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螺创业(00586)
icon
搜索文档
海螺创业(0058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22:09
财务数据 - 收入约为人民币3,134.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35%[3] - 权益股东应佔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175.8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32%[4] - 权益股东应佔主营业务净利润(扣除应佔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474.7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48%[4]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67元[4]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 - 合约资产及应收账款减值撥备转回人民币5,991千元[7] - 应佔联营公司利润人民币701,120千元[7] - 非流动资产中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为人民币7,568,595千元[12] - 非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为人民币20,171,145千元[12] - 非流动资产中的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为人民币38,026,714千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6.43亿人民币,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53.11亿人民币[文档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总额为260.25亿人民币,无抵押中期票据为27亿人民币[文档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70.98亿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14.07亿人民币[文档14] - 报告分部收入为31.35亿人民币[29] - 报告分部税前利润为12.52亿人民币[30] - 报告分部资产为819.02亿人民币[30] - 报告分部负债为333.97亿人民币[30] - 银行存款及银行现金的利息收入为2,535.4万人民币[36] - 政府补助金为5,117.9万人民币[3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净额为940.3万人民币[36] - 其他收入净额为6,760.6万人民币[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费用总额为4.536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贷款及借款利息4.124亿元、租赁负债利息848万元、无抵押中期票据利息4,032万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自有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1.286亿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605万元、无形资产摊销3.611亿元[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中国所得税费用为6,651万元,但有3,120万元的过往年度多计撥備[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7.011亿元人民币[52] 业务数据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建造服务、运营垃圾处置项目、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及新能源的生产销售与投资[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1.35亿人民币,其中垃圾处置业务收入为28.93亿人民币,占比92.3%[24] - 垃圾处置业务收入中,建造服务收入为6.03亿人民币,运营服务收入为18.51亿人民币,利息收入为1.07亿人民币[28] - 公司收入按收益确认时点分类,其中于一段时间内确认的收入为27.15亿人民币,占比86.6%[26] - 来自中国大陆的外部客户收入为29.81亿人民币[34] - 中国大陆的特定非流动资产为730.55亿人民币[35] -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35亿元,同比降幅29.35%[70]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接收生活垃圾约901.1万吨,同比增长19%[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处置生活垃圾约778.6万吨,同比增长18%[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上网电量约25.3亿度,同比增长17%[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平均每吨垃圾上网电量约为326度[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销售蒸汽约11.6万吨[75] -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已有30个爆排爐垃圾发电项目投入运营[76][77][78] - 公司共有79个在建和已投运项目,总处理能力达1,828万吨/年(50,850吨/日)[81,82,83] - 公司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了50个项目,总处理能力达1,601万吨/年(44,550吨/日)[79,80,81] - 公司还有13个在建和待建项目,总处理能力达227万吨/年(6,300吨/日)[82,83,84] - 公司还有7个二期扩建项目,总处理能力达147万吨/年(4,100吨/日)[84] - 公司在2012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收购方式新增了7个项目,总处理能力达328万吨/年(9,100吨/日)[79,80,81,82] - 公司在2015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和收购的项目中,有24个已经投入运营[79,80,81,82,83] - 公司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和收购的项目中,有55个正在建设或待建[82,83,84] - 公司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和收购的项目中,有24个已经申报纳入国家补库[79,80,81,82] - 本集團已投運廚餘垃圾處置項目18個,處置規模約43.4萬噸/年(約1,140噸/日)[87] - 本集團水泥窯處置垃圾業務板塊已建成項目10個,涉及處置規模約74萬噸/年(約2,200噸/日)[89][90] - 本集團已形成生活垃
海螺创业:底部反转“双重奏”,高股息的未来时
广发证券· 2024-06-24 13:31
水泥盈利、固废投资见底,现金流转正在即 - 公司作为海螺系员工持股平台,工会及员工个人持有主要股份,当前主要资产/项目包括"海螺水泥"18%间接股权和5.9万吨/日固废项目 [6][7][8] - 21~23年公司持续业务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海螺水泥"盈利/分红下滑、固废持续高投入所致 [14][15][16] - 但海螺水泥盈利见底、固废投资结束并贡献稳定现金流,双重底部反转下,预期公司24~26年FCF+收到联营公司股息合计5.1/25.1/30.0亿元 [17][18][19][20] 小型焚烧项目龙头:盈利稳定、造血出色 - 公司依靠与川崎重工的合作,错位布局300~600吨/日垃圾焚烧项目,截止2023年底在运4.54万吨/日,在建0.64万吨/日 [45][46][47][48][49] - 公司垃圾焚烧项目吨投资额较低、处理费较高,产能利用率及吨发电量水平处于行业中上游,ROE水平被低估 [51][52][53][54][55] - 随着在手项目逐步投运,公司由"吸血"转为"造血",自由现金流有望逐步转正 [57][58][59][60] 水泥权益有望估值修复,公司长期股息可期 - 公司间接持有"海螺水泥"18%股权,但历史上"海螺水泥"盈利/分红下滑导致公司权益资产未得到合理估值 [76][77][78][79][80] - 预期"海螺水泥"盈利有望见底,公司收到的联营公司分红将大幅提高,24~26年可达6.8/7.5/8.1亿元 [86][87][88][89][90][91][92][93][97] - 公司自由现金流+联营公司分红将大幅改善,2026年可达30亿元,分红/股息潜力突出 [92][93][94][95][96][97]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24.4/26.7/28.7亿元,对应PE估值4.3/3.9/3.6倍 [109] - 现金流大幅改善下,分部PE估值下合理价值9.76元/股(10.60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9] 风险提示 - 固废盈利、回款不及预期 [111] - 联营公司盈利、股息不及预期 [112] - 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业务亏损 [113] - 分红金额不及预期 [114]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9:5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为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A CONCH VENTURE HOLDINGS LIMITED[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 - 1111, Cayman Islands[11] - 中国总部及办公地址为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011号,邮政编码为241070[12] - 公司电子邮箱为hlcy@conchventure.com[12]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2024年4月2日郭景彬由非执行董事获调任为执行董事,汪学森、何广元、万长宝获委任,李剑、疏茂、李大明辞任[8] - 2023年6月26日刘燕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于凯军辞任[8] - 2023年6月20日彭苏萍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志华退任[8] - 审核委员会成员有陈继荣、彭苏萍(2023年6月20日获委任),刘志华于2023年6月20日退任[8]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陈继荣(2023年6月20日获调任),成员有陈志安、彭苏萍(2023年6月20日获委任)、刘燕(2023年6月26日获委任),刘志华于2023年6月20日退任,于凯军于2023年6月26日辞任[8]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为郭景彬,成员有纪勤应、陈志安、刘燕(2023年6月26日获委任),于凯军于2023年6月26日辞任[9] - 