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香港(00218)

搜索文档
证监会放行!中央汇金新晋多家券商实控人;前5个月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增逾45%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09:57
证监会核准中央汇金成为多家金融机构实控人 - 证监会核准中央汇金成为三大AMC公司旗下8家金融机构实控人,包括3家券商(信达证券、东兴证券、长城国瑞证券)、2家基金(东兴基金、信达澳亚基金)、3家期货(东兴期货、信达期货、长城期货)[1] - 中央汇金旗下基金公司增至6家(东兴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中金基金、银河基金、国泰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券商增至8家(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信达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长城国瑞证券),除中信建投外均由中央汇金控股[1] - 此举强化中央汇金在金融领域控制力,市场对后续业务整合预期增强,金融行业竞争格局或受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提升[1] 中银证券合规总监人事变动 - 盖文国正式任职中银证券合规总监,原代行职务的周冰不再担任,该人事变动获上海证监局认可[2] - 新合规总监上任或对公司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产生积极影响,投资者关注后续执行效果[2] 私募证券基金市场回暖 - 前5个月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同比增长超45%,增量资金进场加速[3] - 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平均仓位环比4月底小幅提升,高仓位私募占比明显增加[3] - 市场信心回升推动资金流向科技板块,优质科技企业价值重估预期延续,私募市场活跃度提升或带动股市结构性机会[3]
股市必读:全 聚 德(002186)5月13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5-14 08:5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13日收盘,全聚德股价报收于10.57元,上涨0.96% [1] - 当日换手率为1.48%,成交量4.55万手,成交额4795.91万元 [1] 端午节营销策略 - 公司针对2025年端午节粽子销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策略 [2] - 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限时折扣及企业团购专属优惠促销 [2] - 线下在商超和自有门店进行产品陈列并开展促销活动 [2] - 为在京机关、国企、学校提供定制化方案 [2] 资金流向 - 5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4.55万元,占总成交额2.39% [3] - 游资资金净流出177.66万元,占总成交额3.7% [3] - 散户资金净流入292.21万元,占总成交额6.09% [3]
申万宏源香港(0021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17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内地GDP同比增长5.0%,出口同比增长5.9%,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6] - 2024年内地A股新股仅100只上市,同比下降68.05%,募资673.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11%[6] - 2024年内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2.67%、9.34%和13.23%[6] - 2024年香港实际GDP同比增速为2.5%[7] - 2024年恒生指数上涨17.67%,主板日均成交额达1318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26%[7] - 2024年香港67只新股上市,较2023年减少1家,融资约87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02%[7] - 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50bps,欧洲央行6月率先降息,报告期内降息4次[5] - 2025年内地经济增速预计维持在5%左右[9] 公司人员变动 - 赵丽娟于2025年4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委员会相关职务[3] 中资美元债市场情况 - 2024年中资美元债一级发行和二级交易量维持缩量态势[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6.18亿港元同比减少91%至0.56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1.61亿港元,2023年为1.92亿港元[14] - 2024年利息收入减少12%至2.39亿港元,投资业务收益由盈转亏,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3%至2.32亿港元[15] 财富管理业务数据 - 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约1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7004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约7%,利息收入为1.96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17%[19] 企业金融业务数据 - 2024年企业金融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上升28%至8992万港元,投资业务亏损4.36亿港元[21] 公司业务项目成果 - 2024年公司完成保荐项目1个,完成5单涉及《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的财务顾问项目,在香港市场项目数量位居第3位[22] -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港股首次公开售承销项目15单,在港股IPO承销数量中位列中资券商第6位[24]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312单境外债券项目,在中资离岸债承销数量排名中位列中资券商第5位[25] 公司业务系统建设与资格获取 - 2024年公司加快财富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完成“赢家理财-启航版”开发,增加“申易赢”服务功能[18] - 2024年公司取得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资格,为大湾区居民提供跨境投资服务[19] 公司业务获奖情况 - 2024年公司企业融资业务获业界认可,荣获第十七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海外市场能力最佳投行”等奖项[22] - 公司获得“点心债最佳承销商”“最佳ESG承销机构”等奖项[25] 其他业务数据 - 2024年,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投资业务收益为1426.7万港元,同比增长31%;结构性产品投资业务收益为605.1万港元,同比减少36%[27] - 2024年,股票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6103.6万港元,同比减少14%;利息收入为4287.2万港元,同比增长19%[27][30] - 2024年,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投资业务收入实现收益2032万港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28] - 