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莎莎国际(00178)
icon
搜索文档
莎莎国际“退场”,平价美妆零售商日子不好过
北京商报· 2025-06-23 21:48
公司动态 - 莎莎国际将于6月24日前关闭所有中国内地线下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内地线下市场[1][3] - 公司2025财年年报已预告将在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剩余门店[4] - 关闭线下门店原因是线上业务占比超过80%,线下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益[4] - 公司否认彻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将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并考虑以批发形式与内地零售商合作[5] - 近年来持续收缩线下门店,2025财年关闭14家中国内地门店,2019年退出新加坡市场[5] 公司历史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1978年香港,1997年上市,2005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5] - 巅峰时期全球门店超200家,中国内地达77家门店[5] - 2011财年前营收约40亿港元,2012财年跃升至64亿港元,2015财年达89亿港元[8] - 2025财年营收降至39亿港元,仅为巅峰时期一半[8] - 2021年才开始布局线上渠道,包括自营官网、微信小程序、抖音平台等[9] 商业模式与竞争 - 起步定位大牌代理,产品价格比原价低20%-50%,销售逾600个品牌[6] - 凭借高性价比和多品牌优势曾跻身行业前列[6][7] - 线上布局过晚,2015年业绩波动但2021年才开始重视线上[9] - 与卓悦、屈臣氏等传统美妆零售商同样面临困境[10][11] - 屈臣氏2024年中国美容保健产品收益135.08亿港元,同比下滑17.9%[11] 行业趋势 - 新兴美妆零售商如话梅、调色师崛起,调色师已开超100家门店[11] - 新兴零售商通过细分领域和潮牌合作吸引年轻消费者[11] - 行业建议传统零售商突破"传统零售"定位,挖掘新消费群体需求[11] - 屈臣氏推行"O+O"策略,莎莎国际加快数码系统升级[12] - 公司计划引入美肌保健等热门小分类产品以适应市场潮流[12]
美妆零售商莎莎国际宣布关闭内地线下全部门店
第一财经· 2025-06-23 13:58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宣布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在内地剩下的全部店铺 [1] - 公司解释闭店原因为线上业务占比超80%且线下无法达到规模经济 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 [4] - 已预留3000万港元专项闭店成本用于员工遣散、门店赔偿及存货处理 [4] 财务表现 - 2024/25财年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 7%至39 42亿港元 净利润下滑64 8%至7697万港元 [3] - 内地市场营业额同比下降10 5%至5 21亿港元 线上渠道占比80 3%达4 18亿港元 线下仅占19 7%为1 03亿港元 [4] 业务概况 - 公司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 业务覆盖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 销售超600个品牌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经营174间线下店铺 已关闭9间 剩余9间将在6月30日前关闭 [3] 行业背景 - 美妆行业竞争激烈 电商及新型集合店崛起叠加疫情因素导致业绩承压 [1] - 公司2005年进入内地市场 目前呈现"线上强、线下弱"的分化格局 [3]
净利润暴跌超六成!莎莎国际将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门店
南方都市报· 2025-06-22 10:29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宣布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完全退出内地线下零售市场 [2] - 公司将集中资源专注发展线上业务,加强社交媒体和数码渠道宣传力度 [9] - 中国内地市场呈现"线上强、线下弱"格局,线上渠道占比达80.3% [6] 财务表现 - 2024/25财年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大幅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 [2][5] - 港澳地区营业额同比下跌12.3%至29.92亿港元,占总营业额的75.9% [5] - 东南亚市场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15.4%至3.32亿港元,成为新增长引擎 [5] - 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同比下降10.5%至5.21亿港元 [6] 市场表现 - 港澳线下销售跌幅从上半财年19.4%收窄至下半财年6.3%,同店销售跌幅从24.3%收窄至7.7% [5] - 中国内地线下渠道营业额暴跌38.2%至1.03亿港元 [6] - 东南亚市场已开设67间马来西亚店铺和5间新加坡店铺 [5] 历史发展 - 公司成立于1978年,199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业务覆盖港澳、内地及东南亚 [4] - 中国内地市场始于2005年,2021财年门店数量曾达77家 [8] - 2022财年起内地门店从77家锐减至37家,2025年将完全关闭 [8]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9月因"sasatinnie 沁润护手霜"菌落总数超标410倍被罚99万元 [10][11] - 涉事批次产品货值金额176545.6元,违法所得102889.26元 [11] 行业竞争 - 国货美妆崛起和本土美妆集合店(如HARMAY话梅、THE COLORIST调色师)抢占市场 [8] - 公司曾凭借"免税店同款"和"低价大牌"标签吸引消费者 [8]
6月底关闭18家门店,莎莎国际全面退出中国内地线下市场
观察者网· 2025-06-20 16:03