公司采纳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报告期内遵守其原则及适用条文[83] - 公司采纳《证券买卖守则》和《内幕交易警告》,报告期内无违规事件[85] - 报告期内董事会拥有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认同其独立性[89] - 报告期内公司举行六次董事会会议,2024年将每季度召开定期会议[90] - 郭景彬、纪勤应等董事出席董事会等会议情况有记录[92] - 疏茂先生及李大明先生於2024年4月2日辭任執行董事,于凱軍先生於2023年6月26日辭任非執行董事,劉志華先生於2023年6月20日退任獨立非執行董事[94] - 公司持續向董事提供《上市規則》和其他適用監管規定最新發展概況及培訓,部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參加2023年7月19 - 21日在大連的講座[97] - 公司董事會主席和行政總裁分別由郭景彬先生和紀勤應先生擔任,職責清晰劃分[99] - 截至報告日期,公司與全部執行董事訂立服務合同,與全部非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訂立委任函,為期均不超過三年[100] - 陳志安先生及陳繼榮先生將於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輪值退任,劉燕先生等將任職至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100] - 董事會提名程雁雷女士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供股東於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選舉[100] - 截至報告日期,董事會設立審核委員會、薪酬及提名委員會和戰略,可持續發展及風險管理委員會[101]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主席為陳志安先生[102]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2022年度经审核年度合并业绩及2023年上半年中期业绩等相关事宜[103]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于2023年6月人员有变动,包括主席调任、委员的委任和退任等[104]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就集团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05] - 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规定董事提名及委任的准则和过程等[106] - 集团自2013年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2018年修订[107]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可计量目标为不少于80%成员受大学教育、60%取得专业资格、80%有中国工作经验、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已达成[107] - 公司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0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0%:80%[109]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1] - 报告期内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了集团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并检讨了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113] - 2022年12月1日公司制定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完成独立性评估且结果符合要求[115] - 董事确认对编制公司各财政年度财务报表负责,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账目[118] - 董事会负责评估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定期检讨其有效性,公司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办法》[119] - 公司制定《2023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7月和12月组织开展自评,未发生重大内控缺陷等事件[120] - 公司制定并下发董事会议事规则,提升企业管治水平[122] - 陈兴强和李亮贤分别于2021年10月11日和2022年8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123] - 联交所批准公司豁免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相关要求,豁免自2021年10月11日起三年内有效[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陈兴强和李亮贤参与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3] - 持有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上投票的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要求递呈后两个月内举行[124] - 股东对持股量等有疑问可联络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25] - 股东可通过指定联络人、通讯地址、电邮地址、查询热线向公司提出查询[127] - 股东可通过公司网站的网上查询表格作出查询[128] - 股东提出查询时需提供详细联络资料[128] - 2023年6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通过派发末期股息、重选退任董事及重聘核数师等决议案[129] - 2023年6月20日公司建议修订组织章程细则获股东批准[130]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51%;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8.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47%[24] - 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804.6亿元,总负债327.08亿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463.16亿元[18]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8015.21百万元,同比上升1.51%;税前利润2872.10百万元,同比下降34.31%[52] - 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463.71百万元,同比下降36.04%;每股基本盈利1.36元[52] - 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662.47百万元,同比下降43.39%,主要因应占联营公司海螺集团利润减少[52] - 2023年公司总收入80.1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中国大陆收入71.77亿元,同比下降7.84%,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672.72%[58]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7.18%,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各业务中新能源业务毛利增幅最大为1378.48%,节能装备毛利率降幅最大为8.55个百分点[59][60]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4.15亿元,同比上升15.98%,主要因政府补助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61] - 2023年公司行政开支为6.12亿元,同比上升13.51%,因运营公司增多使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增加[62] - 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为7.28亿元,同比上升21.43%,因新增银行贷款及发行中期票据[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804.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4%,资产负债率为40.65%,较上年末上升3.23个百分点[64][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23.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8%,非流动负债为262.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08%[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1.22亿元,流动负债为64.48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6.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65亿元[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6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因持续盈利[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为243.