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国际(00178)

搜索文档
莎莎国际(0017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10 16:4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额为15.972亿港元,同比增长24.2%,毛利为5.865亿港元,毛利率40.0%,期内亏损1.816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42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5.9港仙,去年同期为7.8港仙[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1.6%,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86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7倍[6]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15.97234亿港元,毛利5.86518亿港元,毛利率36.7%,经营亏损1.76107亿港元,期内亏损1.81601亿港元,纯利率 -11.4%[9][10]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12.86128亿港元,毛利4.18916亿港元,毛利率32.6%,经营亏损2.86044亿港元,期内亏损2.47885亿港元,纯利率 -19.3%[9][10]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33.94664亿港元,毛利12.81159亿港元,毛利率37.7%,经营溢利2.47098亿港元,期内溢利2.16416亿港元,纯利率5.4%[9][10] - 2021年公司总资产22.47509亿港元,总负债10.98802亿港元,净资产11.48707亿港元[10] - 2020年公司总资产27.93911亿港元,总负债13.61818亿港元,净资产14.32093亿港元[10] - 2019年公司总资产45.86829亿港元,总负债21.69886亿港元,净资产24.16943亿港元[10] - 权益总额为1,148,707[11]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29,941(单位未明确,推测为港元千元)[11] - 每股基本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5.9港仙[11] - 股本回报为 - 15.8%[13] - 每股股息基本为0港仙,特别为0港仙,合共为0港仙[13] - 9月30日收市价为1.74港元[14] - 流动比率为0.4倍和1.7倍[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5.9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2%[17] - 期内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6040万港元(或25.0%)至1.816亿港元[17] - 撇除相关项目后,期内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1.523亿港元(或44.3%)[17] - 每股基本亏损为5.9港仙(2020年:7.8港仙),不派中期股息[17] - 2021年9月30日库存较去年同期增加280万港元至8.285亿港元,较3月31日增加6240万港元[18] - 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864亿港元,去年同期为5.936亿港元[18] - 2021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80393000港元,2020年为290918000港元[94] - 2021年所得税支出为1208000港元,2020年所得税扣除为43033000港元[94]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为181601000港元,2020年为247885000港元[95] - 2020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期内溢利为5884000港元,2021年无[95] - 2021年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之基本每股亏损为5.9港仙,2020年为7.8港仙[97] - 2021年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之摊薄每股亏损为5.9港仙,2020年为7.8港仙[97]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2021年为1597234千港元,2020年为1286128千港元;销售成本2021年为1010716千港元,2020年为867212千港元[98] - 毛利2021年为586518千港元,2020年为418916千港元[98] - 经营亏损2021年为176107千港元,2020年为286044千港元[98] - 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2021年为181601千港元,2020年为242001千港元[99] - 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基本每股亏损2021年为5.9港仙,2020年为8.0港仙[99]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归属于公司拥有人2021年为181582千港元,2020年为232661千港元[101] - 2021年9月30日存货为828511千港元,应收账款为62300千港元[103] - 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23112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408583千港元[104] - 2021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为264888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36851千港元[105] - 2021年9月30日净资产为1148707千港元,权益总额为1148707千港元[10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81601亿港元,2020年为2.47885亿港元[117][1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出1659.8万港元,2020年为现金流入2.96242亿港元[117][1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若包括支付租赁负债(含利息)2.13343亿港元,现金流出为2.29941亿港元,2020年为4037.7万港元[117][119]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4449亿港元,2020年为5.72394亿港元[111] - 2021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 - 1659.8万港元,2020年为2.96242亿港元[111] - 2021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9687万港元(计算得出:- 29670 + 9039 + 944),2020年为4.8169万港元(计算得出:- 16606 + 60908 + 3853)[112] - 2021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94423亿港元,2020年为 - 3.36619亿港元[113]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2.30708亿港元,2020年增加净额为7792万港元[11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86422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5.26404亿港元有所下降[120][1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未动用的银行融资额约为2.107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71亿港元有所增加[120][1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12.86128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56051亿港元、线上业务1.86095亿港元、中国内地1.17252亿港元、马来西亚1.2673亿港元[13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本支出为2671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936.4万港元、线上业务16.1万港元、中国内地1662.1万港元、马来西亚56.4万港元[13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为25.10882亿港元[137] - 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55629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7.18823亿港元、线上业务347.9万港元、中国内地8629.5万港元、马来西亚4703.2万港元[14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3.9188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084亿港元、线上业务2.6722亿港元、中国内地1.50551亿港元、马来西亚1.65709亿港元[140] - 2021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9.28677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22663亿港元、线上业务323.5万港元、中国内地4963.3万港元、马来西亚5314.6万港元[141]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5.82205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10.80588亿港元、线上业务1.66947亿港元、中国内地1.49461亿港元、马来西亚1.85209亿港元[141]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978.8万港元,短期租赁之分租收入为904.8万港元,政府补贴为306.7万港元[143] - 