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BO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鼎龙科技:公司产品为PBO纤维制备的核心单体
证券日报网· 2025-11-24 22:30
公司产品定位 - 公司产品为PBO纤维制备的核心单体 供给下游企业用于PBO纤维生产 [1] - 公司产品处于新材料产业链上游 距离终端产品还有多个环节 [1] - 关于单体是否最终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公司未掌握具体信息 具体应用细节需以下游及终端厂商披露为准 [1] PBO纤维特性与应用 - PBO纤维全称为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oly(p-phenylene benzobisoxazole)纤维 [1] - PBO纤维具有优异力学性能 耐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 属于有机高性能纤维 [1] - PBO纤维在航空航天 军工国防 交通运输 体育器材 建筑材料 高温防护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1]
鼎龙科技(603004.SH):PBO纤维可以作为航天器外衣材料使用
格隆汇· 2025-11-11 15:53
公司产品性能 - PBO纤维具有力学强度突出、耐高温与耐环境性优异、轻量化优势明显等核心性能 [1] - 产品在航空航天、军工国防、交通运输、体育器材、建筑材料、高温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产品应用潜力与局限 - 理论上PBO纤维满足基础防护需求,可以作为航天器外衣材料使用 [1] - 产品单独使用可能具有抗高速撞击能力不足和耐冲击韧性有限的局限性 [1] - 需要搭配其他高性能材料形成复合防护结构 [1] - 具体能否实际应用于航天器外衣材料以抵御太空垃圾的撞击有待实验以及下游实际应用等验证 [1]
鼎龙科技:PBO纤维可以作为航天器外衣材料使用
格隆汇· 2025-11-11 15:49
公司产品PBO纤维性能 - PBO纤维具有力学强度突出、耐高温与耐环境性优异、轻量化优势明显等核心性能 [1] - 产品在航空航天、军工国防、交通运输、体育器材、建筑材料、高温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公司产品PBO纤维应用潜力与局限 - 理论上PBO纤维满足基础防护需求可以作为航天器外衣材料使用 [1] - 产品单独使用可能具有抗高速撞击能力不足和耐冲击韧性有限的局限性 [1] - 实际应用需要搭配其他高性能材料形成复合防护结构 [1] - 具体能否实际应用于航天器外衣材料以抵御太空垃圾的撞击有待实验以及下游实际应用等验证 [1]
研判2025!中国pbo纤维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高性能PBO纤维引领高端应用突破,实现行业稳健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0 09:20
行业概述 - PBO纤维是一种全芳香族刚性棒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优异的耐热性、阻燃性和耐冲击性,被誉为"21世纪超级纤维" [2] - PBO纤维由4,6-二氨基苯酚盐酸盐与对苯二甲酸以多磷酸为溶剂进行溶液缩聚制得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PBO纤维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9亿元,同比增长4.93% [1][8] - 行业需求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消防防护等高端领域稳步增长,并在复合材料增强、防弹衣、高温过滤等领域有应用 [1][8]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对苯二甲酸、多聚磷酸等原材料及聚合、纺丝等生产设备 [5] - 产业链中游为PBO纤维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电子通信、体育用品、医疗器材等领域 [5][6]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PTA价格为4540元/吨,同比下降9.74%,PTA价格下滑为PBO纤维生产企业带来成本降低的机遇 [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寡头主导+技术壁垒高筑"特征,成都新晨以380吨/年产能稳居全球第二 [9] - 中蓝晨光凭借15年技术攻关获国家级技术发明奖,产品性能比肩国际,在折叠屏手机背板、人形机器人腱绳等高端场景占据优势 [9] - 鼎龙科技作为上游核心供应商,通过"聚合级DHAB单体"技术构筑成本壁垒,深度绑定中下游企业 [9]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鼎龙科技是国内PBO单体龙头,独家供应成都新晨、中蓝晨光等企业,其PBO原料支撑国内首条380吨/年生产线量产 [10] - 2025年上半年,鼎龙科技营业收入为3.51亿元,同比增长9.70%;归母净利润为0.86亿元,同比增长20.47% [10] - 中蓝晨光STARAMID® CG-PBO纤维拉伸强度达5.8GPa,耐热600℃,透波率98%以上,全球首次应用于高端手机增强结构 [11] 产品性能与缺陷 - PBO纤维核心缺陷在于抗压强度不足,原生纤维压缩强度仅0.2-0.4GPa,需通过改性提升至0.6GPa以上 [4] - 界面粘接性能差是另一瓶颈,因分子链高度取向导致与树脂基体结合力弱,需依赖偶联剂涂层或表面改性技术优化 [4] - PBO纤维耐光性低于芳纶,限制了其在户外或强光环境下的应用,同时生产成本高企,核心单体DAR盐酸盐占成本的80% [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通过技术革新突破性能瓶颈,未来将聚焦表面改性技术提升抗压强度,并通过纳米复合材料优化界面粘接性能 [11][13] - PBO纤维应用场景正从航空航天、军工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轻量化结构材料、防弹装甲等新兴领域拓展 [12] - 国内企业通过垂直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成都新晨380吨/年生产线实现全流程国产化,政策层面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推动研发投入增长 [13]
鼎龙科技:公司在单体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涉及塑料化学品的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0:0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特种工程材料主要生产PI单体和PBO单体 [1] - 产品用于合成聚酰亚胺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及PBO纤维 [1] - 单体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涉及塑料化学品的管理 [1] ESG与信息披露 - 投资者关注公司在ESG报告中披露塑料化学品管理情况 [3] - 投资者询问公司产品与服务是否涉及塑料化学品的使用或替代 [3] - 投资者质疑年报和ESG报告中未披露塑料化学品管理相关信息 [3]
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精细化工如何突破“大而不强”困境
行业定位与重要性 - 精细化工是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支点 [1] - 精细化工被视为化工品最大的增长点,是实现石化强国梦的突破口 [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精细化学品年产能接近2亿吨,大宗产品供应保障率达90% [2] - 中国在农药、合成高倍甜味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5%,橡胶助剂达70%,食用有机酸和饲用维生素达60% [2] - 食品添加剂和传统农药自给率超过130%,但光刻胶、特种气体、高端湿电子化学品自给率不足20% [2] 行业挑战与短板 - 精细化工面临结构性矛盾,包括产能释放不足、应用技术薄弱、关键原料受限、市场推广不力等问题 [2] - 产品稳定性与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99%的精细化学品可生产但性能不足 [3]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信越化学通过持续研发创新从氮肥厂转型为全球PVC和半导体硅材料顶尖企业 [3] - 3M拥有46个核心技术平台,在材料、工艺、研发能力和应用开发方面深度挖掘技术 [3] - 胶黏剂技术从辅助材料进阶为功能化解决方案,未来将在环保型、高性能和功能性三方面突破 [3] 创新热点与材料趋势 - 高性能纤维如PBO纤维(1毫米细丝可吊起450千克重物)和碳化硅纤维(耐温1500℃)是发展热点 [4] - 高性能新材料如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EBA在-40℃保持抗冲击性)、碳纳米管(电导率是铜的1万倍)和MXD6(成本仅为PEEK的1/10至1/5) [5] - 硅基新材料可能颠覆涂料和胶黏剂产业,如改性有机硅树脂涂料耐温300℃~700℃ [5]
精细化工如何突破“大而不强”困境?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0:48
行业现状与结构性矛盾 - 精细化工是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支点,被视为化工品最大的增长点[1] - 中国精细化学品年产能接近2亿吨,大宗产品供应保障率达90%,部分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突出:农药和合成高倍甜味剂75%、橡胶助剂70%、食用有机酸和饲用维生素60%[2] - 行业存在严重结构性矛盾:食品添加剂和传统农药自给率超130%,而光刻胶、特种气体、高端湿电子化学品自给率不足20%[2] - 产能释放不足、应用技术薄弱、关键原料受限、市场推广不力等短板制约行业发展[2] 科技创新与突破方向 - 99%精细化学品可实现国产化,但产品稳定性和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3] - 信越化学通过持续研发从氮肥厂转型为全球PVC和半导体硅材料龙头,3M拥有46个核心技术平台并在镜面反射膜技术实现700多层纳米级堆叠[3] - 胶黏剂技术向三大方向突破:环保型(零碳粘接)、高性能(耐极端环境)、功能性(智能材料如5G芯片封装用导电胶)[3] - 高性能纤维成为创新热点:PBO纤维1毫米细丝可吊起450千克重物,碳化硅纤维在1500℃耐温、半导体和光学领域应用广泛[4] 新材料发展趋势 - 高性能新材料包括结构化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等: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在-40℃保持抗冲击性,碳纳米管电导率是铜的1万倍、抗拉强度为钢的100倍[5] - 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性能超越聚醚醚酮(PEEK)但成本仅1/10-1/5,适用于汽车航空等领域[5] - 硅基新材料可能颠覆涂料产业,改性有机硅树脂涂料可耐300℃-700℃高温[5]
