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奥国际(00009)
icon
搜索文档
金奥国际: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聆讯进一步押后
智通财经· 2025-09-03 19:49
清盘呈请进展 - 公司接获高等法院便笺 有关撤回针对附属公司Mandarin Films Limited的清盘呈请(第二呈请) [1] - 法院批准呈请人撤回第二呈请 基于呈请人律师申请 [1] - 呈请人与公司于2025年9月3日共同签署并向高等法院提交同意传票 正式撤回第二呈请 [1] 聆讯安排 - 高等法院在2025年9月3日聆讯中下令 将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第一呈请)聆讯进一步押后至2025年10月15日 [1]
金奥国际(00009):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聆讯进一步押后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9:48
公司法律程序进展 - 公司附属公司Mandarin Films Limited的清盘呈请(第二呈请)已被撤回 高等法院批准呈请人撤回申请并于2025年9月3日提交共同签署的同意传票[1] - 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第一呈请)聆讯进一步押后至2025年10月15日 高等法院于2025年9月3日聆讯中作出该项决定[1]
金奥国际(00009.HK):撤回清盘呈请
格隆汇· 2025-09-03 19:45
法律进展 - 公司接获高等法院便笺 关于撤回针对附属公司Mandarin Films Limited的清盘呈请[1] - 法院批准呈请人撤回第二呈请 基于呈请人律师提出的申请[1] - 呈请人与公司于2025年9月3日共同签署并向高等法院提交同意传票 正式撤回第二呈请[1] 聆讯安排 - 高等法院下令将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聆讯进一步押后至2025年10月15日[1] - 押后决定于2025年9月3日在高等法院聆讯中作出[1]
金奥国际(00009) - 内幕消息1) 撤回清盘呈请;及2) 押后清盘呈请聆讯
2025-09-03 19:39
法律事项 - 公司撤回针对附属公司清盘呈请[3] - 公司清盘呈请聆讯押后至10月15日[5] 股份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起暂停买卖[7] 董事局信息 - 公告日董事局由四名董事组成[8]
金奥国际(00009)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6:46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0亿港元,股份数目10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35.68790629亿股,库存股份为0[2] 购股计划 - 2013年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数目均为2471.1625万股[3]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已发行及库存股份增减总额为普通股[4]
辞任国企营销总 孙群存出走象屿地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07:09
公司战略与组织调整 - 公司启动厦门和上海双总部模式并推动三大变革包括战略聚焦华东地区及市场化改革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 [6] - 公司2024年4月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合并天津公司和唐山公司至沪浙区域重庆公司合并至江苏区域全国仅剩三家区域公司 [12] - 公司2024年5月调整高管职位沪浙区域总经理由原江苏区域总经理接任运营副总经理岗位发生变动 [12] 土地获取与储备状况 - 公司2021年至2024年共摘得38宗地其中上海18宗苏州8宗但上海拿地数量从2021年5宗逐年降至2025年8月11日的2宗 [8] - 公司2023年在上海拿地105.6亿元首次跻身第三方机构拿地排行榜第十位 [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在上海土拍中多次竞价失利仅成功获取一宗地包括嘉定新城等地块竞拍落败 [9] 销售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全口径销售额269.4亿元排名全国第42位2024年销售额243.4亿元排名升至第35位 [9] - 公司2023年在上海销售额284.7亿元位列当地房企第五名但2024年销售额119.1亿元排名大幅跌至第14名 [10] - 公司2025年1月至7月销售额169亿元全国排名第26位落后于建发房产770.3亿元和国贸地产220.1亿元 [11] 项目开发与去化情况 - 公司过去四年在上海的18宗地块均销售顺利嘉定远香湖岸和浦东金海汀云台项目多次开盘售罄并已清盘 [8] - 公司2025年6月1日至8月11日内环内项目苏河琹庐仅成交15套外环外项目天宸雅颂和江湾悦府分别成交33套和48套 [11]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上海2023年涉宅土地成交金额2200亿元央国企表现亮眼公司与建发地产同被列为新闽系代表并跻身拿地额前十 [6] - 上海2024年6月恢复价高者得土地规则导致溢价成交增多投资风险上升央国企转向中内环核心地段竞争 [9] 人才变动与高管背景 - 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2023年加盟2024年8月因个人职业发展离职其职业生涯涵盖华润置地7年融信集团6年及金辉集团短期任职 [2][4][5] - 公司2023年至2024年引入多名外部高管包括沪浙区域总经理和营销总经理助理均来自知名房企背景 [9][12]
金奥国际(00009)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7 17:57
股本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亿港元,股份数目为10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35.68790629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5.68790629亿股[2] 购股计划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于2013年9月2日采纳之购股计划的股份期权数目为2471.1625万股[3] - 2025年7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金奥国际(0000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0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3,46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97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5.04%[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35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291千港元,亏损幅度大幅收窄[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01,8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759千港元,基本持平[5]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04,2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5,672千港元,亏损有所减少[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2.92港仙,2022年同期为3.24港仙[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99,78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0,016千港元,有所下降[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2,507,97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18,229千港元,有所减少[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3,925,6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46,528千港元,略有下降[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68,10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771千港元,有所减少[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股本亏绌为986,0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9,054千港元,亏绌增加[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04,265,000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