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国际(00178)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莎莎国际(00178)涨超10% 消息称香港旅游或将恢复“一签多行”并扩自由行城市
智通财经· 2024-02-22 14:11
股价涨跌 - 莎莎国际(00178)股价涨超10%[1] 自由行政策 - 香港政府向中央争取更多内地旅客来港,预料包括扩大自由行[2] - 目前内地共有49个城市的居民可透过“个人游”计划往来香港,主要是一线城市[2] - 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正与内地商讨增加自由行来港城市数目[2] - 亦会研究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2]
莎莎国际(0017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1 16:30
公司概况 - Sa Sa是亚洲领先的美容产品零售集团,成立于1978年[1] - 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业务覆盖香港、澳门、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主营美容产品,拥有600多个品牌[2]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Sa Sa的营业额为2,144.4百万港元,毛利为880.5百万港元,期内盈利为102.4百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3港仙[8] - Sa Sa在亚洲拥有广泛的零售网络,其中中国内地占35%,香港及澳门特区占81%,东南亚占68%[8] - 公司的槓桿比率为2.8%,净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4.2百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5倍[8] - 持续经营业务營業額2023年达到2,144,435港币千元,较2022年增长38.3%[9] - 毛利率在持续经营业务方面2023年为41.1%,较2022年提高4.1%[9] - 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2023年为102,422港币千元,较2022年增长176.9%[9]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3.3港仙,较去年同期的亏损4.3港仙有所改善[10]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每股股息为7.0港仙,特别股息为0港仙,总股息为7.0港仙[10] 地区经济情况 - 香港特区的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6.0%,藥物及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5.3%[15] - 澳门特区的GDP增长率为119.4%[15] - 中国内地的GDP增长率为4.7%[15] - 马来西亚的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7.0%[15] - 新加坡的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2.9%,藥物及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8%[15] - 菲律宾的零售贸易(不包括机动车辆和摩托车)同比增长11.7%[15] 旅游市场情况 - 香港特區旅客人次已恢復約62%[21] - 香港特區期內共有18.9百萬名遊客訪港,其中15.3百萬人來自中國內地[21] - 香港特區集团期内来自旅客的销售额占约48.6%,而疫情前则为74%[29] - 澳門特區旅客人次已恢復至疫情前83%水平[28] - 澳門特區期内共有15.0百萬名旅客到訪,其中10.1百萬名旅客來自中國內地[28] 市场拓展与发展策略 - 集团在东南亚市场拓展计划进展顺利,预计在下半财年开设三家新店铺,其中一家将于2024年3月在新加坡开业[41] - 集团继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新加坡实体店铺的开设将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44] - 集团在香港特区和其他地区积极寻找机会扩大店铺网络,以维持理想的利润率,并在东南亚市场寻找高人流量的购物中心[45] - 集团在香港特区开设了三家新店铺,其中两家位于核心旅游区尖沙咀,一家位于大围新的购物中心“圍方”,以抓住零售业复苏和旅客重返的机会[47] - 集团通过Shopee和Lazada等第三方平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开展线上业务,期间东南亚地区的总线上销售额增长6.0%至38.0百万港元[96] 营销策略与客户忠诚度 - 集团专注于强化独家产品组合和品牌合作,成功推出独家品牌Dr. G的“店中店”概念,并在马来西亚举办多品牌香水主题路演[93] - 集团在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将低价位的独家化妆品品牌“Color Combos”引入马来西亚市场[94] - 集团将专注于提高顾客忠诚度、建立在线社区、推广独家品牌,并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零售模式[115] 财务状况与资产管理 - 集团的净现金为164.2百万港元,拥有约232.3百万港元的未动用银行设施,控股股东继续提供高达200.0百万港元的循环贷款,加强集团的财务实力[102] - 集团有充裕的流动性和财务资源,能够满足未来12个月的运营需求[137] - 集团大部分现金和银行结存存放在港元、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美元、新加坡元和澳门币,以维持资金流动性和稳定收益[138]
莎莎国际(0017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7 12:10
营业额及销售表现 - 集团营业额上升38.3%至2,144.4百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的线下销售增长64.9%至1,623.7百万港元[2]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业总额为2,144,435千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贡献最大,达1,719,591千港元[13] - 公司2023/24财政年度上半年港澳特区营业总额为17.196亿港元,同比增长57.9%,占集团总营业额的80.2%[41] - 公司总营业总额为21.444亿港元,同比增长38.3%[4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营业额为2,144.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8.3%[43] - 港澳特区线下销售大幅增长64.9%至1,623.7百万港元[43] - 港澳特区线上及线下销售总额为1,719.6百万港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2%,同比增长57.9%[45] - 港澳特区线下销售同店销售增长率为65.7%[47] - 公司2023/24财年第三季度总营业额同比增长27.0%,达到525.8百万港元[70][71] - 港澳特区营业额同比增长33.3%,达到404.6百万港元,占总营业额的77.0%[71] 盈利及亏损情况 - 集团由去年同期的亏损133.2百万港元,转亏为盈至溢利102.4百万港元[2] - 每股基本盈利为3.3港仙(2022年:每股亏损4.3港仙)[2] - 集团经营溢利为135.06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5.860百万港元[3] - 集团期内溢利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为102.422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3.183百万港元[3] - 集团期内全面收入总额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为93.98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8.227百万港元[4]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部业绩为102,422千港元,香港及澳门特区表现最佳,达114,507千港元[1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2,42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3,183千港元[22] - 公司期内利润为102.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33.2百万港元,实现显著转亏为盈[44] 成本及开支 - 集团营业额的销售成本为1,263.959百万港元,毛利为880.476百万港元[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资本性开支总额为39,618千港元,主要用于香港及澳门特区的物业、机器及设备添置[1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支出总额为12,576千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占比最高,达10,587千港元[1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支出总额为23,288千港元,香港及澳门特区占比最大,达21,671千港元[1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使用权资产折旧总额为152,686千港元,香港及澳门特区占比最高,达135,635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出售存货成本为1,264,695千港元,同比增长31.5%[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345,968千港元,同比增长3.4%[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折旧开支为152,686千港元,同比增长17.5%[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广告及推广开支为29,688千港元,同比增长17.1%[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支出为12,576千港元,同比增长46.1%[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开支为23,288千港元,同比增长135.4%[20] - 公司期内毛利增加53.6%至880.5百万港元,毛利率为41.1%[4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员工总数为2,640人,员工成本为346.0百万港元[72] - 公司资本承担为9.8百万港元,用于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77] 资产及负债 - 集团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146.870百万港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321.047百万港元[5] - 集团净流动资产为454.207百万港元,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601.077百万港元[6] - 集团权益总额为1,135.21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41.181百万港元有所增长[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总资产为2,467,91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213,327千港元有所增长[1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账款为74,159千港元,同比增长12.9%[2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付账款为338,019千港元,同比增长2.5%[2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借贷总额为32,000千港元,同比增长6.7%[27] - 集团库存为878.8百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209.3百万港元,存货周转天数为134天[62] - 集团净现金为164.2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约232.3百万港元,财务实力充足[62] - 公司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135.2百万港元,净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64.2百万港元[73] - 公司杠杆比率为2.8%,较2023年3月31日的2.9%有所下降[74] 地区销售表现 - 香港特区2023年4月至9月零售销售增长16.0%,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增长45.3%[29] - 澳门特区2023年4月至6月零售销售增长64.3%,药物及化妆品销售增长28.0%[29] - 中国内地2023年4月至9月零售销售增长7.3%,美容类别增长9.2%[29][34] - 香港特区2023年1月至9月访港旅客达18.9百万,其中15.3百万来自中国内地,恢复至疫情前62%水平[32] - 澳门特区2023年1月至9月访澳旅客达15.0百万,其中10.1百万来自中国内地,恢复至疫情前83%水平[32] - 公司香港特区销售增长显著,期内开设三间新店,其中两间位于核心旅游区[32] - 公司来自旅客的销售额占比从疫情前的74%下降至48.6%[33] - 中国内地2023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4.9%,较第二季度的6.3%有所下降[34] - 公司在中国内地精简实体店网络,专注开拓线上业务销售渠道[34] - 中国内地营业额为244.