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C产品
搜索文档
华海诚科
2025-11-01 20:4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封装材料,特别是环氧塑封料[2][4]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公司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并配套募集资金注册的批复,标的公司为恒所华为电子有限公司[2]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及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多[5] 财务表现与运营亮点 * 公司营业收入99%以上来自环氧塑封料相关收入[4] * 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为大量的股权激励费用、重组期间的中介机构费用以及新增设备折旧费用,若剔除这些费用,利润增长与营收增长相匹配[5] * 2025年1-9月份,公司(华海诚科)与恒所华为的销售额均高于2024年同期,华海诚科的增幅略高于恒所华为[17] * 产品价格基本维持稳定,未有太大变化[17]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比例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提升[2] 产品结构与技术进展 * 产品分为基础类封装材料、高性能封装材料和先进封装材料[27][43] * 华海诚科产品结构:传统封装形式(如TO)约占收入一半,高性能封装(如SO系列)约占一半[27] * 恒所华为产品结构:传统基础封装约占25%,高性能类产品约占60%-70%,先进封装占比约4%-5%[27] * 先进封装材料验证进度:在K分(QFN)上已有批量出货,每月达吨级;BGA、扇出型(FOWLP)/板级(DLP)仍在工艺验证或等待可靠性结果[7] * GMC(颗粒状环氧塑封料)已解决专用设备问题,可稳定连续生产;LMC(液态环氧塑封料)研发难度大,仍在研发中[50][64] * 高密度集成电路和系统级模块封装用环氧塑封料募投项目延期,主要原因是为满足芯片级性能及金属含量极限控制要求,在设备调研、前道预处理、后道粉碎及减少金属杂质工艺上进行了反复论证和验证,预计今年年底基本能够完成[12][67] 市场与客户分析 * 国内环氧塑封料市场规模约60多亿元人民币,产品结构呈橄榄型,高性能类占比最高,基础类因单价低占比次之,先进封装类占比最低[43] * 在高性能产品领域,外资厂商仍占据70%-80%份额,华海诚科与恒所华为合并后约占十几份额[46] * 终端应用领域占比(华海诚科):光伏类产品约占20%-25%,车规级产品约占5%,其余大量无法明确拆分的归为消费电子类[33][34][36] * 终端应用领域占比(恒所华为):车规级产品占比接近1/4,工控类有一定出货[34] * 需求与增长:汽车电子和工控类(如IPM模组)需求有增长,恒所华为的海外客户订单明显多于2024年,整体需求增长约10%[23][24][25] * 公司产品在长鑫存储的DDR5产品上已完成工艺验证,满足要求,但需转产至国内生产;HBM相关产品,颗粒状GMC有产品,液态LMC在研发中,尚未有具体订单或验证消息[14][57][58][59][60][65] 收购整合与战略规划 * 收购恒所华为的战略意义:加速国际化布局、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补强产品短板、整合供应链优化成本、优化产线布局、整合研发资源[71] * 合并后,从产能、销量、销售收入、研发能力和公司实力看,在国内处于第一地位;根据Prismark 2024年报告,销量全球排名第二,销售收入排名第三或第四[9] * 恒所华为旗下有一家韩国独资公司,2024年有约5000万人民币的主营业务收入[9] * 收购完成后,原有恒所华为的国际客户对管理团队信任度较高,许多之前丢失的订单正逐渐恢复[9][10]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巩固现有优势,以客户定制需求和先进封装技术趋势为导向,加快对外资厂商产品的替代,特别是在高性能和先进封装材料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69][7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股东华为旗下的勃投资(哈勃投资)在减持公司股份前未与公司管理层过多沟通,其总投资金额不足5%,减持无需公告,双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仍在继续[19] * 公司对于收入增速预测相对保守,但未来存在达到20%-30%年增长的可能性[61][62][63] * 恒所华为的前两大客户之一安氏(Anshi)受闻泰事件影响,预计11月份东莞工厂销量会略有下降,但东南亚业务目前未受影响[52][53] * 公司澄清市场传闻:产品通过长鑫存储HBM认证并锁定3.2亿元订单的消息不属实;GMC产品通过客户验证进入SK海力士HBM供应链及8层HBM材料处于技术开发阶段的消息,部分源于恒所华为韩国子公司(HEM)在破产前曾是SK海力士供应商的历史情况,但目前相关业务已中断[65][66]
飞凯材料(300398):25H1净利大增 各业务稳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9 08:46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3.8% 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上升80% 扣非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上升40% [1] - Q2单季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9% 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61% 中期每股派息0.04元 [1] - 出售大瑞科技100%股权实现5568万元投资收益 助力业绩改善 [2] 业务板块分析 - 屏幕显示材料营收7.06亿元同比增长4.6% 毛利率回落1.4个百分点至38.3% [2] - 半导体材料营收3.31亿元同比增长1.1% 毛利率提升1.27个百分点至37.94% 湿电子化学品营收增长约30% [2] - 紫外固化材料营收3.07亿元同比增长6.7% 毛利率下滑1.38个百分点至36.71% 光纤涂覆材料营收增长约20% [2] 战略布局 - 半导体材料向先进封装领域切换 开发GMC与LMC高性能产品 [3] - 屏幕显示材料受益OLED市场上升及国产化率提升 [3] - 光纤材料领域领先 空芯光纤等新型需求带来发展机遇 [3] 业绩展望 - 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74/3.94/4.37亿元 较前值上调20%/9%/5% [4] - 对应EPS为0.66/0.70/0.77元 给予25年37倍PE估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