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再保险(0150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再保险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加9.03%
智通财经· 2025-08-29 17: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合计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5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3% [1] - 每股基本盈利0.15元 [1]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229.59亿元 同比下降2.2% 占集团保险服务收入44.3% [2] - 财产再保险分部净利润23.38亿元 同比下降9.3% [2] 业务发展 - 巩固境内再保险市场主渠道地位 [1] - 推动国内商业保险业务及国家政策导向型业务平台建设 [1] - 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应用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 [1] - 持续升级客户服务体系 充实承保团队力量 [1] - 重点拓展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短期健康险 巨灾保险 农业指数及涉农保险 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业务 [1] 业绩驱动因素 - 财产再保险收入下降主因国内农业险业务分入已赚保费规模下降 [2] - 净利润下降受国内业务结构调整及国际业务巨灾事件影响 [2] - 投资业绩受利率波动影响 交易类债券公允价值上涨弱于去年同期 [2] - 坚持风险减量服务 在专业优势中创造新价值 [1]
中国再保险(0150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6:46
保险服务收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为510.5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17.84亿元下降1.4%[4] - 保险服务收入510.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43][48]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29.59亿元,同比下降2.2%[55][57] - 人身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9.2%至47.38亿元人民币[97][99] - 财产险直保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1%至人民币241.17亿元[118][121] - 财产险直保分部保险服务收入为241.17亿人民币[23] - 财产再保险分部贡献229.59亿人民币[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为517.84亿元,其中财产再保险业务收入为234.74亿元,人身再保险业务收入为58.61亿元,财产险直保业务收入为231.57亿元[24] - 人身再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9.4%至人民币47.08亿元[106] - 保障型再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1.8%至人民币46.08亿元,占比97.9%[108][116] - 核共体业务保险服务收入为0.70亿元人民币[96] - 境外业务保险服务收入128.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73][75] - 桥社保险服务收入110.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86] - 桥社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1%至110.59亿元人民币[91] 净利润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潤为65.9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9.22亿元增长11.4%[4] - 净利润65.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48][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2.4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7.27亿元人民币增长9.0%[10][1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50][51] - 净利润为65.99亿人民币,人身再保险分部贡献28.53亿人民币,财产再保险分部贡献23.38亿人民币[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9.22亿元,财产再保险业务净利润25.79亿元,人身再保险业务净利润25.11亿元,两大业务合计占比86.0%[24] - 财产再保险分部净利润为人民币23.38亿元,同比下降9.3%[55][62] - 人身再保险分部净利润同比增长13.6%至28.53亿元人民币[99][105] - 财产险直保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80.0%至人民币10.08亿元[118] - 财产险直保分部净利潤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5.60亿元增长80.0%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0.08亿元[126] - 集团合并净利润20.9亿元(注:各子公司净利润总和存在抵消因素)[161][166] 投资收益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率改善,投资收益达42.5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8.21亿元增长11.4%[4] - 投资收益总计42.56亿人民币,人身再保险分部贡献25.51亿人民币,其他分部贡献15.09亿人民币[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投资收益为38.21亿元,其中已实现收益亏损19.21亿元,但未实现收益达36.83亿元,推动整体投资表现[26] - 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43] - 公司总投资收益为95.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153] - 财产再保险分部投资收益为人民币10.45亿元,同比下降18.7%[56][59] - 人身再保险分部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3.2%至25.51亿元人民币[99][101] - 财产险直保业务投资收益同比下降13.5%至人民币5.63亿元[120][123] - 净投资收益为7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53] - 现金与固定收益投资收益为63.37亿元人民币,利息收入为57.41亿元人民币[151] - 股权与基金投资收益为26.16亿元人民币,股息收入为10.13亿元人民币[15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息收入达10.1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31亿元增长21.9%,其中上市权益证券股息收入7.22亿元[26] 利息收入表现 - 利息收入总计45.96亿人民币,人身再保险分部贡献22.51亿人民币,财产再保险分部贡献15.23亿人民币[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45.44亿元,其中人身再保险业务贡献23.07亿元,财产再保险业务贡献14.65亿元,财产险直保业务贡献5.53亿元[24] - 财产再保险分部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5.23亿元,同比增长4.0%[56][58] - 财产险直保业务利息收入同比增长6.1%至人民币5.87亿元[120][122] 汇兑损益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损益净额实现收益6.04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588万元大幅改善[4] - 汇兑收益净额为6.04亿人民币,财产再保险分部贡献5.86亿人民币[23] 