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视广播(00511)
icon
搜索文档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减持电视广播(00511)20.73万股 每股作价约4.1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9:13
股东持股变动 -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于8月22日减持电视广播(00511)20.73万股 [1] - 减持均价为每股4.1271港元 总金额约85.55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3247.3万股 持股比例由7.00%降至6.95% [1]
电视广播(00511.HK)拟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3 17:09
公司财务安排 - 电视广播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局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事宜 [1]
电视广播(00511) - 董事局会议日期
2025-08-13 17:03
董事局会议 - 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局会议[3] - 会议将批准及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信息 - 执行董事为许涛JP、曾励珍[4] - 非执行董事为黎瑞刚、利宪彬[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卢永仁博士JP等[4] 公告日期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4]
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给中国捐了6000多座楼
创业邦· 2025-08-10 10:27
邵逸夫生平与事业 - 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 历经清朝至香港回归等历史时期 享年107岁 [5] - 拍摄1000多部影视作品 捧红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数千明星 奠定香港"东方好莱坞"地位 [5] - 创办邵氏兄弟影视公司 建立覆盖制片 发行 院线的全产业链 巅峰期年产超40部电影 [18][23] - 创立TVB并推行免费模式 通过艺员培训班和港姐选举培养周润发 周星驰等明星 [35][37] - 累计向内地捐赠47.5亿港元 建造6000多座逸夫楼 教育捐款占比80% [43][46] 影视产业布局 - 1925年与兄弟创办天一影片 遭"六合围剿"后开拓南洋市场 建立100家影院和9家游乐场 [8][10][11] - 1930年引进有声设备拍摄中国首部有声片《白金龙》 成本1万港元收获百万票房 [15] - 1957年赴港重组邵氏兄弟 耗资50万港元建清水湾制片厂 挖角李翰祥林黛打造爆款影片 [16][18][20] - 开创武侠片流派 《独臂刀》创百万票房 影响李小龙成龙等影星及好莱坞动作设计 [25][26] - TVB剧集《霍元甲》《上海滩》等在内地引发万人空巷 推动金庸琼瑶作品传播 [39] 经营策略与竞争 - 实行"每月一院"制度 构建全球发行网络 每周观众超200万人次 [23][29] - 坚持成本控制 拒绝李小龙1万美元片酬要求 错失许冠杰成龙等明星 [31][32] - 电懋公司因空难退出竞争 亚视通过高薪挖角沈殿霞等削弱TVB [21][40] - 2011年出售TVB股权套现86亿港元 较2006年峰值200亿资产大幅缩水 [41] 行业影响与遗产 - 推动香港电影从文艺片转向商业片 确立武侠功夫类型片地位 [25] - 将中国电影引入欧美市场 使"Kungfu"成为英文固有词汇 [26][29] - TVB培养香港90%明星 形成持续数十年的流行文化输出 [37][39] - 逸夫楼分布图成为比娱乐版图更广的社会遗产 [43][47]
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给中国捐了6000多座楼
36氪· 2025-08-09 12:10
邵氏兄弟影视公司发展历程 - 1925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依靠古装片迅速崛起 [3] - 1927年遭遇"六合围剿",被迫开拓南洋市场并建立超过100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 [4][5][6] - 1930年引进有声电影技术,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成本1万元收获百万级票房 [11][12][13] - 1957年邵逸夫赴港重组业务,1958年成立邵氏兄弟影视公司,投资50万港元建立清水湾制片厂 [16][17][19] - 1960年代通过挖角策略打造明星阵容,推出《独臂刀》等武侠片开创商业片新时代,巅峰期年产超40部电影 [20][22][24] - 1970年后因薪酬制度导致人才流失,错过李小龙等明星,电影业务逐渐没落 [32][34][35] TVB电视业务拓展 - 1967年创立TVB采用免费模式对抗收费电视台,后关闭电影业务全力投入电视产业 [37][39] - 建立艺员培训班体系培养出周润发、四大天王等明星,90%香港明星出身TVB [39] - 创办"港姐"选举活动推出赵雅芝、张曼玉等艺人 [39][41] - 1980年代TVB剧集《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在内地引发万人空巷收视热潮 [41] - 2006年TVB股权市值超100亿港元,但随后因薪酬问题遭遇亚视挖角 [42] - 2011年出售TVB股份退出经营,结束40年电视业务主导地位 [43] 产业布局与商业模式 - 实行"每月一院"制度建立全球影院网络,70年代进入欧美市场 [28] - 坚持低成本策略和内部造星机制,拒绝明星分红要求 [30][31][35] - 影视内容强调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开创武侠片流派影响好莱坞 [25] - 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内容与渠道协同 [17][28] - 电视业务复制电影成功模式,通过自制内容培养艺人形成闭环 [39]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减持电视广播128.46万股 每股作价约4.29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7 20:53
