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
搜索文档
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引争议 马斯克与咨询公司展开“骂战”
搜狐财经· 2025-11-02 19:14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本周围绕马斯克有两大热点议题,首先是他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下 周特斯拉就将举行股东投票,就这份罕见的高薪报酬进行表决。不过,近期有多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股 东投票建议的咨询公司,例如Glass Lewis和ISS都公开反对了这份巨额薪酬方案,由此也引发了马斯克 和他们之间的"骂战"。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埃隆·马斯克:我觉得很不舒服。我在这辛辛苦苦打造"机器人军团",结果却可能因 为ISS咨询公司和Glass Lewis咨询公司,那些愚蠢至极的建议被赶出公司,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懂。 其次引发争议的是,本周马斯克发布了自己的百科网站,取名为Grokipedia,和维基百科由真人编辑不 同,这个网站由马斯克旗下的AI聊天机器人Grok创建。马斯克发帖称,创办Grokipedia的目的是追求真 理和真相。不过有网友发现Grokipedia也有明显的立场偏好,例如在介绍马斯克时,措辞明显偏向赞 扬。 编辑:令文芳 ...
马斯克最新预测:5年后传统手机和APP将消失
第一财经· 2025-11-02 15:19
11月2日,在一期播客节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预测了一个激进的未来:未来5-6年, 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人类所消费的大多数内容都将由AI生成。 马斯克认为,"未来不会有操作系统,不会有APP,你的手机只是显示像素和发出声音,它预测你最想 看到和听到什么,然后实时生成,我们会尽可能地将AI集成到这个设备中。" "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了,我们所谓的手机,实际上是一个用于AI推理的边缘节点,配备一些无 线电模块进行连接。"马斯克抛出观点认为,本质上服务器端的AI会与用户设备(以前被称为手机)上 的AI进行通信,并生成用户想要的任何实时视频。 谈及AI取代人类职业,马斯克给出一个倒计时时间线,一些如邮件处理、电话客服的桌面工作正在快 速消失,而编程、内容创作这类工作大概会在1-2年内被大规模替代,驾驶、物流这类工作则会在自动 驾驶成熟后快速转变。 他预测AI将在2026年超越单个人类智商,2030年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这场变革并非科幻,而是马斯 克旗下Neuralink、xAI等项目全力推进的"文明重塑计划"。 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的数周内完成并展示可运行的飞行汽车原型。马斯克 ...
马斯克最新预测:5年后传统手机和APP将消失
第一财经· 2025-11-02 15:01
2025.11. 02 本文字数:102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晓洁 "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了,我们所谓的手机,实际上是一个用于AI推理的边缘节点,配备一些 无线电模块进行连接。"马斯克抛出观点认为,本质上服务器端的AI会与用户设备(以前被称为手 机)上的AI进行通信,并生成用户想要的任何实时视频。 谈及AI取代人类职业,马斯克给出一个倒计时时间线,一些如邮件处理、电话客服的桌面工作正在快 速消失,而编程、内容创作这类工作大概会在1-2年内被大规模替代,驾驶、物流这类工作则会在自 动驾驶成熟后快速转变。 AI仍然是数字的,移动原子比移动比特困难得多,因此物理劳动如焊接、管道、电工、烹饪会存在更 久,但最终也会被机器人替代。 在3小时的播客里,马斯克还谈及Grok追求真相,面对AI生成内容的指数级进化,AI安全如何保护人 类文明等。 马斯克认为,Grok是平等看待所有人类生命的AI,团队花费巨大努力对抗网络上的偏见信息,经过 大量努力才让AI"说实话",不会被"政治正确"扭曲事实判断。 他预测AI将在2026年超越单个人类智商,2030年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这场变革并非科幻,而是马 斯 ...
