复星医药全球化运营与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近55亿元,占总收入28% [7] - 在美国市场,公司自研抗PD-1单抗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的美国桥接试验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并完成病人入组 [7] - 公司在非洲市场深耕近20年,累计向全球供应超过4.2亿支注射用青蒿琥酯,救治超过8400万重症疟疾患者 [6] - 公司通过设立多点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创新,并通过自建及合作等形式完善各法规市场的商业化体系 [6] 复星医药创新模式与转型 - 公司实现从“代理商”到“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的转型,例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上海设立的亚太最大总部基地已于2024年启用 [5] - 通过产业基金与科研合作双线布局激发源头创新,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已投资孵化10个前沿项目 [6] - 基金孵化的星明优健公司的光遗传学管线UGX202达成4亿美元的海外授权 [6] 复星医药ESG表现 - 公司MSCI ESG评级为AA级,行业领先 [7] - 公司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制药企业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 [7]
深耕创新沃土,布局未来医疗——专访直观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古迦睿
新华财经· 2025-10-14 19:30
公司战略与本土化进程 - 公司全球董事会主席表示将持续扎根上海,依托城市创新生态为全球患者提供微创、精准的医疗解决方案 [1] - 公司于2017年与上海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直观复星,被视为技术与本土资源的精准对接 [4] - 2024年6月,总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的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浦东投入使用,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 [4]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在中国累计服务80多万病患,手术量仍在稳步增长 [4] - 通过进博会平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并当年实现量产,Ion支气管导航系统于2024年3月获批、7月上市,中国成为该系统在亚太地区首个上市国家 [5] 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 - 中国不仅拥有广阔市场,更是医疗科技突破的重要动力源,具备构建优质医疗科技生态的核心条件 [2] - 上海发布的《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与公司的技术布局高度匹配 [2] - 上海的医疗政策构建了支持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使创新节奏更快、方式更灵活 [3] - 公司建议上海通过政策试点推动数字手术技术,助力打造国际级手术机器人卓越中心,并参考国际医疗框架指导数字健康技术决策 [3] 行业地位与运营数据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手术量已超过1694万台,仅2024年便完成超过268万台手术 [2] - 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其中不少源自中国,部分研发基地位于上海 [5] 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 - 公司判断医疗行业“技术融合拐点”已来临,预测未来30年内医疗科技将实现翻倍式突破 [7] - 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包括高精度手术工具迭代、AI与云计算赋能的远程医疗培训体系、跨医院数据整合优化的诊疗方案 [7] - 最新第五代达芬奇手术系统具备比以往高出10000倍的计算能力,配备新型传感器和软件以帮助医生获取更多可量化数据 [7] - 公司正加大AI与机器学习研发投入,未来将联合生态圈企业为外科医生开发更多AI工具,挖掘云计算在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场景的价值 [7][8] - 公司发展理念是追求“人机协同的精准医疗”,核心目标是让AI减轻医护负担、让机器人提升治疗效果 [8] - 未来行业竞争将是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聚焦机器人技术、设备、培训、服务、教育的综合能力建设 [9]
药闻 | 深耕创新沃土,布局未来医疗——专访直观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古迦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4 19:2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其开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广泛用于泌尿、妇科、普通外科等手术领域 [3]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手术量已达1694万台以上,仅2024年便完成超过268万台手术 [3] - 在中国市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累计服务超过80万病患,且手术量仍在稳步增长 [6] 中国战略与本土化进程 - 公司认为中国不仅拥有广阔的市场,更是医疗科技突破的重要动力源 [3] - 公司于2017年与上海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直观复星,被视为技术与本土资源的精准对接 [5] - 2024年6月,总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的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浦东投入使用,是公司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 [5] - 截至目前,直观复星已在中国设立了7个区域培训中心,未来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6] - 通过进博会平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并当年实现量产 [6] - 用于肺癌早期精准诊断的“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于2024年3月获批,同年7月正式上市,中国成为该系统在亚太地区的首个上市国家 [6][8] 技术发展与AI布局 - 公司判断医疗行业的“技术融合拐点”已来临,预测未来30年内医疗科技将实现“翻倍式突破” [10] - 最新型的第五代达芬奇手术系统具备比以往高出10000倍的计算能力,配备新型传感器和处理器 [10] - 公司至少从十年前便开始在物联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方向布局,未来将联合生态圈企业为外科医生开发更多AI工具 [10] - 公司正加大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研发投入,上海被视为实现这一愿景的理想平台 [11] - 公司的发展理念是追求“人机协同的精准医疗”,核心目标是让AI减轻医护负担、让机器人提升治疗效果 [11]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构建优质医疗科技生态的关键在于强化“医院数据系统、中外医疗科技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三角紧密联动 [3] - 未来行业内的竞争将是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聚焦“机器人技术+器械设备+培训体系+服务支持+多元教育”的综合能力建设 [12] - 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其中不少源自中国,部分研发基地位于上海 [6] - 公司期待未来能在供应链、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与中国本土企业展开合作 [6] 政策环境与上海角色 - 上海市发布的《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与公司的技术布局高度匹配 [3] - 上海的医疗政策构建了支持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能让创新节奏更快、方式更灵活 [4] - 公司为上海完善医疗科技生态提出建议:推动数字手术技术试点;打造国际级手术机器人卓越中心;参考国际医疗框架指导数字健康技术决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