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01876)
搜索文档
高盛:料百威亚太第三季中国和韩国销量疲软
智通财经· 2025-09-29 16:16
高盛发布研报称,百威亚太(01876)将于10月30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该行预计百威亚太在中国 市场第三季相较第二季度将进一步放缓,原因包括反奢华政策和补贴推动的食品外送服务导致线上消费 显著拖累,而百威在餐饮渠道on-trade(现场即时消费或即饮渠道)有较高曝光度。同时,持续的去库存压 力进一步影响销量和品牌组合,并料中国市场的短期EBITDA压力将更大。 2025全年展望,该行预计百威亚太在亚太东部在平均销售价格上调、有利的品牌和渠道组合转换以及成 本效益驱动下,有机EBITDA将增长2.1%。而亚太西部由于持续的营运杠杆下降和渠道组合转换抵消成 本顺风,预计有机EBITDA将同比下降11%。 高盛预计百威亚太2025年第三季中国和韩国销量疲软,部分被印度的强劲势头、韩国较好的平均销售价 格以及原材料成本顺风所抵消。当中,中国市场受政策逆风影响,利润率压力加剧。该行更新外汇对销 售的影响,预计集团第三季有机收入下降12.6%,Normalized EBITDA下降15.8%。以美元计,第三季度 报告净利润预计为1.58亿美元,相比2024年第三季度的2.01亿美元。 ...
高盛:料百威亚太(01876)第三季中国和韩国销量疲软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6:15
核心观点 - 高盛预计百威亚太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将面临压力,主要受中国市场销量进一步放缓及利润率压力加剧影响 [1] - 集团第三季度有机收入预计下降12.6%,Normalized EBITDA预计下降15.8%,报告净利润预计为1.58亿美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2.01亿美元 [1] - 2025年全年展望呈现区域分化,亚太东部有机EBITDA预计增长2.1%,而亚太西部预计同比下降11% [1]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期 - 业绩发布日期为10月30日 [1] - 预计中国市场第三季度表现较第二季度进一步放缓 [1] - 放缓原因包括反奢华政策和补贴推动的食品外送服务导致线上消费显著拖累,而百威在餐饮即饮渠道有较高曝光度 [1] - 持续的去库存压力进一步影响销量和品牌组合 [1] - 预计中国和韩国销量疲软,但部分被印度的强劲势头、韩国较好的平均销售价格以及原材料成本顺风所抵消 [1] - 中国市场受政策逆风影响,利润率压力加剧 [1] - 集团第三季度有机收入预计下降12.6% [1] - 集团第三季度Normalized EBITDA预计下降15.8% [1] - 以美元计,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预计为1.58亿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01亿美元有所下降 [1] 2025年全年展望 - 亚太东部地区有机EBITDA预计增长2.1% [1] - 亚太东部增长驱动力包括平均销售价格上调、有利的品牌和渠道组合转换以及成本效益 [1] - 亚太西部地区有机EBITDA预计同比下降11% [1] - 亚太西部下降原因在于持续的营运杠杆下降和渠道组合转换抵消了成本顺风 [1]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面临短期EBITDA压力加剧 [1] - 韩国市场面临销量疲软,但平均销售价格较好 [1] - 印度市场表现出强劲势头 [1]
大行评级|高盛:预计第三季百威亚太在中国和韩国销量疲软、印度势头强劲
格隆汇· 2025-09-29 11:57
业绩预期 - 百威亚太2025年第三季中国市场相较第二季度进一步放缓 持续去库存压力影响销量和品牌组合 [1] - 第三季中国和韩国销量疲软 部分被印度强劲势头、韩国较好平均销售价格及原材料成本顺风抵消 [1] - 中国市场短期EBITDA压力将更大 [1] 2025全年展望 - 亚太东部有机EBITDA预计增长2.1% 受平均销售价格上调、有利品牌渠道组合转换及成本效益驱动 [1] - 亚太西部有机EBITDA预计按年下降11% 因持续营运杠杆下降和渠道组合转换抵消成本顺风 [1]
大行评级|大摩:下调百威亚太目标价至9.3港元 下调今年盈利预测14%
格隆汇· 2025-09-29 11:16
核心观点 - 大摩下调百威亚太2025年盈利预测14% 目标价从9.5港元降至9.3港元 维持增持评级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年销售额预测下调7% 经营利润预测下调13% [1] - 2026至2027年盈利预测从2025年低基数再下调8% [1] 市场表现分析 - 中国第三季啤酒需求持续疲弱 高端和超高端啤酒类别受影响显著 [1] - 行业去库存情况仍在持续 [1]
2025年第39周:酒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29 08:05