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35亿元,主要为新增银行贷款[71]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86亿元,同比上升1.75亿元,因垃圾发电投产运营项目增加[72][73]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5.74亿元,同比下降2.74亿元,因物业、厂房等资金支出减少[72][74] - 2023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78亿元,同比下降34.02亿元,因可换股债券到期偿还[72][75] - 2023年末资本承担合计40.56亿元,较2022年末的83.42亿元减少[76] - 2023年公司收购山东国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股权,总代价4.79亿元[79] - 2023年4月部分赎回56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9月按114.63%赎回价赎回全部未偿还可换股债券[80] - 2023年3月和6月分别发行12亿元和1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年利率分别为2.99%和3.10%[81] - 2023年末雇员人数为6225人,较2022年末的5551人增加[82] - 2023年员工薪酬总额约7.03亿元,较2022年的5.85亿元增加[82] - 2023年末账面价值5.66亿元的使用权资产已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78] 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新增签约项目15个,包括8个生活垃圾处置项目、6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和1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26]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共推广签约132个项目[26] - 公司垃圾处置总签约规模达2116.4万吨/年,投产规模达1630.4万吨/年[25] - 公司签约5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0万吨/年[23] - 2023年公司新增15条生产线运行时间超365天,共计21条生产线持续运行超365天[23] - 公司签约云南元阳、湖北京山、云南大关3个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及安徽石台垃圾转运项目[27] - 公司并购山东聊城、山东高唐2个垃圾发电项目及山东东阿、山东冠县2个飞灰处置项目[27] - 公司新增15台机组连续运营超365天[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接收生活垃圾约1603.7万吨,同比增长32%[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处置生活垃圾约1371.0万吨,同比增长33%[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上网电量约44.69亿度,同比增长29%[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销售蒸汽5.7万吨[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年度平均吨上网电量约为326度[28] - 已建成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小计为1523万吨/年(42350吨/日),涉及多个地点,部分项目已入国补库,部分正在申报中[34][36] - 预计2024年建成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小计为230万吨/年(6400吨/日),分布在重庆、贵州、广西等地[37] - 山西河津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于2021年10月建成,正在申报国补库[34] - 甘肃平凉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2021年11月建成,正在申报国补库[34] - 越南北宁项目处理能力为11万吨/年(300吨/日),于2023年11月已投运[36] - 重庆梁平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贵州清镇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广西平果(二期)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湖南祁阳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安徽东至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2月建成[37] - 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总计年处置能力2003万吨(55750吨/日),31个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39] - 报告期内新增签约3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截至期末共签约16个,处置规模约39.4万吨/年(1040吨/日),接收并处置8.1万吨[41] - 水泥窖处置垃圾业务已建成10个项目,涉及处置规模约74万吨/年(2200吨/日),接收37.8万吨,实际处置32.9万吨[43] - 公司已形成生活垃圾处置规模约2116.4万吨/年(58990吨/日),其中建成约1630.4万吨/年(45445吨/日),在建等约486万吨/年(13545吨/日)[44] - 新能源业务加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成本管控,优化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方案[45] - 签约5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0万吨/年[45] - 成功并购1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可处置包装容器43万只/年[45] - 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销售正极材料3448吨,进厂废旧包装容器2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22:3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度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8,015.21百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1.51%[1] - 2023年度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淨利润约为人民币2,463.71百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36.04%[1] - 2023年度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主业淨利润约为人民币801.24百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12.47%[2]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3年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20港元,较2022年每股0.40港元下降[3] 主要业务领域 -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垃圾处理、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业务的生产销售和投资[17][18] - 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服务收入为26.9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最大比例[19] - 中国地方政府机关的BOT项目下垃圾处理收入为38.11亿元人民币[20] 分部业务表现 - 分部包括垃圾处理、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新能源业务和投资,各有不同主要业务领域[22] - 二零二三年度报告分部收入为8,015,211人民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度增长1.2%[24] - 二零二三年度报告分部稅前利润为2,872,104人民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度下降34.4%[24] 财务支出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727,912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1.5%[29]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员工成本为702,540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9.9%[30] 税务情况 - 二零二三年中国所得税撥備为15,000,000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73.0%[40] - 二零二三年中国所得税撥備按25%法定稅率計算[41] 业务拓展与发展 - 本集团报告期内新增签约项目15个,其中生活垃圾处理项目8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6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1个[69] - 公司计划建设多个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2,003万吨/年(55,750吨/日)[75][76][77] - 公司新增签约3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规模约39.4万吨/年(1,040吨/日),并已接收并处理了8.1万吨厨余垃圾[78] 资产及负债情况 - 本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0,460.3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080.50百万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46,315.52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453.51百万元[105] - 流动资产为人民币8,122.31百万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447.69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674.6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664.55百万元[106] 股票及债券情况 - 中国海創控股國際有限公司发行39.25亿港元零票息有擔保可換股債券[119] - 公司在2023年3月20日和6月6日分别发行第一期和第二期綠色中期票據[124]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22:03
