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钢结构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华电科工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1013.91万元,融资余额1.7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09:31
融券方面,华电科工10月22日融券偿还200.00股,融券卖出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00 元;融券余量0.00股,融券余额0.00元,低于近一年40%分位水平,处于较低位。 资料显示,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1号楼B座,成立日期2008年 12月26日,上市日期2014年12月1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工程系统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核心高端装备 研发、设计、制造。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高端钢结构工程33.89%,物料输送系统工程24.76%,热能 工程23.15%,海洋工程17.87%,氢能业务0.34%。 10月22日,华电科工跌1.18%,成交额9726.41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华电科工获融资买入额 1013.91万元,融资偿还991.43万元,融资净买入22.48万元。截至10月22日,华电科工融资融券余额合 计1.73亿元。 融资方面,华电科工当日融资买入1013.91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7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98%,融资余 额低于近一年20%分位水平,处于低位。 分红方面,华电科工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87亿元。 ...
华电科工涨2.09%,成交额2405.5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64.2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0 09:5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盘中股价上涨2.09%至7.34元/股,成交金额2405.52万元,换手率0.28%,总市值85.5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4.29万元,大单买入470.85万元(占比19.57%),大单卖出306.55万元(占比12.7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9.13%,近60日涨幅达13.80%,近5个交易日和近20日分别上涨0.69%和1.10%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3月24日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成立于2008年12月26日,于2014年12月11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涉及工程系统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核心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高端钢结构工程33.89%,物料输送系统工程24.76%,热能工程23.15%,海洋工程17.87%,氢能业务0.34%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建筑装饰-专业工程-其他专业工程,概念板块包括超超临界发电、央企改革、风能、氢能源、海上风电等 [1]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82万,较上期减少17.41%,人均流通股30463股,较上期增加21.07% [2] - 2025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8亿元,同比增长31.59%,归母净利润5409.34万元,同比增长47.0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87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股东,持股663.00万股,较上期增加36.95万股 [3] - 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51697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85.47万股,较上期减少27.94万股 [3]
华电科工20250826
2025-08-26 23:0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 - 高端钢结构工程、热能工程和物料输送系统三大传统主业占比相对平均 维持在主营业务收入的20%-30%左右[2] - 高端钢结构工程在2020年至2024年间占比多数年份超过30% 是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2] - 热能工程在2020年至2024年间占比约为15% 但在2024年提升至24%[3] - 物料输送系统在2022年占比32%[3]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92亿元 同比增长66.8%[3]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18亿元 同比增长13.6%[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38亿元 同比增长9.3%[3] - 截至今年二季度累计新签订单71亿元 同比下降2.7%[2][6] - 去年新签订单142.72亿元 同比增长54.2% 创历史新高[2][6] - 目前每年的营收体量约75亿元人民币[7] 海上风电业务 **发展现状与挑战** - 海上风电是重点发展板块 但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54.3%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14%[2][4] - 下降主要受军事核准影响 江苏沿海地区推进进度明显放缓[4] - 公司每年需计提安装船成本 使得该板块难以形成盈利[4] **未来展望与布局** - 预计2025年项目审批和推进加速 将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率[2][4] - 公司累计承接120亿海上风电订单[2][10] - 累计承接12个项目 施工总承包项目280万千瓦 EPC总承包20万千瓦[10] - 完成600多套装机施工及640多台风机安装 以及1,000公里以上的辐射电缆铺设[10] - 业务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10] 氢能业务 **营收表现与技术优势** - 氢能工程自2023年开始形成营收 当年达到5亿元 占公司总营收7.2%[2][5] - 2024年下降至7,900万元[2][5] - 公司氢能技术全球领先 已实现3,300标方的碱性电解槽和500标方的PEM电解槽下线[3][13] - 启用了2.5兆瓦光伏电解槽实证平台[3][13] **项目进展与盈利能力** - 2023年氢能业务营业收入达5.14亿元 毛利6,700万元 毛利率13%[11] - 2024年贡献7,900万元营业收入及2,800万元毛利 毛利率36%[11] - 达茂旗20万千瓦项目实现工业锅炉绿氢掺烧 每日产氢21.6万吨[11] - 铁岭25兆瓦离网项目全容量投产[11] 热能工程业务 **增长驱动与政策受益** - 受益于国家政策变化 通过灵活性改造及新增火电机组 为新能源提供调峰作用[3][15] - 2021年营业收入为7.8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不到10%[15] - 2022年提升至12亿元[15] - 2024年达18.2亿元[3][15] -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不断增加 预计热能工程业务未来仍会维持一定体量[3][15] 其他业务板块 **高端钢结构业务** - 历史营业收入稳定维持在20亿元左右 2022年达到30多亿 2024年接近30亿[16] - 毛利率较高 为12.86% 与公司整体毛利率匹配[16] - 为物料输送系统、热能工程及海洋工程提供空间结构体系 支持海上风电和光伏业务发展[16] **智慧港机与创新产品** - 积极拓展智慧港机业务 包括高端智能制造板块 如穿越式双小车岸桥[12] - 自主创新产品获得世界记录[12] - 在港口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及物料输送设备生产销售方面有显著进展[12] 行业与政策环境 **风电行业动态** - 2025年5月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出现显著提升 主要由于抢装效应[9] - 海上风电在2021年的新增装机容量最多 但之后几年有所下降 主要因为国家补贴退坡影响[9] - 国务院发布的2024至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和自然资源部的相关通知都强调合理有序开展海上风电 并推动深远海布局[9] - 十四五期间各沿海省份规划并网规模超过65GW 开工规模超过85GW[9] - 到2024年底中国新增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404万千瓦 总并网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9] - 目前全国核准待招标项目超过25GW[9] **氢能政策支持** - 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19年 此后多项政策支持氢能发展[11] - 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和零碳园区建设等[11] 商业模式与投资评级 **盈利模式** - 通过EPC业务以及直接投资来实现盈利[14] - 在EPC业务中不仅提供安装工程 还提供相应设备[14] - 在一些项目投资中生产绿氢 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14] - 热能工程和高端钢结构业务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也非常重要[14] **投资评级** - 基于公司当前业绩增长潜力、新兴业务拓展以及传统主业竞争优势 给予增持评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