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2.0%,其中线上销售占比65.3%[54] - 中国内地线上销售额为159.7百万港元,占总销售额65.3%,线上渗透率与当地整体水平相若[56] - 中国内地线下销售下降25.2%至84.8百万港元,但每店生产力提升,毛利上升12.1%[55] - 东南亚市场收入为175.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2%,其中线下销售占比78.3%[57] - 东南亚线上销售上升6.0%至38.0百万港元,主要通过Shopee和Lazada平台运营[60] - 集团在马来西亚的线下销售恢复至疫情前80.3%,同店销售下降1.4%[59] - 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线上销售仅轻微上升1.0%,受经济环境影响[56] - 集团在东南亚的线上业务通过Lazada进军泰国市场,并通过Zalora扩展至新加坡市场[60] - 港澳特区旅客销售占比为48.6%,核心游客区占比高达59.9%[63] - 内地访澳旅客人次已达到疫情前的87%,零售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5.9%[63] - 中国内地营业额同比增长15.8%,达到80.1百万港元,占总营业额的15.2%[71] - 东南亚地区营业额同比下降1.6%,为39.9百万港元,占总营业额的7.6%[71] 新店开设及扩展计划 - 公司计划在新加坡开设三间新店,预计在下半财年完成[35] - 公司将在2024年3月于新加坡西城购物中心开设第一家新店,并计划在裕廊坊和淡滨尼购物商场开设另外两家新店[36] - 公司在香港特区开设了三间新店,其中两间位于尖沙咀核心旅游区,另一间位于大围新落成的潮流购物中心“围方”[37] - 公司计划在香港特区开设三间新店,其中两间将于下半年开业,一间位于黄竹坑,另一间位于中环[63] - 公司将重新进军新加坡市场,计划在下半财年开设三间零售店铺[67] - 马来西亚线下业务已趋稳定,公司计划在吉隆坡开设两间新店[67] 线上销售及策略 - 公司总线上销售额为2.988亿港元,线上渗透率占期内集团总销售额的13.9%(疫情前:4.8%)[38] - 港澳特区线上销售占公司总线上销售额的32.1%,期内线上销售按年下降8.1%[52] - 港澳特区线上销售在期内录得0.8百万港元的亏损[52] - 公司将专注于发展OMO策略,整合线上平台及零售店铺网络,提供无缝购物体验[65] - 公司已成立客户关系管理(CRM)项目团队,旨在提高顾客忠诚度及回购率[66] - 公司将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与海外华人社群接触,预期销售增长保持稳定[68] 其他收入及亏损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总额为17,897千港元,主要来自幻燈片陳列租金收入和倉儲收入[15]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亏损净额为4,640千港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16] 可持续发展及评级 - 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至A等级,反映其对绿色美容行业及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支持[39] 管理层及董事会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理由郭少明博士担任,董事会认为此架构有利于执行商业策略[81] 未来展望及策略 - 公司预计零售及旅游业消费将有所增长,并计划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更新产品组合等措施应对需求增加[64] - 公司将投资于前线员工和新店铺,预期下半年营运利润稳定[64] - 公司未派发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8]
莎莎国际(0017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18 16:39
香港特區业务 - 香港特區店舖營業額按年增加70.5%,与上一季度相比增加93.8%[136] - 香港特區线下销售在本财政年度内上升17.4%,同店销售增加26.6%[137] - 香港特區莎莎线上销售按年上升26.4%至230.5百万港元,占集团线上总销售的38.3%[141] 中国内地业务 - 中國內地線下銷售額恢復至61.5百萬港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2.7%[148] - 集团在本财政年度中國內地的虧損較去年減少69.2%至44.5百萬港元[149] - 本财政年度集团在中国内地线上业务录得28.0百万港元的亏损,但到第四季度转为2.7百万港元的利润[155] 东南亚业务 - 马来西亚本年度線下營業額大幅增长64.9%至300.0百万港元,同店销售增长34.3%[159] - 集团在东南亚的线上销售额总计为72.0百万港元,比去年增长9.0%[161] 线上业务发展 - 集团将继续优化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提高顾客购物体验,改善购物流程[182] - 集团在新一财政年度将专注于Shopee和Lazada线上市场以增加收入[186] 经营策略 - 集团将继续推进OMO策略,整合线上平台和零售店铺网络,提供更优质的无缝购物体验[177] - 集团致力于降低租金占收入比例,提高店铺运营效率,以增加为股东赚取利润的能力[172] 财务状况 - 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总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上升31.9%,其中港澳特区營業額增长51.2%[188] - 集团员工成本为661.9百万港元,约有2,600名员工[188] - 集团资本及流动资金充足,持有404.9百万港元的运营资金,净现金及银行结存达273.3百万港元[189] - 集团2023年3月31日的槓桿比率为2.9%,较去年同期下降至10.4%[191] - 集团继续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大部分现金及银行结存以港元、马来西亚马币、人民币、美元及澳门币存放[190] - 集团未涉及高风险投资或投机性衍生工具,继续保持审慎的财务风险管理态度[193] - 集团于2023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195] - 集团于2023年3月31日的资本承担合共为4.2百万港元[196] 展望与发展 - 公司展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稳健运营和发展,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197]
莎莎国际(0017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15 12:19
营业额及销售表现 - 集团全年营业额上升2.6%至3,500.5百万港元[2] - 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的线下销售增长7.3%至2,373.3百万港元[2] - 第四季度香港及澳门特区的线下销售按年增长60.1%,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41.1%[2] - 公司2023年总营业额为3,500,525千港元,同比增长2.6%[10] - 香港及澳门特区营业额为2,373,301千港元,同比增长7.3%[10] - 线上业务营业额为601,977千港元,同比下降13.5%[10] - 中国内地营业额为225,270千港元,同比下降27.8%[10] - 马来西亚营业额为299,977千港元,同比增长55.7%[10] - 公司2023年总营业额为3,500.5百万港元,较去年上升2.6%[26] - 公司2023年香港及澳门特区营业额为2,603.8百万港元,按年增长8.7%,占总营业额的74.4%[26] - 公司2023年中国内地营业额为520.1百万港元,按年下降31.1%,占总营业额的14.9%[26] - 公司2023年东南亚营业额为372.0百万港元,按年增长43.8%,占总营业额的10.6%[26] - 公司2023年线上业务营业额为602.0百万港元,按年减少13.5%,占总营业额的17.2%[27] - 港澳特区线上及线下总销售为2,603.8百万港元,占公司总营业额的74.4%,同比增长8.7%[31] - 香港特区销售额增长18.4%,而澳门特区则下降13.2%[31] - 港澳特区第四季度线下销售增长60.1%[32] - 港澳特区线下销售增加7.3%至2,373.3百万港元,同店销售增加13.5%[33] - 香港特区第四季度线下销售按年增长55.6%,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25.1%[37] - 澳门特区第四季度营业额按年增加70.5%,与上一季度相比增加93.8%,较疫情前水平回升约77%[39] - 澳门特区本财政年度线下销售为636.4百万港元,下跌13.2%,同店销售下跌12.8%[38] - 香港特区线下销售在本财政年度内上升17.4%,同店销售增加26.6%,第四季度同店销售增长59.3%[40] - 港澳特区线上总销售按年上升26.4%至230.5百万港元,占集团线上总销售的38.3%[42] - 中国内地线下销售为225.2百万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比去年下降22.9%,同店销售额降幅为11.6%[44] - 中国内地第四季度线下销售额恢复至61.5百万港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2.7%,同店销售额增长5.1%[44] - 中国内地线上销售下跌33.4%至294.9百万港元,占总销售56.7%,占集团线上总销售额49.0%[45] - 马来西亚线下的营业额大幅增长64.9%至300.0百万港元,同店销售增长34.3%[50] - 东南亚线上销售总额为72.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0%[51] - 2023/24财政年度第一季总营业额同比增长31.9%,达到8.503亿港元[62][63] - 港澳特区营业额同比增长51.2%,达到7.022亿港元,占总营业额的82.6%[63] - 中国内地营业额同比下降27.0%,为7670万港元,占总营业额的9.0%[63] - 东南亚营业额同比下降7.6%,为6940万港元,占总营业额的8.2%[63] - 其他地区营业额同比增长3570.0%,达到200万港元,占总营业额的0.2%[63] 盈利及亏损 - 集团由财政年度上半年的亏损133.2百万港元,转亏为盈至全年溢利58.2百万港元[2] - 第四季度录得盈利185.9百万港元,税前利润率为9.0%[2] - 每股基本盈利为1.9港仙,去年为每股亏损11.1港仙[2] - 集团全年毛利为1,401,360千港元,较去年增长11.2%[3] - 年內溢利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为58,247千港元,去年为亏损343,732千港元[3] - 年內全面收入总額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为57,674千港元,去年为亏损347,939千港元[4] - 公司2023年分部业绩为58,247千港元,较2022年的亏损343,732千港元大幅改善[10][11] - 公司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8,247千港元,较2022年的亏损343,732千港元大幅改善[19] - 公司2023年集团溢利为58.2百万港元,较去年亏损343.7百万港元大幅转亏为盈[27] - 中国内地线上业务本财政年度录得亏损28.0百万港元,第四季度转为利润2.7百万港元[45] - 马来西亚分部本财政年度录得溢利22.9百万港元,相比上一年度亏损7.5百万港元[50] 财务及资产状况 - 集团净流动資产为404,871千港元,较去年减少10.8%[5] - 公司2023年资本性开支为58,587千港元,同比增长5.2%[10][11] - 公司2023年获得政府补贴25,817千港元,同比增长421.3%[13] - 公司2023年汇兑亏损为5,994千港元,较2022年的汇兑收益3,118千港元大幅恶化[14] - 公司2023年总资产为2,213,327千港元,同比增长6.1%[12] - 公司2023年出售存货成本为2,104,475千港元,较2022年的2,143,231千港元略有下降[15]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661,943千港元,较2022年的651,816千港元有所增加[15]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为275,552千港元,较2022年的276,194千港元略有减少[15] - 2023年短期租赁租金为61,247千港元,较2022年的127,645千港元大幅减少[15] - 2023年新冠病毒疫情相关租金减免为17,688千港元,较2022年的35,934千港元有所减少[15] - 2023年香港利得税为2,313千港元,较2022年的2,305千港元略有增加[17] - 2023年应收账款总额为65,707千港元,较2022年的73,214千港元有所减少[22] - 2023年应付账款总额为329,718千港元,较2022年的279,179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公司2023年总借贷额为30,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102,484千港元大幅减少70.7%[24] - 公司2023年有抵押银行借贷为20,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80,000千港元减少75%[24] - 公司2023年无抵押银行借贷为10,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20,000千港元减少50%[24] - 公司净现金总额增加至273.