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再保险(01508)
icon
搜索文档
鑫闻界|大额罚单再现,19人一同被罚,大地保险合规承压
齐鲁晚报· 2025-08-06 15:18
行政处罚情况 - 公司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以警告及罚款 罚款总额达493万元 涉及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财务及业务数据不准确、客户信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 - 19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罚款总额为115万元 包括舒文跃(职工监事兼法律合规部巡视员)、万雪平(总裁助理兼理赔部总经理)、郭俭峰(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人员 [2][3] - 处罚源于2023年5月至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的现场检查 检查发现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间存在前述违规问题 处罚于2025年7月29日正式落地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达512.88亿元 净利润为4.59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164.36亿元 净利润为6.14亿元 [2] 合规与风险状况 - 2024年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金额总计超过900万元 [4] - 2025年以来(不含本次处罚)公司罚单金额已超过600万元 违规事由包括给予保险费回扣、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利用保险业务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未按规定使用保险条款费率等 [4]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从BBB降至BB [4] 公司背景与整改措施 - 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 是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财险直保公司 [2] - 公司针对处罚事项已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 包括完善制度流程、强化系统管控和合规培训 以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3]
保险业换帅潮
经济观察报· 2025-08-02 12:01
行业高管变动概况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险企管理层出现变动,变动类型涵盖战略调岗、股东更替和风险处置补位 [1][3] - 2025年上半年超40名险企高管获批任职,涉及36家公司,数量高于2023及2024年同期 [3] - 头部机构与中小险企均卷入换帅潮,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大型险企及30余家中小公司 [13][18][19] 高管变动驱动因素 - 行业面临三重压力:传统增长模式衰竭、"报行合一"严规、利率下行与利差损风险,倒逼战略转型 [1][3] - 股东变更引发连锁反应,如前海财险因"宝能系"股权质押导致管理层动荡,华泰保险因外资控股后人事重组 [6][9] - 监管环境趋严推动"去粗放"转型,要求高管具备战略整合能力与合规经营意识 [10][18] 具体案例深度分析 - 前海财险高管团队仅剩4人,总经理职位空缺,2021年以来经历5次管理层调整,反映股东影响力弱化问题 [6] - 华泰人寿总经理空缺三年后由牛增亮接任,母公司华泰保险集团完成外资身份转换后持续人事洗牌 [9] - 友邦人寿2025年调整核心管理层,张晓宇接任董事长,平安人寿原总经理余宏空降 [11] 中小险企生存困境 - 2025年上半年超30家中小险企更换董事长或总经理,财险公司占比更高,如东吴财险、融盛财险等 [13][14] - 财险公司面临车险占比过高(综合成本率难降)、非车险转型不畅等结构性矛盾,导致频繁换帅求变 [15] - 信美相互人寿创始人杨帆突然离职,反映相互制保险公司治理特殊性 [16] 高管更迭的潜在影响 - 管理层变动可带来战略重启机会,如华泰人寿发布"1+2+3"新五年战略,但效果需时间验证 [9][10] - 频繁换帅可能加剧战略断层与组织动荡,尤其对治理机制僵化的公司而言隐性成本高昂 [20][21] - 大型险企人事调整具有标杆效应,如中国太平总经理尹兆君升任董事长后引发子公司连环人事变动 [19]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14日收盘 共有138只股票创52周新高 其中绿心集团股权(02999)、欧科云链(01499)、珠江钢管(01938)创高率位列前三 分别为70.00%、48.39%和33.33% [1] - 创高率超过30%的股票包括伟仕佳杰(00856)32.01%和云知声(09678)20.99% [1] - 创高率在10%-20%区间的股票包括中国诚通发展集团(00217)14.48%、四环医药(00460)14.40%、泰德医药(03880)13.85%等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昊天国际建投(01341)创低率-31.76% 收盘价0.242港元 最低价0.232港元 [4] - 新达控股(08471)创低率-11.11% 收盘价0.094港元 最低价0.088港元 [4] - 百望股份(06657)创低率-9.35% 收盘价17.480港元 最低价16.860港元 [4] 细分行业表现 - 医药行业表现突出 四环医药创高率14.40% 泰德医药13.85% 北海康成-B 12.94% [1] - 比特币相关ETF产品表现活跃 嘉实比特币-U(09439)创高率9.51% 华夏比特币(03042)4.02% FA南方比特币(03066)3.91% [2] - 科技板块中 