2020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1383.3万港元,政府补贴为8006.3万港元[143]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总计2190.3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9389.6万港元[14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马来西亚政府工资补贴计划授予293.4万港元,香港特区政府“保就业”计划授予13.3万港元;2020年同期,香港特区政府相关计划授予7525.4万港元,防疫抗疫基金相关一次性计划授予316万港元,澳门特区及马来西亚政府其他补贴计划授予164.9万港元[144] - 2021年销售成本10.10716亿港元,销售及分销成本6.53669亿港元,行政费用1.216亿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67212亿港元、6.43535亿港元、1.12309亿港元[145] - 2021年出售存货成本10.14011亿港元,雇员福利开支3.29655亿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46341亿港元、3.21609亿港元[146] - 2021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1.45687亿港元,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开支4139.8万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31841亿港元、4526.7万港元[146] - 2021年新冠病毒疫情相关租金减免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1700.4万港元,计入行政费用为0;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194.5万港元、2.5万港元[146][147] - 2021年租赁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585.3万港元,2020年为895.7万港元[148] - 2021年本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152.7万港元,海外税项149.8万港元,递延税项 -181.7万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24.2万港元、9.3万港元、 -4636.8万港元[150] - 2020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588.4万港元,所得稅开支为0,溢利588.4万港元,总全面收入566.7万港元[153] - 2020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 -658.3万港元,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 -1.5万港元,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 -2398.9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 -3058.7万港元[154]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181,601,000港元,2020年同期为247,885,000港元[158][160]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减去股份奖励计划持有的股份为3,101,533,000股,2020年同期为3,101,043,000股[158][160] - 董事会决议不派发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也未派发[162] - 2021年4月1日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为246,714,000港元,添置26,710,000港元,撇账577,000港元,折旧41,398,000港元,减值亏损547,000港元,汇兑差额225,000港元,期末账面净值为231,127,000港元[163] - 2020年4月1日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为281,531,000港元,添置20,836,000港元,撇账341,000港元,出售47,000港元,折旧45,267,000港元,减值亏损2,982,000港元,汇兑差额679,000港元,期末账面净值为254,409,000港元[164][165] - 2021年折旧开支32,334,000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9,064,000港元计入行政费用;2020年分别为35,393,000港元和9,874,000港元[165] - 2021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撇账开支577,000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2020年为341,000港元[16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作抵押予银行融资的
莎莎国际(0017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16 16: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额为3043.0百万港元[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大幅下降至30.43亿港元,较2020年的57.17亿港元下降46.8%[83][86]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下跌46.8%至30.43亿港元[100] - 集团营业额为3043.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6.8%[12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下跌46.8%至30.43亿港元[124] - 集团整体营业额按年上升55.1%[172] - 毛利为1051.8百万港元[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润为10.52亿港元,毛利率为34.6%,较2020年的36.4%下降1.8个百分点[83][88]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4.6%(毛利10.518亿港元/营业额30.43亿港元)[123] - 全年毛利率为32.5%(去年35.4%)第四季回升至34.9%[150] - 年內亏损为359.3百万港元[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3.91亿港元,净亏损3.59亿港元,净利率为-11.8%[83][90] - 年内录得亏损3.514亿港元[100] - 撇除特定减值拨备及终止经营业务后亏损为3.016亿港元[100] - 持续经营业务去年亏损为204.6百万港元[121] - 公司年内亏损3.514亿港元,较去年亏损5.159亿港元收窄31.9%[123][124] - 下半年亏损较上半年减少52.1%(124.3百万港元)全年亏损352.9百万港元[142] - 线上业务成功扭亏为盈[113] - 澳门特区业务自下半年复苏后已录得盈利[111] - 中国内地年内亏损收窄至12.7百万港元[154][1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毛利率为34.6%[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4.6%,较2020年的36.4%下降1.8个百分点[83][88] - 全年实际租金开支节省238.4百万港元[104] - 实际租金开支较去年节省238.4百万港元[145] - 办公室开支较去年降低约三分之一[106] - 马来西亚店铺及办公室开支均降低约30%[109] - 公司员工成本为6.46亿港元[17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线上业务营业额占比16.5%[10] - 线上业务订单量达104万宗,其中150万宗来自第三方平台及社交渠道[36] - 线上业务营业额创历史新高501.3百万港元 按年增长45.4%[151] - 线上业务下半年同比增长80.5%[107] - 第三方平台销售占线上渠道约70%[107] - 下半年线上业务销售按年增长80.5%,较2018/19财年同期增长52.6%[152] - 全年第三方平台销售占比达71.2%,第四季销售按年增幅116.5%[152] - O2O业务销售下半年按年升近14倍,全年占线上营业额比例从1.8%升至18.4%[152] - 香港特区网站销售按年升近五倍,自家渠道销售按年下跌47.1%[153] - 线上业务销售额按年大幅增长131.2%[172] - O2O业务在毛利率和交易金额方面较纯线上销售更具优势[113] - O2O业务利润率相对吸引且可节省店铺租金和平台费用[167] - 公司提供超过12000种产品,价格范围从1港元至5000港元[37] - 拥有600多个国际美妆品牌和150多个独家代理及自家品牌[37] - 莎莎国际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获超额认购逾500倍[61][63] - 铜锣湾Sa Sa Supreme生活概念店面积约20000平方呎[63] - 集团创始业务始于香港40平方呎化妆品柜台[63] - 莎莎与腾讯及京东签订合作计划[68] - 集团推出中银莎莎双币信用卡[69] - 新零售战略整合实体店与线上业务,运用大数据分析顾客购物模式[49][53] - 供应链自动化与营运流程数码化以提升存货管理效率[58] - 集团正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系统以巩固顾客忠诚度[111] - 计划在港澳个别店铺加设顾客体验区[116] - 将推出手提结帐机提升营运效率[116] - 零售店铺数目从253间减少至232间[97] - 总零售面积从526,000平方呎缩减至458,000平方呎[97] - 存货周期从104天延长至140天[97] - 库存较去年减少239.8百万港元至766.1百万港元[147] - 员工人数从4,700人减少至3,200人[97] - 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拥有约3200名员工[17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及澳门特区营业额占比65.7%[10] - 中国內地营业额占比9.5%[10] - 马来西亚营业额占比8.3%[10] - 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变动为-58.1%[11] - 香港特区业务因零关税优势提供具竞争力价格[46] - 港澳特区市场营业额为1999.