税前利润表现 - 财产再保险分部税前利润为29.19亿人民币,人身再保险分部税前利润为34.13亿人民币[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74.14亿元,其中财产再保险业务贡献33.06亿元(占比44.6%),人身再保险业务贡献31.06亿元(占比41.9%)[24] - 财产险直保业务税前利润同比增长82.5%至人民币12.61亿元[120] 分业务线收入构成 - 公司总收入为610.28亿人民币,其中财产再保险分部收入261.99亿人民币,人身再保险分部收入96.00亿人民币,财产险直保分部收入253.64亿人民币[23] - 其他收入总计5.16亿人民币,资产管理分部贡献3.55亿人民币,其他分部贡献2.52亿人民币[23] - 责任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6%至18.82亿元人民币[93] - 人身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0.7%至人民币361.28亿元[106] - 储蓄型再保险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0%至人民币181.69亿元[111] - 财务再保险分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7.8%至人民币43.20亿元[111] - 财产险直保业务分部原保费收入为人民币300.82亿元,同比增长7.1%;保险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1.17亿元,同比增长4.1%[127] - 机动车辆险分保费收入57.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70] - 非车险分保费收入156.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1] - 新兴业务领域(含IDI、新能源车险等)分保费收入22.49亿元人民币[71] - 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17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73] - 桥社业务保费收入145.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86] - 保险中介业务收入为1.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8%[155] 分地区表现 - 公司超过70%收入来自中国境内客户[21] - 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为人民币214.30亿元,同比增长1.1%[63] - 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0.75亿元,同比下降19.3%[63][65] - 上海地区收入占比14.5%,金额为348.8亿元,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353.9亿元(占比15.3%)[137] - 其他地区收入占比42.5%,金额为1025.2亿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946.2亿元(占比40.9%)[137] 成本与费用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费用为人民币203.08亿元,同比下降3.4%[56][60] - 人身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费用同比下降8.1%至49.45亿元人民币[99][102] - 财产险直保分部保险服务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27.44亿元增长1.6%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31.19亿元[125] - 分出保费的分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85亿元下降4.5%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22亿元[124] - 人身再保险分部承保财务损失同比下降12.4%至15.46亿元人民币[99][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产险直保业务承保财务损失为4.02亿元,而财产再保险业务承保财务损失为7.60亿元[24] - 所得税费用为15.46亿人民币[23] - 当期所得税为809,981千元,同比下降2.1%;递延所得税为736,170千元,同比增长10.7%;所得税总额为1,546,151千元,同比增长3.6%[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款项为25.6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98亿元人民币增长156.9%[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净额为8059.6万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8126.1万元[24][2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净额为70,707,191千元,同比下降4.9%;减值准备为3,322,285千元[34] 综合成本率表现 - 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5.83%,同比上升1.29个百分点[63][65] - 境外业务综合成本率86.95%,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73][75] - 桥社综合成本率84.41%,同比基本持平[86] - 桥社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至84.41%[88] - 桥社业务综合赔付率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至49.18%[88] - 综合成本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99.57%下降2.58个百分点至2025年上半年的96.99%[129] 现金流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36.9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0.27亿元人民币显著改善[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58.6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5.8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2] 资产及资本状况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达5164.4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5083.47亿元增长1.6%[7] - 总资产5164.4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6%[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5164.46亿元,较2023年末的5083.47亿元增长80.99亿元(1.6%),其中人身再保险业务资产2524.67亿元[24][2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185.3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130.06亿元大幅增长42.5%[7] - 现金及短期定期存款显著增加,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185.39亿元,占比4.1%,较2024年末的130.06亿元(占比2.9%)有所提升[14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6.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2.09亿元人民币增长31.6%[1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071.0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1032.56亿元增长3.7%[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071.