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

搜索文档
海隆控股(1623.HK)更新报告:完成全部复牌指引 治理重塑完成 估值修复值得期待
格隆汇· 2025-07-09 18:06
机构:盈立证券 研究员:Chan Kwok Keung 事件回顾 海隆控股于2024 年4 月2 日起暂停买卖,原因是在2023 年审计过程中,前任核数师罗兵咸永道识别出与 俄罗斯附属公司相关的若干关键未决审计事项,主要涉及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12 月期间与MTC 公司 之间的交易结构。该交易包括大额采购与回购安排,反映出公司在内部控制、交易披露及管理层审批等 方面存在程序缺口。 为应对监管关注,公司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聘请安永开展法证调查,并同步完成内部控制审查、管理 层重整以及历史财务报表补发。截至2025 年7 月7 日,公司已达成港交所全部六项复牌条件,相关问题 被界定为程序性瑕疵而非系统性欺诈,且不影响已发布财务报表的整体可依赖性。公司股份已于7 月8 日上午恢复交易。 核心修复进展:治理结构重塑,监管合规出清 3) 我们认为,事件本质为海外子公司控制链条与资金操作流程的疏漏,虽引发监管高度关注,但不构 成系统性舞弊,相关风险已通过治理结构强化与流程透明化基本出清,整体影响可控。 1) 公司按港交所要求,完成所有六项复牌指引,包括独立调查、补发财报、内控审查、管理层调整、 改善合规架构 ...
政策加码深蓝经济,关注风电、油气装备与船舶行业成长新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4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向海图强”战略落地提速,深海装备建设节奏加快,政策顶层设计强化“向海发展”导向,为深海科技等相关产业带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跟踪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议题,强调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等 [3] 风电 - 2025年风电装机需求高景气,1 - 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9.96GW,交付起量;1 - 5月央国企287个项目定标,开标容量达53.4GW,其中陆上37.39GW,海上3.01GW;深远海风电建设推进,浙江深远海示范项目启动机组招标,为相关设备厂商带来新增量空间 [3] - 推荐标的为新强联,相关标的为通裕重工 [3] 油气设备 - 2024年中国海洋能源供给持续增长,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近八成,成为油气增储上产重要增长极;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超越,自主设计建造的“奋进号”超深水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实现深水装备零的突破 [3] - 推荐标的为杰瑞股份、纽威股份,相关标的为中集集团、中海油服、石化机械、海油工程 [3] 船舶行业 - 政策催化深海装备建设提速,深海多领域发展对深海装备形成系统性需求,我国在高端船型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海工装备新签订单、交付排产处于高位,产业链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掌握相关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3] - 相关标的为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振华重工 [3]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股票代码 | 公司名称 | 股价(元) | EPS(元)(2025E) | EPS(元)(2026E) | EPS(元)(2027E) | PE(2025E) | PE(2026E) | PE(2027E) | 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353.SZ | 杰瑞股份 | 34.25 | 2.89 | 3.43 | 3.98 | 11.9 | 10.0 | 8.6 | 增持 | | 603699.SH | 纽威股份 | 30.80 | 1.81 | 2.15 | 2.46 | 17.0 | 14.3 | 12.5 | 增持 | | 300850.SZ | 新强联 | 35.20 | 1.10 | 1.23 | - | 32.0 | 28.6 | - | 增持 | [4] 自有资金持仓 - 公司持有新强联已发行股份1%以上,2025年6月30日自有资金持仓量为19453497股,无锁定期 [5]
海洋经济,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第一财经· 2025-07-03 13:51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 [1] - 会议部署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优化沿海港口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上海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和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大省纷纷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或发布政策文件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5] - 经合组织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贡献将翻番至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约2.5% [3] 海洋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5] - 目前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占比近90%,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10% [5] - 上海规划到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三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9] - 需加强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发展海上风能、光伏、制氢等清洁能源,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创新 [6]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8] - 山东、浙江、广东三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47.5% [9] - 浙江2025年计划实现海洋经济领域投资2200亿元以上,海洋渔业一产产值突破1000亿元 [9] - 广东部署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 [10] - 山东推进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探索海洋牧场、碳汇等新业态管理服务模式 [11]
海洋经济获重磅政策利好,各地向海图强迎来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03 11:56
