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浦兰钧(00666)

搜索文档
瑞浦兰钧(00666)获纳入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5-30 17:37
MSCI指数纳入 - 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5月30日收盘后纳入瑞浦兰钧等12只港股 [1] - 纳入标准涵盖流动性、市值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多维度严苛筛选 [1] - 纳入后将吸引全球ETF及指数基金被动配置资金流入 [1]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77.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44% [2] - 锂电池销量增长124.4%至43.71GWh [2] - 2024年有效产能达74GWh,覆盖温州、柳州、嘉善三大基地 [4] 客户与订单进展 - 储能领域中标国能信控、中石油等央国企订单,海外客户包括Powin、Vena Energy [2] - 乘用车客户覆盖上汽通用五菱、极氪、沃尔沃等品牌,新增20余款车型定点 [2] - 2025年5月与韩国晓星重工签署2.5GWh储能产品供应MOU [2] 研发与技术优势 - 拥有上海、温州、嘉善三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1249名,累计专利2532项 [3] - 问顶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185-200Wh/kg,BIGBANK系统超210Wh/kg支持重卡500km续航 [3] - 392Ah储能电芯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95%,配套Powtrix™6.26MWh系统 [4] 新产品与产能布局 - 推出eVTOL高镍电芯,单电芯能量密度310Wh/kg,系统270Wh/kg支持300km续航 [4] - 印尼电池制造基地建设中,就近获取镍矿资源降低采购成本 [4] - 采用盖板一体化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7%,双高固液态界面技术突破能量密度上限 [3] 战略方向 - "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覆盖新能源汽车动力及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3][4] - 全球化布局分散地缘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4]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锂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6]
从储能、商用车到eVTOL,瑞浦兰钧CIBF2025解锁电池技术“全场景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9:41
展会新品发布 - 瑞浦兰钧在CIBF2025深圳电池展首日发布多款新品,包括商用车电芯岁星324Ah Pro版、配套系统S箱、eVTOL飞行器动力新品以及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问顶®392Ah和587Ah [1] 商用车电芯技术突破 - 岁星324Ah Pro版能量密度达198Wh/kg,全生命周期循环寿命超10,000次,配套系统可实现两年零衰减运行,使用寿命超13年 [3] - 在行业同类产品成本普遍上涨超5%的背景下,该产品实现成本零增长,全生命周期可用电量超过6300kWh,400kWh系统最大可用电量提升至240万kWh,最大运营里程增至160万公里 [5] - 采用均匀包覆的纯相正极材料,SEI膜增韧技术,有效抑制杂质溶出和界面副反应 [5] - 通过轻量化设计实现电芯减重,提升重卡载货能力 [5] - 采用超高比表面积导电剂和优化BT工艺,提升活性物质负载量和电子传导均匀性 [5] 商用车电芯安全设计 - 采用抗热收缩自闭孔技术和氧化铝陶瓷层涂覆隔膜,防止颗粒和锂枝晶刺穿 [7] - 正极柱和壳体大电阻设计可快速识别内部短路风险 [8] - 二段式防爆阀设计避免爆炸风险 [8] - 高绝缘设计使产品可在千伏高压系统中正常使用 [8] S箱系统创新 - 后背Stacking电池簇采用无框架设计,实现680kWh超大电量配置,较市场主流方案电量提升13%,高度压缩16% [11] - 体积能量密度相比常规簇架方案提升35%,重量能量密度达145Wh/kg,同等电量下整簇重量降低约600kg [11] - 提供450kWh、680kWh铁锂版本和800kWh三元体系选择,搭载4C超充技术 [13] eVTOL电池技术 - 问顶®50Ah三元锂电池针对eVTOL市场开发,采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搭配硅碳负极的NCM化学体系 [14] - 实现310Wh/kg能量密度与780Wh/L体积能量密度,5C高倍率放电时容量保持率达88.31%,循环寿命超1000次 [16] - 结构件减重40%,通过多项严苛法规测试,实现零爆炸、零起火、零漏液、无热扩散 [16][18] 储能电芯技术 - 问顶®392Ah是行业内可望最快实现量产的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在安全性、可制造性、长寿命等方面表现均衡 [18] - 587Ah储能电芯能量密度达430Wh/L,空间利用率提升3%,循环寿命突破10000次,生命周期长达25年,系统能效高达96.5% [19] 公司背景 -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 [2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产能为74GWh,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五,户储细分领域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磷酸铁锂动力电芯出货量国内第六 [23]
瑞浦兰钧问顶54Ah电芯产品首批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
快讯· 2025-05-09 13:41
瑞浦兰钧问顶54Ah电芯产品通过新国标认证 - 公司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认证 [1] - 公司成为行业首批通过新国标认证的企业 [1]
瑞浦兰钧取得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专利,实现将贴标签组件与机械手灵活集成为一体节省设备占地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3-29 10:41
