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s

搜索文档
AI巨头重兵布局,深度解析AI智能体:为什么说它才是AI的终极形态?
36氪· 2025-08-22 07:24
今天看到这么一个观点,说很少有新兴技术能够比代理人工智能 (Agentic AI)为组织提供更多机会来加速生产力和转变业务运营,其前景 甚至超过了其表亲生成人工智能 (GenAI)。 另外还看到华泰证券的一个报告,称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这里所说的代理人工智能,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智能体的概念。最近我也参加过多场活动,也上手实测了不少主打智能体的AI产品, 很明显感觉到智能体概念的持续升温。 清晰的感知到,这或许就是自从ChatGPT问世后,躁动了许久的AI领域,一路进化的最新态势。今天就试图带大家去探寻一下,这幅更 宏大的全球智能体发展图景。 一:从"博学大脑"到"全能打工人":智能体究竟是什么? 要理解智能体(Agent)为何被寄予厚望,我们首先要弄清它与我们熟悉的生成式AI(GenAI)的根本区别。 它被委托一个目标,然后可以自主地进行理解、规划、调用工具,并与环境交互以达成这个目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之前实测的一句话生成一部三五分钟,甚至10分钟的超清视频大片。剧本、分镜、配乐、画面生成……这些需 要耗费人类团队数周的工作,智能体一次性就能完成 。 业内专家提出了一个 ...
李彦宏说的「MCP」,还有人不知道吗?
36氪· 2025-04-28 17:44
核心观点 -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作为AI领域的统一协议,正在推动AI应用生态的标准化和开放化,有望引发2025年AI应用大爆发 [5][9][10] - MCP通过定义大模型与外部工具交互的标准接口,显著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开发者无需再为不同工具编写适配代码 [12][14][20] - 全球科技巨头(OpenAI、谷歌、Meta、阿里、腾讯等)已全面接入MCP协议,推动形成统一生态,全球MCP服务器数量超4000个且快速增长 [8][20][25] - MCP的开放性与抽象性使其成为行业共识,对比OpenAI封闭的GPTs商店策略,MCP更符合开发者需求和技术演进方向 [29][30] MCP协议定义与价值 - MCP全称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的开放标准,相当于大模型的"万能插座",统一数据源与工具的交互语言 [12][13] - 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服务方(如高德地图、微信读书)维护MCP服务器,开发者可直接调用,代码复用率提升80%以上 [7][14][20] - 典型应用场景:AI旅游助手开发中,MCP使地图查询、攻略检索等功能调用效率提升3倍,Token消耗减少50% [16][19][20] 行业生态发展现状 - 2025年2月起,Cursor、VSCode等主流开发工具支持MCP协议,3月OpenAI/谷歌相继接入,标志大模型厂商战略转向开放生态 [24][25][26] - 国内阿里云魔搭社区等平台已整合MCP服务,百度李彦宏将当前MCP开发类比"2010年移动APP开发"的黄金期 [5][18] - 现存问题:部分MCP服务器功能不完善(如某度地图仅20个工具)、文档缺失,非官方服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存疑 [21][22] 技术对比与竞争格局 - 相比OpenAI的Function Calling,MCP将工具调用封装为"乐高积木"式模块,开发效率提升60%且兼容任意AI模型 [17][29] - OpenAI封闭式GPTs商店策略失败:商店中70%应用为低质套壳,商业化受阻;MCP开放路线重新赢得开发者 [28][30] - Anthropic通过MCP实现生态逆袭,OpenAI/谷歌等被迫跟进,行业进入"开放协议主导"的新阶段 [27][30] 市场影响与未来预期 - MCP协议推动AI应用从"散点创新"转向规模化爆发,2025年有望出现首个用户破亿的AI超级应用 [8][10] - 协议标准化使AI应用开发周期缩短40%,初创公司Manus等先行者已验证商业可行性 [6][18][20] - 长期博弈点:大厂核心数据开放程度将决定MCP生态上限,目前工具调用深度仍受厂商限制 [21][22]
李彦宏说的「MCP」,还有人不知道吗?
36氪· 2025-04-28 09:26
MCP协议概述 - MCP全称为"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一种允许大模型标准化调用外部工具的开放协议 [6] - 该协议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首次推出,2025年2月开始全球范围快速普及 [6][12] - 类比为给大模型安装"万能插座",统一不同工具间的交互标准 [6] 行业应用现状 - 高德地图、微信读书等应用已推出官方MCP服务器供开发者调用 [2] - OpenAI、谷歌、Meta及国内BAT等科技巨头均宣布支持MCP协议 [2] - 全球已有超过4000个MCP服务器上线,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12] 技术价值 - 解决大模型与外部工具交互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升代码复用性 [11] - 开发者无需维护工具性能,只需专注应用开发,工作量减少50%以上 [12][13] - 支持云端/本地多种部署形式,不限制底层模型类型 [19] 生态发展 - Cursor、VSCode等主流开发工具2025年2月起支持MCP协议 [16] - OpenAI于2025年3月27日宣布支持,成为生态转折点 [16] - 对比封闭的GPTs商店,MCP开放特性更受开发者青睐 [18][19] 现存挑战 - 部分MCP服务器工具不足20个,存在功能不完善问题 [15] - 非官方维护的服务器存在安全性和稳定性风险 [12][15] - 大厂商可能保留核心数据接口,未完全开放能力 [15] 行业影响 - 被类比为AI领域的"秦始皇统一标准",可能引发2025年AI应用爆发 [4][5] - 促使大模型厂商从封闭生态转向开放合作战略 [17][21] - 开发门槛降低使AI应用创新从"星星点点"转向规模化发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