莎莎国际退出中国内地线下市场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剩余18家线下门店,全面退出该市场,结束长达20年的内地线下零售业务 [1] - 2024/25财年中国内地线下渠道营业额同比大幅下滑38.2%至1.03亿港元,仅占内地总营业额的19.7% [1] - 关店核心原因包括租金成本高企、客流量持续下降及本土美妆品牌与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 [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25财年集团总营业额同比减少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暴跌64.8%至7697万港元 [1] - 中国内地市场总营业额同比减少10.5%至5.21亿港元,表现疲软 [1] - 2024/25财年内已关闭14家内地门店,截至2025年5月31日又关闭9家 [1] 线上渠道表现 - 中国内地线上营业额微增0.6%至4.18亿港元,占内地总营业额的80.3%,占集团总线上营业额的58.4% [2] - 线上增速较上一财年显著放缓,反映竞争加剧 [2] - 公司通过社交媒体营销、直播带货及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加强消费者互动 [2] 港澳及东南亚市场表现 - 港澳市场营业额同比微跌8.1%至28.1亿港元,但跌幅较上半年显著收窄 [2] - 东南亚市场线上销售增长12.9%,线下业务亦保持增长 [2] - 公司计划加大在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的投入,受益于旅客量回升及电商渗透率提升 [2] 公司未来策略 - 关闭内地线下门店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集中资源于线上渠道及核心市场 [1] - 公司维持稳定股息政策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2] - 未来增长依赖线上渠道和核心市场的深耕 [2]
SA SA INT'L(00178) - 2025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9 13:30
目前提供的文档内容仅包含财报电话会议的基本信息,未包含需要总结的关键内容,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总结。请提供完整的财报电话会议记录。
莎莎国际(0017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19 12: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集团营业额为3941.7百万港元,按年下跌9.7%[3][5] - 集团毛利按年下跌11.9%至1570.7百万港元,毛利率下跌1.0个百分点至39.8%[3][5] - 撇除一次性的中国内地闭店成本拨备30.0百万港元,核心盈利为107.0百万港元[5] - 每股基本核心盈利为3.5港仙(2024年:7.1港仙),每股基本盈利为2.5港仙(2024年:7.1港仙)[3][5] - 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1.7港仙的本财政年度末期股息,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2.45港仙(2024年:5.0港仙),相当于年内核心盈利约70%[5] - 2025年经营盈利为106,332千港元,2024年为285,134千港元[6] - 2025年年内盈利归属本公司拥有人76,973千港元,2024年为218,883千港元[6] - 2025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归属本公司拥有人83,677千港元,2024年为210,609千港元[7] - 2025年其他收入为24312000港元,2024年为34063000港元[22] - 2025年其他利润净额为4890000港元,2024年为亏损4103000港元[22] - 2025年按性质分类开支总额为3864574000港元,2024年为4112322000港元[23] - 2025年财务支出为28579000港元,2024年为27399000港元[25] - 2025年所得税支出为14941000港元,2024年为47864000港元[27] - 2025年香港利得税本年度提拨3199000港元,过往年度超拨35000港元[27] - 2025年海外税项本年度提拨7196000港元,过往年度无拨备不足情况[27] - 2025年递延税项资产减少净额为4581000港元,2024年为37717000港元[27]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76,973,000港元,2024年为218,883,000港元[31][32] - 2025年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减去为股份奖励计划持有的股份为3,102,198,000股,2024年为3,102,076,000股[31][32] - 2025年调整购股及奖励股份为192,000股,2024年为53,000股[32] - 2025年已付中期股息为23,274,000港元,每股0.75港仙,2024年无;拟派末期股息为52,754,000港元,每股1.7港仙,2024年为155,159,000港元,每股5.0港仙[33] - 2025年应收账款一个月内为51,657,000港元,一至三个月为3,817,000港元,超过三个月为9,272,000港元;2024年对应分别为62,097,000港元、4,171,000港元、6,487,000港元[34] - 2025年应付账款一个月内为152,544,000港元,一至三个月为72,117,000港元,超过三个月为13,965,000港元;2024年对应分别为224,192,000港元、64,748,000港元、17,708,000港元[35] - 2024/25财年集团营业额394170万港元,较去年下跌9.7%[54][57] - 2024/25财年线下销售322630万港元,按年跌幅约11.9%;线上销售71540万港元,轻微上升1.2%[57][58] - 2024/25财年集团毛利157070万港元,按年跌11.9%,毛利率39.8%[58] - 撇除一次性内地闭店成本拨备3000万港元,2024/25财年核心盈利10700万港元(2024年:21890万港元)[5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现金37110万港元(2024年:45780万港元),本财年经营业务产生净现金13740万港元(2024年:25360万港元)[59] - 2024/25财年集团资本开支5930万港元,用于投资科技设备、新店及装修现有店铺[59] - 2024/25财年每股基本核心盈利3.5港仙,每股基本盈利2.5港仙(2024年:7.1港仙)[60] - 