15,672,000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1,768,000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38,529,000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8,691,000港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45,329,000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3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368,000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累计亏损3,693,10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88,835,000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417,718,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8,299,000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额约为986,038,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9,054,000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借贷总额1,833,63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39,132,000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即期借贷1,807,82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8,203,000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合约负债为1,007,00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56,891千港元下降4.72%[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310775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38245千港元下降约6.90%[28]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018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759千港元[29]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中国大陆适用税率为25%,2023年上半年税项支出总额为7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2千港元[31][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42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5672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使用權資產賬面值為2758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613千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净值约165110000港元已作抵押,2022年为172719000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于联营公司投资为19666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7368千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租金0至90日为8064千港元,2022年为8112千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19421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3266千港元[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526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40000港元[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2015000港元,2022年为3701000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借贷总额为180782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8203000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借贷总额为2580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929000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有抵押借贷约59301000港元已逾期,2022年为62037000港元[45] - 2023年6月30日,269600000港元银行借贷款未履行金融契约,年利率9.5%,年罚息率14.5%,2022年为282025000港元[46] - 2023年6月30日,其他有抵押借贷286091000港元已逾期,年罚息率18%,2022年为285069000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有抵押借贷144082000港元已逾期,按银行最佳贷款利率计息,罚息按利率22.5%计算,2022年为143567000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延长至2023年12月到期的其他借贷共7.143亿港元,年利率12%,2022年为7.47259亿港元[4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来自中国政府保交楼专项贷款的其他借款按2.8%年利率计息,由账面净值约1.40993亿港元的发展中物业作抵押[50]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有关连人士年利率5%计息的借贷,2023年须于2026年6月、8月及11月分期偿还,2022年须于2024年6月、8月及11月分期偿还[5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1771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8299000港元[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50797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18229000港元[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约为366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36000港元[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64,2022年12月31日为0.67[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134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19000港元[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亏绌总额约为986038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资本总额为889054000港元[8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偿还借贷约为1833630000港元,2022年为1763611000港元[81]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约为 - 1.86,2022年为 - 2.91[8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累计亏损36.931亿港元,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1.41768亿港元[8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18.3363亿港元,其中即期借贷18.0782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4.5万港元,受限制银行存款1071.2万港元[8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本金16.21114亿港元借贷的本金及5505.5万港元利息[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员工成本约456.1万港元,2022年为717万港元;员工数量49名,与2022年持平[89]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上半年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宣派[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租务收益为10,041千港元,物业及酒店发展收益为3,426千港元,集中供熱收益为0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专注于湘潭物业及酒店发展、成都物业租务和投资集中供热业务[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1346.7万港元(2022年:997.3万港元),物业租金收入约1004.1万港元(2022年:997.3万港元),物业销售收入约342.5万港元(2022年:无)[66] - 