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保险(01508)

搜索文档
更好发挥险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核心观点 - 财政部印发通知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机制 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从"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改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权重分别为30%、50%、20% 同时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也同步调整为相同周期和权重 [1][2] - 新考核机制旨在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破解"长钱短投"问题 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 [1][3] - 政策有利于提升保险资金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 推动保险公司基于中长期视角筛选优质个股 提升深度研究水平和个股定价能力 [3][4] 考核机制改革 - 考核周期从单一年度扩展到多周期组合 2023年10月首次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 本次进一步增加5年周期指标 [2] - 权重分配为当年度指标30%、3年周期指标50%、5年周期指标20% 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同步调整相同周期和权重 [2] - 长周期考核能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降低短期经营波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 [2][3] 行业影响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 其中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8.43% 财产险公司7.56% 距离25%的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6] - 新政策将推动国有险企延长对投资经理的考核时间 从被动维持市场稳定变为主动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更多投资于权益类资产 [3] - 保险资金增配1%的股票资产将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的增量资金 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预计带来3000亿元以上增量资金 [7] 投资策略调整 - 要求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强化资产与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的匹配管理 改善"长钱短投"问题 [8] - 强调通过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且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 [8] - 促进通过基础设施REITs、绿色债券、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 [8] 公司回应 - 中国人保将构建以资负匹配为基点、动态平衡为手段、绝对收益为指引的投资管理体系 [9] - 中国人寿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长期稳健投资要求 发挥头雁引领作用 [9] - 中国太平将持续优化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提升专业能力和风控水平 [9] - 中国再保将逐步加大长期性、战略性的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拓展投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9] 政策背景 - 险资入市面临三大堵点:长周期投资与短周期考核错配、偿付能力压力抑制权益投资积极性、股票投资导致利润和净资产波动性提升 [6] - 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将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 投资科创板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 [6] - 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6]
金融监管总局认定中国再保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7
公司资质认定 - 中国再保险集团被金融监管总局认定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IAIG)[1] - 国际活跃保险集团需满足资产规模和国际业务占比的特定标准[1] - 全球目前共有59个IAIG成员单位[1] 公司战略发展 - 公司近年来稳健推进国际化发展 国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1] - 公司强化再保险风险分散功能 积极参与全球风险治理[1] - 公司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1] 行业监管框架 -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出IAIG监管共同框架以增强全球监管一致性[1] - 该框架旨在监测市场趋势并保持全球保险市场稳定[1]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公司对照框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1] 公司运营方向 - 公司加强科技赋能并深化全球管控[1] - 公司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并致力于金融强国建设[1] - 公司通过融入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1]
外资保险巨头抢滩中国市场 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5
金融开放政策深化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1] - 认定中国再保险集团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 指导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全球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八成全国性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1] 外资机构市场布局 - 友邦保险资管公司将建设多行业泛资产覆盖的业务体系 赋能资产负债匹配和长期稳定收益 [2] - 友邦人寿为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 2020年获批后快速扩张 [2] - 荷兰全球人寿拥有近180年历史 已参股同方全球人寿和兴证全球基金 在上海设立荷全私募基金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合作 - 2018年起金融监管部门推出30余条开放举措 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 [4] - 2022年取消外资持股保险资管公司比例限制 设置统一股东资质条件 [4] - 友邦保险2022年以超120亿元入股中邮人寿 创保险业最大增资扩股引战纪录 [5] - 2024年国民养老保险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 [5] 国际化发展与风险保障 - 中国再保牵头24家机构成立"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 近三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9000亿元 [5] - 中国再保将坚持走出去 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和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5] - 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资管2021年9月在北京开业 [4] - 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2024年10月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4]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 更好发挥险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4