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194.2百万港元有显著增长[28] - 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大幅增加419.3百万港元至144.6百万港元[28] - 公司库存减少78.5百万港元至669.5百万港元,存货周转天数减少11天至116天[28] - 集团净现金增加79.0百万港元至273.3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约240.2百万港元[53] - 公司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0.412亿港元,同比增长5.9%[66] - 杠杆比率从2022年的10.4%下降至2023年的2.9%[66] - 公司净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733亿港元,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为2.402亿港元[65] 市场及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旅客在港澳特区的销售占比为41.1%,疫情前约为70%[36] - 澳门特区销售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77%[54] - 香港特区店铺数量增加至82间,其中2份新租约为游客区[54] - 马来西亚店铺数量减少11家,销售达到疫情前85%的水平[59] - 马来西亚最低工资上调25%至每月1500马币,影响人工成本[59] - 马来西亚隔夜政策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59] - 公司计划在新加坡开设一或两家旗舰店[59] - 公司计划通过Shopee、Lazada和Zalora等平台扩大东南亚市场,特别是泰国和菲律宾[60] 线上业务及策略 - 港澳特区线上渗透率由疫情前的0.1%提升至本财政年度的8.9%[42] - 公司计划通过OMO策略整合线上平台及零售店铺网络[56] - 公司将继续优化网站及手机应用程式的设计,提高顾客购物体验[58] - 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与内地顾客联系,推广线上购物[57] 股东及公司治理 - 公司将于2023年8月24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的时间为2023年8月21日至2023年8月24日[75] - 股东需在2023年8月18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股份过户文件以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资格[75] - 记录日期为2023年8月24日,所有有效过户文件及相关股票需在此日期前送交公司股份登记分处[75] 员工及成本 - 公司员工成本为6.619亿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共有2600名雇员[64] - 集团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提供最高200.0百万港元的循环贷款,增强财务实力[53]
莎莎国际(0017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09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额为15.505亿港元,同比增长2.9%[7] - 公司毛利为5.733亿港元,同比增长2.3%,毛利率为37.0%,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7] - 公司期内亏损1.332亿港元,去年为1.816亿港元,同比减少26.7%[7]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4.3港仙,去年为5.9港仙[7] - 公司营业所用之现金流出为3310万港元,同比增长85.6%[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9.6%,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032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3倍[8]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550493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597234千港元[10]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573304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为586518千港元[10]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7.0%,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6.7%[10]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为115860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为176107千港元[10]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为133183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期内亏损为181601千港元[10] - 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为 - 8.6%,已终止经营业务纯利率为 - 11.4%[10] - 公司总资产为2040603千港元,总负债为1205855千港元,净资产为834748千港元[10] - 股东资金中股本为310319千港元,储备为524429千港元,权益总额为834748千港元[10] - 每股摊薄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4.3港仙,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为0港仙[11] - 股本回报为 - 16.0%,基本每股股息为0港仙,特别每股股息为0港仙[11] - 9月30日收市价为1.09港元,股东权益每股账面价值为0.3港元,流动比率为1.3倍,杠杆比率为9.6%[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5.5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24][26] - 公司期内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816亿港元显著收窄至1.332亿港元(或26.7%)[25][26] - 撇除相关因素,公司期内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至1.717亿港元(或10.3%)[25][26] - 公司通过管理存货,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显著减少至3310万港元[25][26] - 每股基本亏损为4.3港仙(2021/22年:5.9港仙)[26][27] - 董事会决议不派发现期中期股息(2021/22:无)[26][2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总权益为8.347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9.829亿港元下降15.1%[66][6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营运资金为2.642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032亿港元,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约为1.956亿港元[66][6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杠杆比率为9.6%,2022年3月31日为10.4%[67] - 2022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5.50493亿港元,2021年为15.97234亿港元[7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1586亿港元,2021年为1.76107亿港元[73]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归属公司拥有人1.33183亿港元,2021年为1.81601亿港元[73][76] - 非流动资产从778,415千港元增至927,321千港元,增幅约19.13%[79] - 流动资产从1,308,408千港元降至1,113,282千港元,降幅约14.89%[79] - 流动负债从854,711千港元降至849,097千港元,降幅约0.66%[79] - 净流动资产从453,697千港元降至264,185千港元,降幅约41.77%[79]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1,232,112千港元降至1,191,506千港元,降幅约3.3%[79] - 非流动负债从249,204千港元增至356,758千港元,增幅约43.16%[79] - 净资产从982,908千港元降至834,748千港元,降幅约15.07%[7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133,183千港元[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全面亏损15,044千港元[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总额148,227千港元[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亏损1.33183亿港元,2021年亏损1.81601亿港元[8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经营现金流入1.53657亿港元,2021年现金流出1659.8万港元[8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若包括支付租赁负债,现金流出为3307.6万港元,2021年为2.29941亿港元[8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03212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2.96719亿港元[89][91] - 集团未动用的银行融资额约为1.956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1.766亿港元[89][91]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获公司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提供最高2亿港元的循环贷款[89][91] - 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3657亿港元,2021年为-1659.8万港元[83] - 投资业务所用的现金净额为-3115.3万港元,2021年为-1968.7万港元[83] - 