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层住宅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降级后,搬到老小区,才发现它比高层住宅舒适太多了
搜狐财经· 2025-10-29 10:13
消费降级后搬去老小区,我终于摆脱了高层住宅的 "精致牢笼" 去年把住了三年的高层精装房卖掉时,身边朋友都觉得我疯了 —— 放着电梯入户、人脸识别的新小区不 住,偏偏搬去房龄 15 年的老小区。可住到现在我才明白,那些被吐槽 "老旧破" 的老小区,藏着比高层住宅 舒服太多的生活真相,尤其是钱包和心里的那份踏实,是新小区再精致也给不了的。更别说那些浸透在日常 里的细碎体验,像是裹着烟火气的小糖,越品越甜。 一、选老小区别瞎选,15 年房龄是 "黄金线",住得省心才是真 先说明白,不是所有老小区都值得住。我之前也看过一套 30 年房龄的老房子,楼道墙皮掉得露出水泥,踩 上去簌簌往下掉渣;水管一开水就泛黄,接半盆水得沉淀半天才能用;下雨天天花板还漏雨,墙角洇出一大 片黑霉斑,这种 "真?老破小" 再便宜也不能碰。 但 15 年左右房龄的老小区,简直是 "性价比之王",住起来特别省心。我现在住的小区是 2010 年建的,当 时开发商用的建材很实在,墙体厚实得很 —— 以前在高层,隔壁晚上看电视声音开大点都能隐约听见,现 在我在家练吉他,楼下邻居碰到我还说 "没听见吵,你弹得还挺好听"。而且基础设施没怎么老化,水电燃 气 ...
潘石屹、王健林预言应验后,楼市3大走向已清晰,买房卖房需谨慎
搜狐财经· 2025-10-25 19:10
楼市风向已变:企业家洞察先机,未来三年走向初现 "水太深"—— 这是许多普通人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脱口而出的感慨。过去那种只要闭眼入市便能稳赚不赔的时代早已烟消云散,如今稍有不慎,便可能沦 为资本洪流中的牺牲品。然而,早在几年前,以潘石屹、王健林为代表的商界巨子们,便已敏锐地洞察到楼市的潜在转向,毅然做出了与当时市场主流趋势 截然不同的抉择。而今,他们当初的预见一一得到印证,更为未来三年的楼市走向描绘出清晰的轮廓。 回溯至2018年,当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仍在拼命冲刺年度销售额,普通民众亦在追涨声中纷纷涌入购房大军时,潘石屹却已悄然开始了其价值高达四百余亿 元的房产与物业的抛售。面对外界对于他"逆势减持"的质疑,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风险太大"的现实,并明确预警:2008年至2015年间"闭眼买房就能赚 钱"的黄金时代已然落幕,房价下跌的阴影正悄然逼近。无独有偶,2019年,在房价仍居高不下之时,王健林也提出了"退出房地产"的论断,断言房地产市 场"已经到了尽头",并预言房价即将步入下行通道。 一位有着十年从业经验的房产中介透露,当前二手房交易的核心矛盾在于"供应远远大于需求"。一方面,大量业主出于"置换改善"或" ...
高楼将停建?确定了:住宅实施新标准,未来两类房子吃香了
搜狐财经· 2025-10-22 14:12
近年来,购房者的置业偏好正悄然发生转变。过去,人们往往钟情于外观宏伟的高层住宅,而现在,多层住宅 似乎更受青睐。贝壳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清晰地印证了这一趋势:2018年至2020年间,选择多层住宅的购房者比 例从18.5%显著攀升至29.8%,与此同时,高层住宅的购买比例则从57.8%下降至36.5%。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转变?原因有多方面。首先,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通常较大,直接影响到房屋的 实际使用率,而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则相对较小,性价比更高。其次,高层住宅的容积率往往较高,导致楼间 距狭窄,通风和采光受到影响。此外,楼间距过小还会导致小区场地有限,停车位紧张,给居民生活带来不 便。更重要的是,居住在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或地震等突发事件,电梯可能停运,给业主逃生和救援带来极 大的困难。最后,高层住宅的拆迁难度也相对较大,由于涉及住户众多,拆迁成本高昂,往往难以纳入拆迁计 划。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住宅面临着设备老化的问题,为了维持基本的运行,业主需要承担高昂 的维修费用。 从以上这些"新标准"可以看出,大城市建造高楼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不仅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批,还要承担 终身责任。而对于中小城 ...