政策核心调整 - 财政部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组合 权重分别为30% 50% 20% [1][2]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同步调整为相同多周期模式 权重分配与净资产收益率一致 [2] - 新规要求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注重期限结构 成本收益及现金流匹配 [1][8] 行业影响与机构反馈 - 考核机制优化有望缓解险资"长钱短投"问题 引导资金发挥长期资本"压舱石"作用 [1][3][4] - 中国人保认为新规可提升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 促进基于中长期视角筛选优质个股 [3] - 中国人寿指出调整契合寿险经营属性 降低短期波动对绩效评价影响 [3] - 中国太平强调新规有助于淡化短期考核 聚焦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4] - 中国再保认为此举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 [4] 资金入市潜力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 人身险与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仅8.43%和7.56% 远低于25%政策上限 [6] - 若保险资金增配1%股票资产 预计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增量资金 [7] - 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 大型国有险企年保费超万亿元 可带来3000亿元以上增量资金 [7] - 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10月调降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至0.3 科创板股票至0.4 2024年5月宣布进一步调降股票风险因子10% [6] 投资策略与资产布局方向 - 国有险企将加大长期战略性权益资产配置 重点布局收益稳健 风险可控且具升值潜力的优质标的 [8][9] - 通过基础设施REITs 绿色债券 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投资 [8] - 中国人保构建以资负匹配为基点 绝对收益为指引的投资管理体系 中国人寿发挥头雁引领作用 中国太平优化长期价值投资考核体系 [9]
中国再保险(0150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16:31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6,679,416,700股,法定/注册股本6,679,416,700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35,800,391,385股,法定/注册股本35,800,391,385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42,479,808,085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6,679,416,700股,库存股0股,本月无增减[4]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35,800,391,385股,库存股0股,本月无增减[4]
鑫闻界|大额罚单再现,19人一同被罚,大地保险合规承压
齐鲁晚报· 2025-08-06 15:18
行政处罚情况 - 公司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以警告及罚款 罚款总额达493万元 涉及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财务及业务数据不准确、客户信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 - 19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罚款总额为115万元 包括舒文跃(职工监事兼法律合规部巡视员)、万雪平(总裁助理兼理赔部总经理)、郭俭峰(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人员 [2][3] - 处罚源于2023年5月至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的现场检查 检查发现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间存在前述违规问题 处罚于2025年7月29日正式落地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达512.88亿元 净利润为4.59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164.36亿元 净利润为6.14亿元 [2] 合规与风险状况 - 2024年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金额总计超过900万元 [4] - 2025年以来(不含本次处罚)公司罚单金额已超过600万元 违规事由包括给予保险费回扣、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利用保险业务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未按规定使用保险条款费率等 [4]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从BBB降至BB [4] 公司背景与整改措施 - 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 是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财险直保公司 [2] - 公司针对处罚事项已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 包括完善制度流程、强化系统管控和合规培训 以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3]
保险业换帅潮
经济观察报· 2025-08-02 12:01