马斯克最新预言: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14:57
未来设备形态与交互方式 - 未来5至6年内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人类消费的大多数内容将由AI生成 [1] - 未来设备将无操作系统和App 仅作为显示像素和发声的终端 由AI实时生成用户最想看和听的内容 [3] - 设备将成为用于AI推理的边缘节点 配备无线电模块 服务器端AI与设备端AI通信生成实时视频 [3] - OpenAI联合苹果传奇设计师开发掌心大小、可放入口袋的AI智能设备 目标成为继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个核心设备 [5][6] AI对行业与工作的影响 - 邮件处理和电话客服等桌面工作正快速消失 编程和内容创作工作将在1至2年内被大规模替代 [3] - 驾驶和物流工作将在自动驾驶成熟后快速转变 物理劳动如焊接和烹饪将存在更久但最终被机器人替代 [3] - 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源代码 用户用母语即可创造Agent完成数字世界几乎所有工作并操作物理设备 [6] - 大模型将吞噬软件并作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创造无限应用 潜在开发者规模从几千万增至数亿 [6] AI技术发展预测与公司动态 - AI将在2026年超越单个人类智商 2030年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 [4] - 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数周内完成并展示可运行的飞行汽车原型 [4] - Grok AI被设计为平等看待所有人类生命 团队花费巨大努力对抗网络偏见信息以确保AI说实话 [4]
一颗爱心打败所有 AI,ChatGPT、豆包、Gemini全看不到
36氪· 2025-10-31 18:34
能够 beat AI,是我们人类现在最热衷做的事情。 最近一张视错觉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大家都说这张图,就是 新时代的图灵测试 。 是人还是 AI,问问对方能不能看到这张图片里,有一颗浮动的心就行。 因为如果是 AI,必然看不到 ;而我们只需要把手机拿远一点,中间这颗浮动的 心就特别明显。 我拿着这张图片问了一圈大家用得比较多的 AI 大模型,全军覆没,没一个能答得上来。 先问的 ChatGPT,一开始它说没看到有浮动的图形。当我说有头牛,它就说是牛;有个咖啡杯,就是个杯子;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心。 在他看来,能看到一颗心,是我们人类的大脑,擅长想象。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解释这张图片,所以看到猫猫狗狗,都是有可能的,是因人而异 的。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视觉错觉图。虽然看起来好像整幅图都在波动或起伏、但其实所有的线条都是完全平行的。这种效果是由黑白交界的小角形和 灰色方块的排列引起的,会让大脑误判角度与间距,从而产生"在动"或"弯曲"的错觉。 0 0 0 0 0 3 中间不是有一个咖啡杯吗 你错了,你再仔细看看,中间是一头牛 Thought for 10s 对的! 99 仔细看的话,在这张视觉错觉图的正 ...
马斯克最大对手完成变身 史上最大IPO即将来临
新浪科技· 2025-10-30 23:31
公司重组与IPO前景 - 公司完成重组计划,从非营利AI研究机构转型为营利性科技巨头[1] - 首席执行官确认首次公开募股是最可能的路径,市场预期上市时间为2027年,并可能创下融资规模纪录[1] - 新的双层公司结构为IPO扫清了障碍,解除了2019年以来限制公司融资能力的关键条款[4][6]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重组后采用全新双层结构:OpenAI Group PBC作为营利实体运营,受非营利基金会监督[4] - 微软持有营利实体27%股权,按当前5000亿美元估值计算价值约1350亿美元[4] - 非营利基金会持有约26%股权,价值约1300亿美元,并保留对营利实体的控制权,可任命其董事会成员[4] - 首席执行官不持有公司任何股权,此规定是为避免个人利益干涉战略方向并减少转型的利益冲突争议[4] 战略合作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与微软、甲骨文、英伟达、AMD、软银、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战略或投资协议,利益高度绑定[2] - 