湘潭项目占地面积559,696平方米,2023年6月至7月一期部分剩余高层住宅部分售罄,剩余部分预计2023下半年及2024上半年取得预售许可证,酒店预计2024年6月开业,2025至2027年二期高层住宅预计陆续取得预售许可证[6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湘潭项目确认收益约3,425,000港元,2022年无[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成都项目物业租赁收益约10,041,000港元,2022年为9,973,000港元[68] - 伟恒发展持有德晋80%股权,截至2023年6月30日,通过约4.6公里蒸汽输送管道为虎门镇约17名活跃客户供汽,2022年为28名[69][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报告期,集中供热业务收益约12,560,000港元,2022年为6,613,000港元[70] 公司股权结构相关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计1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5.688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计3568.8万港元,与2022年相同[51] - 2023年6月30日董事张立持有公司1465.5625万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41%[9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35.68790629亿股[93] - 公司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9884.65万股,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本约2.77%[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18年1月23日授予雇员的购股权尚有2471.1625万股未行使,占已发行股本0.69%[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3,568,790,629股[100] - 朱柏衡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073,549,197股,占已发行股本58.10%[97] - KEYNE HOLDINGS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073,549,197股,占已发行股本58.10%[97] - 郑岳辉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05,17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5.75%[97] - 世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05,17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5.75%[97] - Jovial Paradise Limited于股份拥有抵押权益,持有173,121,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5%[97] - Jovial Paradise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70,796,663股,占已发行股本1.98%[97] - Unicorn Star Properties Limited等多家公司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均持有2,317,466,860股,占已发行股本64.94%[97] - 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股份拥有抵押权益,持有2,010,501,197股,占已发行股本56.34%[98] - 华融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均持有2,010,501,197股,占已发行股本56.34%[98] 公司诉讼相关 - 中国华融第一次诉讼要求被告偿还金额不低于约人民币203百万元[71] - 中国华融另外
金奥国际(0000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0: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3,467千港元,较2022年的9,973千港元增长约35.03%[1]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3,46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97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5.03%[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1346.7万港元,2022年为997.3万港元[9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350千港元,较2022年的13,291千港元大幅收窄约89.84%[1]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3,541千港元,较2022年的115,300千港元减少约10.19%[2]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04,265千港元,较2022年的115,672千港元减少约9.86%[2]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3,54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5,300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10.19%[33][34]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04,2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5,672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9.86%[33][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0426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15672亿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均为35.68791亿股[4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0426.5万港元,2022年为11567.2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约为2.92港仙,2022年为3.24港仙[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融资成本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01,830千港元,较2022年的101,759千港元略有增加[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01,9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815千港元,增长约0.10%[36]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 - 净额为101,8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759千港元,增长约0.07%[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所得税支出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7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2千港元,增长约94.62%[33][34][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99,78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20,016千港元减少约3.26%[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2,507,97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18,229千港元减少约7.73%[5]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3,107,7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38,245千港元,减少约6.90%[35] - 2023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2758.