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zebo

搜索文档
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驱动的机器人具身智能综述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15 21:49
具身智能技术综述 - 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关注智能体在物理世界中的感知、推理与行动能力[3] - 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是两大关键技术:前者提供高保真虚拟训练环境,后者实现内部环境预测与策略规划[3][5] - 论文整合25张图、6张表格、超400篇文献,系统梳理技术协同路径[3] 技术框架与能力分级 - 提出五级机器人能力标准(IR-L0至IR-L4):从基础执行到完全自主决策[8][15] - 物理模拟器核心指标包括物理引擎精度(ODE/DART/MuJoCo等)、渲染能力(OpenGL/Vulkan)及传感器支持[13][18][19] - 世界模型架构涵盖预测网络、生成式模型及多任务复合模型,应用于自动驾驶与关节机器人[14] 主流技术平台对比 - 物理仿真平台横评:MuJoCo在刚体动力学领先,Isaac系列支持GPU加速物理(PhysX/FleX),CoppeliaSim兼容多引擎[18] - 渲染能力差异显著:Isaac Sim/Isaac Lab采用Omniverse RTX实现光线追踪,Webots/Gazebo依赖基础OpenGL[19] - 自动驾驶领域世界模型密集涌现,如GAIA-1、DriveDreamer等基于扩散模型与Transformer架构[20] 应用场景与突破方向 - 运动控制技术从模型预测控制(MPC)演进至深度强化学习端到端策略[15] - 操作控制结合VLM/LLM实现视觉-语言-动作一体化,双臂协作精度提升[15] - 交互能力突破包括社会嵌入认知与物理安全机制[15]
南大等8家单位,38页、400+参考文献,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驱动的机器人具身智能综述
机器之心· 2025-07-15 13:37
具身智能技术综述 - 具身智能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关注智能体在物理世界中感知、推理并行动的能力,被视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路径[1][5] - 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技术方向:物理模拟器提供安全高效的虚拟训练环境,世界模型则赋予智能体内部预测与规划能力[1][5] - 该领域研究由多所顶尖高校与机构(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联合推进,论文整合25张图表、6张表格及超400篇参考文献[1][4] 核心技术框架 - **物理模拟器**:主流平台包括Webots、Gazebo、MuJoCo、Isaac系列,差异体现在物理引擎精度(ODE/DART/PhysX)、渲染质量(OpenGL/Vulkan/RTX)及对柔性体/流体等特殊场景的支持[12][18][19] - **世界模型**:架构涵盖预测网络、生成式模型和多任务复合模型,应用于自动驾驶轨迹预测、关节机器人仿真-现实闭环校准等场景[13][20] - 技术协同效应:物理模拟器提供外部训练环境,世界模型构建内部认知框架,二者结合推动从虚拟训练到真实部署的跨越[5][9] 机器人能力分级体系 - 提出IR-L0至IR-L4五级标准:从基础执行(L0)到完全自主(L4),涵盖环境感知、多模态交互、目标生成与伦理决策等维度[10][15] - 关键技术里程碑包括:L2级实现多模态感知与避障,L3级突破动态场景人机协作,L4级需具备自我目标生成与长期学习能力[15] 行业应用进展 - **运动控制**:深度强化学习推动腿式机器人从模型预测控制(MPC)向端到端策略演进,双足行走与摔倒恢复技术显著提升[16] - **操作交互**:视觉-语言-动作一体化模型(VLM/LLM驱动)实现单臂抓取到全身协同控制,认知协作与社会嵌入成为研究热点[16] - **自动驾驶**:世界模型在nuScenes、Waymo等数据集上实现轨迹预测、BEV语义建模等突破,扩散模型与Transformer架构主导前沿研究[20] 开源生态 - 论文团队维护持续更新的文献与开源项目仓库(GitHub),涵盖物理模拟器配置、世界模型实现及跨平台部署方案[4][5]
