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双足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机器人“爆单”了 ,下一站是交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5:39
行业商业化进展 - 行业迎来订单收获期,从技术展示步入真实商业落地阶段 [2][3] -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商业化加速,亿元级大单频出 [1] - 行业正经历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 [1] 头部企业订单与场景突破 - 越疆科技与瑞德丰签署超8050万元采购合同,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引入新能源精密制造核心场景 [4] - 优必选中标1.26亿元的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项目,其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订单总额突破6.3亿元 [4] - 智平方与深圳慧智物联达成未来三年部署逾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战略合作,订单金额超4亿元 [4] 产品价格与渠道变化 - 人形机器人价格从年初的数十万元级别迅速进入万元时代 [4] - 宇树科技发布R1双足人形机器人,起售价为3.99万元 [5] - 松延动力发布定价9998元的人形机器人Bumi,首次将价格打入千元级,产品一小时内订单突破100台,2天内首批500台售罄 [5] - 销售渠道从B端拓展至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目标客群从工厂延伸至极客和开发者 [5]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行业竞争核心从技术演示转向硬核的工程化与交付能力 [6] - 业内抢人大战从AI算法工程师转向经验丰富的机械结构、硬件工程和供应链管理人才 [6] - 加速进化公司为其电商产品打出双11全款订单今年12月底未交付则3倍赔付的承诺 [7] - 能否按时保质完成现有订单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新标尺 [7]
具身机器人频现亿元大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4:22
行业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正从“概念炒作”和“技术驱动”阶段,加速步入真实的“商业落地”和“市场驱动”阶段,迎来“订单收获期”[1][3] - 行业在迎来首批规模化订单的同时,也正经历着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竞争核心从技术演示转向硬核的工程化与交付能力[2][10] - 订单火爆的背后,一场关于交付能力与产品质量的严峻考验已悄然来临,这将决定哪些玩家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率先冲线[2][11] 订单表现与场景突破 - 10月以来,行业亿元级大单频出,头部企业在大额订单上实现关键场景突破[1][3] - 优必选中标1.26亿元的“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项目,使其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订单总额突破6.3亿元,核心突破场景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智慧物流、数采中心[2][4] - 越疆科技宣布与瑞德丰签署超8050万元采购合同,成为业内首家将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式引入新能源精密制造核心场景的企业[2][4] - 初创公司智平方与惠科股份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三年内部署逾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金额超4亿元,突破场景为半导体显示领域[2][4] - 港股公司优必选和越疆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分别达160.24%和116.03%[2] 产品价格与市场渠道 - 产品价格迅速下探至“万元时代”,从年初的数十万元级别,变得“亲民”[1][6] - 宇树科技发布面向教育、科研及开发者群体的R1双足人形机器人,起售价为3.99万元[7] - 松延动力发布“Bumi(小布米)”的预售,定价9998元,首次将人形机器人价格打入千元级,产品一小时内订单突破100台,2天内首批500台宣告售罄[7] - 销售渠道从B端直接拓展至天猫、京东等直面消费者的电商平台,目标客群从工厂延伸至极客和开发者[7] - 加速进化公司产品Booster K1上架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其极客版目前有889人预约抢购;松延动力“小布米”在京东有614件预售[8]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行业竞争的核心正从技术演示转向硬核的工程化与交付能力,供应链管理、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和售后支持等现实挑战接踵而至[10] - 业内“抢人”大战已从AI算法工程师,转向经验丰富的机械结构、硬件工程和供应链管理人才,表明行业进入“制造阶段”[10] - 加速进化公司为其电商产品打出“双11全款订单今年12月底未交付则3倍赔付”的承诺,将交付环节作为新的竞争壁垒[11] - 能否按时、保质地完成现有订单,将成为资本市场和客户衡量企业实力的新标尺[11]
具身机器人频现亿元大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4:17
行业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正从“概念炒作”和“技术驱动”转向真实的商业落地和“市场驱动”,迎来“订单收获期” [1][2][3] - 行业在迎来首批规模化亿元级大单的同时,产品价格迅速下探至“万元时代”,市场热度空前 [1][2][7] - 行业竞争核心从技术演示转向硬核的工程化、供应链管理和交付能力,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 [10][11] 订单与商业落地 - 多家公司近期获得亿元级大单:优必选中标1.26亿元项目,全年订单总额突破6.3亿元 [2][5];越疆科技签署超8050万元采购合同 [2][4];智平方达成未来三年部署逾1000台、金额超4亿元的战略合作 [2][6] - 订单在关键场景实现突破:优必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智慧物流、数采中心 [2][5];越疆科技引入新能源精密制造核心场景 [2][4];智平方进入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 [2][6] - 头部玩家在各自优势领域已初步完成“可行性验证”,下一步关键是将订单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10] 产品价格与市场渠道 - 人形机器人价格从年初的数十万元级别迅速进入“万元时代” [7] - 宇树科技发布起售价3.99万元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7];松延动力发布定价9998元的“小布米”,首次将价格打入千元级,一小时内订单突破100台,2天内首批500台售罄 [7] - 销售渠道从B端直接拓展至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目标客群从工厂延伸至极客和开发者 [7] - 加速进化Booster K1上架电商平台,极客版有889人预约;小布米有614件预售 [8]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行业焦点从“秀肌肉”转向“拼交付”,竞争核心是供应链管理、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和售后支持等工程化与交付能力 [10][11] - 人才需求风向转变,从抢AI算法工程师转向抢经验丰富的机械结构、硬件工程和供应链管理人才 [11] - 交付能力成为新竞争壁垒,例如加速进化公司为电商产品打出“双11全款订单今年12月底未交付则3倍赔付”的承诺 [11] - 能否按时保质完成现有订单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新标尺,无法实现可靠交付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