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1.7港仙本财年末期股息,全年股息总额每股2.45港仙(2024年:5.0港仙)[60] - 2024/25财年港澳营业额299180万港元,下跌12.3%,年内盈利12860万港元,按年下跌45.0%[61][63] - 中国内地整体营业额按年下跌10.5%至52050万港元,其中线下营业额10260万港元(占比19.7%),线上营业额41790万港元(占比80.3%)[88][89] - 中国内地市场亏损持续收窄,由去年1710万港元减至年内的1490万港元(未计闭店前拨备)[90] - 中国内地线上营业额按年轻微上升0.6%,占该地区总销售额的80.3%,并占集团总线上营业额的58.4%[94] - 东南亚总销售额录得4196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14.7%,其中线下销售占33150万港元(占比79.0%),线上销售8810万港元(占比21.0%)[98][99] - 东南亚市场录得亏损500万港元(2024年:盈利500万港元)[99] - 东南亚线下销售额为3.315亿港元,按年上升15.4%,上半年升幅18.5%,年内同店销售按年微跌1.3%[108] - 东南亚线上销售录得8810万港元,按年上升12.4%,占该地区市场总销售的21.0%[111] - 2025/26财年第一季(4月1日至6月15日)集团总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上升4.5%[116] - 2025/26财年第一季香港及澳门总营业额6.249亿港元,按年升9.5%,占集团总营业额77.0%[116] - 2025/26财年第一季中国内地总营业额9640万港元,按年跌23.3%,占集团总营业额11.9%[116] - 2025/26财年第一季东南亚总营业额8790万港元,按年升12.5%,占集团总营业额10.8%[11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约有2400名雇员,回顧年內员工成本为6.799亿港元[11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1.577亿港元,营运资金为4.653亿港元[118] - 2025年3月31日运用资金总额为11.57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下降7.5%[120]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杠杆比率为零[121] - 资本开支为5890万港元,2024年为7330万港元[123] - 集团库存为6.7亿港元,2024年为7.053亿港元,库存周转日数增加3日至103日[12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抵押予银行融资的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为895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9440万港元[12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的资本承担合共780万港元[127] - 董事会建议派发现财年末期股息每股1.7港仙,2024年为5.0港仙[1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将有序关闭中国内地余下18间线下店铺,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关闭9间,其余预期6月30日前全部关闭[5] - 公司计划在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18间线下店铺,已计提遣散费用17224000港元和提前终止租赁赔偿费用3010000港元[2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经营174间线下店铺,较去年同期净减少9间[57] - 集团港澳线下销售跌幅收窄,上半年为19.4%,下半年收窄至6.3%,全年跌幅约12.9%;同店销售上半年为24.3%,下半年收窄至7.7%,全年跌幅约16.0%[77][79] - 港澳地区线下销售额中,来自旅客的比例分别约为37.1%(香港)及78.2%(澳门),合并计算为47.6%,疫情前约占74%[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港澳共运营84间店铺,较2024年3月31日增加2间[80] - 集团在港澳的线上渗透率从疫情前的0.1%提升至6.7%[82] - 本财政年度,港澳线上营业额为1.996亿港元,按年轻微下降1.4%,集团总线上销售额中27.9%来自港澳地区,VIP会员贡献约78.3%[82] - 本财政年度,直播带货销售额占港澳总线上销售额的18.3%[84] - 集团通过引入潮流产品、优化品牌组合、提升服务质量、多渠道推广等方式迎合市场变化[77] - 多项刺激经济及旅游措施推出,带动港澳线下店铺客流,销售情况持续改善[78] - 集团革新“网购店取”货品包装方式,提升服务能力[83] - 集团丰富直播电商内容,举办多元直播活动,加强品牌传播[84] - 2025年6月30日前公司将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店铺,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关闭14间,线下店铺规模缩减43.8%,线下销售按年跌幅38.2%[89][91] - 公司自有微信小程序每月活跃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4%[9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东南亚线下店铺数目为72间,较去年增加3间[100] - 公司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分别开设67间及5间店铺[107] - 公司会加强在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及数码渠道宣传,与网络红人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94]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4月 - 2025年3月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8%,零售销售变动为 - 8.6%,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变动为+0.4%[39] - 2024年4月 - 2025年3月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0%,零售销售变动为 - 15.7%,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变动为 - 16.8%[39] - 2024年4月 - 2025年3月中国内地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8%,零售销售变动为+3.2%,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变动为+3.6%[39] - 2024年4月 - 2025年3月马来西亚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1%,零售销售变动为+6.5%;新加坡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4%,零售销售变动为+0.5%,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变动为+2.3%;菲律宾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4%,零售销售变动为+9.8%[39] - 2024 - 2025年各月内地旅客访澳人次分别为1 - 2月210万、240万,3 - 12月依次为180万、170万、190万、170万、220万、280万、170万、230万、200万、200万,2025年1 - 3月为280万、230万、220万、500万[43] - 本财政年度到访香港及澳门旅客分别为4550万及3590万,其中内地旅客分别为3460万及2560万[45] - 每月北上香港居民比入境内地旅客多约600 - 700万[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9月起中国内地推出多项刺激经济及保就业措施,提升市场流动性,带动港股及资本市场交投[49] - 2024年中国本地生产总值达132.3万亿元,按年增长5.0%[49]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增长3.5%[49]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交易总额约1.1万亿元,按年增长2.8%[49] - 2024年5月6日起内地公民可申请一签多行签证到访澳门,2024年12月1日深圳重启赴港一签多行,2025年1月1日起珠海及横琴居民访澳分别实施一周一行及一签多行[46] - 2023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补充劳工计划从内地输入劳工,但雇主成本增加[48] - 中国内地美妆零售行业竞争激烈进入调整周期,功能性及小众美容产品受推崇[5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4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首次采纳多项准则及诠释修订,如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2025年4月1日生效[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等2026年4月1日生效[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及香港诠释第5号(修订本)2027年4月1日生效[13][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生效日期待定[15] - 本财年全年及至公告日期,公司除未能遵守一项守则条文
重磅利好!600178、600698、002265涨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5 19:1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兵装重组概念板块整体上涨8 24% 7只概念股集体走强 [1] - 东安动力 湖南天雁 建设工业3只个股涨停 长安汽车 华强科技 中光学 长城军工分别上涨3 34% 13 32% 5 88% 5 19% [1] - 华强科技现价19 14元 涨幅13 32% 建设工业现价22 52元 涨幅10 02% 东安动力现价13 57元 涨幅9 97% 湖南天雁现价7 52元 涨幅9 66% [2] 重组方案 - 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 汽车业务将分立为独立央企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 分立后兵器装备集团股权将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但实际控制人不变 [2][3] - 长安汽车董事长表示重组有利于国际化发展和协同效应发挥 其他兵装系公司称生产经营不受重大影响 [3] 行业影响 - 汽车央企重组可集中资源攻克核心技术 减少重复投入 提升全球竞争力 加速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转型 [3] - 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进战略性重组 增强央企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汽车行业进入整合淘汰关键阶段 [3] - 兵器装备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核心力量 布局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 拥有60多家重点企业和长安等知名品牌 [4]
莎莎国际(0017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6 16:30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9.205亿港元,同比下降10.5%[10] - 毛利为7.565亿港元,同比下降14.1%[10] - 期內盈利为3.24亿港元,同比下降68.4%[10]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港仙,同比下降69.7%[10] - 中期股息为0.75港仙,派息率为72%[1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1.459亿港元,净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379亿港元[11] - 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额从1,920,543增加到4,041,460,增长了110.4%[1] - 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盈利从32,408增加到216,416,增长了567.7%[1] - 