到2025年,4类房子或成烫手山芋?已有懂行人在悄悄套现
搜狐财经· 2025-10-22 13:22
为了提振低迷的市场,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试图松绑。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3座城市发布了"限跌令",更 有城市取消了"限购令",并下调房贷利率。一些城市甚至直接对购房者进行现金补贴。然而,这些举措 并未能有效扭转房地产市场的颓势。 城郊偏远楼房: 曾经,城市周边地区的房产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而备受青睐。然而,这些区域往往配 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在房价下跌时,城郊偏远地区的房产往往比市中心房产跌幅更大,甚至难以 找到买家。因此,城市周边偏远地区的房产未来或将成为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 楼市的寒意也同样传递到了开发商的销售业绩上。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仅为6.6万亿元,与 去年全年18.1万亿元的销售额相比,差距悬殊。时间过半,销售额却不足去年全年的40%。2022年1-7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显示,TOP100房企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47.3%。 高层住宅: 过去备受追捧的高层住宅,如今却暴露出诸多弊端。首先,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远大于多 层住宅,通常在25?0%之间,而多层住宅仅为10?5%。这意味着购房者需要承担更多公摊面积上的物业 费和供暖费。其次,高层住宅在发生火灾或地震等灾害时,住户逃生难 ...
最近两年买房,请牢记7字真言:买现、买低、不买远,很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0-20 14:20
其次,"买低"则建议购买多层住宅,而非高层住宅。近年来,国家出台"限高令",鼓励建造多层住宅。 相比高层住宅,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更小,防火抗震性能更好,出行也更为便利,同时避免了高层住宅 拆迁难的问题,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最后,"不买远"意味着尽量避免购买远郊的房产。虽然远郊房价相对较低,但其周边配套设施往往不完 善,交通不便,生活成本较高。即使规划中的配套设施能够完善,也需要漫长的等待。此外,一旦市场 下行,远郊房产往往首当其冲,贬值风险更高。 因此,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选择现房、多层住宅,并尽量选择配套完善的区域, 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权益,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市场调整,国内房地产的寒意在今年八月的数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国家统计局的数 据显示,在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到了五十个,二手房更 是有五十六个城市的价格出现下滑,分别比上个月增加了十个和五个。而同比来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 下降的城市有四十九个,二手房则有六十一个城市加入降价行列,与上月持平。无论从环比还是同比数 据分析,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都在增加,这无疑预示着楼市正 ...
华南整体推盘量增加,部分楼盘去化表现较好
36氪· 2025-10-20 11:17
重点监测5个新开盘项目,共推出880套房源,分别位于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增城区四个区域,2 个为纯新盘开盘,3个为加推。 价格方面,以稳为主,认筹可享受折扣方式,客户群集中于35-55岁的青中年人,本次推盘以中心城区 为主。 | 开发商 | 越秀地产&贝好 | 板块 | 白云区 | | --- | --- | --- | --- | | | 家 | | (主城区) | | 物业类型 | 高层住宅 | 主力户型 | 85-126㎡三至四房 | | 推出套数 | 130 | 销售套数 | 105 | | 开盘均价 | 45000元/㎡ | 销售分期 | 一期 | 热点项目:越秀贝好家·嘉悦云启(2025.9.20) 认购去化:开盘推出130套房源,当天认购约105套,去化率约81%。 客户定位:年龄介于30-50岁之间的客户群占比最大。从区域上看,白云区及周边客户占大多数,置业 群体以刚需、刚改客户为主。 根据中指监测,2025年9月15日-2025年10月12日华南地区重点城市广州、深圳累计开盘及加推项目12 个,推出房源2433套。广州重点监测的越秀贝好家·嘉悦云启,因楼盘区位及产品优势,实现较好的去 化 ...
