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4级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申银万国期货早间策略-20251023
申银万国期货· 2025-10-23 11: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经过9月高位震荡,股指将再次进入方向选择阶段 国内流动性环境有望延续宽松,居民有望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外部资金也有望流入国内市场 四季度市场风格可能会向价值回归并较三季度更加均衡 [2] 各部分总结 股指期货市场 - IF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4574.00、4563.40、4537.00、4500.20,涨跌分别为-20.80、-21.20、-20.20、-20.40,沪深300涨跌幅分别为-0.45、-0.46、-0.44、-0.45,成交量分别为21714.00、65140.00、8023.00、2057.00,持仓量分别为38677.00、151558.00、55037.00、4041.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3011.00、-6000.00、-1150.00、708.00 [1] - IH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3003.60、3005.60、3005.20、3004.40,涨跌分别为-3.80、-1.80、-2.80、-1.80,上证50涨跌幅分别为-0.13、-0.06、-0.09、-0.06,成交量分别为11040.00、31434.00、3566.00、1049.00,持仓量分别为14291.00、59769.00、13098.00、1315.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219.00、-2561.00、-338.00、283.00 [1] - IC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7065.00、7011.60、6849.00、6683.00,涨跌分别为-57.80、-56.20、-55.20、-39.20,中证500涨跌幅分别为-0.81、-0.80、-0.80、-0.58,成交量分别为23265.00、68879.00、12798.00、4297.00,持仓量分别为45760.00、131680.00、51376.00、7623.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4745.00、-8301.00、-643.00、1052.00 [1] - IM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7237.20、7163.20、6947.20、6736.00,涨跌分别为-35.80、-36.20、-35.40、-34.60,中证1000涨跌幅分别为-0.49、-0.50、-0.51、-0.51,成交量分别为35068.00、120919.00、18115.00、8259.00,持仓量分别为68005.00、180451.00、78082.00、15098.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4046.00、-10035.00、-2049.00、2464.00 [1] - IF下月-IF当月、IH下月-IH当月、IC下月-IC当月、IM下月-IM当月隔月价差现值分别为-10.60、2.00、-53.40、-74.00,前值分别为-11.00、0.60、-56.00、-78.20 [1] 股指现货市场 - 沪深300指数前值4592.57,涨跌幅-0.33,成交量185.33亿手,总成交金额4409.35亿元 [1] - 上证50指数前值3010.10,涨跌幅0.09,成交量51.42亿手,总成交金额1238.41亿元 [1] - 中证500指数前值7128.48,涨跌幅-0.80,成交量169.74亿手,总成交金额2862.00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前值7312.21,涨跌幅-0.43,成交量227.32亿手,总成交金额3321.81亿元 [1] - 部分行业前值及涨跌幅:能源2305.54(涨0.63%)、原材料3534.12(跌0.99%)、工业2529.67(跌0.86%)、可选消费6581.78(涨0.16%)、主要消费21994.72(跌0.50%)、医药卫生9004.06(跌0.95%)、地产金融6641.21(涨0.23%)、信息技术3361.04(跌0.50%)、电信业务5211.83(涨0.02%)、公用事业2552.08(涨0.31%) [1] 期现基差 - IF当月、下月、下季、隔季与沪深300前值基差分别为-18.57、-29.17、-55.57、-92.37,前2日值分别为-19.27、-30.27、-57.67、-92.87 [1] - IH当月、下月、下季、隔季与上证50前值基差分别为-6.50、-4.50、-4.90、-5.70,前2日值分别为-3.06、-2.46、-1.66、-3.26 [1] - IC当月、下月、下季、隔季与中证500前值基差分别为-63.48、-116.88、-279.48、-445.48,前2日值分别为-76.82、-132.82、-299.42、-475.82 [1] - IM当月、下月、下季、隔季与中证1000前值基差分别为-75.01、-149.01、-365.01、-576.21,前2日值分别为-83.05、-161.25、-377.25、-590.45 [1] 其他国内主要指数和海外指数 - 国内主要指数前值及涨跌幅:上证指数3916.33(涨1.36%)、深证成指13077.32(涨2.06%)、中小板指8038.31(涨2.13%)、创业板指3083.72(涨3.02%) [1] - 海外主要指数前值及涨跌幅:恒生指数26027.55(涨0.65%)、日经22549185.50(涨3.37%)、标准普尔6735.35(涨0.00%)、DAX指数24330.03(涨0.29%) [1] 宏观信息 - 特朗普表示期待与中国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达成贸易协议,但会晤可能取消 外交部回应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有战略引领作用,目前无相关信息 [2] - 中国基金业协会将发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规则征求意见稿,多家管理人已上报拟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指数 [2]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强调加强对华合作,中方将推动解决空客在华问题 [2] - 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16 - 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7%,25 - 29岁为7.2%,30 - 59岁为3.9% [2] 行业信息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发布,提出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85%以上,L4级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普及 [2]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10月游戏版号,159款国产游戏、7款进口游戏获批 [2]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表示2025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增至近万亿元 [2] - 前三季度民航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1220.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3%、5.2%、14% [2] 股指观点 - 上一交易日股指回调,石油石化行业领涨,有色金属行业领跌,市场成交额1.69万亿元 10月21日融资余额增加140.54亿元至24272.85亿元 [2] - 中美关税风波多变、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使资金相对审慎 [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发布:至2040年L4级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普及