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率从39.4%增加到43.5%,提高了4.1个百分点[1] - 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盈利从1.0港仙增加到7.1港仙,增长了610%[20] - 持续经营业务的总零售面积从343,000平方呎增加到523,000平方呎,增长了52.5%[19] - 持续经营业务的存货周期从100天增加到124天,增加了24天[19] - 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人数从2,600增加到5,000,增长了92.3%[19] - 持续经营业务的现金流量净额从54,911增加到326,107,增长了494.2%[16] - 持续经营业务的总权益从1,145,917增加到2,654,845,增长了131.7%[16] - 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盈利从1.0港仙增加到7.1港仙,增长了610%[20] - 公司2024/25财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1,920.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0.4%[76] - 集团毛利同比下降14.1%至756.5百万港元,毛利率为39.4%[81] - 集团期末现金为33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9.9百万港元[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减少119.9百万港元至337.9百万港元,加上未动用的银行贷款额度约267.5百万港元,公司有足够资金应付业务营运所需[16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接近2,600人,员工成本为331.2百万港元[191][19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145.9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52.1百万港元下降8.5%[194][19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营运资金为453.1百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存为337.9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为267.5百万港元,总可用资金为605.4百万港元[192][196] 地区销售表现 - 香港及澳门地区线下销售变动为19.4%,占总营业额的73.1%[12] - 中国内地线下销售变动为36.7%,占总营业额的16.2%[12] - 东南亚地区线下销售变动为18.5%,占总营业额的10.5%[12] - 香港及澳门市场营业额为1,403.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4%,占集团总营业额的73.1%[76] - 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311.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7.2%,占集团总营业额的16.2%[76] - 东南亚市场营业额为201.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8%,占集团总营业额的10.5%[76] - 香港及澳门线下销售同比下降19.4%至1,308.2百万港元[79] - 东南亚线下销售同比增长18.5%至162.4百万港元[79] - 中国内地线下销售同比下降36.7%至53.7百万港元[79] - 线上销售同比增长32.6%至396.2百万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0.6%[80] - 港澳营业额为1,403.0百万港元,下跌18.4%[89] - 港澳线上销售额为94.8百万港元,占港澳总销售额的6.8%[90] - 港澳线下销售额为1,308.2百万港元,占港澳总销售额的93.2%,同比下降19.4%[90] - 港澳市场同店销售和线下销售分别下跌24.3%和19.4%[94] - 港澳线下销售额中,57%来自VIP会员[95] - 港澳线上销售额同比下降1.1%至94.8百万港元,占集团总线上销售额的24.0%[112] - 港澳市场旅客消费占比为47.2%,疫情前为74%[90] - 港澳市场营业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73.1%[90] - 港澳市场第三季度销售同比跌幅收窄至6.4%[96] - 港澳地区线上渗透率上升1.2个百分点至6.8%[117] - 港澳线上营业额为94.8百万港元,轻微下跌1.1%,占集团总线上业务的24.0%[117] - 港澳线上业务占集团总营业额6.8%,去年同期为5.6%[117] - 港澳地区直播带货销售活动占线上销售总额的21.5%[119] - 中国内地营业额为311.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7.2%,其中线上销售占比82.7%[124] - 中国内地线上销售同比增长61.2%至257.5百万港元,占集团总线上营业额的65.0%[133] - 中国内地线下销售同比下降36.7%至53.7百万港元[130] - 中国内地线下店舖数量减少12间,至23间[126] - 东南亚市场总营业额为201.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8%[146] - 东南亚线下销售贡献162.4百万港元,占总销售额的80.8%[142] - 东南亚线上销售为38.6百万港元,占总销售额的19.2%,同比增长1.7%[149] - 东南亚市场同店销售增长4.3%(以当地货币计算)[143] - 东南亚市场线下销售同比增长18.5%[147] - 2024/25财年第三季,公司总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跌7.0%[186] - 香港及澳门销售额为358.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6.4%,占总销售额的77.6%[187] - 中国内地销售额为55.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6.5%,占总销售额的12.0%[187] - 东南亚销售额为46.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6.0%,占总销售额的10.1%[187] - 其他地区销售额为1.