2024年,美股和日股佣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约77%和243%[30]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125.8万港元,按年减少39%[32] - 2024年,固定收益业务实现收入约1427万港元,同比增长31%,代客交易量逾2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27] 公司股权与权益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合共15.61亿股,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26.2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27.90亿港元)[33] 集团资金相关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为4.40亿港元(2023年:12.87亿港元),按公平价值列帐的金融资产为30.32亿港元(2023年:36.63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银行信贷总额为74.06亿港元(2023年:80.01亿港元),均可无条件动用[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短期银行借贷为4.36亿港元(2023年:2.34亿港元),已发行票据为零港元(2023年:4.17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金率为142%(2023年:124%),资本负债率为17%(2023年:23%)[35] 客户应收帐款与贷款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客户应收帐款余额为0.28亿港元(2023年:0.22亿港元),孖展贷款余额为11.58亿港元(2023年:10.74亿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孖展贷款余额中33%(2023年:42%)借予企业客户[41] 公司员工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全职雇员总数为256人(2023年:283人),员工成本约2.33亿港元(2023年:2.49亿港元)[45] - 2024年雇员总数为256人,2023年为283人,2022年为315人[73] - 2024年女性雇员128人,男性雇员128人[73] - 2024年全职雇员256人,兼职和临时雇员均为0人[73] - 2024年30岁以下雇员39人,30至50岁雇员188人,超过50岁雇员29人[73] - 2024年香港地区雇员232人,中国内地雇员15人,其他地区雇员9人[73] - 2024年雇员流失比率为25%,女性为20%,男性为30%[73] 公司ESG相关组织架构 - ESG委员会由三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3] - ESG工作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主管组成[53] 公司ESG议题识别 - 2024年公司识别出18项对公司及持份者重要的ESG议题[54]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 2024年公司公务车辆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99公吨二氧化碳,较去年减少约38.85%[56] - 公司设定2025年底公务车辆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年底减少15%,降至12.48吨[58] - 2024年公司电力消耗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61.58吨二氧化碳,较2023年减少7.93%[59] - 2024年人均电力消耗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0吨二氧化碳,较去年增加5.69%[59] - 2024年单位面积电力消耗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109吨,较去年减少6.84%[59] - 2024年纸张消耗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65吨二氧化碳,较2023年减少28.66%[59]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及2)为464.57吨,2023年为506.21吨,2022年为555.97吨[60] 公司能源消耗数据 - 2024年能源消耗总量为702.71兆瓦小时,2023年为748.89兆瓦小时,2022年为797.08兆瓦小时[63] - 2024年每平方米楼面面积能源消耗总量为0.166兆瓦小时/平方米,2023年为0.175兆瓦小时/平方米,2022年为0.150兆瓦小时/平方米[63] 公司纸张使用数据 - 2024年公司使用约99%的纸张为有FSC认证的印刷用纸张[66] - 2024年办公室耗纸量为3.78吨,较去年减少约11%,人均耗纸量为0.012吨,与去年相同,客户结单用纸耗纸量为0.54吨,较去年减少约8%,回收废纸收集量为2.12吨[67] - 2024年总耗纸量为4.32吨,2023年为4.82吨,2022年为6.50吨[68] 公司绿色投资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没有持有绿色债券(2023年底持有5只),亦没有推出绿色投资基金产品(2023年推出2只,资产管理规模超4亿港元)[71] 公司员工工伤与培训数据 - 2022 - 2024年因工作关系死亡人数均为0,死亡比率均为0%,损失工作日数均为0[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所有持牌员工举办了17场持续专业培训研讨会[78] - 2024 - 2022年接受培训雇员总人数分别为196、242、294人[79] - 2024 - 2022年雇员接受培训总时数分别为27.5、48.95、28.5小时[79] - 2024 - 2022年每名雇员平均培训时数分别为12.5、14、10.5小时,接受培训雇员百分比均为100%[79] 公司供应商数据 - 2024 - 2022年主要供应商数目分别为258、237、258家[83] - 2024 - 2022年香港地区主要供应商数目分别为200、162、170家[83] - 2024 - 2022年中国内地主要供应商数目分别为27、26、23家[83] - 2024 - 2022年其他地区主要供应商数目分别为31、49、65家[83] 公司办公场所与投诉数据 - 公司严格遵循《职业安全及健康(显示幕幕设备)规例》,优化办公场所[76] - 2024年产品处理投诉数目为2个,2022年为12个[89] 公司贪污诉讼与合规数据 - 2024、2023、2022年对发行人及其雇员提出并已审结的贪污诉讼案件数目均为0 [94] - 本年度公司不知悉提供及使用产品和服务方面违反广告和隐私相关规例及守则的事宜,未接获有关泄露客户资料的投诉[87] - 2024年公司未发现严重违反、触犯或不遵守对业务及营运产生重大影响的适用法律法规[91] - 本年度公司未发现与贿赂有关的重大风险,未出现已确认贪污事件或针对公司及其雇员有关贪污的公开法律诉讼[92] 公司客户投诉处理 - 公司制定处理客户投诉程序指引,现由合规部门负责处理[88] 公司反贪污培训 - 公司向董事局及全体员工提供了反贪污培训,内容含反贪污法规[93] 公司ESG关键绩效指标 - 关键绩效指标A2.1关注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总耗量(以千个千瓦时计算)及密度[99] - 关键绩效指标B1.1需统计按性别、雇佣类型、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总数[102] - 关键绩效指标B1.2需统计按性别、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流失比率[102] - 关键绩效指标B2.1需统计过去三年每年因工亡故的人数及比率[102] - 关键绩效指标B2.2需统计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102] - 