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渤海银行(09668)
icon
搜索文档
五家银行跻身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 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近2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07:42
绿色金融的战略重要性 - 绿色金融对银行业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是战略转型的新引擎和未来蓝海市场 [1] - 绿色金融业务如绿色贷款已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新动力,被视为优质、低不良率的资产 [1] - 银行通过支持环保减排项目可直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提升自身ESG评级和公众声誉 [1] 政策与监管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统一了各类金融产品的支持范围 [2] - 多地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绿色金融落地,例如青岛推出的绿色金融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发布绿色项目白名单精准引导银行资金对接 [2] 绿色信贷市场格局 - 截至2024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超2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3] - 六大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银行总额的77.6%,工商银行余额超过6万亿元为领头羊 [3] - 股份制银行增速迅猛,城农商行在细分领域实现高增长,呈现大行稳规模、股份行强活力、区域行快增长的格局 [3] - 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上升至1.08万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绿色贷款不良率仅0.57% [1][3] 银行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 - 多数银行已将绿色金融纳入顶层设计,如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建立独立绿色金融部,工商银行将绿色贷款指标纳入分行绩效考核 [1] - 银行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覆盖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保险、理财及碳金融的多维度产品体系 [5] - 创新工具加速普及,如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附带绿色保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贷款,渤海银行推出全国首单数据中心绿色算力指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5] 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发行持续扩容,2024年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4万亿元,存量近2万亿元 [6] - 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积极参与绿色理财与基金产品供给,如中信证券与农银理财联合创设全国首只银行理财绿色信用债篮子 [6] - 碳金融工具实现从试点到推广的跨越,多家银行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产品,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1.2万亿元 [6] 增长动力与区域分布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绿色信贷平均增速为20.6%,头部机构保持强劲增长,部分中小银行实现跨越式提升,如浙商银行同比增长95.6%,瑞丰银行同比增长144.62% [4] - 绿色信贷投放高度集中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四大领域 [4] -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三大核心区域,区域银行依托地方政策支持形成差异化优势 [4] 未来展望 - 银行业将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发展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升级,设计ESG挂钩贷款激励企业减排 [7] - 创新融资模式如以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为质押将得到探索,这些创新助力社会实现双碳目标并为银行培育新增长动能 [7]
渤海银行携手广铁集团 创新打造场景化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中国经济网· 2025-11-05 14:42
合作与产品发布 - 渤海银行与广铁集团深化合作,创新推出基于铁路运输场景的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包括“渤银运费证”、运费票、运费保函三款产品 [1] - 双方举办“渤通四海 铁运八方”铁路运输场景供应链金融产品推介会,系统性推出针对行业痛点的综合服务方案 [1] - 渤海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提出将以“渤银运费证”为开端,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加速“运费保函”落地,探索“运费票”应用 [2] 产品特点与客户反馈 - “渤银运费证”作为核心产品,通过线上化流程和优化风险定价模型,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并降低融资成本 [1] - 首发企业遂溪县德亚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亲身体验后,对产品降本增效、高效便捷的特点及银行专业服务给予高度认可 [2] 战略合作与发展历程 - 2025年2月,渤海银行与国铁集团签署《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成为国铁集团运费业务战略合作银行 [3] - 2025年6月,渤海银行广州分行与广铁集团成功落地首笔运费证业务,成为全国铁路系统首例运费证结算物流金融创新方案 [3] 行业背景与目标 - 铁路货运作为大宗商品运输主力军,长期面临运费成本高、资金占用大、回款速度慢等挑战 [1] - 合作旨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要求,破局企业痛点 [1][2] - 广铁集团表示将持续发挥改革试点优势,与银行携手以更密集的物流网络和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降低物流成本目标的实现 [2] 未来规划与展望 - 渤海银行计划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场景化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1][2] - 公司致力于持续推广并优化物流金融产品,深化与复制铁路运输场景的成功经验,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3] - 渤海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渤银E链产品体系,构建覆盖交易全场景的智慧解决方案,为关键产业领域注入动力 [3]
渤海银行(0966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4 15:3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10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FF301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1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9668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6,200,555,000 | RMB | | 1 | RMB | | 6,200,555,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6,200,555,000 | RMB | | | ...