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8%,占总销售额的0.3%[187] - 总销售额为461.4百万美元,同比下降7.0%,占总销售额的100.0%[187] 市场环境与旅客数据 - 公司2024财年中期报告期间,香港市场GDP增长率为+7.6%,零售销售变动为-10.8%,药妆品销售变动为+0.6%[23] - 澳门市场GDP增长率为+7.8%,零售销售变动为-23.1%,药妆品销售变动为-15.0%[23] - 中国内地市场GDP增长率为+4.0%,零售销售变动为+2.7%,药妆品销售变动为+1.6%[23] - 马来西亚市场GDP增长率为+5.6%,零售销售变动为+6.9%[23] - 新加坡市场GDP增长率为-0.1%,药妆品销售变动为-0.1%[23] - 菲律宾市场GDP增长率为+10.1%[23] - 期内,香港和澳门分别接待了2140万和1700万旅客,其中内地旅客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1]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6]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5]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0]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4]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29]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3]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2]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7] - 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旅客数量分别为1650万和1190万,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8%[38] 业务策略与创新 - 公司在香港及澳门的核心旅游区共有26间店铺(2024年3月31日:26间)[53] - 公司在马来西亚翻新了四间店铺,并在新加坡重新开设了五间店铺[55] - 公司在期内关闭了九间中国内地的实体店铺[54] - 公司成功完成会员系统的技术升级,提供个性化服务[61] - 公司通过直播带货模式,成功推广独家品牌并吸引顾客兴趣[62] - 公司新增了102个内服美容品牌和28个美容设备品牌[69] - 公司推出“Clean Beauty”展示区,提供无潜在有害化学成分的个人护理产品[71] - 公司计划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周转天数,提高投资回报并减少营运资金投入[159] - 公司将投资于新的产品类别,如美容设备,以优化产品组合并满足客户偏好[162] - 公司计划加强库存管理,降低库存周转天数,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和减少营运资金需求[165] - 公司预计港澳零售及旅游业的消费将逐步改善,并专注于发展新产品类别,如美容仪器,以迎合消费者“宅在家”的生活模式[166] - 公司于2024年9月重新推出整合港澳及中国内地线上线下会员池的会员手机应用程式,通过数据收集和数字营销工具提升顾客忠诚度和回购率[168][175] - 公司线上业务重点包括提高顾客忠诚度、建立线上社区、推广独家品牌以及加速OMO(线上融合线下)零售模式的发展[169][175] - 公司将通过直播带货增加独家品牌的销售贡献,以吸引年轻消费者[170][175]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策略包括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加强库存管理、发展独家品牌以及通过微信小程序与顾客保持联系[171][176] - 公司东南亚策略包括在马来西亚寻找新店开设机会,并在新加坡推出电子商务平台,提升顾客购物体验[180][184] - 公司其他司法管辖区策略包括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至北美、澳洲及新西兰市场,预计销售增长稳定但利润较微薄[182][185] 经济与市场预测 - 公司在马来西亚的GDP季度增长达到5.9%,全年预计增长率为4.5%至5.5%[49] - 新加坡的GDP季度增长达到2.9%,全年预计增长率为2.0%至3.0%[50]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股本回报率为2.8%,每股基本股息为0.75港仙[21]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的收盘股价为0.79港元,股东权益每股账面值为0.4港元[21] - 公司流动比率为1.6倍,杠杆比率为2.8%[21] - 公司杠杆比率为零,表明无负债[194][197]
莎莎国际(0017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14 12:04
集团营业额与盈利情况 - 集团营业额下跌10.4%至19.205亿港元[1] - 集团毛利按年减少14.1%至7.565亿港元,毛利率下跌1.7个百分点至39.4%[1] - 集团税前盈利为4390万港元,税后盈利为3240万港元[1]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港仙[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3240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422千港元[20] - 集团期内盈利为32.4百万港元[45] 各地区业务情况 - 本财政年度上半年集团于中国内地的线上业务上升61.2%由1.597亿港元增加至2.575亿港元[1] - 随着集团重新进驻新加坡市场并营运五间店铺带动东南亚总线下销售按年增长18.5%[1]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营业额为1403071千港币,中国内地为311152千港币,东南亚为201041千港币,其他为5279千港币,总额为1920543千港币[11]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分部业绩为43967千港币,中国内地为 -9975千港币,东南亚为 -729千港币,其他为 -855千港币[11] - 港澳零售及批发营业额(线下销售)下跌19.4%至1308.2百万港元[44] - 中国内地线下销售减少36.7%至53.7百万港元[44] - 东南亚线下销售上升18.5%至162.4百万港元[44] - 中国内地营业额为311.