关键绩效指标B3.1需统计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的受训雇员百分比[104] - 关键绩效指标B3.2需统计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每名雇员完成受训的平均时数[104] - 关键绩效指标B5.1需统计按地区划分的供应商数目[105] 公司ESG政策层面 - 层面A2有有效使用资源(包括能源、水及其他原材料)的政策[99] - 层面A3有减低公司对环境及天然资源造成重大影响的政策[101] 公司企业管治合规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10] 公司董事局组成 - 公司董事局目前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审核委员会职责 - 审核委员会负责制定及检讨与公司内部审计有关的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并向董事局提出建议[113]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及监察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续专业发展[113]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及监察公司在遵守法律及监管规定方面的政策及常规[117] - 审核委员会负责制定、检讨及监察雇员及董事的操守准则及合规手册(如有)[117]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情况及在《企业管治报告》内的披露[117] 公司产品责任与政策层面 - 公司在产品责任层面,无生产及售卖会产生安全或健康问题的实体产品,也无生产及售卖可被回收的实体产品[107] - 公司在反贪污层面,需披露防止贿赂、勒索、欺诈及洗黑钱的政策及遵守相关法律规例的资料[108] - 公司在社区投资层面,有以社区参与了解社区需要和考虑社区利益的政策[108] 公司董事相关规定 - 本财政年度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少于上市规则规定,要求分别为至少三名及占董事局人数至少三分之一[119] - 每届股东大会上,占当时董事人数三分之一(非三或三倍数时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席告退,且各董事最少每三年一次轮席告退[119] - 若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超9年,其续任将以独立决议案形式由股东审议通过[121] 公司提名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2年3月设立提名委员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成员包括主席吴萌女士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吴萌、吴永铿
2025年1-4月IPO中介机构排名(A股)
梧桐树下V· 2025-04-30 10:21
2025年1-4月A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1-4月A股合计新上市公司37家,其中沪市主板8家、科创板5家、深市主板5家、创业板16家、北交所3家 [2] - 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5.71%(2024年同期35家)[2] - 募资净额219.58亿元,同比下降7.37%(2024年同期237.06亿元)[2] 保荐机构业绩排名 - 22家保荐机构参与37家IPO项目,国泰海通(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计算)以5单排名第一(海通证券3单+国泰君安2单)[3] - 华泰联合与中信证券并列第二,各完成4单 [3][4] - 东兴证券、申万宏源、天风证券各完成2单,其余14家机构各完成1单 [4] 律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20家律所参与IPO法律服务,上海锦天城以6单位列榜首 [5] - 北京中伦(4单)和北京海润天睿(3单)分列二、三名 [5] - 安徽天禾、广东华商等7家律所各完成2单,另有12家律所各完成1单 [5][6] 会计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14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审计服务,容诚以8单排名第一 [7] - 中汇(6单)和立信(5单)紧随其后 [7] - 天健完成4单,安永华明、上会各完成2单,毕马威华振等7家机构各完成1单 [8][9]
最新披露!券商业绩十强座次生变
券商中国· 2025-04-23 12:28
券商业绩排名变化 - 2024年证券行业前十强按归母净利润排序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合计净利润1064.78亿元,占全行业64% [4] - 前十名单出现3家座次变动:中信建投从第六跌至第八,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各上升一位至第六、第七 [4] - 中金公司是前十中唯一净利润下滑的券商(降7.5%),其余9家平均增长22%,广发证券和国泰海通以38%增幅为主要驱动力 [5] 业务结构分析 - 自营业务成为业绩核心支柱,十大券商自营收入合计1221.45亿元,占总营收38%(同比+6个百分点),9家实现正增长,广发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增幅超50% [6] - 经纪业务显著回暖,前十券商经纪手续费净收入642.86亿元(同比+10%),中信证券以107.13亿元居首,仅中金公司下滑6% [7] - 资管业务分化:5家正增长(国信证券+65%最高),5家下滑(申万宏源-18%最差) [7] - 投行业务普遍承压,8家券商收入下滑(平均-30%),仅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正增长,中信建投以-48%降幅拖累排名 [7][8] 战略发展方向 - 行业加速整合优化,中信证券强调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平衡,巩固领先地位并拓展境内外业务 [9] - 国泰海通合并后计划释放协同效应,目标提升至全球竞争力前列 [9] - 中信建投制定"两步走"规划:2030年达到国内头部水平,2035年冲击国际一流投行 [10] 市场格局特征 - 呈现"一超多强"格局:中信证券以217.04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营收637.89亿元),华泰证券等4家稳居"百亿俱乐部" [4] - 股权承销前三强仍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成为新亮点 [8]
券商北交所执业质量排名“大洗牌”
证券日报· 2025-04-22 00:48
执业质量评价结果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03家券商参与评价,102家得分在100分以上,中信建投以152.22分位居榜首,华泰证券(138.42分)和开源证券(128.03分)分列第二、第三 [2] - 头部券商排名变化显著,前十名中七个席位更新,华泰证券从2024年第24名跃升至第2名,中信证券从第27名升至第4名,国信证券从第37名升至第9名 [2] - 专业质量得分前三为中信建投(52.22分)、华泰证券(38.42分)、开源证券(30.31分),中信证券(27.91分)和东吴证券(24.32分)紧随其后 [3] 细分业务表现 - 中信建投在北交所保荐业务(16分)和发行并购业务(10.05分)中均排名第一,中信证券在北交所做市业务和全国股转系统推荐挂牌业务中领先 [3] - 中国银河在全国股转系统发行并购业务中得分第一,开源证券在研究业务和全国股转系统持续督导业务中居首,东北证券在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中排名第一 [3] - 东方财富在经纪业务中得分最高,显示其在零售经纪领域的优势 [3] 中小券商差异化策略 - 中小券商聚焦北交所和新三板业务,首创证券打造科技型投行,国元证券成立新三板业务专班,东兴证券重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4] - 多家券商申请北交所做市资格,上海证券已获核准,渤海证券和红塔证券正在推进资格申请 [5] - 中小券商通过专注细分赛道(如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建立专业口碑,避免与头部券商直接竞争 [5][6] 北交所市场发展 - 2024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23家,IPO募资总额46.84亿元,市场活力显著 [4] - 东吴证券和东北证券计划深化北交所业务,前者挖掘硬科技企业,后者强化"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定位 [6]