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61.3万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6511亿港元,2022年为1.72719亿港元,已作抵押担保借款[44]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0 - 90日为806.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1.2万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对联营公司投资账面价值为1.966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7368亿港元[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3,925,69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46,528千港元减少约3%[5]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986,03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89,054千港元增加约10.91%[6] - 2023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1,007,00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56,891千港元,减少约4.72%[29]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总额为1.942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3266亿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526.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4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201.5万港元,2022年为370.1万港元[4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借贷总额为18.0782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8203亿港元;非流动借贷2023年为2580.3万港元,2022年为3092.9万港元[5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贷约5930.1万港元逾期,2022年为6203.7万港元[51] - 2023年6月30日2.696亿港元银行借贷须按要求偿还,未履行若干金融承诺,年利率9.5%,年罚息率14.5%[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借贷2.86091亿港元逾期,年利率18%,2022年为2.85069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借贷1.44082亿港元逾期,按银行最佳贷款利率计息,罚息22.5%,2022年为1.43567亿港元[5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延长至2023年12月到期其他借贷7.143亿港元,年利率12%,2022年为7.47259亿港元[6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来自中国政府保交楼专项贷款按2.8%年利率计息,以账面价值约1.40993亿港元发展中物业抵押[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累计亏损36.93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88835亿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4.1771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8299亿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负债净额约为9.860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9054亿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18.336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39132亿港元[1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17715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64[1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亏绌总额约为9.860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资本总额为8.89054亿港元[13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偿还借贷约为18.3363亿港元,2022年为17.63611亿港元[13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为18.3363亿港元,其中即期借贷为18.0782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134.5万港元,受限制银行存款为1071.2万港元[1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按还款时间表偿还本金16.21114亿港元借贷的本金还款及利息付款5505.5万港元[1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1768亿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38529亿港元[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息情况 - 期内未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39] - 董事会决定不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1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员工成本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员工成本约为456.1万港元,2022年为717万港元,集团雇佣49名员工,与2022年持平[1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均为1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计1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35.688百万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计3568.8万港元[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本无变动,无授出或行使购股[71][7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568,790,629股[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购股权情况 - 2018年1月23日授出购股权,董事2471.1625万股,行使价0.362港元,公平值0.211港元;雇员及合资格人士7413.4875万股,行使价0.362港元,公平值0.176港元[73] - 2018年3月29日授出购股权,雇员及合资格人士4942.325万股,行使价0.292港元,公平值0.148港元[73] - 2018年1月23日授予雇员的购股权,每股行使价0.362港元,2023年6月30日尚未行使数目为24,711,62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69%[151] - 根据计划可供发行的公司股份总数为98,846,500股,占公司公布日期已发行股本约2.77%[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东权益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董事张立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465.5625万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41%,已发行股份为35.68790629亿股[145] - 2023年6月30日,朱柏衡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073,549,197股,占已发行股本58.10%[153] - 2023年6月30日,郑岳辉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05,17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5.75%[153] - 