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7.2%[54] - 集团在中国内地亏损由去年同期12.0百万港元改善至期内10.0百万港元[54] - 东南亚市场营业额为2.0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升14.8%[60] - 集团在东南亚重新进驻新加坡市场产生额外费用导致该地区录得亏损70万港元[60] - 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第三季香港及澳门销售额按年轻微下跌6.4%业务有明显改善[71] - 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第三季中国内地营业额按年变化为 -26.5%[72] - 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第三季东南亚营业额按年变化为 +26.0%[72] - 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第三季其他地区营业额按年变化为 +10.8%[72] 财务收支情况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财务收入为6808千港币,中国内地为86千港币,东南亚为536千港币,总额为7430千港币[11]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财务支出为11297千港币,中国内地为141千港币,东南亚为2960千港币,总额为14398千港币[11]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所得税支出为9055千港币,中国内地为 -17千港币,东南亚为2436千港币,其他为 -5千港币,总额为11469千港币[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存货成本为117692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64695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为3312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5968千港元[15] - 期内集团从营运业务流入的现金为54.9百万港元,为期内盈利1.7倍[45] - 集团支付末期股息后现金减少119.9百万港元至337.9百万港元[45] - 集团于2024年9月30日现金减少1.199亿港元至3.379亿港元[64] - 集团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约2.675亿港元[64] - 2024年9月30日营运资金为452.5百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存达337.9百万港元[74] - 2024年9月30日运用资金总额较2024年3月31日下降8.5%[75] - 资本开支为30.6百万港元,2023年为39.6百万港元[7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24346千港币,中国内地为1247千港币,东南亚为4339千港币,总额为29932千港币[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44924千港币,中国内地为2503千港币,东南亚为19062千港币,总额为166489千港币[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滞销存货及损耗拨备拨回为 -5622千港币,中国内地为 -3466千港币,东南亚为 -3755千港币,总额为 -12843千港币[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70293千港元[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248141千港元[24]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为1145.9百万港元,储备金为835.6百万港元[74] - 2024年9月30日抵押给金融机构的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为92.3百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94.4百万港元[79] - 2024年9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80] - 2024年9月30日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的资本承担共9.4百万港元[81]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决议派發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75港仙[1] - 中期股息相等於期内盈利约72%[1] - 2024年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75港仙,2023年无[22] - 董事会决议派发现金股息每股0.75港仙,约为期内盈利72%[45] - 董事会宣布派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0.75港仙,2023年无[82] - 为确定符合资格收取中期股息,2024年11月29日至2024年12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3] 地区经济与旅客情况 - 香港2024年4 - 6月当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6%[25] - 澳门2024年4 - 6月当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25] - 中国内地2024年4 - 9月当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0%[25] - 期内访港旅客21.4百万,访澳旅客17.0百万,其中内地访港旅客16.5百万,访澳旅客11.9百万[31] - 访港及访澳旅客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3.0%及13.8%[31] - 中国内地2023年消费为当地生产总值增长率贡献82%[34] - 马来西亚2024年第二季当地生产总值按季增长5.9%,预计2024年全年增长率介乎4.5%至5.5%之间,2023年为3.7%[35] - 新加坡2024年第二季度实质当地生产总值为2.9%,预计2024全年增长率介乎2.0%至3.0%之间,2023年为1.1%[35] - 2024年7月1日起到访港澳旅客免税额由5000元提高至12000元[30] 