文章核心观点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种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专利,该专利可将贴标签组件与机械手灵活集成一体节省占地空间,同时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 [1][2] 公司专利情况 - 公司于2025年取得名为"一种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682924 U,申请日期为2024年4月 [1] - 该专利的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包括机械手、伸缩驱动组件和贴标签组件,可实现标签拾取和贴附,节省设备占地空间 [1] - 公司拥有专利信息1269条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温州市,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 [2] - 公司注册资本227687.405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46341.4634万人民币 [2] - 公司共对外投资10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98次 [2] - 公司有商标信息84条,行政许可34个 [2]
青山系锂电池公司瑞浦兰钧连亏六年
新浪财经· 2025-03-27 14:26
文章核心观点 瑞浦兰钧上市第二年仍未止住亏损势头,而中创新航盈利增长、正力新能扭亏为盈,孚能科技预计亏损收窄;各公司在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有不同排名,且瑞浦兰钧和中创新航一季度海外产能布局有新进展 [1][4][5][9] 公司业绩情况 - 瑞浦兰钧去年营收177.9亿元,同比增长29.4%,净亏损11.6亿元,较2023年亏损额收窄约两成,连续六年亏损,累计亏损38亿元 [1] - 中创新航去年营收277.5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幅101% [4] - 正力新能去年扭亏为盈,净利润9101万元,2021 - 2023年总计亏损超27亿元 [4] - 孚能科技去年预计亏损至多3.5亿元,较2023年收窄 [5] 公司股权与背景 - 瑞浦兰钧隶属于青山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青山集团创始人项光达 [1] - 曹芳和陈继程共同拥有正力新能64.6%股权,两人曾在福耀玻璃任职,曹芳是曹德旺胞妹 [4] 市场排名情况 -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去年中创新航排第三,瑞浦兰钧和正力新能分列第八和第九,孚能科技位列第十二 [6]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前十榜单,仅中创新航进入 [6] - 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前十排名,中创新航与瑞浦兰钧去年分列第五和第六 [7] 公司业务与财务指标 - 四家公司均以动力电池为主业,兼有储能业务 [6] - 国内锂电池公司毛利率去年因规模效应提高,瑞浦兰钧锂电池销量43.7GWh,同比提高124%,毛利率提升1.6个百分点 [7] - 瑞浦兰钧去年毛利率4.1%,低于中创新航的15.9%与正力新能的14.6% [8] - 瑞浦兰钧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去年转正,由-2.6%提升至2.5%,去年动力电池营收73.8亿元反超储能电池 [8] - 瑞浦兰钧去年研发开支下降两成至7.7亿元,因聚焦高价值项目、减少试验产线及原材料价格下降 [8] 海外产能布局 - 瑞浦兰钧1月披露将在印尼建电池工厂,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 [10] - 中创新航葡萄牙工厂上月开工,计划投资约20亿欧元(约合152亿元人民币),一期年产能15GWh,预计2027年投产 [10] 公司市值与股价 - 截至3月27日午间收盘,瑞浦兰钧报10.62港元,下跌0.19%,市值241.8亿港元(约合225亿元人民币) [10] - 中创新航报19.06港元,下跌2.56%,市值337.8亿港元(约合315亿元人民币) [10]
产品销量与经营效率双提升,瑞浦兰钧望迎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 2025-03-27 13:3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瑞浦兰钧产品销量与经营效率双提升,展现强大发展韧性,未来有望价值重估,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1][10][12]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面临市场竞争、车企价格战、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等挑战,但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增长、新型材料与工艺带来发展机遇 [1]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 [11] - 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出货量达到170GWh,同比增长146%;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到334GWh,同比增长73% [11] -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800万辆,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1000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50GWh [11] 公司销量提升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达177.96亿元,同比增长29.44%,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至约13.53亿元,主要因锂电池产品销量强劲增长124.4%至43.71GWh [1][2] - 2024年动力与储能电池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41.5%和40.8%,废弃物销售、研发服务等其他业务占比17.7% [3] - 2024年公司与乐亿通、柳工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标国能信控、中石油等央国企采购需求,与海外客户签署储能订单 [3] - 2024年公司在汽车市场与数十家乘用车品牌合作,新增车型定点20余款;在商用车与工程机械领域与头部企业合作,新增122款车型公告,中标多个项目 [4]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2.97%,同比提升1.17%,份额增速在前十企业中位居前三 [4] - 2024年公司在动力细分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装车量排名第八,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五;新能源重卡下半年从第五跃升至第三 [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五,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二,连续五个季度入选BNEF