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7.8%[121] - 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零售及批发销售额下降57.8%至19.998亿港元[124] - 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按年增长53.5%[172] - 香港及澳门特区同店销售按年增长56.3%[172] - 港澳特区以外市场占集团整体营业额比例约35%,目标扩大至50%以上[111] - 港澳特区以外市场营业额占比约35%,目标提升至50%以上[161] - 港澳市场同店销售按年减少54.4% 零售销售额按年下跌58.1%[142] - 澳门特区销售占比从第一季12.6%增长至第四季37.1%[139] - 中国顾客销售占比从去年37.6%升至84.4%(按销售价值)[140] - 港澳零售店总数由118间减至100间 净减少12间[145] - 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店铺数量从112间减少至100间,净减少12间[132] - 中国内地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上升15.9%至289.9百万港元,同店销售上升5.4%[154] - 中国内地下半年零售销售额按年上升46.4%,较2018/19财年同期上升12.4%[154]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按年增长30.7%[172] - 中国内地同店销售按年增长6.7%(撇除会员积分影响后为13.9%)[172] - 中国内地店铺总数增长13间[108] - 中国内地店铺数量从44间增至57间,净增加13间[132] - 马来西亚营业额按年下跌34.9%[109] - 马来西亚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下跌34.9%,同店销售下跌29.4%[157] - 马来西亚库存水平按年减少18.3%,获政府补贴约1.1百万令吉[157] - 马来西亚零售销售按年微增3.5%[1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面临网络安全与个人资料隐私风险,需应对全球更严格法规监管[60] - 需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以支持顾客体验改善和销售推动[60] - 劳动市场竞争激烈,需积极发掘新渠道保留及招聘人才[60] - 需完善关键表现指标(KPIs)及佣金奖励制度以促进新业务模式落实[60] - 过去十年营业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86] - 中国化妆品行业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人民币[170] - 中国化妆品行业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1.6%[170]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下跌6.1%,化妆品零售销售暴跌65%[126] - 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同比下跌超过99%[129]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26.4百万港元[7] - 2021年总资产下降至25.11亿港元,较2020年的32.67亿港元减少23.2%[84] - 2021年净资产为13.30亿港元,较2020年的16.64亿港元下降20.1%[84] - 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1.6港仙,2020年为15.4港仙[92] - 2021年股本回报率(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为-26.4%,2020年为-31.0%[94]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利润达到5.62亿港元,为近五年最高水平[83] - 2014-2015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维持在45%以上高位,2014年达到46.9%[83][88] - 每股基本亏损11.3港仙[100]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5.48亿港元[96] - 股本回报率为负26.4%[96] - 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26.4百万港元[106] - 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26.4百万港元 较去年减少115.1百万港元[147] - 公司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3.301亿港元[175][176] - 公司储备金为10.198亿港元[17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达5.264亿港元[175] - 公司营运资金为7.316亿港元[175] - 公司运用资金总额同比下降20.1%至13.301亿港元[176] - 公司杠杆比率为零[177]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1360万港元[181] 公司治理与荣誉 - 莎莎获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小型股组别11项大奖[72][75] - 连续四年获世界品牌大奖"年度品牌"殊荣[73] - La Colline获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旗舰店金獎[74] - 莎莎获BDO颁发"ESG最佳表现大奖-小型市值"[78] - 连续16年获颁"商界展关怀"标志[80] - 公司控股股东Sunrise Height Incorporated和主要股东Green Ravine Limited由郭博士夫妇各持有50%股权[190][196] - 公司副主席郭罗桂珍博士拥有逾40年化妆品营销推广经验并领导市场推广及运营管理[193] - 公司首席财务总监陆楷博士拥有逾35年财务及管理工作经验并担任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委[199] - 公司执行董事郭诗慧女士自2005年加入集团并于2018年晋升为企业策划及发展副总裁[200] - 陆楷博士现年64岁并担任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资深会员及咨询委员会成员[199] - 郭少明博士现年68岁并为公司控股股东Sunrise Height Incorporated的董事[190][191] - 郭罗桂珍博士现年67岁并为公司控股股东Sunrise Height Incorporated的董事[196][197] - 公司执行董事郭诗慧女士自2017年起担任香港化妆品同业协会理监事会会长[200] - 陆楷博士曾担任TOM集团财务总监兼执行董事并于2002年3月加入公司[199] - 郭诗慧女士负责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市场推广、品牌管理及产品发展[200]
莎莎国际(00178) - 2021 - 中期财报

2020-12-11 17:1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亚洲领先美妆产品零售集团,业务覆盖中国港澳、内地及马来西亚,提供约12000种产品,来自超600个国际品牌,含超170个自有及独家品牌[3][4] - 公司为「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等多个指数成份股,自2011年起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系列」成份股[1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主要位于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区、中国内地、马来西亚及电子商务市场[112] 财务数据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1亿港元,按年变动62.1%[6] - 毛利为4.189亿港元,按年变动67.3%[6] - 店舖减值前亏损为2.018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6.5港仙[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杠杆比率为0,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93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8倍[7] - 香港及澳门特区业务占比66.6%,电子商贸占比14.4%,马来西亚占比9.9%,中国内地占比9.1%[8] - 截至9月30日,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营业额为0[9]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2.6%,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无数据[9]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为2.86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溢利为587.9万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为2.48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为588.4万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为 - 19.3%,已终止经营业务纯利率无数据[9] - 公司总资产为27.94亿港元,总负债为13.62亿港元,净资产为14.32亿港元[9] - 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96亿港元[9] - 每股基本亏损(持续经营业务)为8港仙,每股基本盈利(已终止经营业务)为0.2港仙[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947亿港元下跌62.1%[15] - 