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 - 公司网站提供中英文版本的中期报告,股东可选择通过公司网站或印刷本收取公司通讯[1] - 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收入达到4437539千元,同比增长16.03%;税前利润为2065336千元,同比下降22.96%[10] - 公司总资产达到83931076千元,总负债为35649170千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5773649千元[11] - 公司在宏观环境下,全球经济向好,中国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GDP增长5.5%[12] - 本集团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4.38亿元,同比增长16.03%[14] 垃圾处理业务 -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推广项目126个,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约2,124.4万吨的规模[17] - 本集团爐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接收生活垃圾约755.8万吨,同比增长35%,处理生活垃圾约657.6万吨,同比增长39%[20] - 公司在贵州桐梓、安徽无为、河南扶沟等地建设的项目将于2021年至2022年陆续建成,处理能力分别为18万吨/年至22万吨/年[23] - 公司在山东冠县、山东金乡、湖南郴州等地已投运的项目处理能力分别为22万吨/年至45万吨/年,总计达到49万吨/年[24] - 公司未来计划在云南晋宁、贵州湄潭、江西景德镇等地建设项目,预计于2023年至2024年建成,处理能力分别为14万吨/年至18万吨/年[25] - 公司在安徽宿松、云南硯山、山西浑源等地报批待建项目处理能力分别为11万吨/年至18万吨/年,储备项目处理能力达到99万吨/年[2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4,437.54百万元,同比增长16.03%[42] - 垃圾处理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3,397.53百万元,同比增长11.24%[43] - 節能裝備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848.41百万元,同比增长44.09%[44] - 新型建材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52.85百万元,同比下降14.23%[45] - 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29.63百万元[46] - 港口物流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109.12百万元,同比下降8.77%[47] - 垃圾处理板块建设期收入为人民币1,700.14百万元,同比下降7.98%[48] - 垃圾处理板块运营收入为人民币1,697.39百万元,同比增长40.65%[48] - 公司毛利率为26.61%,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50] 公司资产及负债情况 - 本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3,931.0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8,551.20百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2.47%[57] - 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69,900.9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88%,主要为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无形资产投资增加影响;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4,418.22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6.77%[58] - 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4,030.11百万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230.95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799.1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3,789.07百万元[59]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45,773.65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03%,主要为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和应占联营公司权益增加所致[60] 公司治理及股东情况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派付截至六月底的中期股息[79] - 主要股东擁有權益或淡倉的股份中,海螺工會、安徽海創集團、BlackRock, Inc.等持有相關股份[80] - 除主要股东外,董事未知悉其他人士擁有公司股份的權益或淡倉[85]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的股份持有情况:郭景彬先生持股数量为47,680,000股,占比2.63%;纪勤应先生持股数量为35,033,752股,占比1.93%;李劍先生持股数量为7,396,370股,占比0.41%[86] - 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持有情况:汪学森先生持股数量为2,197,918股,占比0.12%;陈兴强先生持股数量为4,000股,占比0.00%;章邦志先生持股数量为50,000股,占比0.00%[90]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22:17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4,437.5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03%[1]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00元[2] - 本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817.9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17%[1] - 本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权益股东应占主营业务净利润(扣除应占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548.7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1%[1] - 本期间持续经营利润为1,956,299千元[5]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0元[6] - 本期间利润为1,956,299千元[6] - 本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721,006千元[7] - 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持續經營業務利潤为1,582,672千元[8] - 公司股本及储备总额为45759.237亿人民币,占公司总权益的94.8%[10] 业务板块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建造服务、运营垃圾处理项目、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和新能源材料的生产销售和投资[1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垃圾处理、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销售和新能源材料销售,总收入为4437.539亿人民币[16] - 公司报告分部收入中,垃圾处理业务占比最大,为4245.932亿人民币,其次为港口物流服务和新型建材销售[19] - 公司报告分部税前利润中,垃圾处理业务为最大贡献者,达到775.559亿人民币,其他分部也有盈利[19] - 公司报告分部资产中,垃圾处理业务拥有最大资产规模,达到35214.308亿人民币,其他分部资产规模相对较小[19] 税务政策 - 公司根据香港利得稅规定,按不同税率计算利得稅,且股息无需缴纳预扣税[27] - 中國所得稅法律规定,企业发放股利需缴纳10%的预扣所得稅,除非有相关税务协定规定[28] - 根据《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持有中國居民公司25%以上股权的香港纳税居民可按5%税率纳税[29] - 本公司中國子公司应按25%的稅率繳納中國所得稅,但若被認證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15%的優惠所得稅稅率[32] 资产负债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5,939,032千元,无形资产为18,511,143千元[9]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4418.21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6.8%[10] - 公司股本及储备总额为45759.237亿人民币,占公司总权益的94.8%[10] 业务拓展 - 公司在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期间计划建设多个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2,011万吨/年(55,950吨/日)[68][69] - 公司在廚餘垃圾處置业务方面取得进展,已签约16个项目,处理规模约为39.4万吨/年(1,040吨/日)[70][71] - 公司水泥窯處置垃圾业务已建成10个项目,处理规模约为74万吨/年(2,200吨/日),实际处理生活垃圾量约为16.1万吨[72][73] 财务状况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员工人数为5,814人,员工薪酬总额约为2.88亿元人民币[116] - 公司毛利率为26.61%,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91] - 银行贷款余额为22,008.0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3,821.63百万元[102]