与微软达成新合作协议,包括承诺向微软Azure购买2500亿美元云服务,以及微软获得公司模型知识产权使用权至2032年[7] - 与甲骨文合作星际之门项目,建设10吉瓦AI数据中心设施,项目总价值5000亿美元[18] - 与甲骨文单独签署未来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每年费用约600亿美元[19] - 在芯片领域与英伟达、AMD、博通等达成合作,包括英伟达承诺最高1000亿美元投资,以及联合开发定制AI加速器[21] 财务表现与激进投资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45亿美元,但承诺的基建投资总额已超过1.5万亿美元[16][22] - 公司面临严峻财务挑战,每赚1美元约花费2.25美元,2025年预计亏损至少140亿美元[22] - 预计到2029年将消耗1150亿美元,存在巨大资金缺口[22] - 公司采用“循环融资”等创新交易结构,但许多协议缺乏明确财务细节,支付时间表模糊[21] 市场竞争与创始人纷争 - 联合创始人马斯克通过一系列诉讼和收购尝试狙击公司转型,但最终未能成功[11][12][14] - 马斯克成立xAI作为公司竞争对手,其Grok-4模型已迅速追近甚至部分赶超GPT-5[15] - 公司转型牵动整个AI生态产业利益,与公司达成协议的相关企业股价在消息披露后大幅上涨,例如甲骨文、英伟达、AMD和博通在公告后首个交易日市值合计增加6300亿美元[2][3]
马斯克计划将AI百科全书Grokipedia送入太空实现永久保存
搜狐财经· 2025-10-30 14:38
项目概述 - 埃隆·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宣布将全新开源百科全书"Grokipedia"刻录在稳定的氧化物介质上并发射至太空以实现永久保存 [1] - 该计划在Grokipedia V0 1版本发布后公布 旨在为人类文明知识留存提供长期保障 [1][2] - 马斯克强调该计划是"基础性工程" 凸显其长远价值 [2] 项目细节与历史背景 - 计划将知识副本分别部署于地球轨道 月球乃至火星 通过多星球 多轨道的存储布局确保长期留存 [2] - 此尝试并非首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在1977年于旅行者探测器上搭载"旅行者金唱片" [2] - 与历史尝试相比 Grokipedia计划在知识覆盖广度和多场景存储雄心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 产品技术与定位 - Grokipedia是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百科全书 定位为传统在线知识平台的替代方案 [3] - 其核心目标之一是消除传统平台中可能存在的主观人为偏见 [3] - 系统依托xAI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Grok 具备从互联网抓取信息并进行摘要整合的能力 可在多类话题上提供平衡细致的内容呈现 [3] 运营模式与优势 - 与维基百科依赖人工编辑的模式不同 Grokipedia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持续进化"特性 [3] - 该系统能够阅读和处理的信息量远超任何人类编辑团队的能力范围 [3] - 马斯克表示即便在V0 1版本阶段 该系统"已经优于维基百科" [3]
马斯克计划将AI百科全书Grokipedia进行刻录,发射至太空永久保存
搜狐财经· 2025-10-30 09:47
公司计划 - 埃隆・马斯克宣布xAI公司推出全新开源百科全书"Grokipedia"并将其刻录在稳定的氧化物介质上发射进入太空永久保存 [1] - 该计划目标是将知识库副本分别部署于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以确保人类文明知识得以长期保存 [3] - 马斯克强调Grokipedia是旨在为未来保存人类文明火种的基础性工程 [3] 产品定位与技术模式 - Grokipedia旨在打造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维基百科替代方案以消除传统在线知识平台可能存在的主观人为偏见 [6] - 该系统基于xAI开发的AI模型Grok能够从互联网抓取信息并进行摘要整合在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等话题提供更为平衡细致的内容呈现 [6] - 与维基百科依赖人工编辑的模式不同Grokipedia可通过机器学习持续进化其阅读和处理的信息量远超任何人类编辑团队 [6] 历史背景与项目雄心 - 人类并非首次尝试向宇宙传递知识记录例如1977年NASA在旅行者探测器上搭载了收录地球声音与图像的"旅行者金唱片" [5] - 相比之下马斯克通过Grokipedia实现的知识保存愿景在规模与雄心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 - 马斯克曾称即便在V0.1版本阶段Grokipedia已经优于维基百科 [6]
