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01876)

搜索文档
“哈啤”转型 百威亚太战略调整下的本土化探索
新浪财经· 2025-05-08 16:01
公司业绩表现 - 百威亚太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下降至62.46亿美元,净利润下滑14.8% [1] - 哈尔滨啤酒零糖系列产品线逆势增长122%,与NBA联名营销触达年轻群体 [1] - 哈尔滨啤酒2025年推出低糖、低酒精产品(如冰纯白啤)销量增长30% [4] - 线上销售额同比提升18%,华东区域便利店铺货率增长25% [9] 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 - 哈尔滨啤酒零糖冰极纯生系列覆盖全国85%便利店系统,25-34岁消费群体渗透率提升至19.3% [3] - 通过赞助英超、西甲到牵手NBA,推出球队主题罐,将健康属性与运动场景深度绑定 [4] - 打通O2O即时零售渠道,在美团、饿了么平台的30分钟送达服务覆盖率较2023年提升42% [6] - 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年轻家庭消费占比约三成 [6] 渠道与市场策略 - 非即饮渠道占比攀升至62%,消费习惯变迁倒逼品牌重构渠道策略 [9] - 巩固传统即饮渠道优势,加速拓展电商与社区零售 [9] - 通过"工业旅游+产品销售"模式,如啤酒博物馆"50元门票送一箱罐装太阳岛啤酒"活动,带动销量 [6] 组织与战略调整 - 百威亚太否认2025年裁撤数千岗位的传闻,重申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 [2] - 2025年将聚焦核心品牌,百威与哈尔滨啤酒被列为重点投放对象 [2] - 程衍俊接任CEO,其技术背景与本土经验有望优化供应链与产品差异化 [3] - 主导"北中国精酿走廊"计划,沈阳工厂升级为区域研发中心,引入比利时酒花种植技术 [1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73.4% [9] - 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头部企业销量均出现个位数下滑 [9] - 哈尔滨啤酒通过差异化定位,如主打"国民经典"与"地域情怀",抵御竞品冲击 [9]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哈尔滨啤酒获得百威全球供应链支持,原料采购成本降低12% [10] - 开放AI渠道管理系统,实现东北市场终端动销数据实时追踪 [10]
百威亚太(01876)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5-08 1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6.1%和7.5%,每百升收入下降1.5%,正常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11.2%,EBITDA利润率收缩140个基点 [8] - 销售成本每百升下降1.5%,主要受大宗商品利好和成本管理举措推动,部分被运营去杠杆化和国家组合因素抵消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亚太西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8.6%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3.4%,正常化EBITDA下降17.6% [8] 中国业务 - 销量下降9.2%,受市场疲软、餐饮渠道低迷和库存管理举措影响;收入下降12.7%,每百升收入下降3.9% [9] - 家庭消费渠道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增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销量一季度增长约70% [9][10] 亚太东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11.9%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0.2%,正常化EBITDA增长24.4%,EBITDA利润率扩大337个基点 [11][12] 韩国业务 - 销量双位数增长,收入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持平,正常化EBITDA双位数增长,EBITDA利润率大幅扩大 [12] 印度业务 - 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在第一季度持续增长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市场 - 消费者参与度和信心较低,市场疲软在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地区以及餐饮渠道更为明显 [17] 韩国市场 - 第一季度销量因4月提价前的发货阶段而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保持不变,即引领啤酒品类增长,尤其是高端化和数字化生态系统,并优化业务 [19] - 重点关注可控因素,包括市场份额、家庭消费渠道和百威、哈尔滨等大品牌 [20] - 执行方面强调“三个R”,即责任、资源和奖励,以确保战略有效执行 [21] - 在广东市场,公司致力于通过扩大家庭消费渠道覆盖和分销、提升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竞争力来捍卫市场份额 [26][28] - 核心+ +战略旨在成为次高端市场的最佳价值主张,通过产品优势、品牌力量和渠道拓展实现增长 [37][3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较低,第二季度情况尚早,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情况 [17][54]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和产品组合优势 [57] - 公司将继续关注可控因素,加强执行,扩大分销,加速家庭消费渠道高端化,以应对市场挑战 [5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两省开展合作试点,第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未来有望扩大合作范围 [84][85] - 哈尔滨啤酒具有全国品牌、文化底蕴、功能故事等竞争优势,公司将加强其在家庭消费渠道的拓展 [91][92][9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业务二季度表现及定价策略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低,二季度情况尚早,五一假期数据积极;定价方面,高端产品12月有小幅提价,联合品牌需考虑宏观和竞争环境,目前暂无新消息 [17][18] 问题2: 广东市场竞争应对措施 - 广东是重要市场且竞争激烈,公司将通过打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扩大家庭消费渠道覆盖和分销来应对竞争 [26][28] 问题3: 核心+ +战略的来源和成功衡量标准 - 核心+ +是从核心+产品的可及性升级,成功衡量标准包括增长率和在核心+ +总组合中的贡献;销量来源包括现有消费者升级、新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品牌 [37][38][39] 问题4: 美国关税对广东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目前难以量化关税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若有影响可能加速现有趋势;公司将加强战略执行,优先关注百威、核心+ +和家庭消费渠道分销 [44][45][47] 问题5: 中国餐饮渠道复苏情况 - 公司对餐饮渠道复苏持保守态度,消费者家庭消费趋势持续,目前未看到明显改善,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 [53][54] 问题6: 韩国业务提价后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反馈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多方面因素;目前价格传导符合预期,核心产品组合表现出色,市场份额增长 [57][58][62] 问题7: 成本效率提升举措的效益和重点领域 - 效率提升注重可持续和持续改进,未来将聚焦价值创造,在供应链和商业领域投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9][70][73] 问题8: 中国业务去库存情况及二季度销售趋势 - 去年库存积压,今年一季度继续调整,预计二季度末销售和出货数据将趋于一致 [77][78][79] 问题9: 与太古合作的进展和未来拓展可能性 - 2023年12月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开展合作试点,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未来有望扩大合作 [84][85][86] 问题10: 哈尔滨啤酒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 哈尔滨啤酒是全国品牌,具有文化底蕴和功能故事,通过优势框架和NBA合作提升竞争力,未来将在家庭消费渠道拓展 [91][92][94]
百威亚太(01876)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5-08 12: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6.1%和7.5%,每百升收入下降1.5%,正常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11.2%,EBITDA利润率收缩140个基点 [7] - 销售成本每百升下降1.5%,主要受大宗商品利好和成本管理举措推动,部分被运营去杠杆化和国家组合因素抵消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亚太西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8.6%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3.4%,正常化EBITDA下降17.6% [7] 中国业务 - 销量下降9.2%,受市场疲软、即饮渠道低迷和库存管理举措影响;收入下降12.7%,每百升收入下降3.9% [8] - 家庭消费渠道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增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销量一季度增长约70% [9][10] 亚太东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11.9%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0.2%,正常化EBITDA增长24.4%,EBITDA利润率扩大337个基点 [11][12] 韩国业务 - 销量双位数增长,收入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持平,正常化EBITDA双位数增长,EBITDA利润率大幅扩大 [12] 印度业务 - 一季度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持续增长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市场 - 消费者参与度和信心较低,市场疲软在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地区以及即饮渠道更为明显 [17] 韩国市场 - 一季度销量因4月提价前的发货阶段而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各渠道表现强劲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保持不变,聚焦啤酒品类的领导和增长,尤其是高端化和数字化生态系统,并优化业务 [20] - 重点关注市场份额、家庭消费渠道和百威、哈尔滨等大品牌 [21] - 执行方面强调责任、资源和奖励的“三R”原则 [22] - 在中国市场,继续推进渠道扩张战略,聚焦家庭消费渠道高端化,增加营销投入,扩大BEES平台覆盖范围 [8][9][10] - 在广东市场,致力于通过打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扩大家庭消费渠道覆盖和分销、提升销售团队能力等举措来捍卫市场份额 [27][28][30] - 核心+ +战略旨在成为次高端市场的最佳价值主张,通过产品优势、品牌力量和渠道拓展来实现增长,重点关注家庭消费渠道和中餐厅 [39][40][4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较低,二季度情况尚早,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情况,公司将专注于可控因素,提升执行能力 [17][57][58]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和产品组合实力,目前市场份额增长态势强劲 [60][62][64] - 关税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尚难量化,若持续可能加剧现有趋势,公司将专注于战略执行以应对 [46][47][4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两省开展合作试点,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未来有望拓展合作领域 [85][86][87] - 哈尔滨啤酒具有全国性品牌、文化底蕴、功能故事等竞争优势,近期提升了视觉品牌形象,ICGD零糖啤酒增长势头良好,公司对其增长前景充满期待 [92][93][9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业务二季度表现及定价策略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低,二季度情况尚早,五一假期数据积极;定价方面,高端产品12月有小幅提价,联合品牌需考虑宏观经济和竞争格局,目前暂无新消息 [17][18] 问题2: 广东市场竞争及应对举措 - 广东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核心+ +细分市场增长是机会;公司将通过打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扩大分销、提升销售团队能力等举措捍卫市场份额 [26][27][30] 问题3: 核心+ +战略的来源、适用场景及衡量标准 - 核心+ +是从核心+产品的可及性升级,旨在成为次高端市场最佳价值主张;销量来源包括现有消费者升级、新消费者和竞争品牌;衡量标准包括增长率和在核心+ +总组合中的贡献;重点关注家庭消费渠道和中餐厅 [39][40][44] 问题4: 美国关税对广东市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关税影响尚难量化,若持续可能加剧现有趋势;公司将专注于战略执行,优先发展百威,加大核心+ +投入,拓展家庭消费渠道分销,选择性投资超高端产品 [46][47][49] 问题5: 中国即饮渠道复苏情况 - 公司对即饮渠道复苏持保守态度,消费者家庭消费场合增长趋势持续;一季度行业略有改善,但消费者信心仍低;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和夜生活场所开放情况 [55][56][57] 问题6: 韩国业务提价后的市场反馈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和产品组合实力;目前市场份额增长态势强劲,新包装设计受消费者欢迎 [60][62][64] 问题7: 成本效率提升举措的效益及重点领域 - 效率提升注重可持续和持续改进,关注价值创造;将继续投资供应链和商业领域,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提高效率,确保安全、质量、市场份额和品牌力量优先 [71][72][74] 问题8: 中国市场去库存情况及销售动态 - 去年夏季库存积压,今年一季度继续调整库存;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给批发商(STWs)和销售给零售商(STRs)的数据将趋于一致 [79][80][81] 问题9: 与太古的合作进展及未来拓展可能性 - 2023年12月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开展合作试点,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双方合作良好,未来有望拓展合作领域 [85][86][87] 问题10: 哈尔滨啤酒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 哈尔滨啤酒具有全国性品牌、文化底蕴、功能故事等竞争优势;近期提升了视觉品牌形象,ICGD零糖啤酒增长势头良好;公司将重点在家庭消费渠道拓展该品牌 [92][93][95]
百威亚太第一季度净利润2.34亿美元,预估2.346亿美元。第一季度营收14.6亿美元,预估15.2亿美元。第一季度毛利率51%,预估50.3%。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85亿美元,预估4.98亿美元。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31亿美元,预估3.431亿美元。
快讯· 2025-05-08 07:05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净利润2.34亿美元,略低于预估2.346亿美元 [1] - 第一季度营收14.6亿美元,低于预估15.2亿美元 [1] - 第一季度毛利率51%,高于预估50.3% [3] - 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85亿美元,低于预估4.98亿美元 [3] - 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31亿美元,低于预估3.431亿美元 [3] 同比数据对比 - 总销量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11.15亿公升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97.41亿公升 [2] - 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6.43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4.61亿美元 [2] - 毛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8.46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45亿美元 [2] - 毛利率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51.5%微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1.0% [2] - 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5.72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85亿美元 [2] - 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4.8%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3.2% [2] - 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4.08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31亿美元 [2] - 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率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4.8%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2.7% [2]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87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34亿美元 [2]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97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35亿美元 [2] - 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26美分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78美分 [2]