Tier1全球一级厂商 [4] 公司经营效率提升情况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原材料利用率等降低成本,2024年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5] - 温州、柳州、嘉善三大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达74GWh,公司提前布局产能,提升设备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5]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约7.7%至11.57亿元,优化销售策略与应收账款管理,保障资金稳定 [5] 公司发展优势 - 公司采用“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契合行业发展大势,为市场拓展提供空间 [6] - 公司在上海、温州和嘉善建立三个研发中心,2024年有研发人员1249名,获授专利741项,包括115项发明专利 [7] - 公司产品覆盖广泛矩阵,首创盖板一体化设计,采用双高固液态界面技术,打造特色产品 [7] - 2024年公司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增强 [7] - “问顶PHEV电池”已量产,2025年有望成爆款;“BIGBANK”电池系统助力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跻身第一阵营;问顶储能全家桶产品矩阵满足全方位需求 [8] - 控股股东青山集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有完整产业链布局,为公司提供原材料供应与供应链竞争力 [9]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 [12] - 在印尼建厂可降低原材料采购和运输成本,分散地缘政治风险,贴近当地市场,增强全球竞争力 [12]
瑞浦兰钧(00666)发布年度业绩,收入177.96亿元 同比增加29.44%
智通财经网· 2025-03-26 23:29
文章核心观点 瑞浦兰钧发布2024年度业绩,收入同比增加但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电池销量上升但平均售价降低,研发投入推进产品升级并在多领域取得进展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177.96亿元,同比增加29.44% [1]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6.31亿元,同比减少21%,每股亏损0.51元 [1] 产品销售情况 - 2024年动力及储能电池销量高于2023年 [1] - 2024年动力电池产品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43.07亿元上涨71.4%至73.85亿元 [1] - 2024年储能电池产品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69.85亿元上涨3.9%至72.59亿元 [1] - 2024年其他产品收入由2023年的24.57亿元上涨28.3%至31.52亿元,因电池组件销量持续增长 [1]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达7.79亿元,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新一代“问顶”系列电池产品产业化 [2] - “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提升至185 - 200Wh/kg,安全性增强 [2] - 在电池材料、系统集成和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在磷酸锰铁锂电池、半固态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完成多项技术储备 [2]
瑞浦兰钧(0066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57
公司报告发布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将在2025年4月底前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发布[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77.96亿元,2023年为137.49亿元[1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7.37亿元,2023年为3.50亿元[10]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53亿元,2023年为19.41亿元[10]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13.53亿元,2023年为19.43亿元[10]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92.24亿元,2023年为162.92亿元[13]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93.15亿元,2023年为193.08亿元[1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385.39亿元,2023年为356.01亿元[13]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282.17亿元,2023年为240.58亿元[13]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103.22亿元,2023年为115.42亿元[1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77.959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至13.5261亿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85.3948亿元,较2023年增长8.3%;净资产为103.222亿元,较2023年减少10.6%[32]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77.959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亏损13.5261亿元[32] - 2024年公司收入177.9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毛利7.3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5%[58] - 2024年销售成本170.58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销售及分销开支5.378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9%[58] - 