欧科云链创高率48.39% 硬蛋创新(00400)3.14% 元征科技(02488)3.10% [1][2]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点评:拉长考核期限,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泰证券· 2025-07-12 2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 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稳定大市 拉长考核久期可在投资端引导险资“风物长宜放眼量”[5] - 拉长考核周期有助于险资长线长投 红利板块符合险资选股偏好 预计中小机构将逐步加大FVOCI权益工具的配置 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量资金[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间接提高险企提高权益配置比例的容忍度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对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等商业保险公司下发 以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 并对其投资管理提出相关要求[5] 政策边际变化 - 此前《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明确保险类金融企业考核指标包括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指标、发展质量指标、风险防控指标、经营效益指标 本次调整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权重分别为30%/50%/20% 同时强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等[5] 新准则影响 - 6月12日 财政部联合金监总局发布通知 明确除确有困难需暂缓执行的保险公司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企业应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随着新准则全面实施 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考核有望全面拥抱新准则 《通知》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稳定大市 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短期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5] 险资投资情况 - 1Q25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等30个行业 1Q25保险资对股票配置比例稳步提升 截止1Q25末 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达2.8万亿元 占比为8.4% 较2024年末季度环比增长16.0% 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仅为 -2.8% 险资增配权益加仓高股息红利板块得到验证[5]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情况 - 三批次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合计规模达2220亿元 涉及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多家险企 各批次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和规模安排[12] 指数表现 - 2025年年初至7月11日 中泰非银重仓保险股指数表现显著跑赢大市 绝对收益率为13.17% 相对收益率为11.14%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5]
中国再保险(1508.HK)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连续获评彰显可持续发展实力
格隆汇· 2025-07-08 11:21
格隆汇ESG金格奖评选 - 中国再保等12家公司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项 [1] - 评选覆盖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 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得出结果 [3] - 获奖企业在环境 社会和治理方面表现卓越 为行业树立新典范 [3] 中国再保ESG成就 - 2024年Wind ESG评级"A" 在17家保险机构中名列前茅 [3] - 商道融绿ESG评级"A-" 位列港股保险机构第一梯队 [3] - ESG评级提升源于将理念深度融入战略 完善治理架构和量化目标 [4] 环境领域表现 - 2024年绿色金融风险保障达3.2万亿元 同比增长44.1% [4] - 支持风电 光伏 储能项目4000余个 覆盖3.2万家企业 风险保障6500亿元 [4] 社会领域贡献 - 承保"一带一路"重大工程64个 风险保障800亿元 同比增长108% [4] - 发布《"一带一路"绿色保险原则》 案例获服贸会示范奖 [4] - 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00万家 普惠保险覆盖2亿人 风险保障8.1万亿元 同比增长20.5% [4] 公司治理进展 - 董事会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ESG事务 [5] - 出台《环境 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规定》 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 - 启动12大数字化项目群 建成集团数据平台 完成82个重点项目 获17项国家专利 [5]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领气候风险保障 [6] - 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6] - 展示卓越的长期投资价值 [6]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之“格隆汇金格奖”——“ESG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项揭晓:第四范式(06682.HK)、晋景新能(01783.HK)、康桥悦生活(02205.HK)等12家企业上榜