海洋经济政策与战略部署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1] - 会议部署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优化整合沿海港口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上海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和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近期密集发布海洋经济政策或立法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4] - OECD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贡献将翻番至3万亿美元,占比达2.5% [3] - 上海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全国10.8%,同比增长11.2% [6] - 山东、浙江、广东三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47.5% [7] 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 - 当前海洋经济中传统产业(渔业、旅游、运输)占比近90%,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不足10% [4]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30% [4] - 需通过产业深度转型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形成新质生产力 [4] - 上海计划2030年构建"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三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6] 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水制氢等清洁能源及综合性海洋资源开发模式 [5] - 加强海工装备国产化,发展特种船舶、工程装备等制造业 [5] - 聚焦海洋原创新药、高端生物制品开发及科学问题突破 [5] - 浙江计划2025-2027年实施海洋科创四大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崛起 [7] - 广东部署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 地方政策与投资动态 - 浙江2024年目标海洋经济领域投资超2200亿元,渔业一产产值破1000亿元 [7] - 山东推进自贸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探索蓝色债券、信贷等金融创新 [8] - 上海拟通过立法和基金支持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航运服务、海洋旅游等主导产业 [6]
山东印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大众日报· 2025-06-30 09:06
根据行动计划,我省将聚焦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先进伺服系统等关 键核心技术,加快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实施关键技术攻关 和企业技术问题解决"揭榜挂帅"升级版,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突破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对新升级的 国家级相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没有配套资金要求的,按规定给予每个平台1000万元经费支持。鼓 励在协作、巡检和水下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和研究验证,对主导制修订高水平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单位,分别每项给予最高4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补。 聚焦培育壮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终端产品,对人形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按规定分别给予一次性 最高800万元、300万元奖励。支持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按规定给予最高600万元奖补。 我省将推动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四大高地。其中,济南市重点发展重载工业机器 人、高温强冲击特种作业机器人、驱控一体化芯片与控制器,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推 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加快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青岛市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特种机器 人、新能源场景特种机器人、 ...
船舶行业头部企业齐聚南京为哪般?
南京日报· 2025-06-30 08:12
行业协同发展 - 钢铁与船舶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的关键力量 [1] - 两大行业积极加强沟通协调 成为产业链协同的范例 [4] - 中国造船用板在产量和质量上较好满足国内船企快速发展需求 船企创新带动钢材品种优化 [5] 南钢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覆盖所有船型 形成全系列多品种供货能力 包括船用结构钢 海洋工程钢 高热输入焊接钢等11大类 [3] - 率先开发E40-W600高热输入焊接船用钢 实现国内首船应用 研发窄公差控制技术稳定供货4mm-6mm薄板 [3] - 开发系列船用复合板产品通过多国船级社认证 国内率先应用于风电安装船 化学品船等项目 并牵头制定国家标准 [3] 重点项目与合作协议 - 为"蓝鲸1号""蓝鲸2号"可燃冰开采装备供货万余吨高强钢板 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提供最高等级DH36型钢 [1] - 独家供货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全部钢板和型钢 该邮轮全长323 6米 总面积3 46万平方米 [2] - 多家船企与钢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 包括中国船舶集团 中远海运重工 招商局工业等 [2] 市场表现与产能数据 - 2024年船舶与海工用钢销量181 21万吨 占钢材总销量近20% 较2023年提升2 39个百分点 [5] - 结合厚板坯连铸机投产 开发大厚度 大单重和超高强产品 满足船舶海工大型化需求 [5] 智能制造与定制能力 - "JIT+C2M"智能工厂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数字产线有2400多种成熟图纸 可即时调整参数 [6] - 智能工厂配备六轴机器人 桁架机器人等设备 实行"一单一策"专属生产方案 [6] - 持续提升定制配送能力 扩大产业链生态圈 为船舶与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6]
海洋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面朝大海的广东何以破浪前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5:36