融资业务所用的现金净额为-2.10237亿港元,2021年为-1.94423亿港元[8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15.50493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9.84603亿港元、线上业务2.99386亿港元、中国内地1.19538亿港元、马来西亚1.46966亿港元[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业绩为亏损1.33183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亏损8226.2万港元、线上业务亏损1961.2万港元、中国内地亏损4356.1万港元、马来西亚盈利1225.2万港元[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支出为3908.2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3207.5万港元、线上业务31.3万港元、中国内地64.5万港元、马来西亚604.9万港元[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收入为117.7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50.6万港元、线上业务0.8万港元、中国内地18.3万港元、马来西亚48万港元[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支出为860.5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704.7万港元、线上业务6.5万港元、中国内地96.2万港元、马来西亚53.1万港元[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支出为989.5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582.3万港元、线上业务2.1万港元、马来西亚405.1万港元[102]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为20.86823亿港元,其中非流动资产7.78415亿港元、流动资产13.08408亿港元[10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15.97234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10.8609亿港元、线上业务3.07361亿港元、中国内地1.43575亿港元、马来西亚6020.8万港元[10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业绩为亏损1.81601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亏损1.22805亿港元、线上业务盈利120.3万港元、中国内地亏损4145.2万港元、马来西亚亏损1854.7万港元[10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支出为2671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936.4万港元、线上业务16.1万港元、中国内地1662.1万港元、马来西亚56.4万港元[105]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27,321,000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49,653,000港元、线上业务6,825,000港元、中国内地19,411,000港元、马来西亚51,432,000港元[106]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113,282,000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660,031,000港元、线上业务207,175,000港元、中国内地103,320,000港元、马来西亚142,756,000港元[10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41,687,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21,903,000港元[10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贴为25,730,000港元,其中香港特区政府25,656,000港元,马来西亚政府74,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3,067,000港元,其中马来西亚政府2,934,000港元,香港特区政府133,000港元[107][108][10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利润净额为7,696,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936,000港元[11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按性质分类开支总额为1,715,736,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1,785,985,000港元[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新冠病毒疫情相关租金减免为12,822,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17,004,000港元[113][1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支出为8,605,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5,853,000港元[1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支出为9,895,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1,208,000港元[118]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1.33183亿港元和1.81601亿港元[121]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减去股份奖励计划股份后分别为31.01789亿股和31.01533亿股[121] - 董事会决议不派发2022年和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22][123] - 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2.02138亿港元,添置3908.2万港元,撇账110.1万港元,折旧3143.9万港元,汇兑差额123.8万港元,期末账面净值2.07442亿港元[124]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2.46714亿港元,添置2671万港元,撇账57.7万港元,折旧4139.8万港元,减值亏损54.7万港元,汇兑差额22.5万港元,期末账面净值2.31127亿港元[124] - 2022年折旧开支2308.7万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835.2万港元计入行政费用;2021年分别为3233.4万港元和906.4万港元[125] - 2022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撇账开支52万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58.1万港元计入行政费用;2021年分别为57.7万港元和0[125] - 2022年9月30日,已抵押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1.03338亿港元,2021年为8582万港元[125] - 2022年9月30日,零售店物业、机器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净值分别为4851.2万港元和3.60778亿港元;2021年分别为6150万港元和3.14982亿港元[126][129] - 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1.26099亿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381.8万港元计入行政费用;2021年分别为1.4224亿港元和344.7万港元[132][13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租金及其他按金为61,07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0,828千港元有所下降;租金按金实际年利率为0.44% - 1.79%[13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采购以供转售之存货为664,59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747,946千港元减少[13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总额
莎莎国际(0017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22 17:0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营业额为34.127亿港元,按年变动12.1%[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每股基本亏损11.1港仙,去年亏损11.6港仙[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率为36.9%,按年变动2.3个百分点[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为12.605亿港元,按年变动19.8%[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亏损3.437亿港元,去年亏损3.593亿港元[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967亿港元,杠杆比率为10.4%,流动比率为1.5倍[9]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34.13亿港元,2021年为30.43亿港元[69]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6.9%,2021年为34.6%[69]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3.28亿港元,2021年亏损3.91亿港元[69]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内亏损3.44亿港元,2021年亏损3.59亿港元[69]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为 - 10.1%,2021年为 - 11.8%[69] - 2022年总资为20.87亿港元,2021年为25.11亿港元[71] - 2022年总负债为11.04亿港元,2021年为11.81亿港元[71] - 2022年净资产为9.83亿港元,2021年为13.30亿港元[71] - 过去十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 5.4%[73]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11.1港仙,2021年亏损11.6港仙[80]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上升12.1%至3412.7百万港元,年内亏损343.7百万港元,去年亏损351.4百万港元[87] - 撇除相关因素后,2022年亏损较去年减少41.5%[87]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1.1港仙,2021年为11.3港仙[87] - 2022年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87] - 2022年末公司创办人向集团提供两亿港元循环贷款[88] - 2022年年结日公司净现金为194.2百万港元,未动用贷款额度约376.6百万港元[88] - 2022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74,718千港元,2021年为79,776千港元[82] - 2022年股本回报为–35.0%,2021年为–26.4%[82]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零售店舖数目为234间,2021年为232间[82] - 2022年存货周期为127日,2021年为140日[83] - 去年亏损3.593亿港元,毛利12.605亿港元,毛利率19.8%,集团营业额34.127亿港元,同比增长12.1%[113] - 2021/22财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上升12.1%至3412.7百万港元,年内亏损343.7百万港元,去年亏损351.4百万港元[116] - 撇除相关因素,公司本财年亏损较去年减少41.5%[116] - 每股基本亏损为11.1港仙(2021年:11.3港仙),本财年不派末期股息[116] - 公司年内获补贴资助及租金减免约40.9百万港元[117]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存货为747.