格隆汇· 2025-07-04 13:22
核心观点 - "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公司评选表彰了12家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全面布局的标杆企业,包括第四范式、晋景新能、康桥悦生活等 [1] - 评选旨在推动绿色转型、社会责任和透明治理,为中国"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树立资本市场长期价值典范 [1] - 评选覆盖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包括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纽交所等 [2] 获奖企业名单 - 12家获奖企业按首字母排序:第四范式(06682 HK)、晋景新能(01783 HK)、康桥悦生活(02205 HK)、平安好医生(01833 HK)、瑞声科技(02018 HK)、首程控股(00697 HK)、通威股份(600438 SH)、药师帮(09885 HK)、招金矿业(01818 HK)、中国春来(01969 HK)、中国再保险(01508 HK)、中核国际(02302 HK) [1] 评选标准与范围 - 评选基于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 [1] - 覆盖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纽交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及优质项目 [2] - 聚焦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的实践与成效 [1]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之“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公司榜单全部揭晓
格隆汇· 2025-07-04 13:08
全球经济与地缘格局 - 全球经济进入结构性复苏新纪元,产业链在东西半球重构价值坐标 [1] - 技术革命加速推进,算法重新定义金融疆界,资本流动重塑全球版图 [1] -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成为文明迭代的关键变量 [1]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 - 峰会于2025年7月4日-5日在深圳举办,涵盖策略会、思享会、ESG榜单发布及上市公司路演 [4] - 汇聚顶级经济学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与发展 [4] - 发布"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榜单,覆盖港股、美股、A股上市公司及优质项目 [4] ESG卓越企业榜单 - **可持续发展类**:第四范式、晋景新能、通威股份等12家企业入选 [4] - **环境友好类**:TCL电子、贝壳-W、蓝月亮集团等12家企业获奖 [5] - **社会责任类**:联想集团、中国平安、中国飞鹤等12家企业上榜 [6] - **公司治理类**:龙湖集团、招商局商业房托、卓越商企服务等12家企业入选 [7] - **创新实践类**:波司登、携程集团-S、信达生物等12家企业获奖 [8] - **信息披露类**:TCL科技、伊利股份、众安在线等12家企业上榜 [9] ESG卓越项目与团队 - **卓越项目**:比亚迪超级e平台、宁德时代骐骥换电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入选 [10] - **卓越IR团队**:百奥家庭互动、国泰君安国际、首程控股等10家团队获奖 [10] - **卓越PR团队**:比亚迪、理想汽车-W、优必选等10家团队上榜 [11] - **卓越领袖**:大众公用杨国平、招金矿业李艳等4位高管获评 [12]
我国首家国际活跃保险集团诞生 中国再保全球化战略布局提速
金融时报· 2025-07-02 11:23
公司国际化战略 - 中国再保被金融监管总局认定为首家国际活跃保险集团,国际化战略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1] - 再保险行业天然具有国际化属性,公司境外机构覆盖1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财产险、寿险再保险、保险资管三大板块[2] - 公司通过设立海外代表处(伦敦、香港、纽约)、上市(2015年港交所)、收购(2018年英国桥社保险集团)等方式推进全球化,国际业务年保费超300亿元占比17%,海外资产占比超25%[3] 全球业务布局与创新 - 公司在百慕大和香港发行以中国地震台风为标的的巨灾债券,实现保险风险证券化突破,累计服务超200个国家和地区[4] - 中国再保占我国境外分入保费规模(年均250亿元)的40%,并参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平台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形成[4] - 通过收购英国桥社保险集团引入政治暴力险、恐怖主义保险等特殊产品,首创中国视角境外恐怖主义风险评估体系[6] "一带一路"服务成果 - 牵头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覆盖136个国家地区,为高铁、风电等项目提供超2200亿元风险保额[5] - 近3年累计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1.5万亿元综合风险保障,服务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项目[6] - 在新加坡、英国等地搭建行业平台,构建三地协同的"一带一路"服务体系[5]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规划 - 提出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目标,分蓄势发力期、发展突破期、跃升赶超期三步推进[7] - 2025年进入发展突破期后,将加强全球风险治理参与度,优化境外机构网络布局,提升极端气候和地缘政治风险应对能力[7] - 聚焦科技赋能与全球管控,深化主责主业创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8]