股东持股变动 -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于8月6日减持电视广播128.46万股 [1] - 减持均价为每股4.2861港元 总金额约550.59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3714.32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7.95% [1]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减持电视广播(00511)128.46万股 每股作价约4.29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20:53
股东减持情况 -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于8月6日减持电视广播(00511)128.46万股 [1] - 每股作价4.2861港元,总金额约为550.59万港元 [1] - 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3714.32万股,持股比例降至7.95% [1]
牵手腾讯、华为 TVB重申全年实现正数净利润预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3:28
收视率与广告收入 - 公司在香港地面免费电视频道的收视率合计达到79%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1] - 2025年二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推出的大湾区广告服务贡献提升[1] - 预计2025年全年广告收入将较2024年增长,大湾区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1] - 公司在广州举办推广日活动,与腾讯、华为、深圳广电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吸引大湾区广告客户参与[1] OTT串流与数字业务 - OTT串流业务平均每月活跃用户人数维持在约200万[2] - 数字资产(包括myTVSuper平台、社交媒体等)的数码广告收入保持双位数百分比增长[2] - myTVSuper"电视3.0"计划推出后,智能电视的免费观众人数显著增长[2] - 预计2025年数码广告收入将再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2] 内容制作与合拍剧 - 公司有四部合拍剧处于不同制作阶段,包括《新闻女王2》《夫妻的博弈》《正义女神Themis》《模仿人生》[2] - 合拍剧《刑侦12》在腾讯视频首播[2] - 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制作《玫瑰战争》[2] 大湾区战略布局 - 已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设立影视制作中心,构建全产业链体系[3] - 将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影视文化融合[3] 财务展望 - 预计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财年EBITDA将延续同比改善态势[3] - 全年有望实现净利润转正[3]
电视广播(0051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16:48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466,961,836股,库存股0股[2] - 2025年7月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增减均为0股[6] 购股权计划 - 截至2025年7月31日,购股权计划结存股份期权32,794,500份[3] - 7月因行使期权发行新股及转让库存股均为0股[3] - 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4,019,500股,总数10,787,500股[3] 可换股债券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发行总额156,000,000港元,认购/转换价4.45港元[4] - 7月因债券发行新股及转让库存股均为0股[4] - 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35,056,164股[4]
电视广播涨近3% 预计今年广告收入有增长 重申全年实现正数净利润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8-05 15:28
股价表现 - 电视广播(00511)股价上涨2 98%至4 15港元 成交额达1075 93万港元 [1] 收视率表现 - 公司在香港地面免费电视频道的收视率合计达到79%的市场份额 保持领先地位 [1] - 旗舰频道翡翠台、24小时无线新闻台及其他频道贡献主要收视份额 [1] 财务表现 - 公司广告收入呈现同比增长趋势 [1] - 大湾区广告服务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1] - 预计2025年全年广告收入将超过2024年水平 [1] - 广东省和澳门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1] 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EBITDA将持续改善 [1] - 预计2025年将实现归属于股东的正数净利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