2023年6月30日,Jovial Paradise Limited实益拥有70,796,663股,占已发行股本1.98%;于股份拥有抵押权益之人士身份拥有173,121,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5%[153] - 2023年6月30日,Unicorn Star Properties Limited等多家主体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317,466,860股,占已发行股本64.94%[153] - 2023年6月30日,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股份拥有抵押权益之人士身份持有2,010,501,197股,占已发行股本56.34%[1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于回顾期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178]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179] - 截至公布日期公司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18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政策等事宜及相关财务报表[18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租赁业务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成都项目物业租赁收益约1004.1万港元,2022年为997.3万港元[10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蒸汽供应业务 - 伟恒发展持有德晋80%股权,截至2023年6月30日,通过约4.6公里蒸汽输送管道为虎门镇约17名活跃客户供汽,2022年为28名;报告期收益约1256万港元,2022年为661.3万港元[104][105] 法律诉讼及担保事项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成都中发需向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偿还贷款本金250000000元及相关利息,诉讼仍在进行[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方酒店需向工商银行偿还多笔贷款本金共588000000元及相关利息,诉讼仍在进行[87] - 湖南法院批准工商银行对东方酒店、湖南九华及钱凌玲女士财产保全申请,冻结价值56481508.80元财产[8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建筑承包商就逾期建筑成本人民币1211万元对集团提起法律诉讼,集团已冻结等额在建工程[89] - 成都中发等被告需向中国华融偿还尚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违约赔偿金等,合计不低于约人民币2.03亿元[108] - 湖南九華國際及錢女士需向中國華融償還金額不低於約人民幣4.68億元及人民幣2.7億元[111] - 浙江稠州商業銀行要求公司就成都中發2.5億元貸款償還未償還本金、利息等[114] - 工商銀行要求湖南九華東方酒店償還多筆貸款本金共計5.88億元及相關利息等[11
金奥国际(0000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1718.6万港元,2021年为1823.7万港元[1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05952亿港元,2021年为5.37362亿港元[1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4.18港仙,2021年为15.06港仙[13] - 2022年董事局不建议派付股息,2021年也无派付[13]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111.9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43.7万港元[13] - 2022年12月31日,伟恒发展49%股权可收回金额约197,368,000港元,2021年为254,175,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5.9%,2021年为6.8%[19] - 集团通过约4.6公里蒸汽输送管道为虎门镇约18名活跃客户供汽,2021年为25名,集中供热业务2022年收益约30,614,000港元,2021年为47,120,000港元,减少35.0%[19] - 2022年湖南湘潭项目一期酒店在建工程减值亏损约90,873,000港元,2021年为156,244,000港元[22]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民族广场公平值亏损约10,696,000港元,2021年为14,103,000港元[22] - 2022年伟恒发展49%股权减值亏损55,859,000港元,2021年为5,186,000港元[22] - 2022年湘潭项目独栋别墅的发展中物业撇减约50,238,000港元,2021年为零[22] - 伟恒发展49%股权估值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2022年12月31日估值时税前贴现率降至14.9%,2021年为15.7%[23][28] - 伟恒发展财务预测从2022 - 2023年延迟至2023 - 2026年,收益预测相应延迟且下降[21] - 2022年12月31日,华融国际提供的尚未偿还贷款融资为36509876美元,公司与华融国际就贷款展期、重组进行会谈,实地尽调曾暂停后恢复正常[32] - 2022年12月31日,东海国际提供的尚未偿还贷款融资为18387188美元,东海国际同意将贷款融资延期至2022年底,后续会继续商讨[33] - 2022年12月31日,中国华融提供的尚未偿还贷款融资为人民币662370000元,北京法院要求相关方偿还不低于约人民币203百万元、468百万元及270百万元[34][36][37] - 2022年12月31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提供的尚未偿还贷款融资为人民币250000000元,银行起诉要求公司偿还未偿还贷款本金、应计利息等,法院裁定拍卖成都中发名下不动产[39][40] - 工商银行2022年12月31日有5490万元尚未偿还贷款融资[43] - 工商银行起诉东方酒店偿还多笔贷款本金共78800万元及相关债务[43] - 湖南法院裁定冻结东方酒店等价值56481508.80元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同等价值其他物业[44] - 湖南政府2022年12月31日有10541万元尚未偿还贷款[4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3.28299亿港元,2021年为10.16251亿港元[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7.18229亿港元,2021年为29.20689亿港元[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约为40.46528亿港元,2021年为39.3694亿港元[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67,2021年为0.74[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111.9万港元,2021年为1243.7万港元[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亏绌总额约为8.89054亿港元,2021年为3.73393亿港元[5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借贷约为18.3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64亿港元[55]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 -2.07,2021年12月31日为 -4.72[5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录得累计亏损约35.89亿港元,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出约13.28亿港元,净负债为8.89亿港元[6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18.39亿港元,其中即期借贷约为18.08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111.9万港元,受限制银行存款约为1243.8万港元[6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本金4.91亿港元的若干借贷相关的应付贷款本金16.39亿港元未按偿还时间表偿还,未能履行相关贷款协议约2.82亿港元[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为1378.1万港元,2021年为1895万港元[70] - 2022年集团雇用42名员工,2021年为66名[70] - 董事会决定不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71] 湘潭项目相关情况 - 2022年湘潭项目争取到超一亿元人民币“保交楼”专项资金[7] - 湘潭项目占地面积559,696平方米,将加快高层住宅开发进度,争取2023年推出二期剩余全部高层住宅,酒店2024年开业[14][17] - 