卖掉高层的33楼,搬回老小区“步梯房”后,终于发现:高层住宅才是妥妥的智商税!
搜狐财经· 2025-10-18 07:12
为何卖掉"超高层"33楼? 普通人买房,选择本来就不多,加上当初高楼电梯房是主流,脑子一热就签了合同。 可房子到底好不好,只有住进去才知道。高楼的苦,真不是一点半点: 1、价格有陷阱,百万买房实际面积缩水 一开始很多人觉得住得高,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可真住上几年才发现,现实和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日子过得并不顺心。 后来很多人为了小孩上学又搬回老小区步梯房,这么一对比,才明白两种房子的差距有多大,真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01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90%的年轻人购买的第一套房,基本上都是高楼电梯房。 以前总觉得住在高楼层里面,更气派,视野更开阔,但真正入住以后才发现弊端特别多,居住体验大打折扣: 电梯麻烦:楼层越高、住户越多,等电梯是家常便饭。一旦碰上电梯检修或停电,爬33层简直要命。 风大灰多:楼房越高、风越大,一旦出现狂风来袭,整栋楼都能感觉到明显的晃动,而且住的越高,越容易受气流和风的影响,导致尘土多清洁难度加 大。 水压不稳: 高层用的都是二次供水,自来水先存到楼顶水箱,再往下送。听上去这样也挺好,保证了水压。但问题是如果水箱不常清洗,水质让人担 忧。 噪音问题 :别以为住得高就安静,风声、电 ...
到2025年,四类房子或成烫手山芋?已有懂行人在悄悄套现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09
历史房价涨幅 - 全国平均房价从1998年的2000元/平方米上涨至2021年上半年的11000元/平方米,涨幅达5.5倍 [1] - 同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从约3000元/平方米飙升至65000元/平方米,涨幅超过20倍 [1] 当前市场下行趋势 - 截至今年8月,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为69个,上涨城市仅29个,2个城市持平 [4] - 同期,100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中,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为74个,上涨城市仅23个,3个城市持平 [4] 市场供应压力 - 全国已有13个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0万套,包括重庆、武汉、青岛、成都、苏州、杭州、广州、沈阳、哈尔滨、郑州、济南等重要城市 [3] - 开发商采取降价促销策略以加速资金回笼 [3] 潜在风险较高的房产类别 - 高层住宅因公摊面积过大(通常20%-30%,甚至高达40%)、出行依赖电梯导致拥堵、安全隐患突出以及未来拆迁成本高昂而面临转手困难 [5] - 小产权房因国家明确表态无法转正、建筑质量参差不齐而失去升值空间且变现艰难 [7] - 房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因新房价格持续下跌使其价格优势减弱,且银行收紧贷款政策(停止放贷或提高首付比例)导致交易障碍增加 [7] - 城市偏远地区的房产因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不便,且在市场下行时抗跌性差于市中心房产而面临难以脱手的风险 [8]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逃离高层住宅?过来人说出实情
搜狐财经· 2025-10-17 07:04
文章核心观点 - 高层住宅的居住吸引力正显著下降,其便利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早期优势被诸多现实问题所掩盖 [1][3][14] 消费者偏好趋势 - 18层以上住宅的受追捧程度从2017年的33.6%锐减至2020年的22.7% [6] - 近七成的置换房买家在新居选择上倾向于较低的楼层 [6] 电梯依赖与出行困境 - 电梯故障或维修导致高层居民出行陷入窘境,曾有居民从楼梯爬至25层后累得几乎虚脱 [7] - 每日早晚高峰时段,等待电梯可能耗费20至30分钟 [7] - 随着入住率攀升和使用频率增加,电梯故障率显著上升,“两梯四户”或“两梯六户”格局在高峰时段无法满足需求 [8] - 