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T
icon
搜索文档
禾赛成为全球首个年产过百万的激光雷达企业,达全球车辆年产量数字1%
IPO早知道· 2025-10-03 10:12
里程碑事件与行业地位 - 禾赛科技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于9月底正式生产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 [2][3] - 该里程碑标志着公司阶段性实现了“2025年让全球1%的车辆具备三维感知能力”的创业愿景 [4]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在ADAS和机器人领域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37万台 [13] 生产制造与供应链能力 - 公司自建高自动化激光雷达生产线,核心工序自动化率达100%,每20秒可下线一台激光雷达 [8] - 通过自研的智慧云MES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全链路精准追溯和高质量实时管控,杜绝不良品流出 [10] - 2025年全年规划年产能超过200万台,预计年交付量在120万至150万台之间 [13] 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优势 - 公司自2017年起布局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研发,是业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所有七个关键部件的激光雷达企业 [10] - 通过自研芯片路径开发了AT、ET、FT、XT、OT和JT系列产品,第四代自研芯片整合了全部七个关键部件 [10] - JT系列激光雷达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突破10万台,创全球最快记录 [12] 市场表现与客户基础 - 公司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ADAS激光雷达和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是行业唯一连续四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12] - 已获得来自24家主机厂超过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计划于2025至2027年陆续交付,客户包括欧洲顶级主机厂、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及多家头部车企 [12] - 在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有九家选择禾赛作为主激光雷达供应商,覆盖了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 [12]
禾赛科技(02525):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正式生产下线
智通财经网· 2025-10-03 10:05
里程碑与产能 - 公司于2025年9月底实现第100万台激光雷达年度产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 [1] - 公司自建产线核心工序自动化率达100%,每20秒可下线一台激光雷达 [1] - 2025年全年规划年产能超过200万台,预计年交付量为120万至150万台 [2] 市场地位与业绩 - 公司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ADAS激光雷达及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是唯一连续四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2]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在ADAS和机器人领域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37万台 [2] 技术与生产优势 - 公司是业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所有七个关键部件的激光雷达企业,并首家实现发射和接收模块芯片化量产 [2] - 公司自研的智慧云MES中央控制系统具备全链路精准追溯、实时管控能力,从源头杜绝不良品流出 [1] - 公司凭借自研芯片路径开发了AT、ET、FT、XT、OT及JT等多个产品系列,并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2]
东安动力“转子发动机合作开发项目”启动 将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5:1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拥有自然吸气 增压直喷和新能源增程动力三大发动机产品平台以及手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和DHT三大变速器产品平台 包括M N D系列发动机和AT DHT变速器 致力于为高端乘用车 轻型和中型商用车 新能源汽车等提供发动机 变速器及动力总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 净利润372.90万元 同比实现扭亏 [1] - 新市场开发稳步推进 共获取26家企业的51项新市场《定点协议》 生命周期内总销量预计150万台 [1] 战略合作与项目 - 6月17日公司与AVL公司在哈尔滨举行转子发动机合作开发项目启动仪式 [1] - 公司与小鹏汇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联合攻关下一代航空混动系统技术 深度整合新能源动力系统 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 [2] - 公司将深度参与项目各阶段建设 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 致力于打造更高能效 更轻量化 更低成本的航空专用混动系统 [2]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转子发动机具有运转平稳 噪音小 高功重比等优势 符合航空器轻量化 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2] - 转子发动机可提升航空器的飞行性能与载荷能力 尤其适用对动力系统空间和重量限制较为严格的应用场景 [2] - 转子发动机能满足消防 应急物流等重载荷航空器领域的长航时需求 在低空飞行汽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2] 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新型低空专用转子发动机开发项目是公司进一步扩大低空经济领域市场的关键一步 更是公司第三次创业的重要一环 [3] - 项目符合国家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发展战略 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生产制造技术重大升级 [3] - 公司与AVL公司将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 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加快项目研发进度 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低空专用转子发动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