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公司本期内录得亏损2.42亿港元,去年同期则录得亏损3650万港元[15] - 每股基本亏损为7.8港仙(2019年:1.2港仙),董事会决议不派发中期股息(2019年:无)[15] - 股本回报率为 - 16.9%[11] - 9月30日股价为1.34港元,股东权益每股账面价值为0.5港元[11] - 流动比率为1.8倍,杠杆比率为3.5%[11] - 存货周期为126日,员工人数为3400人[11] - 2020年4 - 9月内地访港旅客数量同比暴跌99.9%,总访港旅客数量同比下降99.8%,公司来自内地旅客的销售同比大跌98.2%[29][34] - 香港本地顾客销售同比下降19.2%,交易宗数和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1.2%和9.1%[30][34] - 2020年7 - 9月香港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失业率高达11.7%,4 - 9月零售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4.7%[31][34] - 香港四大核心区零售店空置率近13%,全港逾4000间街铺空置,核心区空置店铺数量同比近翻倍[31][34] - 香港业务本期零售销售同比下跌68.4%至6.706亿港元[31][34] - 澳门游客销售同比急降98.2%,零售销售总额下降78.0%至1.516亿港元[33][35][37] - 澳门首季本地顾客销售同比增长9.9%,第二季增长83.2%[36][37] - 澳门公司第二季整体销售较第一季增长95.6%[36][37] - 澳门本期零售销售额同比仍录得78.0%跌幅[36][37] - 2020/21财年上半年,港澳特区零售销售额下降70.8%,同店销售减少66.9%,整体交易宗数下降51.5%,内地旅客与本地顾客销售分别下降98.2%及11.9%[38] - 该时期港澳特区亏损2.386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330万港元,不计零售店资产减值拨备4610万港元,亏损为1.925亿港元[3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港澳市场店铺总数为106间,较去年同期净减少12间,其中11间位于游客区[38] - 上半年获宽减租金金额按年多5740万港元,加上关店及续租减租等,实际租金开支较去年同期节省1.503亿港元,物流开支按年减少约35.9%[39][41]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库存较2020年3月底减少1.802亿港元至8.257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936亿港元[42] - 上半年,港澳特区员工成本减少1.858亿港元,按年减少46.6%,已申领香港特区政府“保就业”计划首笔补贴5990万港元[42] - 中国内地业务总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下跌10.0%至1.173亿港元,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下降1.0%,店铺数量从46间增至48间[46][49] - 上半年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7.0%下降至29.6%,9月底存货量按年大幅下降,10月毛利率开始回升[48] - 电商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9.5%至1.861亿港元,O2O销售3750万港元,占电商营业额的20.2% [52] - 第一季电商销售同比下降13.8%,第二季同比上涨36.0%,环比上涨38.7% [52] - 马来西亚市场营业额为1.267亿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同比下降35.4%,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算下跌20.1%[5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在马来西亚经营77间店铺,去年同期为80间[54] - 第一季度零售销售下跌42.4%,第二季度零售销售跌幅收窄至28.9%[54] - 公司获得为期三个月共36万令吉的薪金补贴,节省约2.8%员工成本[54] - 公司通过清货促销活动成功将库存水平按年减少22日[54] - 2020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第三季,集团零售和批发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4.8%,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降48.7%、同店销售降44.3%,中国内地零售销售增23.9%、同店销售增9.7%,马来西亚零售销售降39.9%、同店销售降36.4%,电子商务零售销售增143.2%[82][83]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约有3400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3.216亿港元[84][8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4.321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下降14.0%,杠杆比率为零[8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达5.936亿港元,营运资金为7.775亿港元,有充裕财务资源应付12个月内营运资本[86][88]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亿港元,销售成本为8.67亿港元,毛利为4.19亿港元[100] - 期内亏损为2.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653万港元有所增加[100][102] - 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归属公司拥有人之每股亏损基本为8港仙,摊薄后亦为8港仙[100] - 期内其他全面收入为93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6亿港元[102]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归属公司拥有人为2.3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4816万港元[10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0.58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2.76亿港元有所减少[103] - 净流动资产为7.78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9.28亿港元有所减少[103] - 非流动负债为4.04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5.40亿港元有所减少[104] - 净资产为14.3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6.64亿港元有所减少[104] - 权益总额为14.3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6.64亿港元有所减少[107] - 2020年4月1日公司股本为310,319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412,707千港元[108] - 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内亏损242,001千港元[10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232,661千港元[108] - 2019年4月1日公司股本为309,56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400,644千港元[109] - 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内亏损36,530千港元[109]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48,155千港元[109] - 2020年股份奖励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434千港元[108] - 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746千港元[109] - 2020年雇员购股权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8千港元[108] - 2019年雇员购股权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2,070千港元[109]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296,242千港元,上年同期为132,046千港元[111] - 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48,169千港元,上年同期为290,244千港元[111] - 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36,619千港元,上年同期为421,675千港元[1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7,792千港元,上年同期为615千港元[1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72,394千港元,期初为559,381千港元[111]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2.47885亿港元,2019年为2378.9万港元[12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流入为2.96242亿港元,2019年为1.32046亿港元;若包括支付租赁负债,现金流出为4037.7万港元,2019年为2.89629亿港元[124] - 