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01876)
搜索文档
失速与换挡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待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8-20 00:16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下跌24.4%至4.09亿美元,收入下降5.6%至31.36亿美元,总销量下滑6.1%至43.63亿公升 [1]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3亿美元(-3.89%)、8.52亿美元(-6.7%)、7.26亿美元(-14.8%) [2] - 中国市场表现疲弱,上半年销量减少8.2%,收入下降9.5%,每百升收入减少1.4%,二季度销量减少7.4%且收入减少6.4% [2] 市场地位变化 - 公司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历史高点约50%下滑至42% [4] - 本土品牌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及燕京啤酒在高端市场强势崛起,打破百威一枝独秀局面 [2][5] - 2022年四季度公司高端及超高端品类收入出现双位数下降 [4] 渠道表现 - 即饮渠道持续疲弱,餐饮及夜场渠道承压,部分终端出现竞品瓜分市场份额现象 [3] - 非即饮渠道占比约50%,低于行业60%水平,在核心市场广东的非即饮渠道扩张执行落后 [7] - 行业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达52%(2023年)并扩大至约60%(2024年上半年),消费场景向居家及即时零售转变 [7] 战略调整 - 新任CEO推动战略转型,重点包括渠道转型、产品调整和营销创新三个维度 [6] - 产品资源从超级高端领域转移至8-10元价格带,瞄准中端市场缺口 [6] - 通过强化核心品牌优势(百威、科罗娜)、结合体育/IP营销维持品牌溢价,并借助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非即饮占比 [7]
“失速”与“换挡”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待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8-19 22:4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1][3] - 中国市场表现更差:销量减少8.2%,收入减少9.5%,每百升收入减少1.4%,第二季度销量减少7.4%,收入减少6.4% [4]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9.13亿美元(降3.89%),2023年8.52亿美元(降6.7%),2024年7.26亿美元(降14.8%) [3] 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历史高点约50%下滑至42% [6] - 非即饮渠道占比提升:2024年行业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52%首次超过现饮渠道4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扩大至约60% [8] - 行业高端化进入温和增长阶段,从1.0阶段转向2.0阶段 [6] 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在高端市场强势崛起 [1] - 中端市场竞争加剧:燕京U8建立先发优势,华润、青岛加码8-10元价格带 [7] - 夜场等即饮渠道被喜力、青岛、燕京等品牌瓜分市场份额 [5] 战略调整 - 产品战略:将资源从超级高端转移到8-10元价格带,瞄准中端市场缺口 [7] - 渠道战略:重点发展非即饮渠道,目前非即饮渠道占中国生意约50%低于行业60%水平 [8] - 营销战略:通过百威、科罗娜等高端产品结合体育、IP营销维持品牌溢价 [8] 挑战与机遇 - 即饮渠道持续疲弱影响业绩表现 [5] - 非即饮渠道扩张与执行落后,但在广东市场是增长最快渠道 [8] - 渠道转型与品牌认知培育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撼动本土品牌优势 [7]
半年盘点|上半年啤酒股业绩分化局势复杂,业内忙出圈业外忙入局
第一财经· 2025-08-19 18:08
行业整体态势 - 国内啤酒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分化态势 国内上市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而外资品牌业绩滞涨或降速 [1] - 行业竞争激烈 啤酒企业纷纷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同时业外资本加速跨界入局 [1] 华润啤酒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23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8% 归母净利润57.9亿元 同比增长23% [2] - 啤酒业务收入231.6亿元 同比增长2.6% 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增长超10% 喜力销量增长20% [2] - 整体啤酒平均售价上升0.4% 毛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48.3% 啤酒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 [2] 其他企业业绩对比 -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减少9.5%和1.4% [4] - 重庆啤酒上半年营业收入88.39亿元 同比下降0.2% 归母净利润8.7亿元 同比下降4% [4] - 燕京啤酒收入85.6亿元 同比增长6.4% 归母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增长45.5% 中高端产品收入55.4亿元 同比增长9.3% [4] - 珠江啤酒预计归母净利润5.7亿-6.2亿元 同比增长15%-25% [4] 高端化进程 - 国内啤酒企业高端化升级进程启动较晚 目前仍在进行中 [2][4] - 外资品牌在高端产品上的优势随着国内品牌创新升级而递减 [5] 消费场景变化 - 啤酒消费场景从传统社交聚饮转向家庭消费 零售渠道销量占比升至60%以上 餐饮渠道降至40%以下 [4][5] - 新零售、即时零售、折扣店等新业态崛起带动啤酒零售双位数增长 [5] - 公务接待规定收紧可能促使部分商务消费者转向家庭消费场景 [5]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4.4万千升 同比下降0.3% 较2013年峰值下降30% [6] 企业战略调整 - 啤酒企业通过推出饮料业务、进入白酒赛道等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6] - 华润啤酒加快推出精酿和特色产品(茶啤、德式小麦、果啤等)并复活区域小啤酒品牌 [7] - 现代零售模式使企业能通过消费者数据快速试错 降低了跨界发展难度 [7] 业外资本入局 - 五粮液、珍酒李渡、好想你、三只松鼠等企业上半年纷纷跨界推出啤酒产品 重点布局精酿啤酒市场 [6]