马斯克最大对手完成变身,史上最大IPO即将来临|硅谷观察
新浪财经· 2025-10-30 07:40
硅谷观察/郑峻 估值5000亿美元的他们是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是生成式AI行业的领头羊,也是马斯克眼中的最 大竞争对手。如今成功完成转型,扫清了最大障碍,史上最大IPO即将来临。 OpenAI昨天正式宣布完成重组计划,这家曾经的非营利AI研究机构最终转型为一家以营利为导向的科 技巨头。这一转型不仅改写了OpenAI自身的命运,更深刻影响着整个AI产业乃至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 未来格局。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直接回应了外界猜测。他坦率承认,在完成重组后,首次公开募股(IPO)是 公司最可能的路径。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但市场普遍预期OpenAI可能在2027年实现上市,而且 极有可能创下融资规模之最。 牵动AI生态产业 2015年创建的时候,OpenAI还是一家以"确保AGI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非营利组织,十年后,他们已经 成为开启生成式AI时代的行业巨头,成为引领万亿美元基建投资的商业帝国。 OpenAI的十年蜕变史堪称硅谷最具戏剧性的商业传奇。而在这场转型背后,是两位联合创始人马斯克 和奥特曼的权力争夺、反目成仇和激烈竞争。OpenAI的转型过程,遭遇了马斯克一系列持续诉讼与收 购狙击,也见证了 ...
为何马斯克坚持用AI重构“人类知识库”?“理解宇宙”终极目标的重要一步
搜狐财经· 2025-10-29 16:57
Grokipedia产品发布与初期表现 - Grokipedia百科全书网站正式上线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测试 版本号为0.1 [2] - 上线首日因访问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崩盘 但很快恢复运行 反映出市场热度极高 [2] - 马斯克宣称1 0版本将比当前版本好十倍 并认为当前0 1版本已比维基百科好太多 [2] Grokipedia与维基百科的对比分析 - Grokipedia目前拥有约88 5万个百科条目 与维基百科的800万个条目相比存在近10倍差距 [4] - 网站设计风格相较于维基百科更为简明扼要 [2] - 内容呈现上 Grokipedia的回答更为详尽 篇幅更长 并在关键数据处辅以图表解释说明 阅读舒适感更强 [4] - 用户无法直接编辑Grokipedia内容 只能请求Grok修改 旨在保障信息中立性 与维基百科的人人可编辑模式形成差异 [10] 内容原创性与准确性质疑 - Grokipedia和维基百科对相同词条的回答存在大量相似性 部分内容标注“内容改编自维基百科” [4] - 维基百科发言人讽刺回应称“即便是Grokipedia 也需要依赖维基百科才能存在” [4] - Grokipedia在特定人物词条(如埃隆·马斯克)上赞美之词较多 被质疑存在“夹带私货”的倾向性 [6] - 平台存在错误信息 例如关于印度裔企业家维韦克·拉马斯瓦米的任职时间描述不准确 [6] - 在搜索竞争对手“山姆·奥特曼”时 Grokipedia会更频繁地强调对其任职能力的担忧 [8] 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 - 马斯克对维基百科的知识体系不认可 认为其存在内容不客观和意识形态偏见等问题 [11] - Grokipedia被提升至xAI核心战略层面 被视为实现“理解宇宙”终极目标的必要一步 [13] - 长期愿景是深度整合Grok聊天系统 实现个性化交互检索 推动人类整体认知效率提升 [13] 技术架构与运营模式 - 依赖Grok模型与Grokipedia协同作业 目标是搭建AI全自动生成的百科 [12] - Grok承担基础内容的查找与生成任务 基于多信源交叉分析生成结构化信息 并利用实时互联网数据能力支持动态更新 [12] - Grokipedia扮演“老师”角色 对Grok生成内容进行校验与呈现 并结合用户反馈数据为Grok模型提供优化训练样本 形成“生成-反馈-优化”闭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