怡 亚 通(002183)4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61.56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4-07 20:50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怡亚通截至2025年4月7日收盘的股价表现、资金流向、2024三季报业绩情况,以及公司基本信息和对外投资等情况 [1][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7日收盘,怡亚通报收于4.16元,下跌9.96%,换手率2.12%,成交量54.94万手,成交金额2.32亿元 [1] 资金流向 - 2025年4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61.56万元,占比成交额14.48%,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552.31万元、占成交额6.69%,大单净流出1809.25万元、占成交额7.79%,中单净流出流入747.13万元、占成交额3.22%,小单净流入2614.43万元、占成交额11.26% [1] 业绩情况 - 截至2024三季报,公司营业总收入584.41亿元、同比减少14.41%,归属净利润6126.98万元,同比减少47.12%,扣非净利润3172.93万元,同比减少46.77%,流动比率1.053、速动比率0.884、资产负债率79.97% [1] 公司基本信息 -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59700.9091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3729.4424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周国辉 [1] 对外投资及其他情况 - 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1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356次,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338条,专利信息23条,拥有行政许可66个 [2]
申万宏源香港(0021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0:2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55,897千港元,2023年为618,215千港元[2]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3,570千港元,2023年为124,527千港元[2]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160,726千港元,2023年为192,454千港元[2][3]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基本)为10.30港仙,2023年为12.33港仙[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4,185千港元,2023年为405,398千港元[4]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8,708,755千港元,2023年为12,446,464千港元[4]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6,152,199千港元,2023年为10,014,755千港元[4]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556,556千港元,2023年为2,431,709千港元[4]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629,347千港元,2023年为2,790,178千港元[5] - 2024年权益总额为2,629,347千港元,2023年为2,790,178千港元[5] - 2024年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192,454,000港元,2023年为160,726,000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33港仙,2023年为10.30港仙[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数为1,561,138,689股,与2023年相同[21] - 2024年拟派末期每股普通股零港仙,与2023年相同[22] - 2024年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6.18亿港元同比减少91%至0.56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为1.61亿港元,2023年为1.92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1,561,138,689股,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26.29亿港元,2023年为27.90亿港元[5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4.40亿港元,2023年为12.87亿港元;持有经损益按公平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30.32亿港元,2023年为36.63亿港元[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未动用之银行信贷总额为74.06亿港元,2023年为80.01亿港元,且均可无条件动用[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短期银行借贷4.36亿港元,2023年为2.34亿港元;已发行票据为零港元,2023年为4.17亿港元[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金率为142%,2023年为124%;资本负债率为17%,2023年为23%[58] - 2024年全职雇员总数为256人,2023年为283人;年内员工成本约2.33亿港元,2023年为2.49亿港元[67] 公司业务收入及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32,254千港元,2023年为224,862千港元;2024年计息交易收入为238,950千港元,2023年为271,626千港元;2024年投资业务收益为 - 415,307千港元,2023年为121,727千港元[16] - 2024年来自合并投资基金非上市股本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产生净亏损1.87亿港元,2023年为净收益0.50亿港元[17] - 2024年公司贷款相关利息支出为12,815千港元,2023年为72,293千港元[18] - 2024年本期税项 - 香港本年度支出为874千港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为118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139千港元和6,895千港元[20] - 2024年本期税项 - 其他司法权区为17千港元,2023年为70千港元[20] - 2024年递延税项为26,147千港元,2023年为59,823千港元[20]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3%至2.32亿港元,利息收入减少12%至2.39亿港元,投资业务收益由盈转亏[36] - 