对电梯的依赖限制了居民出行自由,非必要出门次数明显减少,对家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困扰更大 [10] 消防安全风险 - 楼层越高,火灾发生时的疏散和救援难度越大,现有消防设施难以触及高层区域 [10] - 许多中小城市消防云梯最高救援高度为四五十米,超过15层的楼层很难得到及时救援 [10] - 高层住宅火灾蔓延速度极快,例如伦敦一场大火在15分钟内从4层蔓延至24层 [10] - 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可能不阻燃,加上强劲风力助推,火势会迅速蔓延 [10] 公摊面积与经济成本 - 高层住宅公摊系数普遍从20%上升至30%,某些楼盘甚至飙升至46% [11] - 公摊面积膨胀降低了实际得房率,并导致物业费、取暖费等杂费增多 [11] - 以总价100万元、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30%的公摊系数使实际使用面积为70平方米,每平方米使用成本飙升至1.43万元,比购房单价高出43% [11] 居住密度与社区环境 - 高层住宅容积率通常在3.0-5.0之间,有些高达7.0,导致建筑密集、绿化空间狭小、公共区域拥挤 [11] - 人员构成复杂,租户比例高,人员流动性大,邻里关系淡漠 [11] - 庞大的人口密度加剧了噪音问题,包括小区内部喧嚣、临近主干道车流声和高楼风口效应 [11] 设施老化与维护难题 - 高使用频率加速了健身房、儿童游乐区、电梯等配套设施的老化进程 [12] - 设施维修或更换需要整栋楼业主共同出资,但人员复杂导致意见难以统一,曾有案例中近百户业主赞成出资的不足三成 [12] - 二次供水系统存在水箱清洁维护问题,即使定期清洗,水质也需要数日才能恢复正常 [12] - 用水高峰时段,高层住户经常面临水压不稳定问题,影响热水器使用和洗浴体验 [13] 实际居住体验 - 高楼层通风优势在恶劣天气下可能变为劣势,如雨水灌入室内、北风呼啸影响睡眠 [13] - 由于通风好和风力强劲,灰尘更容易被吹入室内,需要频繁打扫 [13] - 空调安装和维修因楼层过高面临困难,安装工人可能收取额外费用或拒不安装,外机维修几乎无法进行 [13]
风向变了,越来越多的人搬回低层,高层住宅越来越难卖了!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14
高层住宅市场趋势转变 - 高层住宅从备受追捧变为销售困难,需大幅降价才能售出,例如一套33层的房子降价20万才成交[1][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建住宅销售数据显示,6-11层的中间楼层最受欢迎,占据45%的销量,高层住宅需求疲软[3] - 近10年武汉超高层住宅数量增长近5倍,但市场接受度显著下降[3] 高层住宅的固有痛点 - 高层住宅电梯依赖严重,电梯故障或检修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例如有案例显示电梯坏3天导致住户每天上班迟到,2024年某城市物业调查指出高层电梯投诉率是低层的4倍[3] - 高层二次供水系统导致水压不足和水质问题,用水高峰期水流细小,水箱清洁不到位可能造成污染,有住户反映水龙头流出杂质需额外安装净水器并承担每月滤芯更换费用[4] - 高层住宅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逃生困难,云梯救援高度有限,且超高层在大风天气可能出现轻微晃动,影响居住心理安全感[4] 低层住宅的竞争优势 - 低层住宅出行方便,无需等待电梯,紧急情况逃生更容易,尤其适合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能显著提升生活效率[7] - 低层住宅价格通常低于高层,具有更高性价比,节省的资金可用于其他家庭开支[7] - 低层住宅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逃生更快,消防救援更为便捷,居住安心度更高[7] 低密度低层住宅的未来前景 - 市场趋势转向青睐低密度、低层住宅,此类项目因注重居住体验而销售表现优异[9] - 2025年1-8月重庆中心城区数据显示,高层供应量为125万平方米,而洋房等低层产品供应量仅为54.81万平方米,低层住宅稀缺性凸显其价值提升潜力[9] - “四代宅”、“低密项目”等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重点城市热销,反映出消费者对居住品质的追求超越了对楼层高度的盲目崇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