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2百万港元,存货周转日数为127日,较去年同期减少13日[117]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净现金194.2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约176.6百万港元,获股东提供最高200.0百万港元循环贷款[118] - 2022年3月31日,集团约有3100名雇员,员工成本为6.518亿港元[163]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9.829亿港元,其中储备金为6.726亿港元,营运资金为4.537亿港元[16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达2.967亿港元,尚未动用的银行贷款额度约1.766亿港元,还获公司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提供最高2亿港元的循环贷款[16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运用资金总额(等同权益总额)为9.829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3.301亿港元下降26.1%[16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10.4%,2021年3月31日无借贷[166]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已作抵押予银行融资的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为1.061亿港元(2021年:无)[168]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169]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的资本承担合共2650万港元[170] 各业务线营业额占比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香港及澳门特区业务占营业额的64.9%,线上业务占20.4%,中国内地业务占9.1%,马来西亚业务占5.6%[12] - 2021/22财年按市场划分营业额占比:香港及澳门特区64.9%、中国内地20.4%、马来西亚5.6%、线上业务9.1%[125] 各业务线店铺数量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销售点共234个,其中中国内地77个、香港及澳门特区85个、马来西亚72个[13][23] - 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香港及澳门特区开店3间、关店18间,中国内地开店22间、关店2间,马来西亚开店1间、关店4间[126] - 2022年3月31日,港澳特区零售店总数由2019年高峰期118间减至85间,较去年同期净减15间[139] - 本财年中国内地店铺总数净增20间至77间[146]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零售店舖总数为234间[116] 各业务线零售销售变动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中国内地零售销售变动2.0%,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变动12.6%,马来西亚零售销售变动23.7%[13] - 香港特区上半年同店销售升2.8%,零售销售按年升0.2%;下半年同店销售按年增22.8%,整体零售销售升12.0%;全年同店销售升12.6%,零售销售按年增幅6.1%,较2018/19财年跌74.8%[131][133] - 澳门特区来自内地旅客销售年内贡献总销售额62.9%,较2020/21财年增长101.5%;全年同店销售按年升26.2%,零售销售升27.9%,较疫情前跌45.6%[134] - 2021/22财年港澳特区零售销售额增长12.6%至21.613亿港元,同店销售升16.9%,较2018/19财年减少69.2%[134] - 2021/22财年各阶段同店销售变动:19/20年 -33.8%,20/21年 -54.4%,21/22年 16.9%[132] - 本财年中国内地营业额上升2.0%至3.12亿港元,同店销售跌15.4%[146] - 马来西亚市场营业额为1.926亿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下跌23.7%,同店销售下跌8.8%[149] - 2022/23财政年度第一季(2022年4月1日至6月26日),集团零售和批发营业额较去年同期跌4.7%,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额跌9.5%、同店销售额跌4.1%,线上业务零售额跌4.2%,中国内地零售额跌16.4%、同店销售额跌22.0%,马来西亚零售额增102.4%、同店销售额增50.5%[162] 公司业务产品情况 - 公司销售逾600个产品品牌,涵盖护肤品、香水、化妆品等[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提供逾9000种产品,涵盖逾600个国际美妆品牌和逾120个独家代理品牌,产品价位1港元 - 5000港元[25][26]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朝整合线上与线下业务的策略方向发展,实践“以客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31] - 未来将整合中港澳实体店与线上业务的顾客数据库,提升顾客互动[36] - 公司需完善KPIs与佣金奖励制度,促进新业务模式落实[39] - 公司要提升集团灵活性及应变能力,因应OMO业务策略在各层面作出改变[39] - 公司需妥善管理网络安全及个人资料隐私风险[39] - 公司必须提升资讯科技能力,支援必要转变以改善顾客体验及推动销售[39] - 公司需要提升资讯科技的技术基础设施与配套,处理兼容性问题并促进计划开展[39] - 公司在2015 - 2022年有多项业务发展,如2015年推出全新品牌形象,2022年正式登陆foodpanda mall[43][45] - 公司严格控制开支,持续关闭亏损或租金过高店铺,争取临时租金减免[95] - 公司调整考核、奖励及佣金制度,推动新零售工作,为后疫情时代业务发展打基础[97] - 公司开始在抖音直播带货,将跨境微信小程序延伸至内地美容顾问[98] - 新零售模式可提高线上线下整体成本效益,提升集团营运效益,降低收支平衡点[92] - 中国内地受疫情影响消费放缓,部分店铺暂停营业或提供有限服务,实体店铺大幅减值,亏损大幅扩大,公司调整策略发展OMO业务[99] - 马来西亚上半年受行动管制令打击,下半年销售恢复正增长,但全年仍亏损,公司对当地未来业务展望乐观[101] - 公司着重实体与线上业务融合,推进新零售模式,加大发展独家代理产品[102] - 港澳特区推动OMO发展,推出电子优惠券,将OMO进度纳入考核指标[103] - 公司计划将跨境OMO服务延伸至马来西亚,继续与电商平台合作[104] - 香港和澳门未来一年将关闭亏损或高租金店铺,争取租金减免,待通关改善时在游客区开新店[105] - 香港考虑在住宅区增开新店,引入受欢迎产品,提升店铺运营效率[107] - 中国内地将理顺店铺网络,推进线上线下整合,缩减支出,提升竞争力[107] - 公司执行成本和存货控制,推进OMO发展,期待业务盈利[108] - 公司将加快实体店与线上业务融合,整合大中华区各业务单位的顾客关系系统[150] - 公司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强为核心独家代理产品建立知名度,加大线上宣传产品投资[151] - 集团未来一年计划关闭亏损或租金过高的店铺,或迁移至人流更旺或租金更低的位置,以降低整体租金占营业额的比例[154] - 公司将持续加大线上投资,拓展不同地区的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独家代理产品的品牌效应[155] - 公司已开展顾客关系管理的设计及规划工作,着手建立顾客数据平台,统一管理港澳及内地的线上及线下顾客资料库[155] - 公司未来将加大对独家代理产品的投入,加强在热门社交媒体和数码渠道的宣传[157] - 公司计划于马来西亚复制在香港特区新零售业务的经验,通过更新国际购物网站把跨境OMO服务延伸至马来西亚[158] - 公司将继续寻求与现有及新电商平台合作,借助电商平台的知名度及客源争取更多市场机遇[158] - 公司将理顺中国内地店铺网络,集中资源提升店铺及线上的营运表现,全面推进线上线下的整合,缩减整体支出[159] - 公司短期对在马来西亚开设新店持审慎态度,致力优化现有店铺网络,改善店铺效率[160] - 公司会争取更多合作伙伴拓展马来西亚线上销售,继续在有效平台进行数码营销,在新社交媒体宣传[160] 公司获奖情况 - 公司在2021年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举办的第七届“香港投资者关系大奖”中,获小型股组“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等五项大奖[50] - 公司在《经济一周》主办的“香港杰出上市企业大奖2021”中,获“杰出零售企业”殊荣[50] - 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杂志》举办的“2021年度大中华区奖项评选”中获“最佳年报(小型股)”奖项[50] - 公司以《美丽新境界》为主题的2019/20财年年报,在“2021国际ARC大奖”中获零售专门店组“封面图像/设计-金奖”及“传统年报-铜奖”[50] - 公司以“数码美丽世界”为主题的2020/21年在2020/21 Vision奖项中获“顾客消费-家庭/个人”类别金奖[50] - 公司在世界品牌论坛举办的“2021年世界品牌大奖”中连续五年获“年度品牌”殊荣[53] - 公司在香港优质标志局的“Q唛人气品牌大奖”中,获“Q唛人气品牌大奖2021零售类别(悠闲生活)”殊荣[53] - 公司独家品牌La Colline在“2021优质服务计划”中,获“最佳优质服务零售商大奖-旗舰店(银奖)”,并连续17年获颁化妆品店组别奖[55] - 公司连续17年获颁“商界展关怀”标志,2022年获颁“15年+商界展关怀”标志[64] 公司各业务线盈利情况 - 公司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全年亏损19890万港元,较去年收窄43.6%[97] - 线上业务本年度营业额创新高,按年升近四成,占集团总营业额比例由去年16.5%增至20.4%,且再度录得正溢利[98] - 香港特区本地网站全年销售升逾200%[98] - 中国内地亏损大幅扩大[99] - 马来西亚上半年亏损1850万港元,下半年扭亏为盈录得利润1100万港元,本年度亏损减至750万港元
莎莎国际(0017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10 16:4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额为15.972亿港元,同比增长24.2%,毛利为5.865亿港元,毛利率40.0%,期内亏损1.816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42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5.9港仙,去年同期为7.8港仙[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1.6%,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86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7倍[6]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15.97234亿港元,毛利5.86518亿港元,毛利率36.7%,经营亏损1.76107亿港元,期内亏损1.81601亿港元,纯利率 -11.4%[9][10] - 2020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12.86128亿港元,毛利4.18916亿港元,毛利率32.6%,经营亏损2.86044亿港元,期内亏损2.47885亿港元,纯利率 -19.3%[9][10]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33.94664亿港元,毛利12.81159亿港元,毛利率37.7%,经营溢利2.47098亿港元,期内溢利2.16416亿港元,纯利率5.4%[9][10] - 2021年公司总资产22.47509亿港元,总负债10.98802亿港元,净资产11.48707亿港元[10] - 2020年公司总资产27.93911亿港元,总负债13.61818亿港元,净资产14.32093亿港元[10] - 2019年公司总资产45.86829亿港元,总负债21.69886亿港元,净资产24.16943亿港元[10] - 权益总额为1,148,707[11]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29,941(单位未明确,推测为港元千元)[11] - 每股基本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5.9港仙[11] - 股本回报为 - 15.8%[13] - 每股股息基本为0港仙,特别为0港仙,合共为0港仙[13] - 9月30日收市价为1.74港元[14] - 流动比率为0.4倍和1.7倍[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5.9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2%[17] - 期内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6040万港元(或25.0%)至1.816亿港元[17] - 撇除相关项目后,期内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1.523亿港元(或44.3%)[17] - 每股基本亏损为5.9港仙(2020年:7.8港仙),不派中期股息[17] - 2021年9月30日库存较去年同期增加280万港元至8.285亿港元,较3月31日增加6240万港元[18] - 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864亿港元,去年同期为5.936亿港元[18] - 2021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80393000港元,2020年为290918000港元[94] - 2021年所得税支出为1208000港元,2020年所得税扣除为43033000港元[94]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为181601000港元,2020年为247885000港元[95] - 2020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期内溢利为5884000港元,2021年无[95] - 2021年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之基本每股亏损为5.9港仙,2020年为7.8港仙[97] - 2021年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之摊薄每股亏损为5.9港仙,2020年为7.8港仙[97]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2021年为1597234千港元,2020年为1286128千港元;销售成本2021年为1010716千港元,2020年为867212千港元[98] - 毛利2021年为586518千港元,2020年为418916千港元[98] - 经营亏损2021年为176107千港元,2020年为286044千港元[98] - 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2021年为181601千港元,2020年为242001千港元[99] - 