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约1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7004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约7%,利息收入为1.96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17%[39] - 2024年企业金融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上升28%至8992万港元,投资业务亏损4.36亿港元[42] - 2024年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投资业务收益14267千港元,较2023年的10894千港元增长31%[48] - 2024年结构性产品投资业务收益6051千港元,较2023年的9476千港元减少36%[48] - 2024年股票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1036千港元,较2023年的70877千港元减少3%[48] - 2024年固定收益业务实现收入约1427万港元,同比增长31%,代客交易量逾2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48] - 金融创新团队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约36%[49] - 2024年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的投资业务收入实现收益2032万港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49] - 2024年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6104万港元,按年减少14%;利息收入为4287万港元,按年增长19%[50] - 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126万港元,按年减少39%[52] 公司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代理买卖证券及企业融资等产生的应收账款总计598,086,000港元,2023年为2,697,520,000港元[23] - 2024年12月31日给予现金客户之垫款为27,711,000港元,2023年为21,521,000港元[23]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现金客户账款及垫款一个月内为75,023,000港元,2023年为1,381,521,000港元[24]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总计3,438,149,000港元,2023年为5,945,953,000港元[27] - 2024年12月31日欠最终控股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应付经纪账款278,000港元,2023年为248,000港元[27] - 2024年12月31日代中间控股公司持有独立客户款项24,788,000港元,2023年为15,206,000港元[2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客户之应收账款余额为0.28亿港元,2023年为0.22亿港元;孖展贷款余额为11.58亿港元,2023年为10.74亿港元[62] - 2024年12月31日,孖展贷款余额中33%借予企业客户,2023年为42%[63] 公司业务运营及发展情况 - 2024年集团完成保荐项目1个,完成5单涉及《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的财务顾问项目,在香港市场项目数量位居第3位[43] - 2024年集团财富管理业务加快系统建设,完成“赢家理财-启航版”交易应用程式开发,增加“申易赢”程式服务功能[38] - 2024年集团成功取得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资格,是首批获得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39] - 2024年集团企业融资业务表现获业界认可,荣获第十七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海外市场能力最佳投行”等奖项[44] - 2024年集团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布局新兴领域,优化业务结构,巩固跨境跨市场平台[34] - 2024年集团持续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加强制度建设[34] -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港股首次公开发售承销项目15单,在港股IPO承销数量中位列中资券商第6位[45]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312单境外债券项目,在中资离岸债承销数量排名中位列中资券商第5位[46] 公司财务准则相关情况 - 公司采纳修订后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0] - 公司未采纳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初步应用时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1][12]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公司就香港估计应课税溢利按16.5%税率作香港利得税拨备,香港以外按现行税率计算[19] 公司股息派发情况 - 公司决定不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与2023年相同[29] 公司会议及公告相关情况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3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69] - 本初步业绩公告所载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获德勤核实,与2025年3月28日批准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72] - 本业绩公告于港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载列,2024年年报稍后寄发股东并将载于上述网站[73] 公司董事局组成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局由七位董事组成,包括四位执行董事、一位非执行董事和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在2024年度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有适用条文[70]
2025年1月IPO中介机构排名(A股)
梧桐树下V· 2025-01-26 20:51
2025年1月A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1月A股新上市公司12家,其中沪市主板1家、科创板4家、深市主板2家、创业板4家、北交所1家 [2] - 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比下降14.29%(去年同期14家) [2] - 募资净额62.70亿元,同比下降42.82%(去年同期106.99亿元) [2] 保荐机构业绩排名 - 11家保荐机构参与12家IPO项目,中信证券以2单排名第一 [3] - 东兴证券、国元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等10家券商各完成1单 [3] 律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9家律所参与12家IPO项目,上海锦天城、上海通力、浙江天册并列第一(各2单) [6][8] - 安徽天禾、北京海润天睿等6家律所各完成1单 [6][8] 会计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10家会所参与12家IPO项目,安永华明、中汇并列第一(各2单) [10][12] - 华兴、立信、容诚等8家会所各完成1单 [10][12]