2022年湖南湘潭项目一期酒店在建工程减值亏损约90,873,000港元,2021年为156,244,000港元[22] - 2022年湘潭项目独栋别墅的发展中物业撇减约50,238,000港元,2021年为零[22] - 预计2023年下半年湘潭项目将逐步恢复销售[60] - 2022年6月29日中国华融承诺为湘潭项目合作方新增约3亿元资金用于开发建设[107] - 2022年11月20日中国华融同意对存量贷款展期至2023年年底[107] - 公司拟转让湘潭酒店项目,完成后可全额偿还工商银行借款、部分偿还中国华融借款,预计剩余约1亿元用于补充湘潭项目流动性[110] - 2022年公司获保交楼专项贷款1.2亿元,截至12月31日已动用1.05亿元,2023年将继续争取剩余资金[110] - 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湘潭项目逐步恢复销售[112] - 湘潭项目剩余货值高达64亿人民币,截至2021年12月31日需立即偿还债务本息约16亿港元,未偿利息及违约金约2亿港元[115] 成都项目相关情况 - 成都项目物业租务2022年收入约17,186,000港元,2021年为18,327,000港元,租金收入减少[18]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民族广场公平值亏损约10,696,000港元,2021年为14,103,000港元[22] - 成都项目每年可为公司带来约5000万港元收入[65] -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债权收购完成后,成都项目借款期限预计延至2026年[110] - 成都项目每年可为公司带来约5000万港元收入[117] - 成都中发需偿还浙江稠州商业银行2.5亿元[124] 伟恒发展相关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伟恒发展49%股权可收回金额约197,368,000港元,2021年为254,175,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5.9%,2021年为6.8%[19] - 2022年伟恒发展49%股权减值亏损55,859,000港元,2021年为5,186,000港元[22] - 伟恒发展49%股权估值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2022年12月31日估值时税前贴现率降至14.9%,2021年为15.7%[23][28] - 伟恒发展财务预测从2022 - 2023年延迟至2023 - 2026年,收益预测相应延迟且下降[21] 集团估值假设 - 2022年估值基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未来现金流量预测,依赖管理层提供的收入、成本等资料[30] - 估值假设伟恒发展集团无或然资产及负债,无表外项目,能为业务发展开展必要活动[30] - 假设相关协议订约方按约定行事并续约,融资不限制集团业务预计增长[30] - 假设集团经营市场趋势及状况不严重偏离总体经济预测,主要人员全留任[30] - 假设集团业务策略及运营架构无重大变动,所需同意书、执照等可获授予及续期[30] - 假设集团运营地政治、法律等状况及税法无重大变动,不影响收入及溢利[30]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分所有适用守则条文[73] - 董事局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顾凯夫于2022年7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善能于同日辞任[77] - 六名董事中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规定且超至少三分之一董事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80] - 所有非执行董事委任任期自委任日期起计为一年,自动重续,除非一方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8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标准守则,回顾年度内全体董事均遵守该守则[74] - 主席钱凌玲负责集团整体企业发展及策略方向,领导并监督董事局运作;行政总裁张立负责日常企业管理事务,协助主席策划及发展集团策略[84] - 提名委员会会评估新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独立性,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需提交书面确认其及直系家属独立性[80] - 全体董事有权聘独立专业顾问,鼓励董事在会议上表达意见[80] - 董事局主席每年至少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80]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检讨公司薪酬政策等[87]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讨论董事退任及重选等[90]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审阅财务报表等[95] - 本年度举行4次董事局定期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98] - 目前董事局由6名董事组成,3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3] - 薪酬低于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人员有2人[89] - 公司外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为150万港元[101] - 顾凯夫于2022年7月1日获委任,出席2次审核委员会会议[99] - 赵善能于2022年7月1日辞任,出席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等[99] - 2023年3月29日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检讨会计原则及惯例[97] - 公司秘书陈子键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9] - 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并持续检讨其有效性,该制度旨在管理而非消除风险,仅提供合理保证[130] - 2022年6月23日公司股东批准对公司细则的修订[141] - 公司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股东大会与股东直接互动[143]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附有投票权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应在呈递要求后2个月内以实体会议形式举行[145]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股息宣派及派息金额受多种因素规限[149] - 公司提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51] -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框架符合COSO框架,负责管理层履行内部审核职能并定期汇报[139] - 公司通过面谈识别重大风险,使用问卷记录风险[134] - 负责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流程、检讨内部审核职能及执行内部审核计划[139] - 董事局对公司本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性进行年度检讨,认为制度充足有效[139] - 公司重视与股东沟通,确保资料适时公开发表[143] 公司债务解决方案 - 公司拟转让湘潭酒店项目,完成后可全额偿还工商银行借款、部分偿还中国华融借款,预计剩余约1亿元用于补充湘潭项目流动性[110] -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债权收购完成后,成都项目借款期限预计延至2026年[110] - 2023年5月底公司管理层将再次与华融国际、东海国际商谈境外借款整体重组方案[111] - 公司提出四项改进措施解决短期现金流与债务不匹配问题,包括与金融机构磋商、加快物业预售、控制行政费用、调整物业销售及营销策略[118][119] - 若改进措施成功实施,下一年度核数师报告将删除审核修订意见[120] 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的有效性受多项不确定因素影响,包括延期偿还中国华融、工商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款项及处理法院判决[128] 环境相关数据 - 2022年氮氧化物排放14.85千克,与2021年持平;硫氧化物排放0.28千克,较2021年的0.38千克减少;颗粒物排放1.09千克,与2021年持平[164] - 2022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244.3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1年的282.51吨减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温室气体总排放量0.06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1年的0.11吨减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