海螺创业(0058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9:0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网站http://www.conchventure.com已登载本年报的中、英文版本[1] - 公司主要營業地點位于中国安徽省蕪湖市九華南路1011號[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收入为8,224,356千元,较2021年略有下降[10] - 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为4,439,279千元,较2021年大幅下降[10] - 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75,379,877千元,较2021年有所增长[11] - 公司2022年总负债为28,207,473千元,较2021年有所增长[1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关注绿色环保产业,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3] - 公司在2022年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和新能源材料业务发展[24]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为78.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20%[25] - 公司權益股东应占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主业净利润为9.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53%[25] 垃圾处理业务 - 本集团新增签约垃圾处置项目26个,新能源材料项目1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3个[27] - 本集团爐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接收生活垃圾约1,214万吨,同比增长125%,处理生活垃圾约1,033万吨,同比增长127%[32] - 本集团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共推广签约118个环保项目,已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约2,032.4万吨的规模[29] 新能源材料业务 - 公司新能源材料领域主动布局,推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建设,已实现产品试销售[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技术已正式投产,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廢舊动力蓄电池綜合利用「白名单」企业[44]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资产总额为75,379.88百万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6,460.81百万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37.42%[66] - 流动资产为9,363.75百万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0,353.66百万人民币,净流动负债为989.92百万人民币[6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61.64百万人民币,主要币种为人民币、港币和美元[69]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在报告期内共举行七次董事会会议,其中两次为定期会议,审批了年度和中期业绩[98] - 董事出席公司各项会议的记录显示,所有董事均积极参与公司事务,确保公司运作顺利[99] - 董事会负责批准和监督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包括政策事务、财务数据、委任董事等[101]
海螺创业(0058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2:50
财务业绩 - 2022年度本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7,896.32百万元,较2021年度增长18.20%[2] - 2022年度本集团权益股东应佔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约为人民币3,852.18百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44.21%[3] - 2022年度本集团权益股东应佔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主业净利润(扣除应佔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915.39百万元,较2021年度上升22.53%[4]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12元[5] - 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为82.24亿元人民币,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78.96亿元人民币[23]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净流动负债为9.9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2023年9月到期的38.80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14] - 公司已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批准发行总额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中期票据,用于偿还2023年9月到期的可换股债券[14] - 2022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8.96亿元,同比增长18.20%[82]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主业净利润为人民币9.15亿元,同比增长22.53%[82] - 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5,379.8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460.81百万元[120] - 公司权益股东应佔權益為人民幣44,862.01百萬元,較上年末減少人民幣407.78百萬元[120,123] - 公司資產負債率為37.42%,較上年末上升5.12個百分點[120] - 公司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人民幣1,810.38百萬元,同比上升人民幣502.49百萬元[128] 业务板块表现 - 本集团垃圾处置分部收入为7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1] - 本集团港口物流服务分部收入为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2] - 本集团新型建材分部收入为1.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3] - 本集团投资分部实现利润29.37亿元人民币[1] - 本集团固废处置分部收入为3.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3%[1] - 本集团垃圾处置分部利润为1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1] - 本集团港口物流服务分部利润为1.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 - 本集团新能源材料分部利润为2,675万元人民币[4] - 垃圾处置实现收入為人民幣6,561.02百萬元,同比增長14.23%[106] - 節能裝備實現收入為人民幣967.81百萬元,同比增長69.85%[107] - 垃圾處置板塊運營收入為人民幣2,676.11百萬元,同比增長113.30%[112] 资产负债情况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6,016.132百万元[9]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9,363.745百万元[9]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持有待分配资产为人民币0百万元[9]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61.637百万元[9] - 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的合約資產總額為53.32億人民幣[61,62,63] - 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總額為43.59億人民幣[64,65,66] - 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總額為55.30億人民幣[69] - 公司非流動資產為人民幣66,016.13百萬元,較上年末增長18.55%[121] - 公司非流動負債為人民幣17,853.81百萬元,較上年末增長34.81%[121] - 公司流動資產為人民幣9,363.75百萬元,流動負債為人民幣10,353.66百萬元,淨流動負債為人民幣989.92百萬元[122] - 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4,361.64百萬元[124] - 公司銀行貸款餘額為人民幣18,186.44百萬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7,928.60百萬元[126] 税收优惠政策 - 中國附屬公司按地方市政府所協定的平均薪金一定百分比計算的退休金供款[36][37][38] - 集團所有中國子公司均按25%的稅率繳納中國所得稅,除7個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優惠稅率的實體外[48][49] - 某些西部地區註冊的公司符合優惠條件適用15%優惠所得稅稅率[50] - 從事垃圾處置和固廢處置業務的特定附屬公司享受前三年免稅,後三年減半的優惠政策[51] 分拆与收购 - 本集團於2022年3月30日在聯交所上市並分拆完成固廢處置業務[74][75] - 固廢處置業務2022年1月1日至3月30日期間和2021年全年的經營業績[76] - 固廢處置業務在分拆日的資產和負債情況[77][78] - 實物分派固廢處置業務產生的淨收益為人民幣12,049,261千元[79] - 報告期內,本集團收購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六家主要從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之附屬公司的股權,總代價為人民幣1,401.81百萬元[136] - 報告期內,本集團收購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五家主要從事垃圾焚燒解決方案的附屬公司的股權,總代價為人民幣673.97百萬元[137] 未来发展规划 - 本集
海螺创业(0058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16:34