白酒行业营销策略转型 - 白酒代言人策略从偏好中年男性转向年轻化、多元化明星艺人如邓紫棋、张艺兴等 反映品牌从传统厚重形象向年轻化、生活化转型趋势 旨在通过社交货币吸引新生代消费者[2] - 营销逻辑从渠道驱动转向消费者驱动 注重社群互动和用户共创 代言人作为情感连接桥梁 帮助白酒企业从卖酒转向卖生活方式[2][3] - 行业加速适应消费者主权时代 寻求与年轻群体深度共鸣[3] 光瓶酒市场分化 - 光瓶酒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 传统品牌牛栏山因低价竞争导致营收利润大幅下滑 而汾酒玻汾因高性价比和品质优势供不应求甚至需限购[4] - 分化是消费升级与行业洗牌结果 头部酒企通过品质和品牌优势抢占高线光瓶酒市场 新零售巨头如盒马、胖东来联合酒企加速布局[4] - 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 具备品质、创新和品牌力企业有望突围[4] 啤酒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华润啤酒以239.42亿元营收首次超越百威亚太224亿元 成为行业第一 标志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崛起[6] - 行业整体面临缩量竞争 上半年产量同比下降0.3% 但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多元化策略实现增长 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销量连续下滑 上半年跌8.2%[6] - 竞争焦点转向8-10元价格带和非即饮渠道 后者占比首次超过即饮渠道 品牌认知、产品创新和渠道运营成为决胜关键[6] 宴席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 多家酒企上半年在宴席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婚宴、寿宴等民生场景成为应对高端商务需求萎缩新战场[7] - 2022年宴席市场规模约2300-2500亿元 未来有望继续扩大 酒企采取双线策略:深耕核心产品如剑南春水晶剑同时推出新品如茅台台源红[7] - 头部酒企下沉加剧竞争 区域酒企面临挤压 年轻消费者对新酒饮偏好分流传统白酒市场[7] 白酒直销模式发展 - 上半年8家上市白酒企业直销营收总额达646.81亿元 茅台和五粮液以超40%占比断崖式领先 直销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8.6%和8.6%[8] - 其他酒企如古井贡酒、今世缘等直销增速显著但占比不足10% 近三年头部酒企直销占比整体攀升[8] - 直销模式因高毛利率茅台直销毛利率95.33%和直达消费者优势 或将成为行业竞争新焦点[8] 区域酒企格局变化 - 过去十年间省酒企业呈现分化态势 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域龙头规模增长明显 仰韶突破50亿 白云边接近百亿[9] - 徽酒市场占比从50%提升至70% 古井贡酒引领行业 豫酒经历阵痛后仰韶成为龙头 鲁酒陷入20亿魔咒缺乏领军品牌[9] - 行业分化加剧 未来区域酒企发展将成为最大变局[9] 低度化产品趋势 - 白酒行业从商务刚需转向生活悦己 多家酒企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推出低度化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11] - 低度酒市场快速增长 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74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0%[11] - 低度酒面临消费场景缺失、渠道利润低等挑战 需从战略、产品、渠道及营销全方位布局[11] 体育营销策略 - 区域酒企借助本地赛事营销直接触达本土消费者 强化地域情感联结 如郎酒合作川超推出21款联名酒[12] - 五粮液布局全球体育营销冠名场馆并合作世界杯 泸州老窖绑定澳网推动国际化 国台酒业尝试飞盘赛事瞄准年轻群体[12] - 体育营销需从简单赞助转向深度互动实现品效合一[12] 酒类市场景气指数 - 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首期成果发布 线上终端表现亮眼景气指数达61.89处于较景气状态 劲酒在京东销售额同比增长33%[12] - 精酿啤酒推动结构升级 消费场景扩展至露营、下午茶等社交场合 10度以下酒品领跑[12] - 20-50度白酒逐步成为消费新驱动 指数为行业提供数据支持[12] 头部品牌动态汇总 - 宋河酒业宣布不过五年不装瓶品质承诺 万吨坛养区落成 拥有3万多吨老酒资源 推出29度低度酒瞄准年轻市场[13] - 珍酒李渡大珍·珍酒试销100天动销10万箱、回款3.7亿元 价格稳定在600元 成为中高价位白酒新品第一[14] - 古井贡酒秋季开酿仪式以两地共启、四地同酿模式展现文化传承 酒小二年均GMV超40亿 复合增长率60% 覆盖全国500城[16] - 国台第十一届9·19国粉节推出首款元宇宙酒以50°最佳口感、线上专属销售358元/瓶吸引年轻群体[17] - 泸州老窖推进38度国窖1573及更低度数产品研发 拓展冰饮等新场景[18] - 洋河海之蓝夏季通过体育+文旅+消费联动实现品牌破圈[20] - 茅台生态农业推出UMEET靛岚蓝莓蒸馏酒填补果酿蒸馏酒规范空白[24] - 知交酒通过节目植入+内容共创双线传播 曝光量达1.3亿[25]
啤酒板块,跌到头了吗
格隆汇· 2025-09-27 16:05
