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me系统

搜索文档
曾经的“国产机皇”,被自己人撕开了最后的体面
凤凰网财经· 2025-09-04 12:15
核心观点 - 前Flyme负责人杨颜公开与魅族决裂 指责公司并试图破坏新机销售 反映内部管理混乱和人才流失问题 [1][9][12] - 魅族从市场领导者跌至边缘品牌 市场份额从鼎盛时期降至0.1% 经历多次战略失误和竞争压力 [4][14][20] - 公司被吉利收购后试图通过AI转型和低价策略翻身 但新机延期和品牌信任危机阻碍复苏 [13][21][23] 历史辉煌与衰落 - 2009年魅族M8作为国内首款智能手机上市 五个月销售额突破5亿元 两个月销量达10万台 [5] - 鼎盛时期全国员工超2000人 专卖店出现彻夜排队现象 被称为"国产苹果"和"安卓之光" [4][5][12] - 2015年亏损超10亿元 2018年销量仅948万台同比下滑46% 市场份额降至0.1% [17][18][20] 竞争与战略失误 - 与高通官司重创资金链 2013-2014年MX2等老机型积压数十万台 [15] - 小米以1999元价格和6080万台销量发起价格战 魅族被迫向阿里融资5.9亿美元应对 [15][16] - 2016年陷入"机海战术" 仓促迭代导致质量下滑 Flyme系统被称"BUGme" 售后口碑崩坏 [17][19] 吉利收购与现状 - 2022年吉利旗下星纪时代收购珠海魅族79.09%股权 黄章时代终结 [12][13] - 2024年宣布All in AI 但魅族22系列两度延期从7月推至9月 官方称因13项算法优化 [5][7][21] - 2024年Note16系列最低售价594元 但二季度前五大厂商出货量数据未见魅族 [23][24] 人才与管理问题 - 前员工指出管理层"几乎无人真正懂产品" 核心人才流失殆尽 [12] - 杨颜2011年加入 2018年辞去Flyme总裁 2020年任首席战略官 去年仍展示AI野心 [9] - 收购后人事频繁变动 黄章之弟黄质潘于今年7月回归担任CEO [12] 市场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6900万台同比降4% [24] - 华为以1250万台(18.1%)居首 vivo1190万台(17.3%) OPPO1070万台(15.5%) 小米1040万台(15.1%) 苹果960万台(13.9%) [24] - "其他"厂商合计1380万台(20%) 同比降4.9% 魅族未被单独列出 [24]
回归与升维:魅族的全生态野望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19:42
核心观点 - 魅族科技将在2025 ChinaJoy展示历代经典机型,从M8到魅族22系列,展现其技术演进历程 [1] - 公司以Flyme系统为技术底座,向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领域拓展,构建跨场景无缝体验 [2] - 老将回归和产品升维是公司近期发展关键词,魅族22系列手机回归小屏设计,Flyme Auto 2将强化AI底座 [3] - 公司微信公众号从"星纪魅族科技"更名回"魅族科技",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回归,彰显发展信心 [5] - 公司正从单一硬件销售转向软硬件结合、全生态覆盖的多元驱动模式 [36] 产品策略 智能手机 - 魅族22系列采用6.3英寸小屏设计(比前代6.55英寸缩小),宽度71mm,主打单手操控 [9] - 采用1.2mm全球最窄物理四等边设计,通过自研LIPO工艺实现 [11] - 影像系统重大升级,首次加入潜望长焦镜头,成立"影像专家团"解决短板 [14][15] - 魅族22将于8月发布并开启预约,后续将推出超薄22 Air大屏版本,魅族23已立项研发 [8][18] 智能汽车 - Flyme Auto已接入26款车型(包括吉利银河A7),6月合作车型总销量突破127万辆 [26] - Flyme Auto 2将于8月发布,强化AI底座,提升智驾体验和生态扩展 [30] - 系统支持多品牌手机接入,实现无界互联体验 [29] - 前管理层沈子瑜回归后将加大对Flyme Auto的资源倾斜 [31] 智能眼镜 - 魅族StarV Air2智能眼镜支持14国语言互译和AI导航功能 [31] - 推出全球首个AR眼镜线下支付功能,拓展生活场景应用 [32] - 产品技术成熟度和销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31] 技术布局 - Flyme系统从云服务同步发展到Flyme XR、Flyme Auto多场景融合 [2] - 提出"手机域"概念,实现手机和车机的无缝连接与生态共享 [25] - 通过Flyme系统实现手机、汽车、智能眼镜的无缝衔接 [32] - 构建以"无界交互"为核心的智能设备连接生态 [32] 市场趋势 - 小屏手机迎来复兴,超5成消费者关注小屏手机 [10] - 主流品牌纷纷推出小屏手机,市场竞争加剧 [11] - 智能座舱系统Flyme Auto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26][30] - AR智能眼镜是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的核心拼图 [31]
五年换四帅!黄章亲弟弟重掌魅族:能救「Others手机」和「难产汽车」吗?