财务数据概述 - 2022年1 - 6月公司收入38.2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21.50%[22] - 2022年1 - 6月公司税前利润26.81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9.85%[22] - 2022年1 - 6月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8.87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1.12%[22] - 2022年1 - 6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4.30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24.21%[22] - 2022年1 - 6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5.4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6.43%[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722.1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78%[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266.3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9.63%[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434.89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3.93%[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4亿元,同比增长21.50%,主营业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16.43%[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3824351千元,同比上升21.50%,税前利润2680867千元,同比下降19.85%[4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887417千元,同比下降31.12%,主业税前利润793450千元,同比增幅31.19%[4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429553千元,同比下降24.21%,应占主业净利润542136千元,同比上升16.43%[46] - 2022年上半年垃圾处置收入3054303千元,同比增长14.52%,因新增9个项目投产及并购11个项目[47] - 2022年上半年节能装备收入588811千元,同比增长92.21%,因余热发电、立磨等业务订单增加[48] - 2022年上半年新型建材收入61621千元,同比下降0.82%[48] - 2022年上半年港口物流收入119616千元,同比增长6.75%,因积极开拓市场吞吐量上升[48] - 2022年上半年垃圾处置建设收入1847474千元,同比下降12.30%,因部分在建项目进度滞后[49] - 2022年上半年垃圾处置运营收入1206829千元,同比增长115.34%,因新增项目投产及收购发电项目[49] - 2022年1-6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来自中国市场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21.92%;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收入2847万元,同比下降16.67%[50] - 2022年1-6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29.61%,同比上升3.99个百分点,各板块毛利率有升有降[51][52] - 2022年1-6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净额为1.87亿元,同比上升1.00亿元,增幅为115.77%[53] - 2022年1-6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行政开支为2.37亿元,同比上升9385万元,增幅为65.65%[54] - 2022年1-6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财务费用为2.79亿元,同比上升1.42亿元,增幅为104.13%[55] - 2022年1-6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税前利润为26.81亿元,同比下降6.64亿元,降幅为19.85%[5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22.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6.88%,较上年末上升4.58个百分点[5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19.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0%;非流动负债为190.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86%[5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02.40亿元,流动负债为75.80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26.60亿元,均较上年末下降[6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为157.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84亿元[64] - 2022年1 - 6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67亿元,同比上升2.60亿元,因垃圾发电投产运营项目增加[65][66] - 2022年1 - 6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8亿元,同比减少9.38亿元,因收到海螺集团联营公司股息[65][67] - 2022年1 - 6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3.95亿元,同比上升17.64亿元,因新增银行贷款所得款项增加[65][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建造合约采购承担合计79.6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5.25亿元增加[70] - 2022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38.24351亿元,2021年经重述后为31.47617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26.92131亿元,2021年为23.41234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利润10.72047亿元,2021年为7.41287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税前利润26.80867亿元,2021年为33.44772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持续经营利润25.4892亿元,2021年为32.34498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终止经营利润5675.8万元,2021年为3.08711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实物分派净收益120.49261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利润146.54939亿元,2021年为35.43209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利润为146.55亿元,2021年同期为35.43亿元[99][101]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7.96元,2021年同期为1.93元[99] - 2022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7.96元,2021年同期为1.85元[99] - 2022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41.59亿元,2021年同期为35.40亿元[10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19.75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56.85亿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2.40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61.19亿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5.80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1.39亿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6.60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2.16亿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90.5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2.43亿元[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55.83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6.57亿元[104] - 2021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34.77亿元,其他全面收益为 - 2879万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5.40亿元[105] - 2021年下半年期内利润为39.81亿元,其他全面收益为84965元,全面收益总额为41.19亿元[105]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45.37亿元,其他全面收益为 - 49.59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41.59亿元[107]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425.29亿元[10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466.57亿元[10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455.83亿元[107] - 2022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投入资本为2.90亿元[107] - 2022年上半年收购非控股权益附属公司涉及金额为1.59亿元[107] - 2022年上半年普通股的回购与注销涉及金额为2.36亿元[107] - 2022年上半年实物分派涉及金额为150.99亿元[107] - 2022年经营所得现金为968,805千元,2021年为735,721千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022年为866,517千元,2021年为606,100千元[109]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7,870千元,2021年为3,196,096千元[109] - 