港股保险股回调,众安在线(06060.HK)跌超8%,云锋金融(00376.HK)跌超7%,中国再保险(01508.HK)、中国人寿(02628.HK)、中国平安(02318.HK)等多股下挫。
快讯· 2025-06-26 09:56
港股保险股回调 - 众安在线(06060 HK)股价下跌超过8% [1] - 云锋金融(00376 HK)股价下跌超过7% [1] - 中国再保险(01508 HK)、中国人寿(02628 HK)、中国平安(02318 HK)等多只保险股出现下跌 [1]
摩根大通:中国再保险集团
摩根· 2025-06-25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中国再保险集团,给予“增持”评级 [1][9][14][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再保险集团在中国再保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接近50%,具有稀缺性价值,包括独特产品供应、经济周期中增速高于直保公司、境外业务分散风险和外汇对冲收益等优势,预计再保险需求增加,采用5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得出目标价1.4港元 [1][9][14][9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中再源于中国人保再保险业务,1998年成独立法人,2003年更名,主要子公司同年成立,2007年改制,2015年在港上市,2018年收购英国桥社,2019年全球排名第七 [81] - 董事长和春雷、总裁庄乾志等高管经验丰富 [83] - 截至2024年,内资股占比84.28%,H股占比15.72%,中再寿险和中再产险100%全资,中国大地保险和中再资产管理分别持股64.3%和70% [85] - 作为国有再保险公司,与主要公司合作,积累经验,收购桥社拓展境外业务,国内市场地位突出,2023年全球排名第八 [88] 投资理据 - 近年来中国大陆再保险行业保费增长强劲,2024年原保费收入达2280亿元,中再市场份额约50%,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4.2%,商业模式独特,承保业绩波动性低或反周期 [13] - 以当前水平看,该股近期下行空间有限,包括择机择优承保、独特境外业务/资产敞口、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等因素,预计2025财年净资产收益率10%左右,股息收益率6%,给予5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目标价1.4港元 [14] 估值 -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市场采用市盈率估值法,H股保险公司和全球再保险公司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7倍/10倍,考虑中再业务增长潜力,给予5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得出目标价1.4港元 [23] 投资利好 - 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7%,国债收益率下降影响直保公司偿付能力,预计再保险需求增加,中再择机择优承保,扩大盈利业务,收缩直保业务,境外业务盈利能力强,桥社业务有望成新盈利增长点 [29][31]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增长87%,直保业务盈利贡献下降,财产再保险业务上升,战略向盈利业务倾斜,境外业务占2024年整体盈利15% [38] 独特的境外业务布局 - 中再境外业务布局独特,2018年收购英国桥社,截至2024年境外财产再保险承保业务占总原保费收入15%,桥社业务贡献提升,综合成本率管理优,销量将增长 [46] - 中再成立子公司配置境外资产,集团约25%的AUM用于境外投资,境外业务/资产配置敞口大的好处包括业务风险分散、资产负债匹配、外汇对冲和投资组合风险分散等 [47] 核心竞争力 – 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 - 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是中再关键差异化因素,中国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上升,凸显再保险需求,中再开发升级灾害模型系统,采用汽车定价风险模型,具有竞争优势,预计25/26/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18亿元和122亿元 [58][59] 投资风险 - 中再直保业务表现不佳,市场份额下降,资本利用和运营管理效率低,承保业绩接近盈亏平衡,且难以分割剥离,可能拖累集团估值 [67][70] - 政府支持再保险市场发展,竞争加剧,中再面临内地市场开放、外国和国内再保险公司增加的竞争,可能失去市场份额,需评估监管影响,加强核心竞争力 [72] 概要:财产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简介 - 再保险是将承保业务风险和责任部分转移的保险,合同包括合约再保险和临时再保险,分保形式有比例和非比例再保险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