白酒行业近期表现 -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 白酒动销流速环比略有提升 旺季动销有望环比逐渐改善 [1] - 市场普遍认为白酒行业正在筑底 白酒板块的底部信号逐渐出现 [2] 啤酒行业整体状况 - 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521.3万千升 同比下降0.6% 仅为十年前扩产能高峰期的70% [2] - 2025年上半年啤酒板块营收415.34亿元 同比增长2.75% 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 同比上升11.81% [4] - 啤酒行业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 仅为22.63 [17] 主要啤酒企业业绩表现 - 青岛啤酒营收204.9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净利润39.04亿元 同比增长7.21% 毛利率43.70% 上升2.09个百分点 [6] - 重庆啤酒营收88.39亿元 同比下降0.24% 净利润8.65亿元 同比下降4.03% 毛利率49.83% 上升0.62个百分点 [6] - 珠江啤酒营收31.98亿元 同比增长7.09% 净利润6.12亿元 同比增长22.51% 毛利率51.85% 上升2.81个百分点 [6] - 百威亚太上半年啤酒总销量43.63亿公升 同比下降6.1% 收入31.36亿美元 同比下降5.6% 净利润同比下滑24.4%至4.09亿美元 [7][8] 啤酒行业战略演变 - 2012年前行业处于跑马圈地扩大产能阶段 [9] - 2013年啤酒销量见顶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9] - 需求见顶后低端需求萎缩 高端需求显现 外资品牌占据优势地位 [11] - 2018-2023年间啤酒吨价复合增速达4.65% [12] - 高端化战略显露出疲态 2024年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占比72.7% 但营收同比下滑5.30% 销量同比下降5.86% [14] 新产品发展趋势 - 精酿啤酒和无醇啤酒成为产品创新重点 [20] - 预计2025年精酿啤酒消费量达23万千升 年复合增长率17% [20] - 无醇/低醇啤酒市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3倍 [20] - Z世代成为啤酒消费增速较快群体 男性同比增速25.9% 女性39.8% [20] 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渠道快速崛起 2024年啤酒在该渠道规模达7800亿元 [23] - 预计2026年即时零售渠道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3% [23] - 啤酒在即时零售中销售额渗透率已达6.5% 增速超过30% [23] - 即时零售中短保鲜啤和精酿占比超40% 客单价相比传统渠道提高30% [24] 企业多元化发展 - 青岛啤酒以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 正式布局黄酒市场 [22]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汽水 被视为公司第二发展曲线 [23] - 饮料化创新成为啤酒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23] 行业前景展望 - 啤酒均价仍处于主流啤酒消费市场中较低水平 长远来看仍有提升空间 [19] - 啤酒龙头通过吃掉其他企业退出份额和多品牌运营仍能获得增长 [17] - 行业资本开支较小 现金流充裕 分红大方 [27] - 下半年低基数效应和成本红利持续释放 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28]
啤酒板块,跌到头了吗
格隆汇APP· 2025-09-27 16:01
白酒与啤酒行业对比 - 白酒板块在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背景下动销流速环比略有提升 旺季动销有望改善[1][2] - 白酒行业被市场普遍认为正在筑底 板块底部信号逐渐出现[3] - 啤酒板块自2020年初暴涨后持续下跌五年 复苏信号迟迟未现[4][5][6] 啤酒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521.3万千升 同比下降0.6% 仅为十年前扩产能高峰期的70%[6] - 2025年上半年啤酒板块营收415.34亿元 同比增长2.75% 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 同比上升11.81%[8] - 行业分化加剧 百威亚太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收入31.36亿美元下降5.6% 净利润下滑24.4%至4.09亿美元[10][11] 企业财务数据对比 - 青岛啤酒营收204.91亿元(yoy+2.11%) 净利润39.04亿元(yoy+7.21%) 毛利率43.70%[9] - 重庆啤酒营收88.39亿元(yoy-0.24%) 净利润8.65亿元 毛利率49.83%[9] - 燕京啤酒营收85.58亿元(yoy+6.37%) 净利润11.03亿元(yoy+45.45%) 毛利率45.50%[9] - 珠江啤酒营收31.98亿元(yoy+7.09%) 净利润6.12亿元(yoy+22.51%) 毛利率51.85%[9] 行业战略演变 - 2012年前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啤酒销量提升 行业处于跑马圈地扩产能阶段[14] - 2013年啤酒销量见顶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出现产能过剩问题[15] - 需求见顶后低端需求萎缩 高端需求显现 国内啤酒市场开启高端化进程[17] - 2018-2023年啤酒吨价复合增速达4.65% 高端化趋势不可逆转[18] 高端化战略挑战 - 百威亚太作为高端代表销量下滑8.2% 收入下滑9.5% 市占率跌落至40%左右[11][12] - 青岛啤酒2024年中高端产品占比72.7% 但营收同比降5.30% 销量降5.86%[20] - 一味提价难以抵挡营收下滑 高端化战略显露出疲态[13][21] 新兴增长路径 - 精酿啤酒2025年消费量预计达23万千升 年复合增长率17%[36] - 无醇/低醇啤酒市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3倍[36] - Z世代成为啤酒消费增速最快群体 男性同比增速25.9% 女性39.8%[33] - 即时零售渠道啤酒销售额渗透率达6.5% 增速超30%[48] - 2024年即时零售渠道规模7800亿元 预计2026年突破1.