2020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93608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6.41503亿港元;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约1.71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1.41亿港元[124]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12.86128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33.94664亿港元下降62.11%[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分部业绩为-2.47885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0.23789亿港元[134][136] - 2020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0.5824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2.75904亿港元下降17.06%[138][139] - 2020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7.35669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9.44748亿港元下降10.75%[138][139]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性开支为2083.6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848万港元下降69.57%[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收入为408.3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008.3万港元下降59.51%[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支出为895.7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341万港元下降33.21%[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9389.6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3519.1万港元增长166.82%[141]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特区政府防疫抗疫基金提供工资补贴7525.4万港元[142][143]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特区政府其他资助计划提供补贴316万港元,澳门特区和马来西亚政府提供补贴164.9万港元[142][143] - 销售成本2020年为867,212千港元,2019年为2,113,505千港元;销售及分销成本2020年为643,535千港元,2019年为1,189,242千港元;行政费用2020年为112,309千港元,2019年为145,849千港元[146] - 租赁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2020年为8,957千港元,2019年为13,410千港元[148]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提拨准备,2020年为3,242千港元,2019年为2,846千港元;海外税项2020年为93千港元,2019年为10,404千港元[149][150] - 公司于上一财政年度终止新加坡零售化妆品业务,2020年营业额为0,2019年为99,463千港元[151][153]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0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884千港元,2019年亏损为12,741千港元[153]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0年经营业务
莎莎国际(00178) - 2020 - 年度财报

2020-07-17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莎莎国际营业额为57.173亿港元,毛利率为29.9%[6] - 公司年内亏损为4.751亿港元,店舖减值前亏损为2.046亿港元[6]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15.4港仙,店舖减值前每股基本亏损为6.6港仙[6]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57.17亿港元,同比下降29.9%[106]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6.4%,较2019年的40.7%下降4.3个百分点[106]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5.53亿港元,而2019年为经营溢利5.62亿港元[106]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4.75亿港元,净利率为-8.3%[106]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达到81.57亿港元,为近十年最高水平[106] - 2020年纯利率为负8.3%,较2019年11.6%大幅恶化[111] - 2020年毛利润为20.825亿港元,毛利率降至36.4%,较2019年46.9%下降10.5个百分点[112]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15.4港仙,2019年为盈利16.1港仙[114][118] - 持续经营业务全年营业额下跌29.9%至57.173亿港元[124] - 公司录得年度亏损5.15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708亿港元[124] - 集团整体营业额为57.173亿港元[147] - 集团店舖减值前亏损为2.046亿港元[147] - 集团去年盈利为4.909亿港元[147]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下跌29.9%至57.173亿港元[149] - 集团年内录得亏损5.159亿港元,去年同期溢利4.708亿港元[149] - 撇除零售店铺资产减值拨备2.705亿港元及终止业务亏损0.408亿港元,实际亏损2.046亿港元[149] - 港澳特区市场录得亏损413.6百万港元,撇除资产减值拨备265.3百万港元后亏损为148.2百万港元[171] - 中国内地全年亏损扩大至38.0百万港元,去年亏损为16.1百万港元[181] - 电子商贸业务亏损扩大至39.7百万港元,包括10.9百万港元一次性撇账[184] - 马来西亚全年溢利减至16.2百万港元,按年下跌23.7%[185] - 关闭新加坡全線22間店舖並錄得虧損40.8百萬港元[18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2020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6.48567亿港元,较2019年3.46233亿港元增长87.4%[116] - 2020年派息比率为0%,2019年为105.2%[118] - 存货水平减少4.078亿港元,手头现金为6.415亿港元[128] - 关闭12间店铺并争取临时租金减免以控制成本[129] - 库存减少407.8百万港元至1005.9百万港元,存货周转天数由104天减至101天[176] - 现金及银行结存减少至641.5百万港元,主要因支付末期股息265.8百万港元及应付账款减少252.3百万港元[176]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40.4%跌至35.4%,主因促销活动及批发增加[177] - 中国内地毛利率按当地货币计算由53.7%跌至48.7%[181]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及澳门特区营业额占集团总额82.9%,马来西亚占6.8%[11] - 中国内地营业额占比4.3%,电子商贸业务占比6.0%[11] - 公司在亚洲拥有235个销售点,其中香港及澳门112个、马来西亚79个、中国内地44个[8] - 马来西亚零售销售增长34.6%,中国内地增长12.1%,香港及澳门增长3.6%[8] - 香港特区零售销售额上半年下跌24.8%,澳门特区则增长3.6%[127] - 中国内地业务首三季同店销售录得双位数增长[133] - 马来西亚市场全年销售增长收窄至3.6%[135] - 马来西亚市场至2020年1月前营业额录得双位数增长[135] - 马来西亚市场5月同店销售录得按年增长[135] - 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营业额为47.394亿港元[147] - 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零售及批发销售额下降33.2%至47.394亿港元[149] - 香港特区零售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化妆品零售销售额下降13.2%[152] - 电子商贸业务占总营业额6.8%[159] - 马来西亚市场营业占比4.3%,店铺数量由81间减至79间[159][160] - 香港特区2019/20财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下跌24.8%,澳门特区增长3.6%,港澳整体零售销售额下降19.4%[166] - 港澳特区第四季内地旅客销售同比下降80.2%,2月下降97.4%,销售占比降至38.0%(去年同期71.0%)[170] - 港澳特区全年零售销售额下跌34.6%,同店销售减少33.8%,整体交易宗数下降26.3%[170] - 内地旅客销售占比由去年71.4%降至60.3%,本地客销售占比上升至39.7%[168][170] - 中国内地总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下跌12.1%至243.0百万港元[180] - 中国内地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算增加5.2%[180] - 电子商贸业务营业额按年下跌12.0%至344.7百万港元[183] - 马来西亚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增长3.6%至390.2百万港元[185] - 第四季中国内地每宗交易平均金额按当地货币计上升9.3%[180] - 全年零售銷售按當地貨幣計算按年增長16.5%[189] - 全年同店銷售按當地貨幣計算按年增長22.6%[189] - 澳門特區於2019年8月至12月同店銷售持續改善[195] - 中国内地店铺组合中华南地区占比超过40%[197] - 成都现有三间店铺并被列为重点发展城市[197] - 将集中资源发展重点区域和核心城市[19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提供约18,000种产品,涵盖700个国际品牌[26] - 