百威亚太(01876)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08 07: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销量为19,741十万公升啤酒,较2024年第一季度减少6.1%[5][13]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461百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减少7.5%[8][13]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716百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减少7.5%,每百升销售成本减少1.5%[6] - 2025年第一季度正常化每股盈利为1.78美分,2024年第一季度为2.26美分[7][13] - 2025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485百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减少11.2%,利润率减少140个基点至33.2%[9][13] - 2025年第一季度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为235百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97百万美元[10][13]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51.0%,2024年第一季度为51.5%,减少1个基点[13] - 2025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为331百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减少14.4%,盈利率减少183个基点至22.7%[13] - 2025年第一季度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34百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87百万美元[10][1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总销量19741十万公升,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1115十万公升减少6.1%[2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14.61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6.43亿美元下降7.5%[2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成本7.16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97亿美元减少7.5%[2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4.38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4.63亿美元减少1.3%[2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其他经营收益240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500万美元下降4.0%[2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4.85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72亿美元减少11.2%[20] - 2025年第一季度总销量197410万公升,较2024年的211150万公升下降6.1%[39]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4.61亿美元,较2024年的16.43亿美元下降7.5%[39]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7.16亿美元,较2024年的7.97亿美元增长7.5%[39]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7.45亿美元,较2024年的8.46亿美元下降7.5%[39] - 2025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3.31亿美元,较2024年的4.08亿美元下降14.4%[39] - 2025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4.85亿美元,较2024年的5.72亿美元下降11.2%[39] - 2025年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33.2%,较2024年的34.8%下降140个基点[39]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总销量为19,741,2024年第一季度为21,115,百威亚太销量内生增长 - 6.1%,呈报增长 - 6.5%[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总收入为1,461,2024年第一季度为1,643,百威亚太收入内生增长 - 7.5%,呈报增长 - 11.1%[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485,2024年第一季度为572,百威亚太该盈利内生增长 - 11.2%,呈报增长 - 