申万宏源香港(0021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5:16
财务数据 - 收入为146,216千港元,其中使用實際利率法計算之利息收入為73,970千港元,於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5號範圍內之客戶合約收入為95,895千港元[6] - 其他收入/(虧損)淨額為55,977千港元[6] - 僱員福利費用為133,912千港元[6] - 利息費用為10,953千港元[6] - 預期信貸虧損費用淨額為9,871千港元[6] - 期內虧損為37,316千港元,每股虧損為2.39港仙[6] - 流動資產總額為11,652,405千港元,流動負債總額為9,016,035千港元,流動資產淨值為2,636,370千港元[8] - 經損益按公平價值列賬之投資為3,049,237千港元[8] - 應收賬款為3,312,454千港元[8] - 貸款及墊款為1,083,845千港元[8]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27.53亿港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27.53亿港元[9]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的全面收益总额为-3.74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43亿港元[11,12]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6,266万港元[11]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07亿港元[12] 分部信息 - 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源自外來客戶的分部收入為146,216千港元[18] - 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分部業績及除稅前虧損為37,012千港元[18]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源自外來客戶的分部收入為361,010千港元[19]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分部業績及除稅前虧損為70,894千港元[19] - 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89,755千港元[20] - 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計息交易收入為95,895千港元[20]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104,540千港元[20]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計息交易收入為121,268千港元[20] - 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使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利息收入為112,377千港元[20]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使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利息收入為144,335千港元[20] 投资收益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投资业务收益中利息收入为8,31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566千港元下降[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金融资产的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虏损)净额为-62,05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5,407千港元大幅下降[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合并投资基金其他持有人应佔资产净值的变动为56,412千港元收益,较2023年同期的-52,724千港元大幅改善[1]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已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债务证券余额为141,828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1,337千港元大幅增加[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债务证券余额为82,761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69,015千港元增加[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经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的投资总额为3,049,237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3,663,108千港元下降[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已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预期信贷损失总额为61,207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48,662千港元增加[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预期信贷损失总额为191,254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254,029千港元大幅下降[10] 其他信息 - 应收账款总额为39.4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9%[32] - 给予现金客户的贷款及垫款为10.8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9%[37] - 代客户持有的银行结存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38] - 应付账款为48.2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5%[38] - 公司未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与2023年中期保持一致[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中期财务报表[52] 公允价值信息 - 公司使用第一、二、三层公平價值等級對金融工具進行分類和披露[39,40]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基金公平價值為11.33億港元[40] - 公司發行的結構性票據公平價值為22.50億港元[40]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股本投資公平價值為3.56億港元[40] - 公司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價值為8508.3萬港元[40] - 公司持有的貸款及墊款公平價值為10.84億港元[40] - 公司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債務證券、非上市股本、非上市基金、衍生金融工具和貸款及墊款等經損益按公平價值列賬之金融資產[41] - 公司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債務投資等經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價值列賬之金融資產[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