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82.89亿元人民币增长9.0%[10][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未分配利润为408.4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7.24亿元人民币增长24.8%[10][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股本为424.80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持平[10][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保险合同负债为2584.5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2523.63亿元增长2.4%[9] - 保险合同负债总额为258,453,175千元,同比增长2.4%;未到期责任负债为110,429,240千元,同比下降3.9%[37] - 已发生赔款负债为148,023,935千元,同比增长7.7%[37] - 集团核心资本从109,029百万元增至114,387百万元,增长4.9%[157] - 内含价值达1276.2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204.45亿元增长6%[174] - 经调整净资产价值1232.7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131.5亿元增长8.9%[174] - 人身再保险业务内含价值405.7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59.28亿元增长12.9%[174] 投资资产配置 - 公司管理资产余额为人民币7939.5亿元,其中集团总投资资产余额为人民币4488.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39] - 公司总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投资占比最高,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3436.76亿元,占比76.6%[141] - 股权及基金投资占比下降,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559.46亿元,占比12.5%,低于2024年末的620.58亿元(占比14.0%)[141] - 政府债券配置增加,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593.32亿元,占比13.2%,高于2024年末的451.17亿元(占比10.2%)[141] - 企业(公司)债券配置减少,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1074.93亿元,占比23.9%,低于2024年末的1117.48亿元(占比25.2%)[141] - 直接持有的境内信用债投资占受托资产规模的15.67%,其中外部评级AAA占比为99.42%[143] - 直接持有的境内非标资产占受托资产规模的4.52%,持仓前三行业为交通运输(29.71%)、房地产(27.69%)、公用事业(23.44%)[14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上市债权型投资总额56,318,957千元,同比下降4.8%;非上市债权及股权型投资总额58,160,407千元,同比下降1.3%[32][3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总额146,051,148千元,同比增长4.9%;其中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3,379,838千元[35] - 于联营企业的投资账面余额为24,539,066千元,同比下降3.0%[36] - 对光大银行持股比例为3.93%[148] - 百荣世贸商城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初始认购金额为80亿元人民币,已偿还本金15.40亿元人民币[148] - 上海富源置地广场项目收购价为30.89亿元人民币,物业面积为36,006.28平方米[149] - 集团持有外汇衍生工具-0.07亿元(2024年末:-2.73亿元)[164] - 债券正回购质押债券账面价值172.42亿元(2024年末:192.07亿元)[165] - 证券交易所质押库债券账面价值705.07亿元(2024年末:718.31亿元)[165] 偿付能力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6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45] - 集团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较2024年末上升0.7个百分点[157] - 中再寿险核心资本大幅增长11.7%至41,409百万元[157] - 中国大地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57%,较2024年末下降4个百分点[157] - 中再产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6%,上升3个百分点[157] 股东回报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向母公司股东分配股息21.2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84亿元人民币增长19.1%[10][11] - 公司宣派2024年末期股利每股0.05元,总额2,123,990千元;2024年同期宣派2023年末期股利每股0.042元,总额1,784,152千元[30]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81]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13元增长15.4%[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43,749千元,同比增长9.0%;基本每股盈利为0.15元,同比增长15.4%[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64.1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0.98亿元下降9.7%[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2.1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93亿元人民币由正转负[10][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为1.55亿元,较2025年同期的1.41亿元下降9.0%[26] - 一年新业务价值17.0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6.45亿元增长3.8%[174] - 风险贴现率上升100基点将导致有效业务价值下降28.2%至308.1亿元[177] - 投资收益率减少50基点将导致有效业务价值下降52.7%至203亿元[177] - 费用上升10%将导致一年新业务价值下降1.3%至16.85亿元[177] 业务运营指标 - 境内财产保险公司客户覆盖率达97.7%,合作客户86家[72] - 中国大地保险车险签单保费
中国再保险(01508) - 公告 - 中再產险和中再寿险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计...
2025-08-29 16:30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508)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 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 何責任。 公 告 中再產險和中再壽險截至 2025 年 6 月 3 0 日 止六個月之未經審計半年度報告及償付能力報表 本公告乃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 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之內幕消息條文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 則第13.09(2)條而發出。 China Reinsurance (Group) Corporation 茲提述本公司2020年12月9日、2023年5月2日和2023年9月4日刊發的關於本公司 附屬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再產險」)、中國人壽再保險有限責任公 司(「中再壽險」)資本補充債券發行完畢的自願性公告。中再產險已在全國銀行間 債券市場分別成功公開發行本金總額為人民幣40億元和人民幣4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 券,中再壽險已在全 ...