15.2%[1][2]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西部销量及收入分别减少8.6%及11.7%,每百升收入减少3.4%,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17.6%[15]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地区销量减少9.2%,收入减少12.7%,每百升收入减少3.9%,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17.1%[16]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东部销量及收入分别增加11.9%及11.7%,每百升收入减少0.2%,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24.4%,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上升337个基点[18] -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销量和收入呈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持平,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及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均大幅增长[19]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东部销量为2,860,2024年第一季度为2,556,内生及呈报增长均为11.9%[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西部销量为16,881,2024年第一季度为18,559,内生增长 - 8.6%,呈报增长 - 9.0%[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东部收入为295,2024年第一季度为291,内生增长11.7%,呈报增长1.4%[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西部收入为1,166,2024年第一季度为1,352,内生增长 - 11.7%,呈报增长 - 13.8%[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东部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96,2024年第一季度为86,内生增长24.4%,呈报增长11.6%[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西部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389,2024年第一季度为486,内生增长 - 17.6%,呈报增长 - 20.0%[1][2]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销量内生及呈报增长均为 - 9.2%,收入内生增长 - 12.7%,呈报增长 - 14.2%[2] 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零糖哈尔滨冰极纯生销量增加约70%[16] 公司基本信息 - 百威亚太是亚太地区最大啤酒公司,运营47家酿酒厂,雇员超21000名,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1876”[36] 公司业务经营及分析基础说明 - 公司通过亚太地区东部和西部两个地区经营业务,管理层用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等指标计量分部表现[41] - 对增长的分析基于内生增长及正常化数字,以消除货币转换及适用范围变化的影响[31][38]
百威亚太(01876)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3 16: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董事会委员会将于2025年5月7日举行会议,考虑及批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业绩公告[2] - 公司预期于2025年5月8日上午七时正(香港时间)或前后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业绩公告[2]
百威亚太(01876):进入深度调整期,期待改革释成效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0 19: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由 10.1 港元下调至 7.9 港元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更可能是公司战略调整期,短期业绩或因改革阵痛与外部冲击承压,若能在渠道转型、费用管控等核心问题改进,有望扭转中国市场份额下滑趋势,为中长期复苏奠定基础 [6] 各部分总结 公司市场表现 - 2024 年中国市场全年销量同比下滑 11.8%,吨价下跌 1.4%,市场份额收缩 149 个基点,2018 - 2024 年中国区销量 CAGR 为 -2.6%,低于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 CAGR 的 -1.3% [3][9] - 2024 年亚太东区强劲增长,销量/ASP 同比 +3.6%/+8.7%,韩国市场份额扩张 349 个基点至十年来最高,今年 4 月起韩国啤酒出厂价提升 2.9% [4][10] - 2024 年印度市场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净收入同比增长近 20%,过去五年百威品牌在印度市场份额翻番,成全球前四大市场之一 [4][10] 公司面临挑战 - 随着新 CEO 及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履新,组织架构与渠道策略处于深度调整与磨合期,面临渠道转型、管理效能提升和外部环境风险三大核心挑战 [5][11]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0.05/0.05/0.06 美元(原 2025 - 26 预测为 0.07/0.08 美元),给予 2025 年 19x PE(此前为 2024 年 19x) [6][12] 可比上市公司估值预测 - 展示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重庆啤酒、青岛啤酒股份 2024 - 2026E 的 EPS 和 PE 数据,平均值 2025E PE 为 20.0 [7]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呈现 2024A - 2027E 利润表、主要财务指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数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指标及变化情况 [8] ESG 评价 - 环境方面公司未因环境问题受罚,社会方面积极保护相关方权益,治理方面治理结构未显著调整 [14][15][16]