数百亿资产,七折“甩卖”?多家银行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13:10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与趋势 - 四季度以来多家银行密集处置不良贷款,渤海银行挂出近700亿元资产包,广州农商行挂出超189亿元资产包 [2]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总额合计698.33亿元,其中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 [2] - 银行业上半年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236亿元,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49% [9] 不良资产处置策略转变 - 银行对不良资产从"甩包袱"转向主动管理和价值挖掘,渤海银行拟以不低于488.83亿元转让资产,约为债权总额的七折 [5] - 部分银行成立"特色资产部",构建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的不良资产价值管理体系,联合AMC等机构设计债务重组等综合方案 [5] - 不良资产成功转让可为银行带来现金收入,减轻资产质量包袱,减少资本占用,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动能 [5] 个人贷款类不良资产情况 - 10月以来近90家银行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项目类别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 [5] - 一季度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贷款转让规模分别为268.2亿元、51.9亿元、50.1亿元,占比72.4%、14%、13.5% [10] - 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当前个人消费贷、信用卡等领域存在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 [10][11] 具体转让项目案例 - 平安银行信用卡透支项目未偿本息总额超5700万元,广发银行长沙分行个人经营性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额超2.2亿元 [6] - 嘉兴银行关于5家公司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超2.5亿元 [6] - 某项目资产笔数1810笔,未偿本息总额约2.21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2441.37天,全部为损失类贷款 [8] 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影响 - 加快参与不良资产转让有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 [8] - 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减少拨备计提压力,为银行聚焦优质客户和业务增长点提供空间 [8] - 推动风险出清,降低系统性风险,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参与者提供业务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8]
渤海银行前三季度营收下降、净利润增长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8:58
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净利润 达到38.30亿元,同比增长3.61%。与上半年相比,渤海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速由正转负,意味着其第三 季度营收承压。不过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则比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有所提升。 截至9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6%;负债总额为1.79万亿元,较上年末 增长3.40%。资本充足率为10.88%,较上年末下降0.7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9%,较上年末下 降0.3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09%,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 年内高管团队调整 10月31日晚,渤海银行发布前三季度财务信息。前三季度,渤海银行营收和净利润一降一增,其中营收 同比下降2.64%,净利润同比增长4.65%。 净利润同比增长4.65% 根据公告,前三季度,渤海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93.26亿元,同比下降2.64%;净利润达到49.88亿元,同 比增长4.65%。 今年7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齐君担任渤海银行首席风险管理官的任职资格。简历显示,齐 君曾在工商银行风险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条线 ...
渤海银行(09668)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净利润49.88亿元 同比增加4.66%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8:08
智通财经APP讯,渤海银行(09668)发布2025年9月30日止9个月业绩,该集团期内取得营业收入193.26亿 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64%;净利润49.88亿元,同比增加4.66%。 ...
渤海银行(09668.HK)前三季度净利润达49.88亿元
格隆汇· 2025-10-31 17:50
格隆汇10月31日丨渤海银行(09668.HK)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26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9.88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5年9月30日,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0.8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8.09%,满足中国相关的监管要求。总资本净额人民币1,332.37亿元,一级资本净额人民币1,100.94亿 元,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人民币990.94亿元,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人民币12,249.03亿元。 截至2025年9月30日,本行二级资本债券余额为人民币23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余额为人民币110 亿元。 ...
渤海银行(09668) - 内幕消息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财务等信息
2025-10-31 17:4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BOHAI BANK CO., LTD. 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9668) 內幕消息 2025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財務等信息 本公告乃由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 上市規則》第13.09條及《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項下的 內幕消息條文(定義見上市規則)而作出。 本行董事會謹此知會本行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本行及其附屬公司(「本集團」)截至 2025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財務等信息。 一、本集團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的未經審計 財務信息 | | 截至2025年 | | --- | --- | | | 9月30日止 | | | 九個月期間 | | | 人民幣千元 | | 營業收入 | 19,325,837 | | 淨利潤 | 4,988,076 | ...
渤海暖重阳 青石敬安康——渤海银行长春分行举办敬老爱老主题文艺汇演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1 16:20
活动概况 - 公司于10月29日联合社区在幼儿园举办“渤海暖重阳 青石敬安康”重阳节主题文艺汇演 [1] - 活动共有来自7个社区的15支文艺队伍参与演出 [1] - 活动形式包括开场舞、合唱、舞蹈、乐器演奏、情景剧等多种节目 [1] 公司具体行动 - 公司工作人员表演了《假如幸福来敲门》反诈小品 [1] - 通过小品形式讲解金融诈骗防范要点,旨在增强老年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1] - 活动传递了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敬意 [1] 活动影响与未来计划 - 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为其搭建了展示平台 [2] - 活动弘扬了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了节日氛围 [2] - 公司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携手街道、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关爱老年群体 [2]
【敬老月特辑】老年人金融投资适当性管理基石篇
搜狐财经· 2025-10-30 16:40
INA BOHAI BANK LTT 2005-2025 獎獎最大會 老年人金融投资通当性管理 小渤,我想用退休金 进行投资,能保证 我稳赚不赔吗? 基石篇 敬老月特辑 消保 消保 渤海银行 爷爷,首先要了解 老年人投资的特点~ 消 渤海银行 小翔非解答 老年人群体在金融消费中具有其独特的脆弱性,这使 得"三适当"原则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1. 风险承受能力偏低 一般来讲,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养老金和储蓄 ,一旦发生本金损失,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通过劳动收入 来弥补,将直接威胁其晚年生活质量。 2.金融知识结构相对固化 面对快速迭代的金融产品和目益复杂的销售手法(尤 其是线上营销),老年人往往难以迅速理解和适应,容易 产生信息不对称。 3. 成为金融诈骗的高危目标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老年人对高收益的渴望、对"权威 "的信任以及对健康、情感的关注等特点,设计出五花八 门的骗局,如"以房养老"骗局、非法集资、高息理财等 o 4. 决策心理易受影响 部分老年人存在"孤独消费"、"面子消费"心理,在 销售人员的热情攻势下,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购买决策。 因此,"三适当"原则对于老年人而言,不是限制,而 是保护;不是门槛, ...