公司拥有超过180个独家代理及自家品牌,产品价格区间为1-5,000港元[26] - 莎莎国际通过多重顾客接触点提升购物体验包括遍布亚洲的零售店和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如Sasa.com及第三方平台[28][29][30] - 公司业务模式涵盖本地供应品牌、自家品牌、独家代理品牌和平行进口产品[32] - 集团线上销售约90%来自中国消费者[140] - 马来西亚市场3月推出线上购物送货上门服务[135] - 独家代理品牌销售占比由36.5%降至35.1%,自有品牌占比微升[177] - 第三方平台销售按年上升4.6%,占电子商贸业务比例升至70%[183] - 零售店交易宗數為18百萬宗而電子商貿業務接近一百萬宗[196] - 新加坡市場清貨促銷刺激第四季度銷售增長[189] - 电子商贸销售额中中国内地顾客群占比约90%[199] - 微信小程序毛利率与独家品牌销售占比较其他线上渠道高[200] - 中国内地社交零售渗透率达71%[200] - 2020年社交商贸销售额预计占电子商贸零售总额超过30%[200] - 计划通过虾皮购物进军更多东南亚国家[199] - 未来将探索更多中国内地专属线上方案[1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香港市场具有零关税价格优势而中国内地因产品注册程序繁琐和征收关税导致产品推出速度较慢[35] - 莎莎拥有强劲的产品采购团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制定有效产品策略[36][38] - 公司正整合实体店与电子商贸业务向新零售模式发展[41] - 新零售蓝图包含物联网、自动化仓库系统和整合顾客数据库三大技术支柱[43][47] - 风险挑战包括网络安全与隐私风险、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及人才招聘问题[50] - 自动化物流系统通过新订单管理系统提升货物处理能力并缩短送货时间[47] - 收银系统旨在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购物体验并提升店铺客流处理能力[47] - 第四季度同店销售受疫情影响但5月已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133] - 每股基本亏损16.7港仙,不派发末期股息[125] - 新加坡市场关闭全线22间店铺并退出该市场[132] -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預測2020年上半年零售銷售總額將出現30%至50%中雙位數跌幅[190] - 香港特區訪港旅客人次銳減復甦速度相對緩慢[191] - 加快拓展電子商貿並在5月聯同內地微信進行直播[192] - 新收銀系統預計2020/21財政年度第二季推出[196] - 疫情前同店销售获得双位数增长[19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415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87倍[6] - 2020年总资产为32.67亿港元,较2019年的34.06亿港元减少4.1%[106] - 2020年总负债大幅增加至16.03亿港元,较2019年的9.20亿港元增长74.3%[106] - 2020年净资产为16.64亿港元,较2019年的24.87亿港元下降33.1%[106] - 过去十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109] - 2015年持续经营业务净利率达到10.2%,为近十年较高水平[106] - 2020年股本回报率为负31.0%,较2019年18.9%大幅下降[113][118] - 2020年存货周转天数增至101天,较2019年104天略有改善[120] - 2020年零售店铺数量减少至235家,较2019年253家减少18家[120] - 2020年总零售面积缩减至47.7万平方呎,较2019年52.6万平方呎下降9.3%[120] - 2020年员工人数减少至3700人,较2019年4700人下降21.3%[120] - 2020年2月内地旅客销售按年下降97.4%[128] - 中国内地访港旅客人次2019年下半年急跌41%[163] - 第四季度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额跌至6.28亿港元,占总销售额13.7%[164] - 内地访港旅客人次2月下跌97.8%,3月下跌99.3%,澳门特区内地旅客跌幅相近[166] - 公司1978年从40平方英尺化妆品柜台起步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获超额认购逾500倍[55][58] - 莎莎在铜锣湾开设的亚太区首间生活概念店Sa Sa Supreme面积约20000平方英尺[67] - 莎莎连续10年冠名赞助“莎莎妇女银袋日”活动[68] - 莎莎与腾讯及京东在2016年签订合作计划[70] - 莎莎在2019年成为全球首家发售FAN BEAUTY海葡萄凝水保湿面膜的化妆品零售店[77] - 莎莎在《亚洲货币》“30年最佳企业管治奖”中获选为“30年亚洲最杰出香港企业-2010年代”[83] - 莎莎在2019年世界品牌大奖中连续第三年荣获“年度品牌”殊荣[89] - 莎莎在2019年香港零售管理协会的评选中共获得七项殊荣包括十大杰出服务零售品牌等[91] - 莎莎微信小程序荣获2020年“微信力量-年度智慧服务”大奖[92] - 莎莎自2011年起成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95] - 莎莎连续15年获颁“商界展关怀”标志并在2020年获颁“15年Plus商界展关怀”标志[95]
莎莎国际(00178) - 2020 - 中期财报

2019-12-16 16:4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持续经营业务)为34.941亿港元,按年变动15.7%[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持续经营业务)为13.286亿港元,按年变动20.4%[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3650万港元,按年变动32.0%;撇除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影响,亏损为3490万港元[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1.2港仙[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为7.887亿港元[6] - 营业额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3494127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0千港元,总计3494127千港元[9] - 毛利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1328616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0千港元,总计1328616千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8.0%,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无数据,综合毛利率为38.0%[9] - 经营(亏损)/溢利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亏损34470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亏损0千港元,总计亏损34470千港元[9] - 期内(亏损)/溢利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亏损36530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亏损0千港元,总计亏损36530千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为 - 1.0%,已终止经营业务纯利率无数据[9] - 经营业务产生/(所用)现金净额为132046千港元[9] - 每股基本(亏损)/盈利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亏损1.2港仙,已终止经营业务为0港仙,总计亏损1.2港仙[9] - 总资产为4586829千港元,总负债为2169886千港元,净资产为2416943千港元[10] - 股本回报率为 - 1.5%[11]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4.94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472亿港元下跌15.7%[15] - 公司本期内亏损为3650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为2.029亿港元;撇除准则影响,本期内亏损为3490万港元[15] - 每股基本亏损为1.2港仙,2018年每股基本溢利为6.7港仙[15] - 2019/2020财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35.25亿港元,同店销售变动为15.8%[23] - 2019年9月30日集团约有4500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5.546亿港元[76][81] - 2019年9月30日集团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24.169亿港元,较3月31日的24.866亿港元下跌2.8%[77][79][81][82] - 2019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达7.887亿港元,营运资金为14.089亿港元[77][81] - 2019年9月30日及3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零[79][82] - 2019年9月30日集团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的资本承担合共1340万港元[85][88]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2019年为34.94127亿港元,2018年为41.4722亿港元[110]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2019年为13.28616亿港元,2018年为16.68238亿港元[110]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溢利2019年亏损3447万港元,2018年盈利2.34798亿港元[110]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溢利2019年亏损3653万港元,2018年盈利2.04167亿港元[110] - 