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基本每股亏损2021年为5.9港仙,2020年为8.0港仙[99]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归属于公司拥有人2021年为181582千港元,2020年为232661千港元[101] - 2021年9月30日存货为828511千港元,应收账款为62300千港元[103] - 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23112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408583千港元[104] - 2021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为264888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36851千港元[105] - 2021年9月30日净资产为1148707千港元,权益总额为1148707千港元[10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81601亿港元,2020年为2.47885亿港元[117][1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出1659.8万港元,2020年为现金流入2.96242亿港元[117][1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若包括支付租赁负债(含利息)2.13343亿港元,现金流出为2.29941亿港元,2020年为4037.7万港元[117][119]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4449亿港元,2020年为5.72394亿港元[111] - 2021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 - 1659.8万港元,2020年为2.96242亿港元[111] - 2021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9687万港元(计算得出:- 29670 + 9039 + 944),2020年为4.8169万港元(计算得出:- 16606 + 60908 + 3853)[112] - 2021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94423亿港元,2020年为 - 3.36619亿港元[113]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2.30708亿港元,2020年增加净额为7792万港元[11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为2.86422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5.26404亿港元有所下降[120][1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未动用的银行融资额约为2.107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71亿港元有所增加[120][1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12.86128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56051亿港元、线上业务1.86095亿港元、中国内地1.17252亿港元、马来西亚1.2673亿港元[13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本支出为2671万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936.4万港元、线上业务16.1万港元、中国内地1662.1万港元、马来西亚56.4万港元[13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为25.10882亿港元[137] - 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55629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7.18823亿港元、线上业务347.9万港元、中国内地8629.5万港元、马来西亚4703.2万港元[140]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3.9188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084亿港元、线上业务2.6722亿港元、中国内地1.50551亿港元、马来西亚1.65709亿港元[140] - 2021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9.28677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8.22663亿港元、线上业务323.5万港元、中国内地4963.3万港元、马来西亚5314.6万港元[141]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5.82205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10.80588亿港元、线上业务1.66947亿港元、中国内地1.49461亿港元、马来西亚1.85209亿港元[141]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978.8万港元,短期租赁之分租收入为904.8万港元,政府补贴为306.7万港元[143] - 2020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幻灯片陈列租金收入为1383.3万港元,政府补贴为8006.3万港元[143]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总计2190.3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9389.6万港元[14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马来西亚政府工资补贴计划授予293.4万港元,香港特区政府“保就业”计划授予13.3万港元;2020年同期,香港特区政府相关计划授予7525.4万港元,防疫抗疫基金相关一次性计划授予316万港元,澳门特区及马来西亚政府其他补贴计划授予164.9万港元[144] - 2021年销售成本10.10716亿港元,销售及分销成本6.53669亿港元,行政费用1.216亿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67212亿港元、6.43535亿港元、1.12309亿港元[145] - 2021年出售存货成本10.14011亿港元,雇员福利开支3.29655亿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46341亿港元、3.21609亿港元[146] - 2021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1.45687亿港元,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开支4139.8万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31841亿港元、4526.7万港元[146] - 2021年新冠病毒疫情相关租金减免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1700.4万港元,计入行政费用为0;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194.5万港元、2.5万港元[146][147] - 2021年租赁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585.3万港元,2020年为895.7万港元[148] - 2021年本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152.7万港元,海外税项149.8万港元,递延税项 -181.7万港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24.2万港元、9.3万港元、 -4636.8万港元[150] - 2020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588.4万港元,所得稅开支为0,溢利588.4万港元,总全面收入566.7万港元[153] - 2020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 -658.3万港元,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 -1.5万港元,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 -2398.9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 -3058.7万港元[154]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181,601,000港元,2020年同期为247,885,000港元[158][160]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减去股份奖励计划持有的股份为3,101,533,000股,2020年同期为3,101,043,000股[158][160] - 董事会决议不派发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也未派发[162] - 2021年4月1日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为246,714,000港元,添置26,710,000港元,撇账577,000港元,折旧41,398,000港元,减值亏损547,000港元,汇兑差额225,000港元,期末账面净值为231,127,000港元[163] - 2020年4月1日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为281,531,000港元,添置20,836,000港元,撇账341,000港元,出售47,000港元,折旧45,267,000港元,减值亏损2,982,000港元,汇兑差额679,000港元,期末账面净值为254,409,000港元[164][165] - 2021年折旧开支32,334,000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9,064,000港元计入行政费用;2020年分别为35,393,000港元和9,874,000港元[165] - 2021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撇账开支577,000港元计入销售及分销成本,2020年为341,000港元[16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作抵押予银行融资的
莎莎国际(0017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16 16: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额为3043.0百万港元[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大幅下降至30.43亿港元,较2020年的57.17亿港元下降46.8%[83][86]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下跌46.8%至30.43亿港元[100] - 集团营业额为3043.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6.8%[12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下跌46.8%至30.43亿港元[124] - 集团整体营业额按年上升55.1%[172] - 毛利为1051.8百万港元[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润为10.52亿港元,毛利率为34.6%,较2020年的36.4%下降1.8个百分点[83][88]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4.6%(毛利10.518亿港元/营业额30.43亿港元)[123] - 全年毛利率为32.5%(去年35.4%)第四季回升至34.9%[150] - 年內亏损为359.3百万港元[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3.91亿港元,净亏损3.59亿港元,净利率为-11.8%[83][90] - 年内录得亏损3.514亿港元[100] - 撇除特定减值拨备及终止经营业务后亏损为3.016亿港元[100] - 持续经营业务去年亏损为204.6百万港元[121] - 公司年内亏损3.514亿港元,较去年亏损5.159亿港元收窄31.9%[123][124] - 下半年亏损较上半年减少52.1%(124.3百万港元)全年亏损352.9百万港元[142] - 线上业务成功扭亏为盈[113] - 澳门特区业务自下半年复苏后已录得盈利[111] - 中国内地年内亏损收窄至12.7百万港元[154][1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毛利率为34.6%[7]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4.6%,较2020年的36.4%下降1.8个百分点[83][88] - 全年实际租金开支节省238.4百万港元[104] - 实际租金开支较去年节省238.4百万港元[145] - 办公室开支较去年降低约三分之一[106] - 马来西亚店铺及办公室开支均降低约30%[109] - 公司员工成本为6.46亿港元[17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线上业务营业额占比16.5%[10] - 线上业务订单量达104万宗,其中150万宗来自第三方平台及社交渠道[36] - 