海洋经济总量与结构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2.5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9.0% [3] -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7.8亿元,增速6.2%,占比最高 [6]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同比增长8.3%,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6% [13] 涉海市场主体与国际化 - 全省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不含深圳),2024年新认定257家 [6]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6] - 2024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进出口总值近四成 [9] - 全省港口与国际港口缔结友好港97对,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港口52对 [9]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带动 -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领域315个项目,攻克超280项关键技术 [11] - 专项带动配套研究投资17亿元,产业产值252亿元,就业12.7万人 [11] - 2024年海洋领域专利公开数17598项,同比增长9.0% [13]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等"国字号"平台加快建设 [16]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 [16] - 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超32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2300公顷 [16] - 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0.6%,连续5年保持90%左右 [18]
巨涛海洋石油服务(03303.HK)6月13日收盘上涨11.11%,成交1005.86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30
市场表现 - 6月13日港股收盘,巨涛海洋石油服务股价上涨11.11%至0.7港元/股,成交量1473.8万股,成交额1005.86万港元,振幅11.11%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7.35%,年初至今累计跌幅11.27%,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9.82%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0.79亿元,同比减少19.78% [1] - 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减少27.42% [1] - 毛利率27.28%,资产负债率30.43% [1] 行业估值 - 石油及天然气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3.47倍,行业中值4.1倍 [2] - 公司市盈率6.72倍,行业排名第9位,高于珠江钢管(0.83倍)、CGII HLDGS(4.1倍)、交运燃气(5.43倍)等同行 [2] 公司概况 - 1995年成立于深圳,2006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03303.HK),生产场地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员工3000余人 [3] - 主营业务涵盖海洋工程、模块建造、油气处理、新能源装备等,服务区域覆盖欧洲、北美、中东、澳洲 [3] - 合作伙伴包括ExxonMobil、Total、中海油等国际能源巨头 [3] 技术实力与认证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挪威船级社、欧盟钢结构、美国ASME压力容器等多项国际认证 [3] - 具备国家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3] 重大项目与荣誉 - 成功交付GCGV烯烃模块、巴西FPSO模块、欧洲海上风电导管架等国际项目 [4] - 获GCGV项目最佳建造场地奖、三菱重工杰出交付奖、雪佛龙安全质量奖等多项行业荣誉 [4]
中国对53个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影响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03
中非零关税政策实施效果 - 零关税政策自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3月期间,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2][4] - 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4] - 2024年中非农产品进出口首次突破700亿元,2025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同比增长56.8% [4] 零关税政策覆盖范围 - 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2] - 2023年12月25日起已对安哥拉等6个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 [2] - 关税配额产品包括小麦、玉米、稻谷等8类商品,仅将配额内关税税率降为零 [3] 农产品贸易增长 - 2024年前5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58.3亿元,咖啡、可可豆、冷冻草莓进口分别增长145.7%、88.6%、82% [4] - 这些农产品占同类商品进口比重分别为18.4%、65.4%、84.8% [4] - 卢旺达干辣椒进入中国市场后已成为该国重要出口产业,惠及上千名农民 [4] 对非出口与投资 - 2024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洲出口农药制剂增长12%,农业机械增长41% [4] - 同期中国对非洲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41.6%,工程机械增长58.5%,电动机及发电机增长51.1% [6] - 2023年北京峰会以来新增对非投资超133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总额超1500亿元人民币 [6] 基建合作进展 - 非洲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第一大市场,2024年前5个月相关出口达125.9亿元,同比增长46.5% [6] - 中国已同所有非洲建交国实现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 [6]
悦龙科技IPO:实控人合计控制超70%股份 六成员工专科以下学历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12 17:34
《笔尖网》 文/笔尖财经 在当今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一家名为悦龙科技的企业犹如一艘独特的帆船,在资本的海洋中破浪前 行。《笔尖网》关注到,5月26日,北交所受理了悦龙科技的IPO申请。 超六成员工为专科以下学历引关注 招股书显示,经过在行业中三十余年的沉淀,悦龙科技拥有丰富的柔性管道技术积累,截至2024年12月31 日,已经获得授权专利共计6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值得关注的是,员工学历结构情况显示,2024年悦龙科技员工为367人,其中,本科为42人,占比为 11.44%;专科为84人,占比为22.89%;高中及以下为241人,占比为65.67%,这意味着悦龙科技超六成员 工是专科以下学历。 报告期业绩增长 实控人早年曾担任村支书 相关资料显示,悦龙科技前身为莱州市橡胶厂,系1982年9月设立的集体企业,曾分别使用过平里店鞋 厂、掖县平里店橡胶厂、掖县橡胶厂等企业名称,2001年2月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09年3月,莱州市 橡胶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名称也变更为莱州市悦龙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悦龙科技主要从事流体输送柔性管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海洋工程柔性管道、陆地油 气柔性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