行业高管变动概况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险企管理层出现变动,变动类型涵盖战略调岗、股东更替和风险处置补位 [1][3] - 2025年上半年超40名险企高管获批任职,涉及36家公司,数量高于2023及2024年同期 [3] - 头部机构与中小险企均卷入换帅潮,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大型险企及30余家中小公司 [13][18][19] 高管变动驱动因素 - 行业面临三重压力:传统增长模式衰竭、"报行合一"严规、利率下行与利差损风险,倒逼战略转型 [1][3] - 股东变更引发连锁反应,如前海财险因"宝能系"股权质押导致管理层动荡,华泰保险因外资控股后人事重组 [6][9] - 监管环境趋严推动"去粗放"转型,要求高管具备战略整合能力与合规经营意识 [10][18] 具体案例深度分析 - 前海财险高管团队仅剩4人,总经理职位空缺,2021年以来经历5次管理层调整,反映股东影响力弱化问题 [6] - 华泰人寿总经理空缺三年后由牛增亮接任,母公司华泰保险集团完成外资身份转换后持续人事洗牌 [9] - 友邦人寿2025年调整核心管理层,张晓宇接任董事长,平安人寿原总经理余宏空降 [11] 中小险企生存困境 - 2025年上半年超30家中小险企更换董事长或总经理,财险公司占比更高,如东吴财险、融盛财险等 [13][14] - 财险公司面临车险占比过高(综合成本率难降)、非车险转型不畅等结构性矛盾,导致频繁换帅求变 [15] - 信美相互人寿创始人杨帆突然离职,反映相互制保险公司治理特殊性 [16] 高管更迭的潜在影响 - 管理层变动可带来战略重启机会,如华泰人寿发布"1+2+3"新五年战略,但效果需时间验证 [9][10] - 频繁换帅可能加剧战略断层与组织动荡,尤其对治理机制僵化的公司而言隐性成本高昂 [20][21] - 大型险企人事调整具有标杆效应,如中国太平总经理尹兆君升任董事长后引发子公司连环人事变动 [19]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14日收盘 共有138只股票创52周新高 其中绿心集团股权(02999)、欧科云链(01499)、珠江钢管(01938)创高率位列前三 分别为70.00%、48.39%和33.33% [1] - 创高率超过30%的股票包括伟仕佳杰(00856)32.01%和云知声(09678)20.99% [1] - 创高率在10%-20%区间的股票包括中国诚通发展集团(00217)14.48%、四环医药(00460)14.40%、泰德医药(03880)13.85%等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昊天国际建投(01341)创低率-31.76% 收盘价0.242港元 最低价0.232港元 [4] - 新达控股(08471)创低率-11.11% 收盘价0.094港元 最低价0.088港元 [4] - 百望股份(06657)创低率-9.35% 收盘价17.480港元 最低价16.860港元 [4] 细分行业表现 - 医药行业表现突出 四环医药创高率14.40% 泰德医药13.85% 北海康成-B 12.94% [1] - 比特币相关ETF产品表现活跃 嘉实比特币-U(09439)创高率9.51% 华夏比特币(03042)4.02% FA南方比特币(03066)3.91% [2] - 科技板块中 欧科云链创高率48.39% 硬蛋创新(00400)3.14% 元征科技(02488)3.10% [1][2]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点评:拉长考核期限,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泰证券· 2025-07-12 2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 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稳定大市 拉长考核久期可在投资端引导险资“风物长宜放眼量”[5] - 拉长考核周期有助于险资长线长投 红利板块符合险资选股偏好 预计中小机构将逐步加大FVOCI权益工具的配置 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量资金[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间接提高险企提高权益配置比例的容忍度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对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等商业保险公司下发 以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 并对其投资管理提出相关要求[5] 政策边际变化 - 此前《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明确保险类金融企业考核指标包括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指标、发展质量指标、风险防控指标、经营效益指标 本次调整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权重分别为30%/50%/20% 同时强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等[5] 新准则影响 - 6月12日 财政部联合金监总局发布通知 明确除确有困难需暂缓执行的保险公司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企业应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随着新准则全面实施 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考核有望全面拥抱新准则 《通知》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稳定大市 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短期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5] 险资投资情况 - 1Q25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等30个行业 1Q25保险资对股票配置比例稳步提升 截止1Q25末 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达2.8万亿元 占比为8.4% 较2024年末季度环比增长16.0% 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仅为 -2.8% 险资增配权益加仓高股息红利板块得到验证[5]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情况 - 三批次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合计规模达2220亿元 涉及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多家险企 各批次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和规模安排[12] 指数表现 - 2025年年初至7月11日 中泰非银重仓保险股指数表现显著跑赢大市 绝对收益率为13.17% 相对收益率为11.14%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5]
中国再保险(1508.HK)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连续获评彰显可持续发展实力
格隆汇· 2025-07-08 11:21
格隆汇ESG金格奖评选 - 中国再保等12家公司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项 [1] - 评选覆盖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 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得出结果 [3] - 获奖企业在环境 社会和治理方面表现卓越 为行业树立新典范 [3] 中国再保ESG成就 - 2024年Wind ESG评级"A" 在17家保险机构中名列前茅 [3] - 商道融绿ESG评级"A-" 位列港股保险机构第一梯队 [3] - ESG评级提升源于将理念深度融入战略 完善治理架构和量化目标 [4] 环境领域表现 - 2024年绿色金融风险保障达3.2万亿元 同比增长44.1% [4] - 支持风电 光伏 储能项目4000余个 覆盖3.2万家企业 风险保障6500亿元 [4] 社会领域贡献 - 承保"一带一路"重大工程64个 风险保障800亿元 同比增长108% [4] - 发布《"一带一路"绿色保险原则》 案例获服贸会示范奖 [4] - 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00万家 普惠保险覆盖2亿人 风险保障8.1万亿元 同比增长20.5% [4] 公司治理进展 - 董事会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ESG事务 [5] - 出台《环境 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规定》 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 - 启动12大数字化项目群 建成集团数据平台 完成82个重点项目 获17项国家专利 [5]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领气候风险保障 [6] - 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6] - 展示卓越的长期投资价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