中证香港100主要消费指数报2694.6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百威亚太等
金融界· 2025-08-19 15:48
中证香港100主要消费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100主要消费指数报2694 66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0 26% 近三个月上涨4 02% 年至今上涨17 21%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持仓结构 - 市场板块分布: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00% [1] - 行业分布:食品占比40 82% 软饮料占比32 58% 酒占比15 98% 烟草占比10 62% [1]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可能临时调整 [2] - 样本公司发生行业变更 退市 收购 合并 分拆等情形时指数相应调整 [2]
华润啤酒上半年业绩全面赶超百威中国
证券日报· 2025-08-19 14:0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业额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 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76.91亿元同比增长20.8% 股东应占溢利57.89亿元同比增长23.0% [2] - 中期股息每股0.46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4% [2] - 百威亚太同期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2] 业务运营 - 啤酒销量648.7万千升同比上升2.2% 其中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 [2] - 喜力品牌销量突破两成增长 老雪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 红爵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2] - 百威亚太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2] 战略发展 - 2017年启动"3+3+3"九年战略 首个三年关停低效产能 第二个三年开启高端化发展 第三个三年决胜高端 [3]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全面赶超百威亚太 提前完成"3+3+3"战略目标 [4]
2025年第33周:酒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18 08:05
行业环境 - 白酒行业及非酒类品牌纷纷跨界布局精酿啤酒市场,五粮液子公司推出"风火轮"中式精酿啤酒,单罐售价19.5元,中金预测2025年国内精酿市场规模将达300亿-400亿元 [3][4] - 光瓶酒市场规模已超1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其中50-100元价格带增速超40%,洋河股份、伊力特等酒企加速布局 [5] - 酒类行业面临库存高企、消费场景压缩和代际鸿沟等挑战,"民酒"崛起、光瓶酒市场竞争激烈、地方品牌利润补位、低度化趋势明显 [5] 市场趋势 - 高端白酒需借鉴奢侈品的"欲望管理"逻辑,建立忠诚度回报体系、仪式化购买体验,并塑造大师IP,将品牌从功能性需求提升为生活方式象征 [6][7] - 新型商超如胖东来、山姆、盒马等通过价格、供应链和品牌优势,推动商超自营白酒成为行业新趋势,胖东来与酒鬼酒合作的"自由爱"系列表现亮眼 [8] - "禁酒令"政策执行出现纠偏,政策边界逐渐清晰,河南、湖北等地公职人员在非工作时间的私人聚会饮酒逐步恢复,餐饮消费场景有所回暖 [9] 企业战略 - 今世缘酒业启动国缘品牌全国化布局,2024年省外市场增速达36.5%,提出"四个坚持"和"六聚焦"策略,核心单品国缘四开将重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布局 [14] - 舍得酒业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50%,动销增长120%,通过"老酒+文化"双轮驱动突破白酒出海的文化壁垒 [18][19] - 国窖1573"冰·JOYS"项目通过艺术与潮流结合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联合多位艺术家推出联展、特调酒等活动,以艺术为媒介破圈年轻消费群体 [25] 产品创新 - 传统白酒行业为吸引年轻消费者,头部酒企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纷纷推出低度化产品,展开"降度竞赛",但低度白酒面临工艺难题,如风味流失和口感寡淡 [12] - 天鹅庄马年生肖酒作为其12轮生肖酒的收官之作,11年来累计售出235万支,零售额超10亿,市占率稳居第一 [15] - 全兴酒业推动全兴大曲彩系列产品焕新升级,定价100-300元,瞄准大众消费市场,契合宴席、聚会等需求,提升产品辨识度 [22][23] 营销策略 - 长城五星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顶级赛事,实现1.3亿曝光量,精准触达2.5亿羽毛球爱好者,构建"赛事IP+圈层渗透"的立体营销模式 [15][16] - 汾酒老作坊酒馆项目融合汾酒文化与新消费趋势,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场景化设计,将6000年酿造历史转化为年轻消费者可感知的载体 [17] - 西凤酒在宝鸡区域开展系列活动,结合本土文化景点和创意活动,包括"诗酒派对"、"凤香盛宴"、"私享沙龙"等,促进产品开瓶与动销 [26][27]
白酒、食品品牌企业扎堆切入精酿啤酒赛道 高端啤酒竞争更激烈
证券日报· 2025-08-16 09:32