机器人腱绳深度:市场空间、发展趋势、产业链及公司
材料汇· 2025-05-26 22:10
灵巧手传动技术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不可或缺的部位,机械传动机构的选择对其性能至关重要,决定了机械设计复杂度、成本、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4] - 主要传动方式包括腱绳传动、连杆传动和齿轮/蜗轮蜗杆传动 [4] - 腱绳传动通过模拟人体肌腱牵引机制,使用高强度材料传递动力,显著提升灵巧手的轻量化与灵活度 [6] - 齿轮/蜗轮蜗杆传动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广泛,能获得稳定传动比,传递效率高、可靠性强,但重量和惯性较大 [6] - 连杆传动多用于工业和商业用途,能够抓取大型物体且结构设计紧凑,但远距离控制困难 [6] 腱绳传动方案 - 主流腱绳传动方案包括N型、N+1型和2N型三种 [8] - N型传动方案驱动器数目最少,能降低驱动系统整体尺寸和电气系统复杂度,但需要预紧装置 [8] - N+1型传动方案腱绳数目最少,但单个腱绳与驱动单元负载较大 [10] - 2N型传动方案承载能力强、动态特性好,但所需驱动单元数目较多 [10] - 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从第一代"腱绳+蜗轮蜗杆"传动发展到第三代"行星齿轮箱+丝杠+腱绳"结构,自由度从11个提升至22个 [25] 腱绳材料 - 腱绳材料分为不锈钢和高分子纤维两大类,高分子纤维使用更为广泛 [11]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是目前世界上工业化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 [46] - UHMWPE纤维强度是优质钢材的15倍、玻璃和尼龙66的4倍、碳纤维的2.6倍、芳纶纤维的1.7倍 [14] - PBO纤维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和高环境稳定性特点,被称为"21世纪超级纤维" [58] - 钢丝绳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与抗疲劳性,但灵活度与耐腐蚀性相对较差 [72] 市场空间 - 人形机器人远期市场规模可达10万亿级别 [33] - 1000万台人形机器人出货对应腱绳市场规模达352亿元 [34] - 22自由度灵巧手需要88根腱绳,按40元/根测算,单机价值量约3520元 [34] - 人形机器人发展分为5个能力等级,从Lv1基础能力到Lv5全面具身智能 [32] - 2028、2035、2040、204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陆续进入Lv2-Lv5阶段 [3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粉料、高强度钢丝等核心原材料 [39] - 中游为腱绳制造与集成,涉及纤维编织、表面处理、传动结构设计 [39] - 下游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手术机器人及工业柔性抓取等领域 [39] - UHMWPE粉料2023年全球产能约41.4万吨/年,亚洲占57.9% [41] - 中国2023年UHMWPE纤维需求量达3.4万吨,占全球需求的61%以上 [47] 相关公司 - 南山智尚36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全线建成运营,产品规格覆盖100D至2400D全品类纤维 [82] - 大业股份开发直径0.1mm级超细钢丝绳,适配手术机器人及Optimus第二代腱绳方案 [86] - 恒辉安防规划新增12,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一期4,800吨预计2025年9月投产 [88] - 同益中拥有UHMWPE纤维产能约8560吨,航天科工四足机器人"绝影"采用其军用级腱绳 [91] - 联混新科2万吨/年UHMWPE装置已产出高端隔膜料、纤维料等5个牌号产品 [93] 发展趋势 - 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纤维结构,提升腱绳材料强度和弹性 [97] - 采用新型涂层技术、复合材料研发,增强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97] - 研发更轻量化腱绳材料,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便携性 [97] - 结合纳米技术和功能化改性,赋予抗菌防霉能力 [97] - 研发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腱绳材料,实现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