2024年行政开支5.65413亿美元,同比增长0.2%;研发开支7.7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8] - 2024年公司亏损净额1.4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52.2%;除税前亏损13.52577亿美元,同比下降30.3%[58]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137.49亿元上涨29.4%至2024年的177.96亿元,主要因动力电池产品收入显著上涨[62]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33.99亿元上涨27.3%至2024年的170.59亿元,因动力及储能电池销量上涨[65] - 毛利从2023年的3.50亿元上涨110.5%至2024年的7.37亿元,毛利率从2.5%上涨至4.1%[66] - 其他收益及得益从2023年的1.94亿元上涨118.0%至2024年的4.24亿元,因增值税加计抵扣和利息收益增加[68]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3.79亿元上涨41.9%至2024年的5.38亿元,因销售团队规模扩大等原因[7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9.77亿元下降20.3%至2024年的7.79亿元,因研发费用精细化管理等[73]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2.98亿元下降52.2%至2024年的1.43亿元,因对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作出拨备[74]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0.02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0亿元,因2024年未实现盈利且无特殊纳税事项[77] - 公司年内亏损由2023年的19.433亿元下降30.4%至2024年的13.526亿元[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85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795亿元[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99.99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278亿元[82]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0%及73.2%[84]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1.569亿元,2023年为10.746亿元[87] - 公司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2.982亿元,2023年为43.882亿元[87] - 公司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620万元,2023年为67.974亿元[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约为38.025亿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为22.143亿元[89] - 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抵押总额约为84.6亿元,较年初增加20.73亿元[91]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位居国内行业第六,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跃升至国内行业第三,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小储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19] - 2024年公司销售锂电池产品43.71GWh,较上一年增长124.4%,设计年产能达74GWh[32] - 2024年公司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2.97%,同比提升1.17%[3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五,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二[34] - 2024年公司新增车型定点20余款,海内外客户结构持续优化[37] - 2024年公司在商用与工程机械业务领域新增122款车型公告,成功中标多个商用项目[38] - 动力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43.07亿元上涨71.4%至2024年的73.84亿元,储能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69.85亿元上涨3.9%至2024年的72.59亿元[63]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4.57亿元上涨28.3%至2024年的31.52亿元,因电池组件销量持续增长[64]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7868万元,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提升至185 - 200Wh/kg[18] - 公司推出的“BIGBANK”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210Wh/kg,支持重卡续航超500km,具备2C快充性能[38] - 公司推出“问顶”技术赋能全产品矩阵,覆盖发电侧到用户侧全方位需求[38] - 2024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90Wh/kg,预计2025年量产;混动领域循环寿命超4500周并批量供货;基本完成4C快充体系开发,启动6C磷铁超快充体系预研[41] - 三元动力电池超充体系能量密度超240Wh/kg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高能量密度方向突破300Wh/kg探索新兴领域应用[41] - 锰基体系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210 - 240Wh/kg,循环寿命常温超3000周,已送样测试[41] - 2024年第二代半固态电芯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超310Wh/kg交付整车测试,同年启动全固态电芯方形铝壳制作[41] - 乘用车领域首个出口欧洲整车厂铝合金箱体CTP项目预计2025年三季度量产出口;4C快充系统10% - 80%快充时间小于10分钟;FDC与CMU一体化技术量产成本降2%以上;低成本CTP系统2025年铝转钢降本10%以上;自研BMS系统芯片国产化率达60%,成本降10% [44] - 