跨界企业布局精酿啤酒 - 五粮液旗下仙林生态酒业推出精酿啤酒"风火轮",主打中式五粮精酿,覆膜铝罐包装,售价19.5元/罐,目标消费者为25-49岁人群 [1][2] - 珍酒李渡推出高端精酿啤酒"牛市News",零售价88元/瓶,董事长吴向东通过直播推广 [2] - 泸州老窖曾推出百调精酿啤酒,定价88元/瓶和198元/瓶 [3] - 好想你、三只松鼠等食品企业也宣布加码精酿啤酒业务 [1][4] 行业背景与战略考量 - 白酒行业面临"量缩利减"态势,规模以上企业产量持续下滑,企业寻求新增长曲线 [4] - 精酿啤酒毛利率普遍在55%-65%,较工业啤酒高出15%-20% [6] - 白酒企业可利用成熟经销商网络和高端品牌形象为精酿产品提供溢价支撑 [4] - 消费代际迁移和消费观念转变为精酿啤酒提供发展空间 [4][6] 啤酒市场格局 -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重庆啤酒五大头部企业占据超90%市场份额 [5] - 国内啤酒产量从2013年5062万千升降至2024年3521.3万千升 [5] - 高端啤酒自2020年呈现繁荣状态,头部企业净利润显著增长 [5][6] 精酿啤酒市场前景 - 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从2022年428亿元增长至2024年6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7%,预计2025年突破1040亿元 [6] - 精酿啤酒市场呈现向头部品牌集中趋势,品牌影响力或渠道优势是关键支撑要素 [7] - 啤酒高端化进程进入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阶段,需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7]
啤酒突围赛:上半年产量降0.3%;百威中国收入再度下滑,燕京、珠江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13 18:3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下降0.3% [3][10] - 行业呈现"量微跌、价快升、利大增"特征,全年产量预计持平或微降1%以内 [3][10] - 二季度行业需求恢复较好,4-5月产量同比增长2.9%,高温少雨天气对旺季销量有积极影响 [10] 企业业绩分化 - 燕京啤酒上半年营收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大幅增长45.45% [2][8] - 珠江啤酒预计归母净利润5.75-6.25亿元,同比增长15%-25% [8] -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下降8.2%,收入下滑9.5%,每百升收入下降1.4% [2][8] 渠道战略差异 - 本土企业非现饮渠道占比超7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8] - 百威过度依赖夜场、餐饮等即饮渠道,在社会消费政策调整中受较大冲击 [9] - 本土企业通过商超、电商、社区团购等非现饮渠道实现增长,抢占百威市场份额 [9] 产品结构升级 - 行业吨价有望再涨4-5%,龙头利润弹性远高于销量弹性 [10] - 燕京、珠江增量主要来自8-12元拉罐和精酿小瓶产品 [9] - 头部企业通过10元价格带高端化和场景化营销实现利润提升 [10] 跨界饮料布局 - 青岛啤酒推出"青啤优活"水饮品牌,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汽水构建"啤酒+饮品"双轮驱动 [13] - 跨界利用现有冷链、200万以上网点和品牌议价优势,边际成本极低 [14] - 短期贡献低单位数销量增量,中期通过饮料反哺啤酒吸引Z世代消费者 [1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关键词为"高端化内卷+渠道下沉+跨界协同" [3][15] - 威士忌、无醇啤酒、下沉市场精酿成为新增长点 [15] - 即时零售渠道和精酿/无醇等细分品类成为增长引擎 [10]
港股异动丨啤酒股普涨 华润啤酒涨2.34% 啤酒行业消费量有望保持平稳
格隆汇· 2025-08-12 11:38
啤酒股市场表现 - 华润啤酒股价上涨2.34%至27.060港元 [1] - 青岛啤酒股份股价上涨1.40%至50.800港元 [1] - 百威亚太股价上涨0.59%至8.470港元 [1] 行业趋势分析 - 啤酒行业消费量未来5年有望保持平稳 [1] - 高端化仍是中长期主要趋势及竞争胜负手 [1] - 现饮渠道占比较高带来更高提价自主性和升级潜力 [1] - 区域间升级节奏差异提供充足市场纵深 [1] - 第二曲线外延探索有望打开长期想象空间 [1] 核心消费群体支撑 - 核心消费人群数量在未来5年仍有支撑 [1]
成也“高端”败也“高端”?上半年燕京啤酒业绩大涨,百威亚太净利下滑超两成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33
两大啤酒巨头业绩对比 - 燕京啤酒上半年营收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扣非净利润10.36亿元同比增长39.91% [1] - 百威亚太上半年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减少6.1%,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5.6%,股东应占溢利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 [3] - 中国市场表现差异显著:燕京啤酒华东地区收入增长20.48%,华中地区增长15.35%;百威亚太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下滑8.2%,收入下滑9.5% [1][3] 产品结构与渠道表现 - 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收入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毛利率51.71%;普通产品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56%,毛利率31.48% [5] - 燕京啤酒形成以燕京U8、燕京V10等为代表的大单品矩阵,电商渠道收入增长30.79%,KA渠道增长23.04% [1][3] - 百威亚太非即饮渠道高端产品占比已超越中餐厅渠道,但主要消费场景(高端餐饮/夜场)持续疲弱 [3][6] 战略与市场动态 - 燕京啤酒增长动力:大单品燕京U8持续放量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治理改善带来费用率降低 [5][9] - 百威亚太面临挑战:高层调整导致管理动荡,国产啤酒高端化冲击市场份额 [9] - 行业趋势呈现多元化:消费需求个性化,新品牌/新品种/新渠道(如即时零售)涌现 [9] 区域市场表现 - 燕京啤酒华北地区收入增长5.61%(占比最大),华南增长0.3%,西北增长3.83% [1] - 百威亚太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7.4%,收入下滑6.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