新浪科技· 2025-07-31 10:11
最近,星纪魅族悄然换帅。黄质潘微博认证已经变更为星纪魅族集团CEO,此前他的身份为星纪魅族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手机事业部总裁。 上一任CEO苏静,自上任到卸任也仅一年有余。在2024年5月,星纪魅族官网管理团队显示,星纪魅族CEO一职由苏静担任,原CEO沈子瑜已不在星纪魅 族管理团队名单中,当时距离沈子瑜上任同样刚刚一年有余。如果从2021年黄章交棒亲弟弟黄质潘算起,五年来魅族已经更换了四任CEO。 others;对标华为鸿蒙智行的魅族无界智行,也未给吉利旗下汽车品牌带来太大的光环加持,如今魅族汽车也处于难产状态。 另外,《BUG》栏目从魅族前员工处获悉,此次人事调整之后,魅族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分公司被曝员工裁撤。截至发稿前魅族方面暂无回 应。 1.持续动荡:换帅、裁员 另外,还有一位深圳分公司的前员工也表示,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刚刚入职一个月被裁,"深圳也全撤",她说。 魅族又双叒叕换帅了。 近日,黄质潘微博认证变更为星纪魅族集团CEO,这也意味着原星纪魅族集团CEO苏静已经卸任,距离她上任刚刚一年有余。 《BUG》栏目盘点发现:2021年,黄章将魅族CEO交棒给亲弟弟黄质潘;2023年,吉利将星纪时代与魅族 ...
五年换四帅! 黄章亲弟弟重掌魅族:能救"Others手机”和“难产汽车"吗? | BUG
新浪科技· 2025-07-31 08:36
核心观点 - 星纪魅族五年内更换四任CEO,管理层持续动荡 [2][3] - 公司手机业务市场份额长期低于1%,被归类为others [10] - 汽车业务进展不顺,魅族汽车难产且与极星合作终止 [13][17] - 近期多地分公司裁员,北京、上海、深圳团队大幅缩减 [7] 管理层变动 - 2021年黄章交棒弟弟黄质潘,2023年沈子瑜接任,2024年苏静上任仅一年即卸任,现由黄质潘重新接任CEO [2][3] - 五年四任CEO更替显示公司战略持续性不足 [2][3] - 苏静任职期间主导多轮融资但未能实现IPO目标 [6] 手机业务表现 - 2023Q3中国市场排名第12位,销量20.5万台,份额0.4% [10] - 沈子瑜任期提出"三年内回到市场前五"目标但未实现 [8] - 产品策略摇摆:从高端定位转向性价比路线(魅族Lucky 08售价1599元起)[11] - 近期宣布All in AI引发退出手机市场猜测 [9] 汽车业务进展 - 推出无界智行平台但主要服务吉利系品牌(领克、极星等)[13] - 极星汽车终止与星纪魅族在华合资业务 [13] - 魅族汽车MEIZU DreamCar MX计划搁置,与吉利战略调整有关 [13][17] 组织调整 - 2023年终止芯片业务,2024年初开始多轮裁员 [5] - 近期北京、上海、深圳分公司大规模裁撤,部分团队全员离职 [7] - 赔偿方案采用2N标准(试用期N=0.5)[7] 产品动态 - 新任CEO黄质潘预热魅族22,主打1.2mm世界最窄边框 [11] - Flyme系统竞争力下降,影像能力和折叠屏赛道落后 [12] - 汽车业务模仿华为鸿蒙智行和小米模式但成效不彰 [13][14]
星际魅族科技又现高层变化,黄质潘任CEO 魅族22已到最后打磨阶段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30
公司高层变动 - 黄质潘职位从星纪魅族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手机事业部总裁变更为星纪魅族集团CEO [1] - 此前星纪魅族集团CEO为苏静 目前苏静已离职 [1][3] - 黄质潘为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弟弟 2021年1月接替黄章担任魅族CEO [3] - 公司回应称高层变动是为了更加聚焦魅族和Flyme品牌 聚焦产品 [5] 魅族22系列产品进展 - 魅族22系列已进入最后打磨阶段 预计将在盛夏(网传7月份)发布 [1][5][9] - 魅族22系列至少包含标准版和Pro版 主打"AI时代小屏旗舰" [9] - 魅族22机身宽度仅71mm 可能是安卓阵营最窄小屏旗舰 [9] - 魅族22将配备潜望长焦镜头 是魅族首款配备该镜头的手机 [9] - 公司称将"不计成本投入影像" 组建"影像专家团" 全面扭转影像口碑 [9] - 魅族22将挑战"行业最好握的小屏旗舰"和"媲美Ultra级特色影像系统" [10] 品牌战略调整 - 星纪魅族科技官博名称改回"魅族科技" 引发业内关注 [6] - 公司回应称更名是为了传播端更聚焦魅族和Flyme品牌 提高效率 [6] - 公司战略调整为以产品为核心 结合吉利人车家生态打造更好产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