电力和工商业储能电芯通过“问顶”技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4%,减低交流内阻10%以上;345Ah和565Ah电芯能量密度提至185Wh/kg,能效96%以上;314Ah超长寿电芯循环寿命提至12000次[45] - 商用动力电芯228Ah产品设计寿命提至15年以上;324Ah电芯实现6000 - 8000次长寿命循环,324Ah商储共用电池系统批量交付[45] - 户用储能电芯72/100Ah能量密度超165Wh/kg,循环寿命6000次以上,支持低温零下10℃快充[45] - 商用领域高集成化F型标准箱单包能量达100kWh,能量密度≥165Wh/kg,高压电连接接口物料成本降15% [46] - 公司计划开发500 - 600Ah+系列下一代储能电芯,升级6+MWh储能产品[51] - 公司开发的S型标准箱单箱电量113kwh,系统总电量可达683kwh,使传统重卡后背电量提升50%以上[51] - 公司已开始开发及生产磷酸锰铁锂电池,计划继续研发动力电池回收技术[55]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汽车新車總銷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23] - 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車銷量达57.9万台,同比增长84%,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23]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39.0GWh,占总装车量25.3%,同比增长10.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0GWh,占总装车量74.6%,同比增长56.7%[24]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銷量達到1723.2万辆,同比增长2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2%,同比增加6%[24]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24] - 2024年1 - 9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205.22万辆,同比下降2.52%,累计渗透率为17.63%,同比下降0.91%[25] 公司合作与采购信息 - 2024年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采购原材料金额为3.3904亿美元,供应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金额为7.6615亿美元[52][53] - 公司与青山集团签署协议,2024 - 2026年向其供应工程运输设备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52] - 公司与乐亿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标央国企储能电芯采购需求,与海外客户签署储能订单[38]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合作全覆蓋,在印尼投资建设电池厂[21] - 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第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54] 公司人员变动 - 曹辉博士47岁,2017年10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24年10月29日辞任总裁,在锂离子电池行业有超20年经验[100] - 胡晓东先生52岁,2020年6月12日获委任为董事,2022年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26日调为执行董事[101] - 吴艳军博士51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兼董事会秘书,11月11日调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之一[96] - 黄洁华女士44岁,2021年8月1日获委任为财务总监,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执行董事[96] - 王海軍先生57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6] - 项阳阳女士36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卫勇先生53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俞信华先生51岁,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黄斯颖女士47岁、王振波博士52岁、任胜钢博士50岁、Simon Chen博士66岁,均于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曹博士获众多奖项,2015年11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6年4月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101] - 吴艳军博士51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兼董事会秘书,11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之一[104] - 黄洁华女士44岁,2021年8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财务总监,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06] - 王海軍先生57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以来担任上海鼎信董事长兼任总裁[109] - 项阳阳女士36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8年7月以来担任上海鼎信战略投资部总经理[110] - 卫勇先生53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6年9月及2019年7月以来分别担任上汽集团代理财务总监及副总裁[112] - 俞信華先生51岁,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005年10月加入IDG资本,目前为合伙人[114][115] - 吴博士1998年7月取得中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士学位,2001年6月取得中南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2005年3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
锂电行业10大趋势丨2025
起点锂电· 2025-03-13 18:05