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3%[50] 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 - 短保鲜啤和精酿在即时零售占比超40% 客单价较传统渠道提高30%[52] - 啤酒企业开展品类拓展 青岛啤酒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布局黄酒市场[39]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汽水作为第二发展曲线[40] - 果香型、甜味型等小众口味啤酒逐渐收获消费者青睐[41] 行业估值与前景 - 啤酒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22.63 市场预期悲观[23] - 行业龙头现金流充裕 分红大方 长期资本回报率具备吸引力[57][58] - 我国啤酒均价仍处于全球主流啤酒消费市场较低水平 长远仍有提升空间[29][31] - 下半年低基数效应和成本红利释放有望推动业绩稳定增长[59]
啤酒五巨头,半年吸金840亿
36氪· 2025-09-22 18:37
行业格局变化 - 华润啤酒2025年上半年收入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 反超百威亚太成为市场第一 [10][11] - 百威亚太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9][10] - 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 反超重庆啤酒的8.65亿元 [13] 企业业绩表现 - 青岛啤酒营业收入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7.21% [11] - 重庆啤酒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下降0.24% 高端产品营收仅增长0.04% [13][33] - 五大巨头合计营收约842.78亿元 国产三巨头销量均实现2%以上增长 [15][19] 渠道变革影响 - 即时零售推动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销量增长近60% 预计2025年平台成交额突破15亿元 [25][26] - 华润啤酒线上GMV同比增长近40% 即时零售GMV增长50% [27] - 燕京啤酒线上营收增长超30% 传统即饮渠道表现乏力拖累外资品牌业绩 [27][36] 产品策略分化 - 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在即饮渠道优势被削弱 加速向非即饮渠道转型 [36][37] - 国产三巨头增长主要来自中高端产品 外资高端产品增长陷入停滞 [30][34] - 行业高端化竞争白热化 渠道与场景成为重要竞争维度 [35]
瑞银:升百威亚太(01876)目标价至9.07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18 15:33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百威亚太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9.05港元微升至9.07港元 [1] - 目标价意味着2026年预期EV/EBITDA为7倍 [1] - 基于2025至2027年EBITDA年均复合增长率5% [1] 中国市场前景 - 中国市场在2025年第四季度出现转机 因基数低及平均售价可能已稳定 [1] - 中国啤酒市场前景仍具挑战性 线下渠道包括餐厅及夜生活持续下滑 [1] - 考虑到2025年下半年中国销量下滑 将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下调3%至2% [1] 公司财务与运营 - 基于家用渠道高端化进展及稳健现金余额 可维持2025年稳定股息 [1] - 瑞银参与了百威亚太的福建实地考察 包括工厂及市场参访 与百威亚太财务总监对话 [1]
瑞银:升百威亚太目标价至9.07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18 15:28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百威亚太买入评级 基于家用渠道高端化进展及稳健现金余额可维持2025年稳定股息 [1] - 目标价从9.05港元微升至9.07港元 意味着2026年预期EV/EBITDA为7倍 [1] 中国市场前景 - 预期中国市场2025年第四季度出现转机 因基数低及平均售价可能已稳定 [1] - 中国啤酒市场前景仍具挑战性 线下渠道包括餐厅及夜生活持续下滑 [1] 财务预测调整 - 将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下调3%至2% 考虑到2025年下半年中国销量下滑 [1] - 基于2025至2027年EBITDA年均复合增长率5% [1] 实地考察信息 - 瑞银参与百威亚太福建实地考察包括工厂及市场参访 与财务总监对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