线上业务营业额创历史新高501.3百万港元 按年增长45.4%[151] - 线上业务下半年同比增长80.5%[107] - 第三方平台销售占线上渠道约70%[107] - 下半年线上业务销售按年增长80.5%,较2018/19财年同期增长52.6%[152] - 全年第三方平台销售占比达71.2%,第四季销售按年增幅116.5%[152] - O2O业务销售下半年按年升近14倍,全年占线上营业额比例从1.8%升至18.4%[152] - 香港特区网站销售按年升近五倍,自家渠道销售按年下跌47.1%[153] - 线上业务销售额按年大幅增长131.2%[172] - O2O业务在毛利率和交易金额方面较纯线上销售更具优势[113] - O2O业务利润率相对吸引且可节省店铺租金和平台费用[167] - 公司提供超过12000种产品,价格范围从1港元至5000港元[37] - 拥有600多个国际美妆品牌和150多个独家代理及自家品牌[37] - 莎莎国际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获超额认购逾500倍[61][63] - 铜锣湾Sa Sa Supreme生活概念店面积约20000平方呎[63] - 集团创始业务始于香港40平方呎化妆品柜台[63] - 莎莎与腾讯及京东签订合作计划[68] - 集团推出中银莎莎双币信用卡[69] - 新零售战略整合实体店与线上业务,运用大数据分析顾客购物模式[49][53] - 供应链自动化与营运流程数码化以提升存货管理效率[58] - 集团正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系统以巩固顾客忠诚度[111] - 计划在港澳个别店铺加设顾客体验区[116] - 将推出手提结帐机提升营运效率[116] - 零售店铺数目从253间减少至232间[97] - 总零售面积从526,000平方呎缩减至458,000平方呎[97] - 存货周期从104天延长至140天[97] - 库存较去年减少239.8百万港元至766.1百万港元[147] - 员工人数从4,700人减少至3,200人[97] - 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拥有约3200名员工[17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及澳门特区营业额占比65.7%[10] - 中国內地营业额占比9.5%[10] - 马来西亚营业额占比8.3%[10] - 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变动为-58.1%[11] - 香港特区业务因零关税优势提供具竞争力价格[46] - 港澳特区市场营业额为1999.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7.8%[121] - 香港及澳门特区市场零售及批发销售额下降57.8%至19.998亿港元[124] - 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按年增长53.5%[172] - 香港及澳门特区同店销售按年增长56.3%[172] - 港澳特区以外市场占集团整体营业额比例约35%,目标扩大至50%以上[111] - 港澳特区以外市场营业额占比约35%,目标提升至50%以上[161] - 港澳市场同店销售按年减少54.4% 零售销售额按年下跌58.1%[142] - 澳门特区销售占比从第一季12.6%增长至第四季37.1%[139] - 中国顾客销售占比从去年37.6%升至84.4%(按销售价值)[140] - 港澳零售店总数由118间减至100间 净减少12间[145] - 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店铺数量从112间减少至100间,净减少12间[132] - 中国内地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上升15.9%至289.9百万港元,同店销售上升5.4%[154] - 中国内地下半年零售销售额按年上升46.4%,较2018/19财年同期上升12.4%[154]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按年增长30.7%[172] - 中国内地同店销售按年增长6.7%(撇除会员积分影响后为13.9%)[172] - 中国内地店铺总数增长13间[108] - 中国内地店铺数量从44间增至57间,净增加13间[132] - 马来西亚营业额按年下跌34.9%[109] - 马来西亚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下跌34.9%,同店销售下跌29.4%[157] - 马来西亚库存水平按年减少18.3%,获政府补贴约1.1百万令吉[157] - 马来西亚零售销售按年微增3.5%[1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面临网络安全与个人资料隐私风险,需应对全球更严格法规监管[60] - 需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以支持顾客体验改善和销售推动[60] - 劳动市场竞争激烈,需积极发掘新渠道保留及招聘人才[60] - 需完善关键表现指标(KPIs)及佣金奖励制度以促进新业务模式落实[60] - 过去十年营业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86] - 中国化妆品行业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人民币[170] - 中国化妆品行业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1.6%[170]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下跌6.1%,化妆品零售销售暴跌65%[126] - 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同比下跌超过99%[129]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26.4百万港元[7] - 2021年总资产下降至25.11亿港元,较2020年的32.67亿港元减少23.2%[84] - 2021年净资产为13.30亿港元,较2020年的16.64亿港元下降20.1%[84] - 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1.6港仙,2020年为15.4港仙[92] - 2021年股本回报率(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为-26.4%,2020年为-31.0%[94] - 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利润达到5.62亿港元,为近五年最高水平[83] - 2014-2015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维持在45%以上高位,2014年达到46.9%[83][88] - 每股基本亏损11.3港仙[100]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5.48亿港元[96] - 股本回报率为负26.4%[96] - 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26.4百万港元[106] - 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26.4百万港元 较去年减少115.1百万港元[147] - 公司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3.301亿港元[175][176] - 公司储备金为10.198亿港元[17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达5.264亿港元[175] - 公司营运资金为7.316亿港元[175] - 公司运用资金总额同比下降20.1%至13.301亿港元[176] - 公司杠杆比率为零[177]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1360万港元[181] 公司治理与荣誉 - 莎莎获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小型股组别11项大奖[72][75] - 连续四年获世界品牌大奖"年度品牌"殊荣[73] - La Colline获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旗舰店金獎[74] - 莎莎获BDO颁发"ESG最佳表现大奖-小型市值"[78] - 连续16年获颁"商界展关怀"标志[80] - 公司控股股东Sunrise Height Incorporated和主要股东Green Ravine Limited由郭博士夫妇各持有50%股权[190][196] - 公司副主席郭罗桂珍博士拥有逾40年化妆品营销推广经验并领导市场推广及运营管理[193] - 公司首席财务总监陆楷博士拥有逾35年财务及管理工作经验并担任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委[199] - 公司执行董事郭诗慧女士自2005年加入集团并于2018年晋升为企业策划及发展副总裁[200] - 陆楷博士现年64岁并担任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资深会员及咨询委员会成员[199] - 郭少明博士现年68岁并为公司控股股东Sunrise Height Incorporated的董事[190][191] - 郭罗桂珍博士现年67岁并为公司控股股东Sunrise Height Incorporated的董事[196][197] - 公司执行董事郭诗慧女士自2017年起担任香港化妆品同业协会理监事会会长[200] - 陆楷博士曾担任TOM集团财务总监兼执行董事并于2002年3月加入公司[199] - 郭诗慧女士负责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市场推广、品牌管理及产品发展[200]
莎莎国际(00178) - 2021 - 中期财报

2020-12-11 17:1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亚洲领先美妆产品零售集团,业务覆盖中国港澳、内地及马来西亚,提供约12000种产品,来自超600个国际品牌,含超170个自有及独家品牌[3][4] - 公司为「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等多个指数成份股,自2011年起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系列」成份股[1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主要位于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区、中国内地、马来西亚及电子商务市场[112] 财务数据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1亿港元,按年变动62.1%[6] - 毛利为4.189亿港元,按年变动67.3%[6] - 店舖减值前亏损为2.018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6.5港仙[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杠杆比率为0,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93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8倍[7] - 香港及澳门特区业务占比66.6%,电子商贸占比14.4%,马来西亚占比9.9%,中国内地占比9.1%[8] - 截至9月30日,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营业额为0[9]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32.6%,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无数据[9]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为2.86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溢利为587.9万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为2.48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为588.4万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率为 - 19.3%,已终止经营业务纯利率无数据[9] - 公司总资产为27.94亿港元,总负债为13.62亿港元,净资产为14.32亿港元[9] - 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96亿港元[9] - 每股基本亏损(持续经营业务)为8港仙,每股基本盈利(已终止经营业务)为0.2港仙[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947亿港元下跌62.1%[15] - 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公司本期内录得亏损2.42亿港元,去年同期则录得亏损3650万港元[15] - 每股基本亏损为7.8港仙(2019年:1.2港仙),董事会决议不派发中期股息(2019年:无)[15] - 股本回报率为 - 16.9%[11] - 9月30日股价为1.34港元,股东权益每股账面价值为0.5港元[11] - 流动比率为1.8倍,杠杆比率为3.5%[11] - 存货周期为126日,员工人数为3400人[11] - 2020年4 - 9月内地访港旅客数量同比暴跌99.9%,总访港旅客数量同比下降99.8%,公司来自内地旅客的销售同比大跌98.2%[29][34] - 香港本地顾客销售同比下降19.2%,交易宗数和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1.2%和9.1%[30][34] - 2020年7 - 