新能源汽车与插混市场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占汽车总销量的40.9% [3] - 插混车型占比从2023年的29.6%提升至2024年的40%,成为增长新动能,预计2025年占比将达45%-50% [3]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加速布局插混电池技术,如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支持4C快充,纯电续航达400公里 [3][4] 碳酸锂价格走势 - 2024年碳酸锂价格波动于7.2-11.5万元/吨,全年均价9万元/吨,底部支撑位确认在7万元/吨 [7][8] - 2025年供需关系改善:澳矿减产、南美盐湖产能释放延迟、全球锂电池出货量预计增长24%至1861.7GWh [10] -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需平衡在140-150万吨,价格存在上涨空间 [10] 磷酸铁锂全球化布局 - 欧美车企如雷诺、大众加速转向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企业Powin等向中国企业下达超10GWh订单 [12] - 湖南裕能、德方纳米等头部材料企业在西班牙、印尼等地建设产能,合计规划超22万吨/年 [14] - 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领域主导地位巩固,预计未来15-20年仍将保持主流地位 [13] 储能电芯技术升级 - 电芯容量从300Ah跃升至600Ah+,亿纬锂能628Ah电芯已量产,楚能等企业推出688Ah产品 [16] - 大容量电芯可降低系统成本6%以上,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容量提升37.6%至6.9MWh [17] - 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356GWh同比增61.5%,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19][22] 电池新技术发展 - 大圆柱电池加速上车,钠电池布局A00级车型,超20家企业确定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25] - 固态电池技术将拓展至低空经济领域,带动材料设备企业工艺升级 [27][28] - 快充电池出货占比预计突破30%,6C超充技术已实现10.5分钟充至80%电量 [31] 零碳化与智能制造 - 欧盟等要求电池企业披露碳足迹数据,零碳工厂成为进入高端供应链门槛 [32] - 宁德时代已建成9家零碳工厂,远景动力等企业加速转型 [32][33] - AI技术应用于电池健康预测、寿命延长等领域,研发效率可指数级提升 [42][43]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锂电IPO回暖,宁德时代、中伟股份等头部企业推进港股上市 [36][40] - 新型电池技术项目获资本青睐,容百科技等企业业绩亮眼带动行业景气度 [37][39] - 具备技术创新、海外布局和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将优先受益周期回暖 [39]
瑞浦兰钧:出货量高增长,静待盈利改善-20250216
兴证国际证券· 2025-02-16 16: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瑞浦兰钧“增持”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浦兰钧是青山集团旗下中国头部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公司 股权绑定员工与股东利益 推进H股全流通提升流动性 海内外产能有序释放 出货量增速行业居前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 2025年有望继续减亏或盈亏平衡 此后逐步兑现盈利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础数据 - 2月11日收盘价10.78港元 总市值245.45亿港元 总股本22.77亿股 [2] 公司概况 -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 是青山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核心企业 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 [3] - 2024年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12.14GWh 市占率同比+1.17pcts至2.97% 位列第6 动力电池整体排名第8 2024年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中位列中国企业第5 [3] 产能与出货量 - 2023年末锂电池产能62GWh 2025年规划产能超94GWh 2025年1月公告印尼一期8GWh锂电池产能规划 [3] - 2021 - 2023年锂电池出货量依次为3.3、16.6、19.5GWh 2024H1出货量同比+108%至16.2GWh 其中动力、储能各为7.6、8.6GWh 分别同比+316%、+45% [3] 技术研发 - 董事长曹辉深耕锂电池行业多年 公司在上海、温州和嘉善设有研发中心 截至2024H1末有1,876名研发人员 累计获授2,245项专利 [3] - 将问鼎技术、半固态方形电池等作为研发重点 从多方面持续提高电池性能 [3] 客户情况 - 动力电池乘用车客户包括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等 2024H1新增车型定点13款 商用车等客户包括三一集团、宇通客车等 [3][4] - 储能电池客户包括中国十大储能变流系统制造商中的七家及十大储能集成商中的六家 2024年与POWIN、JUNGWOO、乐亿通等签署合作协议 [6] 业绩情况 - 2024H1收入76.0亿元 归母净利润 -4.4亿元 同比减亏2.7亿元 归母净利润率 -5.8% 同比+4.9pcts [6]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5、0.16、9.39亿元 [3] 激励与流通 - 2024年12月通过H股激励计划 拟在10年内向相关人员进行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3%(折合约6,831万股)的H股股权激励 [6] - 2024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受理公司H股全流通备案申请 计划将5.67亿股非流通股转为港股流通股 完成后港股股本占比约38.4% [6] 财务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749|17,208|24,354|34,006| |同比增长|-6.1%|25.2%|41.5%|39.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72|-965|16|939| |归母净利润率|-10.7%|-5.6%|0.1%|2.8%| |毛利率|2.1%|3.7%|8.7%|10.9%| |ROE|-13.3%|-9.0%|0.2%|8.9%| |每股收益 - 摊薄(元)|-0.68|-0.42|0.01|0.41| |市盈率|-|-|-|24.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