中国再保险(01508.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4 16:49
公司公告 - 中国再保险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同时处理其他事宜 [1]
中国再保险(01508)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4 16:32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508[2] 会议安排 - 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3]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3]
举牌潮再起险企双面红利属性凸显 港股保险股短线拉升阳光保险涨超7%
新浪财经· 2025-08-14 15:45
港股保险股行情表现 - 截至发稿阳光保险涨超7%至4.190港元 中国太保和中国财险双双涨超5%至36.120港元和18.330港元 中国人寿涨3.60%至23.620港元 [2] - 中国再保险涨7.14%至1.650港元 新华保险涨4.31%至51.300港元 中国太平涨3.69%至18.820港元 众安在线涨3.39%至18.590港元 [3] 险资举牌动态 - 中国人寿连续举牌中国太保和万达信息 年内险资举牌总次数达27次 其中25次为主动买入触发举牌 [3] -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总金额近5600万港元 时隔六年再现险企相互举牌现象 [4] 保险资金配置趋势 - 截至2025Q1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合计2.82万亿元 同比增长44.5% 较2024年末提升19.5个百分点 [5] -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同比增长45.30% 权重环比上升0.86个百分点至8.43% 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同比增长33.38% 权重环比上升0.35个百分点至7.56% [5] 市场环境与业绩展望 - A股及港股二季度大幅走强并创年内新高 利好险企投资收益增长 [6] - 二季度利率回调叠加权益市场向好 预计中报业绩增速季度环比改善 [6] - 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提振市场情绪 政策鼓励险资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 [6] 行业属性分析 -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 上市险企自身有股息优势 头部险企布局境内外高股息标的 红利资产股价对业绩产生间接影响 [4]
港股保险股拉升,阳光保险涨近8%
新浪财经· 2025-08-14 11:22
港股保险股表现 - 阳光保险股价上涨近8% [1] - 中国再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股价跟随上涨 [1]
支持实体经济,金融业晒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1] - 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1]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 - 工商银行2021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 同比多增2433亿元 增量创同期新高[2] - 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 较上年增加3197亿元 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2] - 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90.90%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49.23%[2] - 邮储银行公司贷款余额2.2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3.96%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2.72%[2] - 邮储银行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000家 民营企业贷款新发放占比提高4.70个百分点[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在零售信贷领域加大三农涉农和普惠小微贷款投放 同时增加信用卡和消费贷投放[3] - 交通银行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6]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 新增9130亿元 增速17.2% 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7] -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2.52% 增速超上年度的30.20%[7] 风险防范与化解 - 中国信达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元 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超30%[4] - 中国信达累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260亿元 将业务拓展向各类企业[4] - 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 保障境外项目总规模超160亿元[4] - 上海证券交易所免收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年费 减免数据中心专线及机柜费[5] 战略项目投资与服务 - 中国人寿服务雄安新区投资存量规模近280亿元 为安置房提供风险保障超200亿元[7] - 中国人寿累计为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工程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近800亿元[7] - 中信证券联合推出中债中信证券ESG优选信用债指数 并推出挂钩该指数的收益凭证产品[7]
保险业深度服务“一带一路”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立背景与定位 - 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于2020年11月正式运营 由银保监会指导成立 定位为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组织 [1] - 业务范围聚焦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相关中国海外利益保险业务 弥补了中资机构在特殊风险保险产品的空白 [1] - 中再集团旗下中再产险担任共同体主席机构和管理机构 目前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 [1] 共同体运营成果与项目覆盖 - 运营一年多来已为13个国家的19个重大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1] - 中华保险作为成员单位 累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300亿元 覆盖58个国家和地区 [2] - 具体案例包括首席承保中色镍业(缅甸)公司政治暴力保险 提供风险保障11亿美元 [2] 特殊风险承保能力与市场影响力 - 在政治暴力险等4个先行先试险种领域专业实力持续提升 开始发挥市场引领作用 [3] - 成功应对突发政治风险案例:某国政变期间独家提供再保险保障 确保中资企业燃气电站项目顺利开工 [2] - 形成撬动国际承保能力机制 带动国际市场保障中国海外利益项目 [3] 行业技术能力与发展前景 - 共同体支持成员公司参与中资海外重大项目招投标 在特殊险种承保报价中发挥关键作用 [3] - 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技术能力和承保能力逐步提升 [3] - 增强中国保险业在特殊风险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
我国首家国际活跃保险集团诞生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成就 - 公司被金融监管总局认定为中国首家国际活跃保险集团 国际化战略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和独有竞争优势 [1] - 境外机构覆盖11个国家和地区 分布在财产险 寿险再保险 保险资管三大业务板块 [2] - 国际业务年保费规模超过300亿元 国际业务占比约17% 海外资产占比超25% 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保险集团之一 [3] 全球化发展历程 - 1999年起在伦敦 香港 纽约设立代表处 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设立中再资产(香港) 2016年设立新加坡分公司拓展亚太市场 [3] - 2018年成功收购英国桥社保险集团 全球网络 经营能力和人才实力得到提升 [3] - 2019年在香港设立中再寿险(香港)子公司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人身再保险业务中心 [3] 风险分散与创新实践 - 2015年和2021年发行以中国地震和台风巨灾风险为标的的巨灾债券 实现中国保险风险证券化从理论到实践突破 [4] - 累计向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 中国每年从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50亿元 公司约占其中四成 [4] - 参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平台建设 成为首批在临港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的专业机构 [4] 一带一路服务体系建设 - 牵头24家保险机构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 在新加坡 英国三地组建行业平台 覆盖136个国家和地区 [5] - 为高铁 轻轨 风电 光伏等项目提供风险保额超过2200亿元 近3年累计提供综合风险保障近1.5万亿元 [6] - 引进政治暴力险 恐怖主义保险等特殊风险产品 首创中国视角境外国家恐怖主义风险评估体系 [6] 未来战略规划 - 明确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目标 实施"三步走"战略安排 [7] - 2025年进入发展突破期 将加强全球风险治理 优化境外机构网络 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7] - 聚焦主责主业 加强科技赋能 深化全球管控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