西部证券:运动控制为制约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关键环节 建议关注固高科技(301510.SZ)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4:47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 - 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实现动态步态、精细操作和环境适应的核心技术,涉及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开发套件的综合应用 [1] - 运动控制包括对机器人关节的精确控制以及整体运动轨迹的规划,为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发展奠定基础 [2] - 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数据驱动控制方法相辅相成,混合控制方式通过数学模型提供基础框架,数据驱动方法增强适应性和鲁棒性 [3]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度仿人外形、强大感知能力及智能决策能力,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服务零售、危险救援、家庭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 [1] - 随着资本和人才涌入、机器人控制及AI技术迭代,产业快速发展,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挑战 [1] 运动控制相关受益环节及标的 - 运控系统:固高科技(301510 SZ)、雷赛智能(002979 SZ) [1] - 软件及仿真工具:NVIDIA Isaac Sim、PyBullet、Gazebo [1] - 动作捕捉设备:Xsens、Vicon、凌云光(688400 SH)、诺亦腾 [1] 头部企业运控能力与产业链分工 - 特斯拉Optimus、宇树G1、波士顿动力Atlas等产品因硬件方案差异擅长不同领域,但均展现优秀运控能力 [4] - 运动控制软件算法通常由主机厂自研,硬件本体(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开发可能自研或采购第三方供应商 [4] - 机器人训练相关硬件(动捕设备、遥操设备、仿真工具)多由第三方供应商或开源平台提供 [4]
四足机器人应用篇之仿真物理引擎
四足机器人研习社· 2024-04-22 12:05
仿真物理引擎简介 - 物理引擎是仿真软件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仿真精度,没有物理引擎的仿真软件仅能作为三维显示工具[4] - 物理引擎可分为两类:以游戏为中心的实时近似引擎(计算资源少)和用于科学仿真的高精度引擎(如ADAMS、ANSYS)[4] - 在非纯数值仿真中,物理引擎负责解算机器人状态更新、碰撞检测/处理、模型实时渲染等任务[4] - 物理模拟流程包括积分、碰撞检测(粗/精)、约束处理、运动计算等步骤,例如球体自由落体的完整模拟过程[5] 物理引擎中的常见对象 物理世界 - "世界(World)"是物理规则的载体,管理场景中的物体,可定义重力、边界等属性,支持多世界分组以优化性能[8][10] - 多世界可模拟不同环境(地表/水下/太空),分组功能可隔离不必要碰撞检测的对象(如赛车游戏中的观众群组)[8] 物体和关节 - 物体分为刚体、软体、液体、布料、粒子等类型,关节(铰链/弹簧/骨骼/固定)用于约束物体间运动关系[11] - 物体属性分为几何属性(形状,用于碰撞检测)和物理属性(质量/速度/力,用于运动计算),复杂物体可通过简单形状组合构建[12] 运行机制 - 物理引擎采用基于时间的主循环,典型执行速率为60次/秒,需配合连续碰撞检测(CCD)保证大时间步长下的真实性[13][14][15] 主流物理引擎与仿真软件 引擎特性 - **ODE**:开源刚体动力学库,支持高级关节类型和集成碰撞检测,广泛应用于游戏和仿真工具[17] - **Bullet**:跨平台引擎,支持GPU加速(通过OpenGL/DirectCompute),整合至Maya/Blender等3D工具[19] - **Newton Dynamics**:确定性求解器兼顾稳定性与速度,适用于实时物理模拟,跨平台支持包括移动设备[20] - **VORTEX**:工程级动力学仿真软件,支持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和高效碰撞检测,集成OSG视景引擎[22] 仿真软件对比 | 软件 | 物理引擎 | 应用场景 | |---------|------------------------|-----------------------------------| | Gazebo | ODE/Bullet/Simbody/DART | ROS生态首选,建筑建模能力强但学习曲线陡峭[25] | | Webots | 改进版ODE | 界面友好、传感器丰富,适合移动机器人仿真[25][27] | | V-REP | ODE/Bullet/Vortex/Newton| 机械臂抓取仿真优势明显,与Webots界面相似[25] | 细分领域推荐 - 移动机器人:Webots流体环境支持佳(通过Fluid节点)[27] - 机械臂:Gazebo(高精度)、Webots/V-REP(简易抓取)、Simscape Multibody/Adams(厂商设计)[27] - 机器学习整合:PyBullet(开源)、MuJoCo(商用)[27] - 自动驾驶:Gazebo/Webots/CARLA[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