百威亚太(018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內生增長為-6.3%,收入6246百萬美元,啤酒銷量84811十萬公升,建議末期股息每股5.66美分[13] - 2024财年总销量84,811(十万公升),较2023财年的92,767(十万公升)减少8.8%,收入62.46亿美元,较2023财年的68.56亿美元减少7.0%[22] - 2024财年毛利率为50.4%,与2023财年持平,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为28.9%,较2023财年的29.5%减少21个基点[22] - 2024财年末净现金部位较2023财年末减少2.74亿美元至29亿美元,董事会建议2024财年派付股息7.50亿美元或每股5.66美分,较上一年增加7%[25] - 2024年第四季度总销量及收入分别减少12.7%及11.0%,每百升收入增长1.9%,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7.2%,盈利率增加84个基点[25] - 2024财年公司总销量减少8.8%[36] - 2024财年公司收入减少7.0%,或按呈报基准计减少8.9%,每百升收入增长2.0%[37] - 2024财年公司销售成本减少8.1%,或按呈报基准计减少8.9%,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加0.7%[38] - 2024财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减少10.5%[41]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3财年的8.52亿美元下降至2024财年的7.26亿美元[42] - 2024财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6.3%,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增加21个基点[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为1.01亿美元,2024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11.34亿美元,有未提取的非承诺融资5.75亿美元[46] - 2024财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由18.11亿美元减少至11.34亿美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4.09亿美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9.03亿美元[49][50][51] - 2024年12月31日债务总额为2.2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1亿美元,同比下降37.04%[56]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扣除债务)为27.1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4.37%[59] - 现金(扣除债务)占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比率由2023财年的1.4倍增加至2024财年的1.5倍[59]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印度高端及超高端產品組合增長近20%[7] - 2024年韓國市場在凱獅增長帶動下,公司總市場份額達至少10年以來最高水平,收入呈雙位數增長,每百升收入呈高單位數增長[6] - 2024财年中国市场销量减少11.8%,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13.0%及1.4%,总市场份额减少149个基点[26][28] - 2024财年韩国市场收入呈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呈高单位数增长,总市场份额扩大349个基点[26][32] - 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4财年印度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净收入增长近20%,过去五年百威品牌市场份额增长超一倍[26][30] - 2024年第四季度亚太地区西部销量下降17.0%,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17.0%及0.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20.4%[27] - 2024年第四季度亚太地区东部销量增加8.5%,收入增加7.8%,每百升收入减少0.6%,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17.0%,盈利率增加245个基点[31] 公司运营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亞太地區營運47家釀酒廠,有52個分銷中心,僱用超過21000名員工[11] - 截至2024年底,百威经销城市数目由2023年的220个扩张至235个,超高端产品组合经销城市数目涵盖56个,B2B经销商与客户互动平台BEES扩展至超320个城市,约占2024年12月中国净收入的80%[29] - 2024年12月BEES占公司在韩国总净收入的24%[34] - 2024年公司领先的本地啤酒品牌凯狮在非即饮渠道的所有包装消费品中排名第一,公司在所有CPG公司中排名第三,凯狮市场份额达历史新高,零糖凯狮Light啤酒和凯狮0.0销量增长超30%,Cass Lemon Squeeze销量增长接近一倍[3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4月1日,楊克卸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及聯席主席,由程衍俊接替[9] - 2025年4月1日起,杨克先生不再担任执行董事等职务[102] - 2025年4月1日起,程衍俊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等职务[102] - 杨克先生于2019年5月8日获委任,2025年4月1日卸任[103] - 程衍俊先生于2025年4月1日起担任百威集团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106] 公司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位於中國的碳中和釀酒廠數量由三家增加一倍至六家[7] - 與2017年基準相比,2024年公司營運(範圍1及2)每百升碳排放強度減少約65%,整個價值鏈(範圍1、2及3)每百升碳排放強度減少約32%[7] - 公司將亞太地區釀酒廠生產啤酒的用水量由2023年每百升2.03百升降至2024年每百升1.89百升,較2017年用水率減少37%[7] - 公司提出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66][67][70] - 