期内(亏损)╱溢利归属于公司拥有人2019年亏损3653万港元,2018年盈利2.02861亿港元[110] - 期内全面(亏损)╱收入总额归属于公司拥有人2019年亏损4815.5万港元,2018年盈利1.74753亿港元[111][113] - 净流动资产2019年9月30日为14.08938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为20.24807亿港元[114]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2019年9月30日为34.05946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为25.4294亿港元[114] - 净资2019年9月30日为24.16943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为24.86608亿港元[115] - 每股(亏损)╱盈利(基本和摊薄)2019年为 - 1.2港仙,2018年为6.7港仙[106][108][109] - 股本为309,560千港元[120][121] - 2019年4月1日最初呈现的储备为2,177,048千港元,权益总额为2,486,608千港元[120][121] - 2019年4月1日重列权益总额为2,462,282千港元[121]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亏损36,530千港元[121]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流量对冲已扣除税项的净亏损为199千港元[121]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外地附属公司在汇兑储备之汇兑差额为11,426千港元[121]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总额为48,155千港元[121] - 股份奖励计划员工服务价值为746千港元[121] - 员工购股权计划员工服务价值为2,070千港元[121] - 2019年9月30日储备为2,107,383千港元,权益总额为2,416,943千港元[120][121] - 2018年4月1日公司股本为303,885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198,791千港元,留存盈利为931,466千港元,总额为2,482,840千港元[122] - 2018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溢利为202,861千港元,全面收入总额为174,753千港元[122] - 2018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304,003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206,114千港元,留存盈利为1,134,674千港元,总额为2,654,845千港元[122]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132,046千港元,2018年为 - 122,186千港元[124]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349,526 - 68,792 + 77 + 9,433 = 290,244千港元,2018年为96,263 - 76,846 + 139 + 7,481 = 26,937千港元[125]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421,675千港元,2018年为 - 3,914千港元[126] - 2019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为551,134千港元,期末为548,709千港元;2018年期初为449,558千港元,期末为339,696千港元[126]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营业额为3494127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147220千港元下降15.75%[194][195]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分部业绩为亏损36530千港元,而2018年同期为盈利204167千港元[194][195]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资本性开支为68728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70498千港元下降2.51%[194][195] - 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997008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518133千港元增长285.42%[196] - 2019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2589821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2888347千港元下降10.33%[196] - 2019年9月30日总资为4586829千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3406480千港元增长34.65%[196]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收入为10134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0638千港元下降4.74%[194][195]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支出为13912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有所变化(2018年未单独列出整体财务支出)[194]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扣除)╱开支为亏损1718千港元,而2018年同期为开支41269千港元[194][195]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35382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32812千港元增长7.83%[197]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存货成本为2141568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448286千港元[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55462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577210千港元[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为414493千港元,2018年无此项开支[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开支为61423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54534千港元[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及推广开支为46412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57404千港元[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短期租赁之租赁租金为24665千港元,2018年无此项开支[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或然租金为21388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5811千港元[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最低租赁付款为0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444619千港元[199]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支出中归因于租赁负债融资成本为13912千港元,2018年无此项开支[200]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2165511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478982千港元[199] 各地区业务线零售销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香港及澳门销售点118个,零售销售增长19.4%[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国内地销售点265个,零售销售增长0.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马来西亚销售点80个,零售销售增长8.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新加坡销售点21个,零售销售增长4.6%[7] - 香港及澳门市场零售销售额由34.899亿港元下跌19.4%至28.139亿港元[15] - 2019年香港零售销售额/药物及化妆品销售额按年变动-10.7%,4至9月零售销售变动未提及,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变动-12.4%[16] - 2019年1至9月中国内地化妆品销售额增长8.2%,药物及化妆品销售额增长12.4%[16] - 2019年4至9月新加坡零售销售额变动-3.5%,药物及化妆品销售额变动1.1%[16] - 2019年4至9月马来西亚零售销售额变动7.3%,政府未提供药物及化妆品销售统计数据[16] - 2019/20财政年度上半年香港及澳门营业额占比82.7%,中国内地占比3.8%,新加坡占比2.8%,马来西亚占比5.8%,电子商务占比4.9%[20] - 第一季度,港澳地区零售销售下跌12.7%[26][29] - 2019年7 - 9月,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同比分别下跌5.5%、42.3%和35.0%[27][29] - 第二季度,港澳市场零售及批发销售额下跌24.2%,其中香港市场零售销售额减少35.4%,澳门则录得11.3%增长[27][29] - 2019年7 - 9月,公司香港店铺来自内地旅客的交易宗数同比跌幅达51.2%,本地顾客交易宗数轻微下跌3.0%[28][29] - 港澳市场本期内整体零售销售额按年下降19.4%至28.139亿港元,录得亏损330万港元[31][35] - 上半年,港澳市场内地旅客交易宗数按年下跌25.3%,整体交易宗数减少14.9%,本地顾客交易宗数微跌1.7%[32][35] - 中国内地业务总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增长0.2%至1.323亿港元,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算增长9.4%[39] - 中国内地市场毛利率按年轻微倒退0.1个百分点[39] -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国内地市场因店舖数目按年净减少8间,整体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