新华财经· 2025-10-22 19:52
文件发布与背景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正式发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1] - 该路线图是面向2040年构建新型汽车产业生态的行动计划,研究框架包括1个产业报告、5个技术群和26个专题[1] - 路线图旨在回应汽车产业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行业共识,当前产业在技术突破、协同创新、标准建设和人才支撑四个方面仍需系统改进[1] 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 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60%以上[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设定为80%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将实现大规模应用[2] - 行业目标包括建成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协同高效、韧性安全、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2] 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技术路径 - 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新车年销量的70%左右,BEV与PHEV的比例为5:5 [3] - 到203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升至80%左右,BEV与PHEV的比例调整为6:4 [3] - 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85%左右,BEV与PHEV的比例为8:2 [3] 商用车与多元化动力发展 - 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场景将拓展至中长途,到2040年其渗透率达到75%左右[3] - 燃料电池汽车将实现从万辆到百万辆的阶梯式突破,总体规模达到400万辆以上[3] - 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销量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仍占三分之一左右[3] 能效与智能化目标 - 至2040年,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将达到3.5升/100公里[4] - L4级智能网联汽车将全面普及,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4] - 行业发展将以提质、增效、降本、低碳引领,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汽车制造全环节研产供销服一体化[4]
世界人工智能今天“看”上海 800余家企业参展 3000余项前沿产品亮相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于7月26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这是上海连续第8年举办该大会 [1] - 大会旨在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会客厅"、产业跃迁的"核爆点"和创新探索的"试验场" [1] 展览规模与亮点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3000余项前沿产品亮相,规模创历届之最 [2] - 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 [2] - 四大展馆构建"AI能力走廊":核心技术馆、行业应用馆、智能终端馆与全域链接馆 [2] - 具身智能领域10余家企业展示20多款首发产品,包括国地中心、智元、云深处、梅卡曼德等 [2] - 西门子首次参展,展示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驱动自主生产的应用场景 [2] 产业发展数据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22年2137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7亿元,年均增速25.7%,预计2025年达3522亿元 [3] -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从2018年约1000家增至2025年超10000家,从业人员从10万人增至近30万人(占全国1/3),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至2024年逾4000亿元 [5] 自动驾驶应用 - 大会期间开展"智行无界·AI驾未来"自动驾驶体验活动,上汽智己、小马智行、百度智行、奇瑞汽车提供L4级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4] - 上海市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4] - 上海实施"模塑申城"工程,打造5个关键生产力工具(智能终端、具身智能等),推进6大垂类应用(制造、金融、医疗等) [4] 国际合作与开源生态 - 大会将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建设 [8] - 中国推动联合国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8] - 中国大模型企业如DeepSeek为全球提供高质价比AI服务,推动技术普及 [7] 前沿议题与活动 - 举办百场论坛聚焦AI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AI+金融等板块,探讨大模型进化、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话题 [7] - 设立"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研讨生命科学、新AI架构等创新问题 [7] - 发布《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