9月香港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失业率高达11.7%,4 - 9月零售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4.7%[31][34] - 香港四大核心区零售店空置率近13%,全港逾4000间街铺空置,核心区空置店铺数量同比近翻倍[31][34] - 香港业务本期零售销售同比下跌68.4%至6.706亿港元[31][34] - 澳门游客销售同比急降98.2%,零售销售总额下降78.0%至1.516亿港元[33][35][37] - 澳门首季本地顾客销售同比增长9.9%,第二季增长83.2%[36][37] - 澳门公司第二季整体销售较第一季增长95.6%[36][37] - 澳门本期零售销售额同比仍录得78.0%跌幅[36][37] - 2020/21财年上半年,港澳特区零售销售额下降70.8%,同店销售减少66.9%,整体交易宗数下降51.5%,内地旅客与本地顾客销售分别下降98.2%及11.9%[38] - 该时期港澳特区亏损2.386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330万港元,不计零售店资产减值拨备4610万港元,亏损为1.925亿港元[3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港澳市场店铺总数为106间,较去年同期净减少12间,其中11间位于游客区[38] - 上半年获宽减租金金额按年多5740万港元,加上关店及续租减租等,实际租金开支较去年同期节省1.503亿港元,物流开支按年减少约35.9%[39][41]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库存较2020年3月底减少1.802亿港元至8.257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936亿港元[42] - 上半年,港澳特区员工成本减少1.858亿港元,按年减少46.6%,已申领香港特区政府“保就业”计划首笔补贴5990万港元[42] - 中国内地业务总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下跌10.0%至1.173亿港元,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下降1.0%,店铺数量从46间增至48间[46][49] - 上半年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7.0%下降至29.6%,9月底存货量按年大幅下降,10月毛利率开始回升[48] - 电商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9.5%至1.861亿港元,O2O销售3750万港元,占电商营业额的20.2% [52] - 第一季电商销售同比下降13.8%,第二季同比上涨36.0%,环比上涨38.7% [52] - 马来西亚市场营业额为1.267亿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同比下降35.4%,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算下跌20.1%[5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在马来西亚经营77间店铺,去年同期为80间[54] - 第一季度零售销售下跌42.4%,第二季度零售销售跌幅收窄至28.9%[54] - 公司获得为期三个月共36万令吉的薪金补贴,节省约2.8%员工成本[54] - 公司通过清货促销活动成功将库存水平按年减少22日[54] - 2020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第三季,集团零售和批发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4.8%,其中香港及澳门特区零售销售降48.7%、同店销售降44.3%,中国内地零售销售增23.9%、同店销售增9.7%,马来西亚零售销售降39.9%、同店销售降36.4%,电子商务零售销售增143.2%[82][83]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约有3400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为3.216亿港元[84][8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权益持有人权益总额为14.321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下降14.0%,杠杆比率为零[8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达5.936亿港元,营运资金为7.775亿港元,有充裕财务资源应付12个月内营运资本[86][88] - 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2.86亿港元,销售成本为8.67亿港元,毛利为4.19亿港元[100] - 期内亏损为2.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653万港元有所增加[100][102] - 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归属公司拥有人之每股亏损基本为8港仙,摊薄后亦为8港仙[100] - 期内其他全面收入为93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6亿港元[102]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归属公司拥有人为2.3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4816万港元[10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0.58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2.76亿港元有所减少[103] - 净流动资产为7.78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9.28亿港元有所减少[103] - 非流动负债为4.04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5.40亿港元有所减少[104] - 净资产为14.3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6.64亿港元有所减少[104] - 权益总额为14.3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6.64亿港元有所减少[107] - 2020年4月1日公司股本为310,319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412,707千港元[108] - 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内亏损242,001千港元[10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232,661千港元[108] - 2019年4月1日公司股本为309,56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400,644千港元[109] - 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内亏损36,530千港元[109]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48,155千港元[109] - 2020年股份奖励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434千港元[108] - 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746千港元[109] - 2020年雇员购股权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8千港元[108] - 2019年雇员购股权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2,070千港元[109]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296,242千港元,上年同期为132,046千港元[111] - 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48,169千港元,上年同期为290,244千港元[111] - 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36,619千港元,上年同期为421,675千港元[1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7,792千港元,上年同期为615千港元[1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72,394千港元,期初为559,381千港元[111]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2.47885亿港元,2019年为2378.9万港元[12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流入为2.96242亿港元,2019年为1.32046亿港元;若包括支付租赁负债,现金流出为4037.7万港元,2019年为2.89629亿港元[124] - 2020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93608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6.41503亿港元;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约1.71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1.41亿港元[124]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12.86128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33.94664亿港元下降62.11%[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分部业绩为-2.47885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0.23789亿港元[134][136] - 2020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0.5824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2.75904亿港元下降17.06%[138][139] - 2020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7.35669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9.44748亿港元下降10.75%[138][139]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性开支为2083.6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848万港元下降69.57%[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收入为408.3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008.3万港元下降59.51%[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支出为895.7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341万港元下降33.21%[134][136]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9389.6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3519.1万港元增长166.82%[141]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特区政府防疫抗疫基金提供工资补贴7525.4万港元[142][143] - 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特区政府其他资助计划提供补贴316万港元,澳门特区和马来西亚政府提供补贴164.9万港元[142][143] - 销售成本2020年为867,212千港元,2019年为2,113,505千港元;销售及分销成本2020年为643,535千港元,2019年为1,189,242千港元;行政费用2020年为112,309千港元,2019年为145,849千港元[146] - 租赁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2020年为8,957千港元,2019年为13,410千港元[148]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提拨准备,2020年为3,242千港元,2019年为2,846千港元;海外税项2020年为93千港元,2019年为10,404千港元[149][150] - 公司于上一财政年度终止新加坡零售化妆品业务,2020年营业额为0,2019年为99,463千港元[151][153]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0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884千港元,2019年亏损为12,741千港元[153]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0年经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