莎莎国际(00178) - 2019 - 年度财报

2019-07-19 16: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莎莎国际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83.759亿港元,同比增长4.5%[11] - 持续经营业务年内溢利为4.721亿港元,同比增长1.5%[11] - 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后年内溢利为4.708亿港元,同比增长7.0%[11]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增长4.5%至8,375.9百万港元[150] - 持续经营业务溢利增长1.5%至472.1百万港元[150]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增长4.5%至83.759亿港元[172][176] - 持续经营业务溢利增长1.5%至4.721亿港元[172][176] - 年内总溢利达4.708亿港元同比增长7.0%[176]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83.759亿港元,较2018年的80.176亿港元增长4.5%[129][134]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溢利为5.428亿港元,年內溢利为4.721亿港元[1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增加至49.581亿港元[174]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34.178亿港元,毛利率为40.8%,较2018年的42.1%下降1.3个百分点[129][136] - 毛利增长至34.178亿港元[174] - 经营溢利为5.428亿港元[174] - 财务收入增长至2067万港元[17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及澳门地区营业额占比最高达84.7%[17] - 香港及澳门市场营业额占集团总额84.7%[184] - 香港及澳门市场零售及批发销售额增长4.9%至70.918亿港元[172][176] - 香港及澳门市场营业额同比增长4.9%,同店销售增长3.0%[190] - 香港及澳门全年销售温和增长4.9%,下半年下跌部分抵消上半年强劲增长[153] - 中国内地店铺总数达54间,新开设珠海、东莞、江门、惠州及南京店铺[157] - 马来西亚业务因消费税政策修改按月波动,但零售网络扩展速度较其他市场快[158] - 集团将集中发展南中国地区网络,把握大湾区机遇[161] - 莎莎2018年进驻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把握大湾区机遇[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商贸业务营业额占比4.7%[17] - 电子商贸业务覆盖多个第三方平台包括HKTVmall、京东、网易考拉、天猫及小红书[34][40] - 电子商贸平台包括Sasa.com、手机应用及第三方平台,订单量超过100万宗[29] - 电子商贸物流转用海外跨境直邮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对销售比例[157] - 集团已完成CRM中央系统首阶段顾客数据整合,涵盖港澳、中国内地实体店及电子商贸[154] - 新POS系统预计2020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内全面推出,支持移动付款及自助结账[154] - 公司正整合实体店与电子商贸业务,打造新零售模式[45][47] - 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购物模式,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50][54] - 物流系统自动化提升订单处理能力,缩短送货时间[57] - 集团在亚洲拥有274个销售点,其中香港及澳门118个[15] - 持续经营业务零售店铺数目增至274间(多品牌273间,单一品牌1间)[145] - 零售店铺数量从265间增至274间[176] - 总零售面积达548,000平方呎[1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预测2019年整体销售维持低单位数增长[161] - 面临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数据管理风险[60] - 需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以推动销售并应对兼容性问题[60] - 香港及澳门续租租金仅温和上升0.5%[153]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为5.6%,较2018年的5.8%略有下降[129] - 2015年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达到过去十年最高点11.1%[129] 客户与交易数据 - 2018/19财年交易宗数约2400万笔[28] - 全年整体交易宗数上升3.5%,其中中国内地访港旅客交易宗数上升10.5%,本地顾客交易宗数下跌3.6%[190] - 全年每宗交易平均金额整体增长1.4%,本地顾客增长2.1%,中国内地旅客下跌2.3%[190] - 上半年零售销售额增长18.5%,其中第一季度增长27.9%[192] - 下半年零售销售额下跌5.8%,同店销售下跌7.3%[194] - 下半年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同比下跌3.0%,中国内地顾客消费跌幅达5.9%,本地顾客下跌0.4%[194] - 中国内地顾客占零售销售额71.4%,本地顾客占26.3%[197] - 中国内地顾客交易宗数占比53.4%,本地顾客占比43.3%[199] -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同比增长20.1%,农历新年期间增幅超30%[200] 产品与品牌 - 公司提供约18,000类产品,价格范围从1港元至5,000港元[29] - 公司拥有700个国际美容品牌及超过180个独家代理和自家品牌[29] - 香港市场具备零关税价格优势,产品种类广泛且上新速度快[41] - 莎莎2018年成为全球首间发售FAN BEAUTY海葡萄凝水保湿面膜的化妆品零售店[84] - 莎莎独家产品在香港获得《COSMOPOLITAN》等媒体13项美容产品奖项[117][118][119] - 莎莎产品在新加坡获得《CLEO》《NYLON》《ZULA》等媒体7项美容奖项[120][121][122][123] - 莎莎产品在马来西亚获得Female Beauty Awards等媒体14项美容奖项[124][125][126][127][128] 企业荣誉与奖项 - 莎莎2018年荣获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小型股组别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等五项大奖[96] - 莎莎荣获香港零售管理协会2018年三项计划共8个奖项包括10大优质网店[109] - 莎莎第11次获得香港服务大奖2019旅客热门之选殊荣[110] - 莎莎在香港旅发局杰出优质商户及员工服务奖2019中获得7个类别奖项包括卓越成就奖和最佳服务零售商[111] - 莎莎获得杰出优质商户金奖(La Colline专门店)和银奖(莎莎化妆品)以及6项员工服务奖[112] - 莎莎连续14年获颁商界展关怀标志2015年获10年+商界展关怀标志[113] - 莎莎获雇员再培训局颁发2011-2019年ERB人才企业嘉许计划认证[113] - 莎莎第七年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低碳办公室计划银标签认证[113] 公司发展与战略合作 - 莎莎1997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获超额认购逾500倍[69] - 莎莎2013年开设亚太区首间生活概念店Sa Sa Supreme,店铺面积约20,000平方呎[78] - 莎莎2011年亚洲地区店铺总数达200间[76] - 莎莎2018年与腾讯及京东签订合作计划[85] - 莎莎2018年在中国市场推出手机应用程序并与网易考拉海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86] - 莎莎2018年开设天猫国际旗舰店并与小红书展开战略合作[86] - 莎莎2018年与中银香港及银联国际推出中银莎莎双币信用卡[87] 其他财务数据 - 每股基本盈利为15.4港仙,同比增长5.2%[11] - 净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净额为11.406亿港元,同比增长16.5%[11] - 全年每股股息为16.0港仙,派息比率约105%[11]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15.4港仙[140]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15.4港仙,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0.8港仙,合计14.6港仙[143] - 股本回报率为18.9%[143] - 每股股息合计16.0港仙(基本16.0港仙,特别股息0港仙),派息比率达105.2%[143] - 全年股息每股16.0港仙含末期股息9.0港仙[176] - 2019年总资产为34.065亿港元,总负债为9.199亿港元,净资产为24.866亿港元[131] - 2019年股本为3.096亿港元,储备为21.77亿港元,权益总额为24.866亿港元[131]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346,233千港元[146] - 存货周期为104天[145] - 员工人数为4,700人(以百位计算)[145] - 公司过去十年(2010-2019)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134] - 2019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录得亏损131.6万港元,亏损率为9.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