2022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395,077千元,2021年为2,630,721千元[10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003,724千元,2021年为40,725千元;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2年为5,573,690千元,2021年为3,377,601千元[109]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022年为3,824,351千元,2021年为3,147,617千元;终止经营业务收入2022年为328,034千元,2021年为731,797千元[127] - 按收益确认时间,持续经营业务于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2022年为3,249,962千元,2021年为2,794,012千元;于时点确认收入2022年为574,389千元,2021年为353,605千元[129] - 垃圾处置项目建造服务收入2022年为1,847,474千元,2021年为2,106,658千元;运营服务收入2022年为1,095,245千元,2021年为468,914千元;利息收入2022年为111,584千元,2021年为91,526千元[130] - 2022年上半年报告分部总收入4152385千元,2021年为3879414千元[132][134] - 2022年上半年报告分部税前利润14797178千元,2021年为3674636千元[132][134]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48411千元,利息开支300001千元;2021年利息收入37245千元,利息开支152616千元[132][134] - 2022年上半年折旧及损耗亏损拨备计提344559千元,2021年为195838千元[132][134] - 2022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大陆外部客户收益3795884千元,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28467千元;2021年中国大陆为3113455千元,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34162千元[136] - 2022年特定非流动资产总计61712892千元,2021年为54522863千元[137]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净额186566千元,2021年为86464千元[139] - 2022年终止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净额8515千元,2021年为16959千元[139] - 2022年报告分部资产总计72214892千元,报告分部负债26631769千元[132] - 2021年报告分部资产总计68919066千元,报告分部负债数据部分列示[134] - 持续经营业务非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利息支出总额为305,872元,终止经营业务为30,427元[141] - 持续经营业务自有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为51,094千元,无形资产摊销为225,157千元;终止经营业务自有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为46,433千元,无形资产摊销为2,002千元[142] - 持续经营业务研发成本为31,904千元,较2021年的15,319千元有所增长[142] - 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费用为131,947千元,终止经营业务所得税费用为10,292千元[144][145] - 2022年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825,750千股,2021年为1,804,995千股[148] - 2022年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2,429,553千元,终止经营业务为12,107,011千元[149]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持续经营业务为1.33元,终止经营业务为6.63元,总计7.96元[151]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持续经营业务为1.78元,终止经营业务为0.15元,总计1.93元[151] - 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摊薄盈利按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利润32.62369亿元及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19.06632114亿股计算,终止经营业务每股摊薄盈利按应占终止经营业务利润2.71165亿元及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19.06632114亿股计算[152] - 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购买厂房及设备项目
海螺创业(0058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6 20:0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为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A CONCH VENTURE HOLDINGS LIMITED[11]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0] - 公司将召开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时间为2022年6月24日[4]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变动 - 执行董事包括纪勤应先生(行政总裁)、李剑先生、李大明先生(主席)[11] - 非执行董事郭景彬先生于2021年9月27日获调任,疏茂先生于2021年9月27日获委任,于凯军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获委任,常张利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辞任[1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陈志安先生、陈继荣先生、刘志华先生,陈志安先生为主席[11]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陈继荣先生、刘志华先生[11]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刘志华先生,成员有陈志安先生、陈继荣先生等,于凯军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获委任,纪勤应先生于2021年3月29日辞任,常张利先生于2021年3月29日获委任及于2021年11月1日辞任[11]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为郭景彬先生,成员有纪勤应先生等,于凯军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获委任,常张利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辞任[11] - 公司秘书疏茂先生于2021年9月27日辞任[11] - 2021年9月27日,郭景彬由执行董事调任非执行董事,疏茂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77] - 2021年11月1日,于凯军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常张利辞任非执行董事[77] - 郭景彬先生、李剑先生及陈继荣先生将在2022年股东大会退任[86] - 疏茂先生和于凯军先生任职至2022年股东大会,均符合资格获提名连任[86] - 疏茂于2021年9月27日辞任公司秘书,陈兴强和陈蕙玲于2021年10月11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07] - 纪勤應、李劍、李大明等为公司执行董事,郭景彬、疏茂、于凱軍等为非执行董事,陳志安等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7] - 郭景彬于2021年9月27日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疏茂同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38] - 于凱軍于2021年11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常張利同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37][138] - 郭景彬等3位董事须于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愿膺选连任,于凯军和疏茂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合资格重选[139] - 2021年9 - 11月公司多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有变动,如郭景彬调任非执行董事等[144] - 纪勤应自2021年9月17日起任海螺环保非执行董事[164] - 李大明自2021年9月17日起任海螺环保非执行董事[165] - 郭景彬于2021年9月27日调任非执行董事,任董事会主席,自2021年9月17日任海螺环保执行董事兼主席[166] - 疏茂于2021年9月2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21年9月17日调任海螺环保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并任公司秘书[167] - 纪勤应自2021年3月29日起不再担任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委员,同日获委任为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164] - 郭景彬于2021年3月29日获委任为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166] - 疏茂于2021年3月2日成为香港公司治理公会联席成员[167] - 于凱軍2021年11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等职,在财务管理及企业管治方面经验丰富[168] - 陈志安2013年12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服务行业有逾三十年经验[169] - 陈继荣2013年12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多家公司提供财务意见[170] - 刘志华2013年12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5年企业融资及会计领域经验[171] - 汪学森为海昌港务董事长兼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加入集团[172] - 韩继武为公司副总经理等,2015年加入公司,有丰富建材行业和管理经验[172] - 陈兴强为公司财务总监等,2013年加入公司,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17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年公司收入为83.50485亿元,2020年为66.04573亿元[13] - 2021年公司税前利润为79.33461亿元,2020年为80.52715亿元[13] - 2021年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为74.58129亿元,2020年为76.17627亿元[13] - 2021年公司总资产为689.19066亿元,2020年为543.27572亿元[14] - 2021年公司总负债为222.6163亿元,2020年为143.50393亿元[14]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83.50亿元,同比增长26.43%;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主业净利润12.