与2017年基准年相比,整个价值链每百升碳排放强度(范围1、2及3)减少32%[71] - 与2017年基准年相比,公司的运营(范围1及2)每百升碳排放强度下降65%[71] - 公司有六家碳中和酿酒厂,合约电力78.2%来自可再生能源[71] - 2025年目标为购买的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整个价值链每百升产量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71] - 亚太地区啤酒生产用水率降至1.89百升/百升,与2017年相比降幅37%[73] - 2025年目标为高水资源压力地区100%社区的水资源供应和水质得到切实改善[73] - 产品包装可回收或主要含再生材料(50%以上)的百分比达63.4%,2025年目标为100%[77][78] - 合作的100%中国和印度种植者技艺娴熟、沟通顺畅并获得资金资助,2025年目标为直接种植者100%达成此状态[79][80] 公司社会责任 - 全职员工100%已接受培训,每名员工平均完成47小时培训[82] - 在亚太地区开展23项理智饮酒项目[85] - 2024年通过「科罗娜特选青柠」项目售出青柠675,210公斤[85] - 自2015年起向有需要社区捐赠340万罐和瓶装应急饮用水[85] - 在各项计划中提供24,639小时志愿服务[85] 公司治理结构与董事会相关 - 公司致力于实施最高标准企业管治,维护股东利益[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对公司文化与宗旨、价值及战略一致感到满意[94] - 公司具有「一级」管理架构,董事会为最终决策机构[95] - 报告期内,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100] - 邓明潇51岁,2021年7月22日获委任,曾领导百威集团中国及亚太地区业务七年,2016 - 2018年任百威集团全球销售总监,2018 - 2021年任Anheuser - Busch及百威集团北美地区业务领导职务,2021年任百威集团首席执行官[110][112] - Nelson Jose Jamel 53岁,2020年6月4日获委任,2009 - 2015年任Ambev首席财务官,在AB InBev Group任职超20年,2017年4月 - 2018年5月任Ambev替任董事,2018年5月起任董事[114][116] - Katherine (Katie) Barrett Beimdiek 54岁,2000年加入Anheuser - Busch,现任百威集团全球总法律顾问[117][119] - John James Blood 57岁,2009年加入百威集团,2020年6月4日任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2022年10月26日任邓先生及Jamel先生替任董事,现任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法务官兼首席公司事务官和公司秘书[123][124] - David Henrique Galatro de Almeida 48岁,2015年11月 - 2018年1月任百威集团SAB首席整合官,2020年6月4日任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2022年10月26日任邓先生及Jamel先生替任董事,现任百威集团首席战略官兼首席技术官[125][127] - 郭鹏67岁,1998年9月 - 2009年3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财务董事,2009年6月 - 2014年12月任太古地产有限公司行政总裁,2015年1月 - 2017年9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发展及财务总监,2019年7月2日获委任[129][131] - 杨敏德72岁,2003年7月 - 2019年4月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董事,2002年10月 - 2017年5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7月2日获委任[133][136] - 曾璟璇67岁,2009年8月 - 2014年8月任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2010年8月 - 2018年5月任Gap Inc.独立非执行董事,2006年5月 - 2012年4月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7月2日获委任[134][137] - 邓明潇拥有巴西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化学工程学位、巴西Fundação Getulio Vargas市场营销硕士学位等多个学位[113] - 郭鹏拥有利物浦大学经济学(荣誉)文学士学位,是特许会计师(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三名女性,占比42.9%[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同事中39%为女性[145]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50 - 59岁占29%,60 - 69岁占14%,40 - 49岁占14%,70岁及以上占14%[146] - 董事会成员种族分布:美国人占14%,比利时人占14%,英国人占14%,巴西人占29%,中国人占57%[146] - 董事会成员性别分布:男性占43%,女性占43%[146] - 香港汇德收购公司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任期至2024年10月30日[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联席公司秘书为华百恩先生(至2024年10月10日止)、朱隽清女士(自2024年10月23日起)以及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的何咏紫女士[150] - 朱隽清女士于2024年10月23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曾于2008年至2024年担任集团多个高级职位[151] - 公司在报告期间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C.2.1条,杨克先生与邓明潇先生共同兼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职务[149]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一次监督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考虑所有相关多元化益处并遵守该政策提建议[141] - 报告期内,联席公司秘书确认各自已进行超15小时专业培训[158] - 