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伺服器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富联获利看俏 鸿海财报亮眼可期
经济日报· 2025-07-08 07:30
业绩预告 - 工业富联(FII)预估2025年上半年净利达人民币119.58亿元至121.58亿元(约新台币487.64亿元至495.80亿元),同比增长36.84%到39.12% [1] - 第2季净利预估人民币67.27亿元至69.27亿元(约新台币274.32亿元至282.48亿元),同比增长47.72%至52.11%,创同期新高 [1] - 鸿海集团持股FII超过八成,FII业绩大增预示鸿海财报表现亮眼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AI伺服器需求强劲带动业绩爆发,第2季云端计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 [2] - AI伺服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60%,云端服务供应商(CSP)伺服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5倍 [2] - 先进AI算力产品(如GPU模组及GPU算力板)出货量第2季显著增长 [2] 市场竞争与布局 - 公司在主要客户的核心产品份额保持领先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 - 全球多地完善产能布局及产业链优势支撑业务扩张 [2] - 通讯及移动网路设备业务聚焦智能制造与AI融合,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稳健增长 [2]
台积电公布,营收强劲
半导体芯闻· 2025-04-10 18:10
台积电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第1季营收新台币8,3925亿元(约2553亿美元),年增42%,符合市场预期[1] - 3月单月营收新台币2,85957亿元,超出彭博分析师预期的中值新台币8,330亿元[1] - 业绩主要受益于AI伺服器和智能手机需求转强[1] 市场关注焦点 - 投资人关注4月9日美国新关税对全球芯片需求的影响[1] - 重点关注公司4月17日法说会是否下修全年营收目标和资本支出计划[1] - 法人关注先进制程(N2、N3)需求动能、N7制程复苏进度、美国厂成本压力、与英特尔合作及先进封装产能紧张等问题[1] 台积电竞争优势 - 公司在2纳米、3纳米制程及先进封装技术具领先优势[2] - AI芯片需求强劲使公司营收相对不受美国进口关税冲击[2] - 彭博分析师认为公司展现极大韧性[2] 短期运营风险 - 快速扩建海外产能(特别是美国)带来营运成本上升[2] - 新制程初期投资负担加重[2] - 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2] 关税影响分析 - 多数芯片可能因终端需求被打压而间接受创[2] - 公司可善用美墨加协定(USMCA)关税豁免、在地化投资诱因及AI投资相关政策抵销措施[2] - 英伟达销往美国系统产品中40%-60%可能符合关税豁免[3] 供应链布局 - 英伟达GPU组装成AI伺服器机柜的OEM厂商在墨西哥和美国具备产能[3] - 约50%元件(交换器、网路设备和游戏用产品)仍在亚洲生产,主要集中在台湾[3]
半导体,逃过一劫?
半导体芯闻· 2025-04-07 19:07
关税政策对台湾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 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全球征收一致性10%关税,台湾被课征32%税率,半导体等关键产业暂时排除在外[1] - 半导体豁免可能仅是短期措施,川普表示将很快对芯片和药品课征关税[1] - 全球电子供应链复杂,芯片加工组装主要在中国大陆、越南、印度等亚洲地区,这些国家也是关税主要攻击对象,半导体行业无法完全置身事外[1] 台湾半导体厂商的应对策略 - 台湾厂商面临"Taiwan+1"要求,已从中国大陆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或东北亚的日本设厂[2] - 美国真正目的是促使台厂直接到当地投资,建立完整半导体供应链[2] - 台积电已宣布有意在美国投资千亿美金,但美国期望更多台湾半导体厂商赴美扩大生产[2] - 中小型厂商面临更大挑战,可能被要求降价共体时艰,成本难以转嫁[2] 关税豁免条款的解读 - 美国政府规定销往美国商品中"美国价值"占20%以上可免除关税[2] - 该条款被解读为iPhone、AI服务器等产品开设了特殊通道[2] - 关于豁免标准存在解释空间,部分观点认为达标后整批产品可免税[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关税战升级为国家间博弈,企业处于观望状态[3] - 财务健全、技术优势明显的公司将存活并壮大,呈现"大者恒大、强者愈强"格局[3] - 中小型公司需评估自身竞争力,与大客户紧密合作以降低风险[3]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进入新一波"汰弱留强"生存竞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