店铺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澳门核心旅游区共有26间店铺[36] - 中国内地期内公司关闭九间店铺[36] - 马来西亚期内公司翻新四间店铺[36] - 新加坡期内公司开设五间店铺[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于港澳共营运82间店铺[49] - 中国内地线下店铺数目从32间减少到23间,减少了12间导致线下销售额下跌36.7%至5370万港元[55] 其他经营相关情况 - 集团期内总线上销售额为396.2百万港元,线上渗透率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0.6%(2023年:13.9%)[38] - 港澳的线上和线下营业额达1403.0百万港元,占集团总销售额73.1%[47] - 港澳线下销售较去年下跌19.4%[47] - 港澳地区期内盈利为44.0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14.5百万港元[47] - 港澳市场营业额按年跌幅由第一季20.4%收窄至第二季16.4%[47] - 香港及澳门分别36.7%及78.1%销售额来自旅客,港澳线下销售额47.2%来自旅客,疫情前约74%[47] - 港澳线上营业额为94.8百万港元,占该地区总营业额6.8%[47] - 集团在港澳市场同店销售及线下销售分别下跌24.3%及19.4%[48] - 中国内地线上销售额由1.597亿港元大幅增长61.2%至2.575亿港元,占集团总线上营业额的65.0%[55] - 东南亚线上销售微升1.7%至3860万港元,占该地区营业额的19.2%[61] - 集团将通过加强独家品牌阵容实现全渠道销售利润增长[64] - 集团将加强管理库存,降低库存周转天数,提高投资回报率[64] - 集团库存为678.7百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705.3百万港元,库存周转日数维持100日不变[7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回购、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84] - 除一项守则条文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及直至公告日期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守则条文[86] - 公司将于2024年12月中旬寄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予股东[88]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12001千港币,仓储收入为1395千港币,总额为13396千港币[13]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净额为6272千港币[1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减去为股份奖励计划而持有的股份为3102137千股,2023年同期为3102065千股[20] - 2024年9月30日集团约有接近2600名雇员[7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331.2百万港元[73]
莎莎国际(0017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0 12:05
集团业绩 - 集团全年營業額上升24.8%,达到4,367.5百萬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門線下銷售增长35.1%至3,207.3百萬港元[1] - 集团在中國內地的線上銷售在本財政年度下半年大幅增长74.5%[2] - 集团毛利年对年上升27.3%至1,783.4百萬港元,毛利率上升0.8个百分点至40.8%,線下零售毛利率升1.5个百分点至45.2%[3] - 集团实现由去年稅前虧損14.4百萬港元到本财政年度稅前盈利266.7百萬港元的大幅提升[4] 财务数据 - 2024年其他收入中,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22,418港币千元,倉儲收入为11,645港币千元[17] - 2024年汇兑虧損淨額为4,103港币千元,未发生终止确认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收益[18] - 2024年出售存货成本为2,580,402港币,较2023年的2,104,475港币有所增长[19] - 2024年租赁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为27,399港币,较2019年的19,100港币有所增长[20] - 2024年所得税支出为47,864港币,较2019年的扣除72,608港币有所增长[21] 股东回报 - 每股基本盈利为218,883港币,较2019年的58,247港币有显著增长[22] - 拟派末期股息为每股5.0港仙,总额为155,159港币[22] 业务发展 - 公司定位为一站式专业美容平台,推出新产品类别、美肌养颜食品、个人护理产品及美容仪器[28] - 集团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仓库管理方面投入资源,提高效率和质量,电子商贸业务扩展至东南亚、北美、澳洲和新西兰[29] - 集团积极与新兴小众品牌合作,加强独家代理品牌组合,发展独特的零售管理标准和专业美容顾问团队[30] 市场趋势 - 2023/24财政年度中,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的零售销售额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香港化妆品销售增长率达32.5%[31] - 香港和澳门旅客数量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为集团发展独家品牌带来机遇[34] - 香港内地游客更倾向深度游,不追求消费,对香港酒店需求减少,人民币兑美元疲弱导致海外消费力下降[35] 区域业绩 - 2023年中,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增长7.2%,药妆类别增长5.1%[54] - 香港消费者生活模式转变,更多人在家工作和减少夜生活,对零售业带来挑战[48] 公司财务 - 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度资本开支为73.3百万港元,用于更新店铺和升级技术[161] - 公司库存为705.3百万港元,通过加强库存管理,库存周转日减少16天至100天[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