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emini Ultra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xAI豪掷120亿扩张算力,Grok能否逆袭AI江湖?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07
近日,据国际媒体报道,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新创企业xAI正携手一家未透露名称的金融机构,筹谋 一笔高达12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以推进其业务扩张蓝图。这笔庞大的资金将被主要用于批量购置英伟 达最新系列的AI芯片,并依托这些芯片建设一座专门服务于其AI聊天机器人Grok的大型数据中心。 余下的资金则将倾注于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构建,该中心将集成数千块英伟达GPU,打造一个专为Grok 优化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值得注意的是,xAI计划采用创新的"租赁模式"来支持自身的算力需求,这一 策略旨在减轻初期投资压力,并通过规模化运营在长期内降低成本。 xAI由马斯克于2023年创立,其核心产品Grok自面世以来,便凭借"实时接入X平台数据"和独特的"叛逆 式对话风格"吸引眼球。然而,在技术实力与性能表现上,Grok仍落后于OpenAI的GPT-4o和谷歌的 Gemini Ultra。 此次融资被视为马斯克对Grok未来发展的全力押注。观察家指出,xAI的这一举措预示着全球AI领域的 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革新升级到了资本与算力的激烈比拼。今年,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已在 AI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超过500亿美元,初创企业要在 ...
xAI拟筹120亿美元扩张AI算力:马斯克再押注Grok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1:14
作为马斯克于2023年创立的AI公司,xAI的核心产品Grok自推出以来便以"实时接入X平台(原推特)数 据"和"叛逆式对话风格"为卖点。然而,其训练规模与性能仍落后于OpenAI的GPT-4o和谷歌的Gemini Ultra。 此次融资被视为马斯克对Grok的"终极押注"。外媒认为,xAI的举动标志着全球AI竞争已从技术迭代转 向资本与算力的"军备竞赛"。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今年已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超500亿美 元,而初创公司若想参与竞争,必须依赖巨额融资或巨头背书。 据知情人士透露,xAI的长期目标不仅是训练更强大的聊天机器人,而是构建一个通用人工智能 (AGI)平台,整合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航天导航等场景。(青山) 知情人士透露,xAI的融资计划已进入后期谈判阶段,预计最快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筹集的120亿美 元中,超80%将直接用于采购英伟达H200或下一代Blackwell架构的AI芯片,以满足Grok模型训练对算 力的指数级需求。 剩余资金将用于建设一座超大型数据中心,该设施将整合数千块英伟达GPU,形成专为Grok优化的算 力集群。与传统数据中心不同,xAI计划采用"租赁模式"向自身 ...
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和商业化
36氪· 2025-06-09 17:11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 我国自2014年起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 - 2018-2025年间中央层面18次重要会议提及人工智能发展,包括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点涉及"人工智能+"行动、创新生态构建和基础设施布局 [2] - 2024年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河南、福建等10个省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人工智能专题学习会,形成全国性研发应用热潮 [1] 技术发展历程 - Google主导了两次AI浪潮:2016年AlphaGo(DeepMind开发)和2022年ChatGPT(基于Google的Transformer架构) [3] - 我国对应涌现两批代表性企业:"AI四小龙"(旷视/依图/商汤/云从)和"大模型六小虎"(智谱/MiniMax/百川等),截至2025年505个生成式AI通过网信备案 [3] - DeepSeek等模型性能已逼近全球最高水平,标志我国大模型进入"数量500+、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 [3] 行业投入现状 - 大模型遵循"尺度定律",计算量/数据量/参数呈指数增长:谷歌Gemini Ultra训练成本1.91亿美元,Grok 3消耗20万块GPU [5] - 2024年训练成本年均增长2.4倍,预计2027年单模型成本超10亿美元 [5] - 头部企业加速投资:星际之门/英伟达计划4年各投5000亿美元,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 2025年合计投入600-1000亿美元 [6] 商业化进展 - 全球AI应用商业化程度较低:仅22个ARR超1亿美元,2个超10亿美元(非凡产研2025.4数据) [7] - OpenAI累计收入55亿美元(主要来自订阅和API),累计融资579亿美元,预计2029年收入1250亿美元方能盈利 [7] - Anthropic 2024年亏损56亿美元,预计2027年盈亏平衡 [9] 中国AI出海 - 国内商业化压力大:仅20家AI企业ARR达1000万美元,但出海成效显著 [10] - 典型出海企业包括:昆仑万维(海外收入占比91%)、万兴科技(90.5%)、睿琪软件(95%) [11] - MiniMax旗下Talkie/海螺AI等产品受海外欢迎,2024年海外收入或超7000万美元 [10][11] - 自动驾驶企业同步出海:萝卜快跑已落地迪拜/阿布扎比 [10]
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和商业化
腾讯研究院· 2025-06-09 15:49
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 - 我国自2014年起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 - 2023-2025年中央密集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政治局会议4次提及"人工智能+"行动、安全监管及创新生态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6年强调技术研发 [3] - 地方政府加速跟进,河南、福建等10余省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集中组织人工智能专题学习 [2] Google开启的两次AI浪潮 - 2016年AlphaGo(Google DeepMind开发)和2022年ChatGPT(基于Google Transformer架构)标志两次技术突破,推动全球AI产业迭代 [4] - 我国对应涌现"AI四小龙"(旷视、依图、商汤、云从)和"大模型六小虎"(智谱、MiniMax等),截至2025年505个生成式AI通过网信备案 [4] - DeepSeek等模型性能逼近全球顶尖水平,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4] 大模型投入与盈利现状 - 大模型遵循"尺度定律",性能随规模指数增长:谷歌Gemini Ultra训练成本1.91亿美元,Grok 3消耗20万块GPU [6][7] - 行业加速投资:星际之门/英伟达计划4年各投5000亿美元,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 2025年合计投入3150-3400亿美元 [7][8] - 盈利拐点未至:全球仅22个AI应用ARR超1亿美元,OpenAI累计收入55亿美元仅为融资额(579亿美元)的9.5%,预计2029年收入达1250亿美元方能盈利 [8][9][10] AI出海商业化突破 - 我国AI企业海外收入显著:昆仑万维(91%)、万兴科技(90.5%)、睿琪软件(95%)主要收入来自欧美/东南亚市场 [12][14] - MiniMax旗下Talkie、作业帮Question AI等产品受海外用户青睐,MiniMax 2024年海外收入或超7000万美元 [12][14] - 自动驾驶企业同步出海:萝卜快跑已落地迪拜/阿布扎比,形成"国内国际双线并行"的独特路径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