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6%[21]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8350.49百万元,同比上升26.43%;税前利润7933.46百万元,同比下降1.48%[43] - 2021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6680.74百万元,同比上升22.20%;税前利润7258.53百万元,同比下降2.87%[44] - 2021年公司主业税前利润1765.32百万元,同比上升6.01%;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1289.99百万元,同比增长4.86%[43] - 公司2021年总营收83.50亿元,同比增长26.43%,持续经营业务营收66.81亿元,同比增长22.20%,固废处置(终止经营业务)营收16.70亿元,同比增长46.80%[45] - 垃圾处置收入57.44亿元,同比增长19.38%,因新增18个项目投产及垃圾发电在建项目增多;节能装备收入5.70亿元,同比增长80.11%,源于余热发电订单增加;新型建材收入同比增长15.78%,得益于市场开拓[46] - 垃圾处置建设期收入44.89亿元,同比增长9.76%,因炉排炉垃圾发电在建项目增多;运营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73.93%,因18个项目投产运营[48] - 持续经营业务中,中国市场收入64.81亿元,同比增长20.13%;亚太地区(中国除外)收入1.98亿元,同比上升179.48%;南美洲市场收入166万元,同比上升19.73%[49] - 公司2021年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1.67%,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24.66%,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51] - 垃圾处置毛利率为23.80%,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节能装备毛利率为20.76%,同比下降3.84个百分点;新型建材毛利率为16.98%,同比下降6.69个百分点;港口物流毛利率为61.48%,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51] - 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2.59亿元,同比上升0.18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净额为1.88亿元,同比下降0.10亿元,降幅为4.97%,因政府补助减少[52] - 公司行政开支为6.30亿元,同比上升2.35亿元,持续经营业务行政开支为4.04亿元,同比上升1.33亿元,增幅为49.09%,因运营公司增加[53] - 公司财务费用为3.57亿元,同比上升1.22亿元,持续经营业务财务费用为3.11亿元,同比上升0.87亿元,增幅为38.98%,因新增银行贷款[54] - 2021年末集团资产总额为689.19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5.9149亿元,增幅26.86%[55][56] - 2021年末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52.69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0481亿元,增长17.39%[55][56][57] - 2021年末集团资产负债率为32.30%,较上年末上升5.89个百分点[55] - 2021年末集团持有经营业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6005亿元,主要币种为人民币、港币和美元[58] - 2021年末集团持续经营业务银行贷款余额为102.57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5111亿元[59] - 2021年集团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0789亿元,同比上升5.9281亿元[60][61] - 2021年集团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0.0793亿元,同比上升38.8382亿元[60][62] - 2021年集团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5.1832亿元,同比上升26.6862亿元[60][6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为7090人,员工薪酬总额约为6.5114亿元,2020年为4.6231亿元[7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之储备约为人民币6.887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720万元[120] - 董事建议向股东派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70港元,与2020年相同[12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的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人民币12.13亿元[123] - 2021年公司配发给马朝阳1680.871万股,配发给中国西部水泥有限公司520.6349万股,发行价为每股36.6567港元[12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总股本为18.26765059亿股[124] - 2021年12月31日,海螺工会持股1.266515亿股,持股比例6.93%;海创投资持股1.266515亿股,持股比例6.93%[126] - 2021年12月31日,郭景彬、紀勤應、李劍等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持有公司股份,如郭景彬持股47,680,000股,持股比例2.61%[129] - 2021年12月31日,汪學森、陳興強等高級管理人員持有公司股份,如汪學森持股3,286,918股,持股比例0.18%[131] - 报告期内,集团最大客户占销售总额5.22%,五大客户合共占16.24%;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4.99%,五大供应商合共占17.20%[13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人数约7,090人,较2020年的5,459人有所增加[13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薪酬总额约为人民币651.14百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462.31百万元[136] - 2021年公司收入为66.81亿元,较2020年的54.67亿元增长22.2%[197] - 2021年公司年内利润为7.58亿元,较2020年的7.75亿元下降2.3%[197] - 2021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4.10元,较2020年的4.22元下降2.8%[198] - 2021年公司每股摊薄盈利为3.95元,较2020年的4.06元下降2.7%[198] - 2021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7.66亿元,较2020年的7.90亿元下降3.0%[19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56.85亿元,较2020年底的479.22亿元增长16.2%[200]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流动资产为132.35亿元,较2020年底的64.06亿元增长106.6%[200]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流动负债为90.18亿元,较2020年底的56.88亿元增长58.5%[200]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42.16亿元,较2020年底的7.18亿元增长487.2%[200] - 2021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61.58亿元,较2020年的63.76亿元下降3.4%[19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与海南华盛集团规划建设处置规模为10万吨/年的飞灰水洗和5万吨/年的油泥资源化利用项目[15] - 公司与贵州省清镇市政府签约固废危废处置、飞灰和垃圾发电3个环保项目[15] - 公司科研成果《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5] - 公司再度荣登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位列第1804名[15] - 海螺环保规划建设10万吨/年的综合利用飞灰资源化项目[16]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新增签约垃圾处置项目23个(含并购项目10个),新能源材料项目2个[22]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斯里兰卡共推广签约95个环保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753万吨[22] - 公司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接收生活垃圾约540万吨,处置约456万吨,上网电量约16.65亿度,平均吨上网电量约365度,较去年同比提高19度[24] - 公司与华滨实业在山东滨州建设油泥砂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与多地政府签署多个环保项目协议[20] - 公司通过配发及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