公司预期每个财政年度举行至少四次常规董事会会议,报告期内召开了四次董事会会议、九次董事委员会会议、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董事出席会议情况:杨克先生董事会4/4、审核及风险委员会1/1;邓明潇先生董事会4/4、审核及风险委员会3/3、薪酬委员会2/2、提名委员会1/1、股东周年大会1/1等[167] - 公司定期评估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表现,报告期内评估采取详细、保密书面问卷形式并附有个人访谈[169] - 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至少三分之一的时任董事须轮流退任,全体董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除杨克先生和Barrett女士外,全体董事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董事单独担任超过五家上市公司董事职务,执行董事未在其他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71] - 董事须在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会议上申报利益并酌情放弃投票,已识别重大关联交易实体披露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172] - 华百恩先生于2021年2月19日获委任为副法律总顾问及联席公司秘书,任期至2024年10月10日[154] - 何咏紫女士于2022年10月26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在企业秘书领域拥有25年以上经验[155][156] - 公司深知持续专业发展重要性,鼓励董事参与,不时提供研讨会和书面培训材料及公司情况更新[168] - 公司自上市起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43%[175]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阅每名董事为集团业务投入的时间,2024年董事会议出席记录披露于本年度报告企业管治报告[176] - 非执行董事独立性于获委任时、每年及必要时评估,2024年无独立非执行董事因个人情况变动影响独立性的通知[176] - 所有董事确认
百威啤酒遇“中国式困局”,换帅裁减难掩颓势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4-14 08: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2.46亿美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同比下降14.8%,总销量减少8.8% [2] - 第四季度销量下滑12.7%,收入减少11.0%,主要受去库存影响 [7] -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大,其下滑抵消了印度和韩国市场的增长 [7] 裁员与成本控制 - 2019年末至2024年末员工数量从2.8万降至2.1万,裁减25% [2][3] - 计划2025年削减15%运营成本,可能通过销售和营销费用节省实现 [14] - 区域业务代表负责范围扩大,拜访频率降低 [16] 产品与渠道挑战 - 对百威、科罗娜等产品提价,每箱上调3-7元,以巩固高端化 [9] - 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占有率降至40%,被本土品牌如燕京U8和喜力挤占 [11] - 核心渠道(餐厅、酒吧等)市场份额同比减少1.49% [11] - 渠道库存消化慢,淡季动销速度不及本土品牌 [10]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原CEO杨克离任,由程衍俊接任,后者曾任青岛啤酒高管,更熟悉国内市场 [4][16][19] - 杨克任内推动百威亚太港股上市,募资50亿美元,确立高端化、数字化、可持续化战略 [19] - 行业分析认为2025年中国啤酒需求难改善,需拉回中国市场增长并寻找新营收支柱 [19] 行业竞争格局 - 啤酒行业自2018年全面进入高端化阶段,本土品牌通过关闭低效工厂、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 [11] - 燕京U8实现全国化布局,喜力销量增长近两成,挤压百威市场份额 [11] - 消费者偏好转向单价20元左右的国产精酿,高端啤酒(50元以上)需求减少 [12]
啤酒竞争格局生变:龙头倒退,黑马紧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13:4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规上企业啤酒产量下滑0.6%,反映大众消费情绪疲软 [2] - 五大啤酒上市公司中四家销量下滑:百威亚太中国区(-11.8%)、青岛啤酒(-5.86%)、华润啤酒(-2.5%)、重庆啤酒(-0.75%),仅燕京啤酒(+1.6%)和珠江啤酒(+2.62%)逆势增长 [2][4] - 行业份额差距缩小,华润/青啤/百威三大龙头同步倒退,燕京/珠江保持增长且增速超行业水平 [4]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青岛啤酒2024年营收321.38亿元(-5.3%),归母净利润43.45亿元(+1.8%),销量753.8万千升(-5.86%) [1] - 珠江啤酒归母净利润上涨近37%,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大涨超50% [4] - 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营收仍居前两位(超360亿元/320亿元),重庆啤酒(146亿元)、燕京啤酒(<130亿元)、珠江啤酒(57亿元)规模显著落后 [11] 高端化战略分化 - 燕京啤酒高端化成效显著:大单品U8销量近70万千升,连续两年涨幅超30%,总销量突破400万千升 [5] - 珠江啤酒高档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14% [5] - 百威亚太中国区每百升收入下滑1.4%,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销量下滑2.65% [6] - 华润啤酒中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占比首超50%,喜力啤酒销量增超20%,次高档产品个位数增长 [7] - 重庆啤酒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8] 吨价与盈利结构 - 龙头吨价优势缩减:华润(3300元+)、青啤(4200元+)、百威(5300元+)、重啤(5200元+),燕京(3100元)和珠江(3800元)逐步接近 [9] - 行业趋势显示高端化仍在推进,若价格提升快于销量下滑,行业规模或维持缓慢增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